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避免超限效应:中小学体育课堂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3-05-30王巅王毅

体育教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王巅 王毅

摘  要:随着作业总量的减少和课外培训的叫停,中小学课堂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尤其是由超限效应引起的课堂问题,束缚了课堂质量的提升。超限效应的产生,严重阻碍了高质量体育教学的建设。基于此,本文主要通过逻辑分析法、课堂观察法,探析课堂中的超限效应,并从五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高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助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课堂;超限效应;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2410(2023)03-0056-02

超限效应是指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认为:超限效应的产生反映了输出者对接收者内心活动的漠视[1]。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给予的教学刺激一旦超过学生心理承受阈值,就会引起学生心理感应上的零效应或负效应,教学的有效性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2]。体育课堂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超限效应,都会直接影响该环节的教学效果,甚至其负面影响会渐渐蔓延至整个课堂教学中。因此,作为我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构件,中小学体育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剔除由超限效应引起的无效课堂,甚至负效课堂。

一、超限效应的类型及其课堂表现

(一)单一性超限

由于单一性刺激引起的超限效应,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课堂评价老套且单调。在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学内容作为知识和技能的载体,没有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相结合,使得学生对课堂内容的适应性和可接受性较低。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常规武器,也未能完成消灭学生消极情绪,调动学生运动热情和积极性的任务,反而使得学生课堂参与度降低,教学效率低下。

例如,热身活动作为准备部分的一个重要环节,经常因为单调、陈旧而受到学生们的抵触。不论是新授课、复习课还是考核课,不管是球类运动还是无球运动,热身活动千篇一律,普遍都是从扩胸运动开始的“老八套”;课堂小结作为课堂评价的主要环节,形式一成不变,普遍采用教师点评的方式,“教师说、学生听”,抑制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自主思考,而且反馈效果极低。

(二)重复性超限

由重复性刺激引起的超限效应,主要表现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固定且频繁使用。部分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依赖于个人的习惯和爱好,只关注自己怎样教舒适,不关心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心理需求,以及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致使同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在不同类型的课堂上重复出现。

例如,无论是体能课、球类课还是武术课,中小学体育教师采用的体育教学模式,普遍以运动技能掌握式为主要教学模式,讲解示范法为主要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其次,表扬与批评作为课堂教学的常用手段,教师没有把握好表扬和批评的强度与量度,对犯错误的学生不依不饶,表扬的方式和语言如出一辙,经常出现“批评无效”“表扬贬值”等负面效应,使得学生厌恶教师、厌恶学习。

(三)持续性超限

由持续性刺激引起的超限效应,主要体现在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上。教师迫切地想要传输更多的知识给学生,无意中混乱了课堂结构的时间比例。例如,在一节篮球课上,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复习部分的运球练习中,导致新授课内容和篮球竞赛活动时间不够,甚至出现拖堂现象,使得学生没有体会到篮球课的乐趣,内心渐渐产生不满情绪。此外,部分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对于技术动作讲得很详细,讲解和示范的时间过分挤占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导致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运动而不能,当真正开始活动时,学生们还未玩尽兴就下课了,这就造成了由于时间分配不合理引起的持续性超限。

二、避免超限效应的对策

(一)翻转课堂,由“被动灌输型”课堂向“主动探究型”课堂转变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余,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足,甚至把教学看成是“教师灌、学生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致使教师在无形之中给学生施加学习压力,造成心理上的刺激,这是引起超限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修正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的灌输式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的理念,重视创造性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同时,面向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心理发展需求,实现学生由过去的顺从型向参与型转变,强迫型向自主型转变,课堂由“被动灌输型”向“主动探究型”转变,营造一种宽松而和谐的课堂气氛。只有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把超限效应扼杀在“摇篮”之中。

(二)创新内容,由“机械的”教学内容向“灵活的”教学内容转变

创新课堂教学内容,保持课堂内容的灵活性,重视课堂内容的可选择性,是提高学生专注力,避免课堂出现超限效应的有效手段。在部分中小学体育课上,教师喊喊口令、吹吹哨,指挥学生简单地跑一跑、动一动,结束时简单放松一下,一堂体育课就结束了。这样机械的教学内容,没有新意,没有个性化的体现,更谈不上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现阶段,教师需要关注课堂教学内容的新颖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可以从热身活动做起,用走、跳、跑、蹲、爬等形式的行进间热身和有球热身的相互组合,代替原地徒手操,在课堂一开始就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激情。其次,教师还应该灵活地将体育情境、体育游戏、体育竞赛等形式融入体育教学内容之中,激发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度,提升课堂体验。最后,在进行体能练习时,教师要学会利用体能练习内容的多样化来消除体能训练本身的枯燥乏味性,灵活使用游戏练习法、重复练习法和负重法等,让学生体验不同类型的体能练习,消除厌烦心理。

(三)调整模式,由“说教式”教学模式向“互动式”教学模式转变

体育课堂不同于其他课堂,它所表现的活跃性、主动性、实践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但是由于部分体育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出现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使得生生间互动较少,师生间无用互动偏多,学生的课堂活跃性、主动性大大削弱,成为了引起超限效应的“导火索”。因此,教师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采用更加符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情境式、发现式、探究式、小群体学习式等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活跃性,避免沉闷课堂。

(四)革新方法,由“填鸭式”教学方法向“精准式”教学方法转变

由教学方法引起的超限效应,主要表现在没有与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时代特点紧密联系。中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方法依然停留在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上,使得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更没有创新性,学生内心不认同教师的教法,但又无法改变,久而久之便消极怠工,渐渐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而单一的教学方法,根据变化了的环境与条件、目标与任务、内容与手段及教育对象的特点等客观状况,坚持与时俱进,实现精准教学,灵活运用研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新媒体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具有先进性的同时更具备准确性,以适应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避免超限效应的产生。

(五)注重评价,由“单一化”课堂评价向“多元化”课堂评价转变

中小学体育课堂现行的以老套的、单一的和片面的为特征的课堂评价,忽视了对个体的差异发展,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忽视了对教师的学生评价,轻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重要性,不仅没能起到激励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反而给予了“超限效应”可乘之机。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动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勇于挑战,采用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学生全面的、人性化的评价,使得教学评价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发展过程中。

三、结语

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避免由超限效应引起的低质量课堂,是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堂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式,防止出现“一个教案年年用,一个模式固定用,一种方法反复用,一种评价课课用”的现象。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要讲究“留白”艺术,保留内容,启迪思维,激发兴趣,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超限效应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徐峰.“超限效应”的主要表现及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J].中国学校体育,2019,39(11).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
关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工业经济
加快建设适应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完善制度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大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