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中国科幻影视之路

2023-05-30聂蕊

中关村 2023年3期
关键词:杨磊三体原著

聂蕊

以前好莱坞拍摄的这类影片,都是宣扬美国的价值观,崇拜个人英雄主义。这次电视剧《三体》确实一直在探索,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科幻之路。

电视剧《三体》在荧屏上热播,迎来口碑热度双丰收,不断升温的国产科幻也引起了广泛讨论。在人们的印象中,以前这种科幻题材片都是好莱坞拍摄制作,国内很少拍摄这类题材的影视作品,电视剧《三体》的高分收官不仅在中国科幻剧集领域内具有里程碑式的标杆意义,也让世界看到中国科幻的影像魅力。

“当面对我们自己的科幻的时候,其实要重新站在中国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中国人自己的血液是什么?中国人自己的基因是什么?所以这可能是我们在三体的开拓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就是不要去穿别人的衣服。”《三体》电视剧总导演杨磊在接受《中关村》杂志专访时表示,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镶嵌到中国科幻的故事里,让它找到根儿。

最大限度捍卫原著

2006年,小说《三体》在杂志《科幻世界》连载时,杨磊是不折不扣的书粉,他只觉得这是他看过最好的中国科幻小说。2019年,有人找杨磊拍摄电视剧《三体》时,杨磊再次捧起《三体》小说,第一次开始用导演思维对这部鸿篇巨著进行思考。与《三体》两次重合,让杨磊觉得此生无憾。

担任电视剧《三体》的导演,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2019年的上海电视节上,电视剧《三体》的总制片人白一骢找到杨磊,问他是否愿意拍摄《三体》,本就是《三体》重度粉丝的杨磊一时间愣住了,这么多年,他还从没站在导演的视角审视这部作品。杨磊将自己关进书房中,再次细品起来。就在杨磊犹豫之时,他的搭档电视剧《三体》视觉导演和动画导演陆贝珂却极其兴奋,不断催促杨磊做出决定,后来竟然给杨磊写了一封长达两万字的信。

“他在信中写道:‘如果我们的职业生涯能够跟《三体》重合,此生无憾。他还从各个角度向我介绍了目前的技术储备,包含了非常细节的信息,给了我很多信心。我用了一周的时间,从技术储备到人文表达进行了深度思考,我觉得现在完全可以胜任这部戏,同时作为《三体》的粉丝,这是我的责任。”

就这样,在与腾讯视频平台积极沟通后,在电视剧《三体》的拍摄团队努力下,这部作品呈现在荧屏之后,观众非常满意,评价它为“高开神走”并在评分网站获得8.7的高分。有剧迷表示,这部电视剧当中的很多桥段戏份简直是在“颅内取景”,高度还原了小说《三体》的内容。

“我们拍摄这部作品,除了遵循原著之外,应该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案了。”杨磊表示,最早剧本尝试了很多种路,觉得是不是要更加科幻一点?是不是要再增加点什么?或者加一些爆炸剧情等等,这些添加的元素观众是不是能看得懂?最终剧版重新站在了原著的基础上,重新思考问题。“我觉得原著有这么大的一个声量级,有这么多的观众。它本身就很有魅力的,这么高的一个艺术水准上,实话实说我们也加不了内容,我要做的就是在我的專业领域里,用视听语言去翻译原作。而且电视剧《三体》面对的,不只是原著粉,也要兼顾普通科幻迷以及对科幻略有兴趣的普罗大众。”

《三体》电视剧大体基于原著小说,表现上堪称神还原。一开始就是讲述科学家自杀,引出汪淼和“视网膜倒计时”,接下来就是红岸……作品中有对于“三体文明”的完整呈现,并且有地球人的第一次绝地反击。尤其是“三体文明”到底是如何建立的,他们有着怎样的文明形式,他们的科学技术为何遥遥领先于地球文明等等,电视剧《三体》都有详细的呈现。看完这一版,观众可以真正进入到“三体”的世界当中来了。

其实包括汪淼等角色在小说中没有那么强的人物化,所以编剧团队做了大量工作,在原著基础上把人物关系丰富、故事补齐,也在剧情上梳理成影视剧更合理的逻辑,缝合小说中跳过去的剧情。在遵循原著的基础上,拍摄团队增加了一些探究过程。比如,小说中潘寒这个人物是中后期才发力的,但我们提前让他露面;以及ETO组织中的三个不同阵营,潘寒代表哪个阵营,申玉菲代表哪个阵营,我们都在前期做了一些铺垫。这样的调整主要是考虑到没看过原著的观众,为他们提前做一些相关解释,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衔接接下来的剧情。还有《三体》游戏中的一些状态,比如“乱纪元”,“周文王”要去找“纣王”,包括“墨子”和“飞星”,观众看剧是流线性的。所以剧中“墨子”的解释什么是“飞星”,我们不仅用了丰富的动画来说明,同时又增加了史强的台词解释,希望更友好地帮助观众梳理这些科学知识。

在杨磊看来,除了需要将剧情改编到让多数观众看得懂之外,还要让观众和剧中的人物共情。原书中大刘还是跳跃了很多剧情的,年轻版叶文洁与汪淼两条线并行在走,汪淼在书中更像是一个观众视角的旁观者。剧版在人物化上下了很多功夫,包括第5集编剧加的宇宙闪烁后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以及汪淼和史强的互动,都是要把书中跳过的剧情填充并让观众感受到人物塑造丰满之后的魅力。

杨磊表示,每个角色都要写详细的人物小传,填充角色动机的合理性。大家看起来是特别简单的一场戏,比如汪淼发现倒计时后回家,坐在床上老婆问他干嘛去了,这场戏光排练就花了4个小时。原著给了无数的可能性,到底如何演绎都得靠商量,掰扯来掰扯去找夫妻之间的交流状态。又比如叶文洁,有人提出她在ETO大会上穿统帅制服,我说绝对不要,叶文洁是心理强大到不需要用任何东西来武装自己的人。还有魏成一口山东话、胡子拉碴的样子,也是基于作为一个数学疯子,他脑子里只有进化算法,他的生活基本是零,不会花任何脑子去学普通话。我们帮演员设计好整个人物的状态,拍的时候观众才会相信。

找到中国人自己讲科幻故事的方式

以前好莱坞拍摄的这类影片,都是宣扬美国的价值观,崇拜个人英雄主义。这次电视剧《三体》确实一直在探索,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科幻之路。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创作者都在寻找科幻在中国文化中的位置以及现实意义。

在西方很多科幻小说是在写历史,另外蒸汽朋克也是科幻的角度在描写蒸汽时代,赛博朋克与西方现代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等等,很多科幻小说都用自己的方法在描述自己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这些对应的文化内容对于西方观众是非常熟悉的,进入到血液,进入到基因。就像中国人对武侠的自然理解,对中国神话的自然理解,很多时候不需要过多解释,和我们的历史已经融为一体。科幻只是讲述故事的手段,你要表达什么?文化价值是什么?现实意义是什么?

在《三体》剧组的第一个筹备会,杨磊就和剧组所有人说,请大家暂时忘掉我们是来拍最伟大的科幻作品的,我们就是做现实主义题材的,只有脚踩在中国的现实土地上,才有可能讓观众找到共鸣,千万不要被“科幻”这两个字迷住了双眼,也千万不要轻易地使用那些赛博朋克、蒸汽朋克、太空歌剧等这些西方科幻的类型外衣。如果中国人做科幻也照搬着西方科幻的各种华丽的被人熟知的“外衣”,很难走得通。我们还是要找到自己的方法,说自己的话,要传递中国人的价值理念,要表达我们自己的思想感情。中国人有自己的历史、价值观,包括我们有对未来的思考、对科技的思考——这可能是我们做科幻的一个最原始的出发点。

也许有一天,当我们谈起科幻影视时,观众的第一反应不只是“特效”,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科幻流派。本来就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而放在整个社会生态里,特别是近几年,中国科技实力是肉眼可见的飞速发展,在整个世界上的相对实力也在增强,例如载人飞船、火箭发射等,这意味着我们的观众对自己的科技有了很大的信心,这也是在中国拍摄科幻作品的群众基础。观众对我国的科技水平是有国民自信的,可以接受科幻就在身边。影视作品是整个国家大的经济文化科技工业的综合体现,如今越来越多科幻影视作品的问世,也表明国家正在经历一个迅猛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我也相信,再过不久,我们的中国科幻作品也能够百花齐放。

杨磊说,经过《三体》电视剧的拍摄,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我们国家的影视行业有了扎实和完备的体系,比如与十年前相比,国内特效制作的技术发生了明显变化,现在随着技术的迭代,我们的特效水平已经可以和国际接轨了。在这些体系的支撑下,我们的影视行业,特别是科幻作品一定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这是中国科幻最好的时候,这也是中国科幻开始的时候,我相信国产科幻热并不是一种短暂的现象,而是基于对文化、对技术的自信的表现,是一种一直会持续下去的热情。

将传统文化镶嵌到中国科幻故事中

《三体》电视剧播出后,在海外也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还发表文章,肯定了科幻片出海上的文化自信。看到这些,杨磊颇有感慨。

“我们在读完《三体》小说时所受到的震撼并不是来自某种形式,而是小说所传递的那些世界观、价值观引起了我们深深的反思,甚至会改变我们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刘慈欣在写《三体》时的原发点是建立在十五个思想实验之上的,是有着完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科幻外衣里面包含的内核很重要。”

“我们从这本书里得到了很多精神力量,并且对我们的现实也有很大的关照。而我作为电视剧的导演,可以说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翻译者,我做的也只是用我的专业翻译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像这样的科幻作品如果能越来越多,那么我们一定就有了自己的科幻文化自信。”

《三体:地球往事》的核心就是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书写科幻。对拍摄团队来说,拍中国科幻,首先要思考的是怎么能让中国观众相信中国科幻,寻找中国式的代入感是最重要的。在杨磊看来,科幻在国内的落地,必须要跟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结合,要和中国人现实生活结合,要有中国自己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要用我们的态度与价值观去表现对未来的看法。

杨磊表示:“说到中国科幻独有,我会觉得只有做中国自己的科幻时,我们才能站在中国人自己的角度来想这个问题。当我们去把别人的衣服穿过来的时候,作为中国观众看,是没有强烈代入感的。此外,当我们谈起科幻作品,第一反应不只是特效怎么样时,可能科幻作品在国内就成熟了。我们将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放在科幻故事里,这是关于科幻的文化自信。”

影视作品是整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工业等实力的综合体现,如今越来越多科幻影视作品问世,也与中国观众越来越相信中国有足够的科学、科技实力有很大关系。从刘慈欣写《三体》的21世纪初以来这些年,中国的科技实力是肉眼可见的进步,在整个世界上的相对实力也在增强。科幻影视的趋势出现是恰逢其时的,科幻片出海的文化自信形成也是水到渠成的,目前中国科幻影视市场肯定会飞速发展壮大,因为观众会更多信任中国科学的进步与科幻的迭代,也希望电视剧《三体》的创作,能为类型片创作做出一些有效探索。

链接:

杨磊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中国内地电视剧男导演。

在校期间导演短片《地铁乞丐的一天》《黄昏中的男孩》获大学生电影节优秀作品奖和最佳摄影奖;陆续执导过电视剧《卧薪尝胆》、《乱世书香》、《民兵葛二蛋》、《九州天空城》,电影《鲛珠传》等影视作品。导演电视剧《闯关东2》为人们熟知;电视剧《红色》获得了豆瓣9.3分,受到观众好评;2023年,执导的张鲁一、于和伟、陈瑾等主演的科幻悬疑剧《三体》播出。杨磊在科幻题材剧《三体》的执导过程中,紧抓现实主义风格,将写实与创新并重,既展示了逼真的科学世界,又将复杂的科幻故事以一个观众好理解的讲述方式娓娓道来。

猜你喜欢

杨磊三体原著
读原著学英语(三)
漂流瓶
Investigation of the self-induced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in a pulsed plasma thruster with flared electrodes
拔牙
An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design of a fishing ship hullform at different speeds *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Merhod for Evaluaring Insranraneous Secror Capaciry
“三体联动”构建应对反倾销的会计功能衔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