APP下载

国别经济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3-05-30王金亮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3期
关键词:精准化重构课程思政

摘    要: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是目前高等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手段。“当代俄罗斯经济”课程是黑龙江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培养合格的对外经济与贸易人才为己任,涉外性较强。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技能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以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坚持国家利益为先,抵御诱惑。因此,文章对“当代俄罗斯经济”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应遵循思政设计系统化、思政元素挖掘精准化、思政教学方法立体化的原则,采取“1345”的建设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当代俄罗斯经济”课程;精准化;重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3-0018-03

國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培养从事对外经贸工作专门人才的专业,具有较强的涉外性,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外贸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些培养应系统地贯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所有课程,并各有侧重。

“当代俄罗斯经济”课程是黑龙江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特色专业选修课,该课程紧密依托黑龙江大学全方位对俄办学特色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特色,对实现黑龙江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一、课程思政建设重点与原则

(一)重点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特色思政元素,以思政元素为导向将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与构建,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将其逐步融入教学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实现教师“授”与学生“知”“信”“行”的融合。

1.知:以专业素养为课程思政建设基础,把学生培养成为了解俄罗斯人文特色,能够与俄罗斯人熟练进行跨文化交际、贸易谈判,具备职业道德的专业人才。

2.信: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与俄罗斯选择的市场经济道路的差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道路和选择道路的正确性,增强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3.行:利用多种综合立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关注中俄经贸领域正在发生的案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案例搜集,并进行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领会在中俄经贸合作中应具备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原则

1.课程思政总体设计系统化

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应从宏观上进行考虑与筹划。“当代俄罗斯经济”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定位于黑龙江大学的办学特色,定位于服务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发展,根植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要求的职业素养,旨在培养学生了解中国最大的邻国——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状况及趋势,加深对其经济地位与资源禀赋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命感,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形成潜移默化的价值引领。以“价值观”为圆心,以“能力”为半径,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与管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思政元素挖掘精准化

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教师不应为了“思政”而生搬硬套,而应充分挖掘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政元素。教师应对“当代俄罗斯经济”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地思政元素挖掘,每一讲至少设计两个思政元素,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领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并创新,注重案例分析的时事挑战性、时代前沿性,旨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分析判断能力,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

3.教学及考核方法立体综合化

经过多年的实践,“当代俄罗斯经济”课程教学方法更加多样,评价方法更加多元立体。教师通过灵活多变的翻转教学,以任务驱动为手段,采用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俄罗斯经济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沟通实践与科学研究能力。“当代俄罗斯经济”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在线测试、讨论展示、期末论文等多元考核方式,鼓励学生将理论思考与创新时事分析紧密结合。“当代俄罗斯经济”课程注重学生的课堂思考、调查研究与论文报告的成果转化,帮助和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科研项目与社会实践。

二、“当代俄罗斯经济”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及实现路径

(一)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教学大纲单独设立了“当代俄罗斯经济”课程思政目标,教学过程以此为方向,继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有机融合。师生围绕思政目标进行教学活动,使课程思政不流于形式,同时避免在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当代俄罗斯经济”课程思政目标为:具备民族自豪感与国际视野,具有自立自强、创新超越的精神,秉承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髓, 遵守职业道德,崇尚工匠精神,增强“国内国外大循环相互促进”的责任感与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使命感。具体可分解为以下几个课程思政目标。

1.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家国情怀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以及大量的案例教学、视频资料教学,让学生放眼世界,认识到作为全球命运共同体一部分的中俄两个大国的国际地位、资源禀赋及人文状况,客观认识中国国情,坚定爱国情怀。

2.激发学生责任心与使命感

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OBE理念教学设计,让学生深入了解当代俄罗斯经济发展状况,深刻领悟在中俄新时代战略协作伙伴建设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3.增强学生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通过比较分析中俄两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起点、过程及结果,让学生深刻领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性,增强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4.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创新能力

通过PBL教学方法,让学生以任务驱动学习,自主探究答案。在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与综合思辨能力、创新能力。

5.教育学生勇于奉献、团结协作

通过情景教学法,综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沉浸于中俄贸易谈判情境中,让其深刻体会作为一名中国外贸谈判人员在面对外贸实际业务时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无私奉献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教师结合课程思政目标,充分挖掘“当代俄罗斯经济”课程每一讲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寻找“触点”和“融点”,将教学大纲进行重新构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直观演示、自主学习+讨论、任务驱动法+案例讨论、探究法、情境融入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思政目标。具体实现路径如下。

1.画龙点睛:专业知识画龙,思政元素点睛

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入思政元素,如讲到俄罗斯经济改革中选择的新自由主義发展道路时,引导学生思考目前世界上存在几种市场经济模式、俄罗斯是否适合这种市场经济模式,然后通过与中国选择的市场经济模式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中国道路的正确性,增强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2.专题嵌入:及时关注时事,专题讨论解读

每节课上课前,要求某位学生作为主播,为大家播报一条与俄罗斯经济相关的简短新闻。每三次课从中选取一个作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专题讨论,在对案例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逐渐内化于心。

3.隐性渗透:案例反转讨论,第一视角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案例讨论,让学生以第一视角进行解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影子经济,首先让学生提前学习有关影子经济产生、发展的历程,然后进行翻转讨论,主题是“为什么那么多俄罗斯人在影子经济中就业?”在分析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自己放在当时情境下,体会“当制度供给不充分时,制度空白带来的危害”,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影子经济产生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4.立体组合: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实践统一

教师通过综合利用教学手段,如线上学习资源、线上考试系统、线上讨论与投票、线下小组活动与辩论、线下答疑与PPT展示等,使学生深刻领会学习内容,同时,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如进行与俄罗斯经济有关的课题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参加各种竞赛和参观对俄贸易公司等,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当代俄罗斯经济”课程思政的建设模式

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构建了“1345”建设模式,即围绕一个目标、思政元素挖掘要做到三结合、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重构要做到四融入、实现育人与育才结合要做到五延伸。

(一)三结合

1.结合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挖掘思政元素

黑龙江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鲜明的对俄经贸合作特色,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即了解俄罗斯人文特色,能够与俄罗斯人熟练进行跨文化交际、贸易谈判,具备职业道德。

2.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挖掘思政元素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与俄罗斯选择的市场经济道路之间的差异,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道路和选择道路的正确性,增强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3.结合中俄经贸中的时政时事挖掘思政元素

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关注中俄经贸领域的案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案例搜集,并进行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刻领会中俄经贸合作中对外经贸人才应具备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四融入

融入教学方案是首要准备、融入课堂教学是关键环节、融入自主学习是重要拓展、融入创新实践是必要补充。

1.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是教学大纲的主要依据和实施路线图。只有将课程思政的要点融入其中才能保证教学实施的有效进行,保障教学大纲的有效落实。教师应对“当代俄罗斯经济”课程内容重新进行梳理和构建,充分挖掘每部分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根据“当代俄罗斯经济”课程特点、教书育人规律等进行科学合理设计,这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首要准备工作。

2.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

教师应以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方法作为手段,通过情境教学方法创设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判断,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认识到问题中蕴藏的基本理论、思维方式及价值判断,激发学生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体验,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1]。

3.将课程思政融入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提升学生思考能力、价值分析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通过查找资料、逻辑分析进行自主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领悟到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其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将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实践

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将育人目标统筹到实践教学目标中。把育人要求融入实践教学工作全过程,加强对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增强其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其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2]。

(三)五延伸

1.科研到教学的延伸

教师作为研究俄罗斯经济问题的专家,要把科研中取得的最新成果第一时间引入课堂,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最新的学术前沿内容,如中俄天然气管道合作的深层意义、中俄区域合作对东北振兴的影响等,培养学生科学探索、求实创新的精神。

2.理论到实践的延伸

把课堂上通过各种方法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内化于心的最好手段便是积极参与实践。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项目研究实践、学习参观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刻领悟作为外贸工作者应具有的责任心、无私奉献精神及服务意识。

3.平面到立体的延伸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构建立体化的思政育人体系,如课前的线上学习、阅读资料、观看视频,课上的启发式讲授与小组讨论,课后的反馈总结及学习报告等,在整个授课、考核、评价过程中形成立体化的学习体系,使学生全方位感知“当代俄罗斯经济”课程的深刻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

4.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注重课内培养向课外育人的延伸。注重培养学生课外关注时事新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研究的投入度,将经典与前沿文献上传至在线教学平台,供学生研读思考并从中寻找论文选题;建立课内外协同育人机制,以创新论文写作和创新项目研究为载体,实现课内外联动。

5.中阶到高阶的延伸

注重研究型挑战性教学。提高教学的高阶性,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三维立体”的思维方式。“三维”是指空间维度(站在世界看中国)、时间维度(站在昨天、明天看今天)、社会维度(站在对方的角度看自己,向上的价值维度)[3]。鼓励学生深入思考难点问题,如在“俄罗斯输欧天然气管道‘北溪二号”问题上,引导学生积极用上述方法思考事件的深刻背景与未来发展方向。

经过长期的努力,“当代俄罗斯经济”课程思政建设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2008年开设该课程以来,深受学生的欢迎及督导的好评。在学生评价打分、教学反馈,以及与之相关的学生科研创新课题、毕业论文、学生取得的各项荣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參考文献:

[1]  韩宪洲.课程思政方法论探析:以北京联合大学为 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8(2):4.

[2]  朱春兰.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22(4):55.

[3]  唐文璐.国家形象意识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36):81.

编辑∕陈晶

收稿日期:2022-03-24                                                          修回日期:2022-04-08

作者简介:王金亮(1973—),女,黑龙江佳木斯人,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经贸。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专业集群发展视角下的跨境新商业专业发展路径研究”(GJB1320264);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服务龙江自贸区的对俄跨境新商业专业集群建设路径研究”(GJB142102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服务龙江自贸区发展的对俄跨境新商业专业集群优化与提升”(SJGY20200529)

猜你喜欢

精准化重构课程思政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