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特色日常礼仪构建研究
2023-05-30史晓婧杨雷
史晓婧 杨雷
摘要:当今时代,不存在一种通用的世界礼仪,西方商务礼仪普及化,是西方文明价值标准影响中国的一种表现。灿烂的中华礼仪文明不应该盲目跟从,应该在人类礼仪文明的百草园中开辟出中华礼仪的一隅之地。
关键词:当代;礼仪;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们的有效方式,要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 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当代传承历史使命的要求,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实践价值的需要,是凸显中华优秀礼仪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世界各国关系中理论依据的需要,是党的二十大新征程中“治国有常,立民为本” 的文化支撑的需要。
一、旧礼已不适用,新礼还未建成
“穿越千年的历史时空,凝聚着儒家思想智慧的中华传统礼仪,至今依然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启迪和帮助。”[1]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内容非常丰富而广泛。西周《周礼》有五礼之说—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吉礼” 是指与各种祭祀活动有关的礼仪;“凶礼” 是指与丧葬、灾难有关的礼仪;“军礼” 是指与阅兵、军演、战争活动有关的礼仪;“宾礼” 是指与外交、待客有关的礼仪;“嘉礼” 是指“冠礼”、婚嫁、宴请、朝拜、庆典活动中的礼仪。汉代《礼记》又有“六礼”“七教”“八征” 之分:“六礼” 是指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相见礼;“七教” 则对人与人的关系做了具体的秩序划分:父子有亲、兄弟有爱、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八征” 则对社会生活各领域做了制度规范:饮食方式、衣服制度、百工技艺标准等,非常细致地给每个领域划定了标准。
“中华传统礼仪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核心价值,比民俗更为重要。”[2]传统礼仪文化正逐渐淡出社会,一部分工科学者和普通百姓认识不到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性,甚至对其存在误解、鄙视。而新的礼仪又没有统一规范的要求,没有一个正统权威的说法。人们生活在礼仪文化演变发展的一个空隙中,现代礼仪还是一个个的点,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面。在礼仪教育方面,存在着面临许多选择又无从选择的困境。
“做一个文明有礼的现代人”,“礼” 的标准是什么?是西方欧美通用礼仪的中国化吗?西方礼仪在中国现实环境中,有很多无法适用融合的地方,经常遭遇矛盾和困惑。如西方礼仪理论中,握手次序由“尊者决定” 的原则,以显示位高者的决定权。中国传统礼仪和惯例无声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行为规范,只是我们没有察觉而已,中国历来位低者先行礼,位高者认为下属应该向自己伸手表示热情和尊重。但下属学了当下盛行的以西方礼仪为标准的“商务礼仪”,下属等领导行使主动权,老领导按照惯例等下属先表示尊重,便造成了尴尬的场面。女性和男性见面的场合,我们中国女性一向传统内敛,更是不懂主动权在自己手里,而一直等待男士先伸手……在介绍礼仪中,“西方商务礼仪标准” 是“位高者有优先知情权”;而按中国传统惯例,位高者有“优先被介绍权”;下属和上级,中国惯例往往先介绍上级给下属,以示对上级的尊重,没有对着领导先说“张处长,这是我们办公室新来秘书小王”,而是“小王,這是我们张处长”。在餐饮礼仪中,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脸朝前,认为弯腰、低头很不优雅,而中国人吃饭的方式端碗低头、脸向下。西餐不提倡大肆饮酒,更不主张一饮而尽,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往往干杯。当代盛行的西方礼仪规范中,缺乏中国特色服装现代化的话语体系,中国当下现实环境中,男性的正装是西装,西装的着装礼仪有着比较完整的着装规范和原则,而在中国的现实商业场合中,以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马云、刘强东、马化腾、张朝阳等各位互联网大佬的着装,不规范是常态,而中国特色的正规服装规范缺失。
显然,就像中国的革命道路,孙中山式全盘西化失败了,王明式全盘俄化也失败了,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适合本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那么我们的当代礼仪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在礼仪之邦的中国,当代社会要奉行什么样的礼仪标准,很显然,全盘西化不适用,全盘继承过去也不适用,我们必须寻找到一系列适合中国当下环境的礼仪标准。
二、传统礼仪之继承发展
纵观古今世界各国,如果不能传承自己的文化,最终都将消亡。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原生文明,中国的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要感谢我们的文字。而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传统礼仪在某些历史时期禁锢了我们的思想,约束了我们的发展,有它的弊端,但是传统礼仪文化也有它的精华部分,这恰恰是值得我们后人传承和发展的部分。
“嘉礼中” 的“冠礼” 是古代男子的成年礼,普通男子20岁,皇族、诸侯可提前至12岁。冠者,父之命也,这是父亲的责任,父亲去世,兄长的责任,这个过程有一个赞冠人,相当于主持人,给男人梳头发,戴帽子。依次加:缁布冠、皮弁、爵弁(三种帽子),缁布冠:黑色布做的,这一步,表示成年,有参政资格;皮弁:白色鹿皮做的,这是军弁,表示有服兵役的义务;爵弁:红中带黑的素冠,便是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三个帽子依次戴一遍,才表示“冠礼” 成。“笄礼”:女子的成年礼,先秦文章无详细记载,一般是出嫁前跟出嫁仪式一起顺带完成,如果20岁还未出嫁也要行笄礼,家中女性家长负责把女子垂发绾起,刘海梳上去,还要接受祠堂的训诫:妇德(贞顺的道德规范)、妇容(端庄柔顺的仪容)、妇功(刺绣、纺织)、妇言(辞令,如何说话)。
古代男女到20岁的成年礼,是礼仪之首,是人生中一件很重大的事,给人一种已成年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是对人的心理暗示,也是面对社会其他人的一种宣誓,这个仪式对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有着积极的暗示引领作用,向社会宣布一个人成人了,以后有了更多权利,也有了很多责任,成人礼仪式能在一个人成长成熟的道路上起到盖章认证的作用。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孩子到了25甚至30岁,还在依赖父母,言行举止、处世态度还像个孩子,遇事逃避责任不懂担当,工作有苦有累就想逃避,完全没有成年人的担当,这与在成年的时候,没有给予一定的成年教育和仪式感分不开,虽然我们有些单位或学校会有入团入党宣誓,但是对一个人的成年教育还不能起到很明显的作用,在礼仪教育方面,应该重新构建我们的成人礼仪式。
我们可以通过大学、工作单位、社区等组织成年礼仪式,可以借鉴法律规定的18岁为成年标准,在孩子18岁的时候,通过学校、社区来组织。成年礼仪式,可以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结合,一是进行具有传统服饰特色的成年礼,传统服饰特色成人礼,传播我们的传统服饰的同时,对刚成年的人进行传统文化训诫,使现代中国的孩子接受传统文明的精神洗礼。二是进行具有现代服饰特色的成年礼,现代特色成年礼仪式上着现代服饰,进行现代文明法律的训诫,使18岁的孩子接受现代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其产生既不能忘记中国传统文化,又必须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国际社会发展同步,勿忘传统,也不忘创新发展。
古代见面礼有趋:下级、贱者、卑者、后辈等,见到上级尊者低头弯腰、小步快走;有拜:九拜之多,用于日常和祭祀等各种不同场合,屈膝跪地,男左手上,女右手上;有拱手:也叫捧手,双手合抱举胸前,立而不附。有作揖:(天、时、土)两手抱拳高拱,身体微弯,坐时需要离座唱喏:古代男子行礼时口中说“喏” 表示恭敬。长跪:(跪坐,但直起腰)表示对长辈恭敬;鞠躬:赠送平辈东西时,双方都要鞠躬寒暄:贵庚(多大了)、贵府(住哪)、台普(大名)。
当今社会是民主、文明的社会,等级制度已不存在,烦琐的程序也已不适合现代的快节奏的生活,然而,古代见面礼中的鞠躬礼、拱手礼、作揖礼以及从唐代女子开始兴起的万福礼,却很适合当下的疫情环境,拱手礼、作揖礼,人和人不做身体接触,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同时又表达了见面时的尊重和打招呼的需要,这值得我们当下社会进行传承发展,古代女子的万福礼,既表达了对人的尊重,又体现了东方女性含蓄内敛,不随便做身体接触的习惯,直到今天,中国普通女性内心都不太接受有身体接触的见面礼,比如西方的贴面礼、拥抱礼,甚至普通的握手礼,尤其不太习惯主动行礼,这就形成当下中国环境没有一个特别适用和易于操作的见面礼。
我们可以对古代女子的万福礼进行创新性改良和继承,比如把行礼的手势和微微下蹲继承下来,把低头动作进行改良,改为抬头看向对方,这样的行礼,有中国特色,减少了东方女性所排斥的身体接触,同时用眼看向对方也体现了当今时代人与人的平等和交流。对男子,鞠躬礼、拱手礼和作揖礼进行改良性继承发展,比如普通的日常见面打招呼用简单的浅浅的鞠躬表示尊重和打招呼,用拱手礼表示感谢,用作揖礼表达深深的尊重之情。
古代婚嫁礼有纳彩:媒人去问女方是否同意,同意后男方去送聘礼求婚;问名:男方请媒人问女方名字和生日;纳吉:男方取回女方名字在寺庙占卜;请期:男方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同意;亲迎: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床,隔日新郎亲至女方家迎娶庆典。纳彩、问名、纳吉很显然不适用于现代,但是,请期、亲迎依然适用于当代社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确实继承了这两点,只是在今天的婚礼仪式中,缺少了夫妻之间的行礼,应该在现代婚礼仪式中增加夫妻之间的训诫和行礼,暗示夫妻婚后的责任。
古代“六礼” 中的乡饮酒、宴请仪式有献:主人到客人面前敬酒,喝光;酢:客人再到主人面前敬酒,喝光;酬:喝光客人的酒后,主人自己斟酒,开始喝,这时候,客人也开始喝,客人之间也可以敬酒,中间配歌舞行酒令。古代的饮酒宴请礼,也可以取其精华,适用到当今社会环境,当今社会中的饮酒礼各地五花八门,并没有统一礼仪,有的只是各地风俗,我们不妨在一些国家正式宴请中移入中国特色饮酒、宴请礼,以引领我们的民间饮酒、宴请礼。
古代“七教” 中对人与人的关系,做了细致的规定,这很显然已不适用于当今的民主社会,然而,家庭中的长幼秩序依然值得提倡,在遵守保护儿童法律的同时,要引领长幼有序的礼仪环境,晚辈尊重长辈,在吃饭等家庭事务中体现长者优先的原则,在特定节日向长辈行礼问好;同时长辈爱晚辈,对晚辈有温和的礼仪教导,形成文明有礼的家庭氛围,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文明有礼是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熏陶的。
《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当下经济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礼仪的需求极其迫切,而中国当下的礼仪众生相可谓“乱”。一群人的习惯就是文化,当我们都没有好的习惯,何谈文化,而习惯的养成是礼仪的重要内容,只有所有人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开始将礼仪普及化。在传统礼仪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建立适合当下社会的一套统一的礼仪规范制度,迫在眉睫。
三、西方礼仪精华之借鉴发展
当今社会所谓“国际礼仪”,其实就是西方社会礼仪,之所以普及到中国的现实环境,是西方文化影响世界的一种表现,中国是世界舞台的一部分,应该知晓西方世界的礼仪,同时,也没必要完全盲从,中国古代就已经形成非常成熟完整的礼仪,虽然不能照搬古代礼仪,但也没必要照搬西方礼仪,但是西方礼仪文明中的精华部分也值得当下中国借鉴。
比如,男女平等、女性优先原则,这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进步,女性是弱者,也是母亲,保护女性的思想在礼仪中体现出来是礼仪的进步。那女性优先的礼仪原则就值得在各种工作场合和社交场合普及提倡起来。比如,在用餐、上车等社交场合中,男女相对女士先开动,表示对女性的尊重,上车上电梯,女性优先体现对女性的保护等。比如,西装着装礼仪,当代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与中国传统社会相比,都有了质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日常化,这都使得便捷式服装更适合当代日常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所以西装在男性中就被普及开来,遍及世界各地,也影响了女性的工作着装,如女性也有类似西装风格的职业装。
四、总结
中国的发展和腾飞需要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科技可以从西方引进,民族精神不能引进,中国呼唤属于自己本国特色的礼仪规范,这是一个需要几代人努力完成的庞大工程,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应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融入党的二十大“守正创新” 原则。另外,传统礼仪文化能够适应当代人的精神需求,还需要结合现代的传媒方式、方法和新的平台,以激活文化的创造力、创新力,实现传统礼仪文化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持续优化与创新。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时,可以与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特征相融合,在网络平台上宣传普及中国优秀传统礼仪文化,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等软件,或通过礼仪元素融入影视等方式,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深入人心,进而推动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与现代礼仪文化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彭林.彭林说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2] 彭林.中华传统礼仪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 嘉兴南湖学院2020年课改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项目编号:N414542007);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三动三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KT2022197);2022年浙江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红船精神与时代价值实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史晓婧,女,汉族,山东济南人,硕士,人文与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杨雷,男,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