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汉语词汇与语法的演变分析

2023-05-30袁建英

参花·青春文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言文

汉语中不同的分支体系由于受到社会发展和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其和社会联系的亲密程度是不言自明的。整个汉语体系中不同的部分及其分支在整个发展体系中处在不太平衡的状态,与其说不太平衡,也可以说是动态变化,处在一个微妙的循环里,在这样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其发展性的是词汇,而语音和语法、词汇和语法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从这个角度观察,可以通过分析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变迁来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解释和阐述。

一、汉语词汇与语法

人们的交流是离不开语言的,情感沟通也必须有语言的辅助,思想表达和思想进步都离不开语言的传达。语言语音和词汇的发展具有渐变性和动态平衡性,语言演变主要是因为汉语结构内部存在学习矛盾,另外,还有受到外部因素干扰的原因,内部体系矛盾包括语法和词汇之间的矛盾、口头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矛盾,以及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矛盾,外部矛盾则还包括人类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共同提升,这些都会让语言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顾名思义,词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词语,词语是人们在现代汉语中使用所有词的集合体,包括成语、歇后语等,它们的性质和作用与普通的词语类似。而语法是支撑起整个语言体系的框架和规则,如果把词语比作一块瓷砖,那么语法体系就是黏合瓷砖的胶水,因此,语法是词句构成的一定之规,它当然也是构词的一定之规,如果没有词汇,就像一座建筑物没有材料去堆砌,如果没有语法,那么词汇就会不成系统。总而言之,无论是词汇还是语法,都在汉语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古代汉语词汇的演变

词汇是一种集合体,它是由汉语语言中的各种词和成语、歇后语等不同词类组成的,也是我国古代汉语语言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一般来说,词汇充当着一定范围内的汉语固定使用搭配,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是如此,在具体的词汇使用过程中,根据情境的变化和场景的不同,选择使用一般的词语、成语,又或者是使用歇后语,或固定短语。比如在固定的场合使用书面词汇,而在说话的时候可以使用口头词汇,但是词汇的地位是不同的,它们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因此,也可以把词汇划分成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在古代汉语词汇的演变过程中,可以把这种演变过程看作是新旧交替的过程,新旧事物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有所更替,这和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不无关系。在社会的不断进化和人类历史不断演进的过程中,词汇和语言的历史也在不断发展、完善,因此,词汇的演变过程可以从词汇系统的演变和词汇含义的演变两个方面去探讨。

(一)词汇演变的原因

关于词汇演变的原因,首先要考虑到的是社会因素,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词汇的发展在历史的更新迭代中获得了自我更新和自我成长的力量。从某种角度看,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是息息相关、相互印证的,二者相互促进,词汇的发展也应能够与时俱进,而词汇的出现往往是人们对某一事物认知的体现。其次要考虑到的是词汇系统内部也会发生变化和改进。汉语语言词汇系统内部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词汇聚合和使用规则的改变而引起的,很多的古代词汇已经不太适合在现下使用了,比如古代汉语中的皮、肉这些都是用来形容野生动物的,但是到了现在,很明显,这些字词是用来形容人体的组成部分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的是语音系统、语法系统自身发展变化带来的影响,词汇的发展和变化是会受到语音的影响的,也会受到语法结构变化的影响。比如丞相的丞字,在古代和拯救的拯相通,但是到了现在,虽然读音相同,但是无论是含义,还是字形,都发生了很明显的改变。

古代汉语发展至今,词汇的发展逐渐体现出了复合法的构成要素,简而言之,就是把单个字组成的词变成了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比如树可以变成树木,服可以变成衣服。最后,还要考虑到的是社会分工的细化也会引起词汇语法结构的转变,这主要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断精细化,词汇的表达也会形成更加细致的特点,比如古代汉语中的动词“扶”在当时没有太多的含义,而演变至今,这个字已经可以组成各种类型的词语,比如扶贫、扶持,等等。

(二)词汇演变的具体表现

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它的演变表现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产生了新的词语,所产生的新词语本质上是旧的词语被替代,也可以指旧的词语的消亡,其本质是新旧事物的不断更替。比如在现代社会,人们会经常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甚至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常用的口头词汇之一,如“远方传来风笛”这些词汇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新的词语正在产生和萌芽。其次要关注的是旧的词语正在逐渐消亡,这里的消亡指的是它已经不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因此,逐渐被新词所取代,或者是单纯地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比如小灵通、大哥大这些词语在漫长的时代发展中,由于智能手机的出现,很少被人们记起,也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在了词汇演变的历史长河中。最后需要考虑到的变化表现还包括词语的替换,词语的替换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汇可以描述相同的事物或人物,二者相互替换可能并不会影响到该词语的语义表达,也不会影响到实际的意思,例如用肚子来代替腹,用肌肤来代替皮,这些都是现代汉语词汇替换的经典案例。

三、古代汉语语法的演变

古代汉语的语法使用规则相对固定,它展现在规定的系统之中,可能会覆盖到词语的构成和变化,也可能会涉及句子构成等不同方面的内容。语法在结构上可以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词法,第二种是句法,词法指的是词语的组成规则和变化规则,它包括构词法、构形法和词类。构词法指的是正确的组成词语,就好像用正确的语言规则排列句子一样,语法也是由不同的语速叠加而成的,以达到不一样的词汇表达效果。有些词语利用了附加法组词,还有一些词语利用了复合法组词。和构词法相比较,构形法也有和构词法類似的地方,它指的是利用不同的变化形式进行结构转换,达到不一样的语言表达效果。而词类则不然,它指的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不同类型的划分,通过分析词类的不同,可以看出该词语一般被适用在什么样的场景前后,接怎样的词汇。因此,探讨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语法的演变过程,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查看演变的原因、演变的表现,以及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演变。

(一)语法的演变原因

在探究语法演变原因的时候,首先还是应当考虑到社会因素,社会的发展对语言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都会或深或浅、或多或少地对当时的语言体系和语言表达产生影响,甚至会直接影响语言词汇和语言语法的发展走向;其次要考虑到的是语言体系内部的影响。在我国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的过程中,较为明显的是语音简化现象,这不是某一时期的特定产物,而是反反复复在历史潮流中不断出现的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语音简化应运而生,但是相比于古代汉语,我国的很多现代词汇在表达上却出现了明显的字数增加现象,由此可见,语音讲话也不是绝对的,在现代汉语体系中,双音节词汇占据了半壁江山,取代了传统古代汉语的单字词。因为双音节词汇中不同的语言要素存在着意义上的差别,二者之间的存在形式也不平等,有些双音节词汇在发音的时候,可能会把其中一个音节给忽略掉,或者是该音节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被替代和消解。例如在词汇后面加“子”,在词汇前面加“老”。最后,还需要考虑到外国语言的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是在文明交融和文明碰撞中形成的,随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往来逐渐频繁,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这种现象对语言的发展和语法体系的改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整体推動了我国现代汉语的成型。而西方语言文化的集体引入就是明显的例子,我国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汇就受到了西方语言的影响,如古代汉语一般是从句在前,主句在后,主要的表达形式是语法复合句,但是受西方语言影响,语言要素的主从颠倒也讲得通了。

(二)语法的演变表现

语法的演变首先体现在语法的组合规则上,通过语言顺序的改变来体现语法表现的具体形态,比如后置宾语和前置宾语的出现,在古代汉语中,翻译时需要加强对宾语位置的注意和调整。其次要关注的是大小名词位置的变化,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关于大小名词的位置,大多都是把大名词排在前面,小名词排在后面,而现在则不然,甚至会产生顺序相互颠倒的现象,把小名词放在大名词的前面,出现了明显的名词前置现象。最后还要关注的是从句位置的放置变化现象,古代汉语中,从句放置在前面,现代汉语中,从句放置在后面也是可以的。

(三)语法的演变途径

语法的演变途径指的是语法在现代汉语中通过怎样的渠道发生了改变。常见的演变途径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类推途径,它的作用是语法推平,指的是进一步扩大语法的使用范围和覆盖规则,对整体的语言顺序和语言表意结构进行调整,改变语言阐述的目标;第二种是语法化的改变途径,语法化指的是把原来语言系统中表达实际意义的词语进行虚化,把动词转化成意义动词,赋予词汇新的含义和作用,这样的语法化改变能够丰富汉语的使用体系。除此之外,还关系到语法结构的重新分析,它指的是语法结构在外部表达形式上和原来没有多大差别,甚至是一模一样,但是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中,随着词汇量的不断扩大,语法结构已经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例如古代汉语中经常出现的“是”表达的是一种结构上的肯定和转换,比如是也,但在现代汉语中,“是”这个字一般不连成词语,反而当作动词来使用。[1]

四、应对策略

关于从古代汉语过渡到现代汉语发生的词汇和语法的转变,人们需要加强对应对策略的关注,做好语言系统的变化处理。有关部门在学术领域需要加强对文言文的重视,在合理范围之内提高文言文在文科学习中的比重。例如在义务学习中,提早开设与文言文相关的课程,使文言文系统的层次结构被广泛接纳,也可以在编辑文本时把文言文和现代文进行交叉编辑、相互排版,引入一些阐述语言演变的相关论文。语言委员会也需要关注这类情况,制定相关的标准,对语言方向和语言构词,以及语法的改变,做出一些明确的指示,把握大体方向,指导汉语言文学相关研究部门对这一问题进行文献综述和考察,并且采用经费补助的形式奖励相关研究单位。

作为相关领域的教研工作者,则需要加强对相关阅读文本的材料挖掘,不能把重心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加强对古代汉语词汇语法演变方面的讲解,无论是古字今用,还是宾语前置,又或者是名词作状语,这一类的语言变迁都很容易引申出不同类型的语言系统改变。还可以在教学对象的理解范围之内进行词义的变化,比如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和词义扩大,尤其是注意对语言歧义的解释。在研究诗词时,需要注重虚词的来源,说明大多数虚词在古代汉语转变的过程中都有一个由实到虚的过程,需要加强对语法化内容的导入。[2]

关于各个领域的考察板块,则需要加大对文言文模块的考察比重,尤其是要关注词汇语言的古今异化,使研究者理解古代汉语的现代使用方法。还要关注对古代汉语的细节表述,比如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察到选择差异语法系统的古今改变,让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学习者对语言系统的变化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和理解。相关研究人员应打下良好的文言文基础,积累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词汇,后期可以进行比较研究和比较观察,如果大量接触中篇或长篇的文言文,那么就可以尝试着对其语法结构和语法构成标准进行比较,探寻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化差异规律;对于高层次的汉语研究者,则需要对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文言文以及白话文进行对比,对它们的语法系统和词汇构思形成自己独到的看法与见解。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和调整,词汇和语法的变化往往和社会现状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要探究其本质,了解词汇和语法变化的原因、渠道以及演变过程、演变表现。

参考文献:

[1]纪国峰.浅析古代汉语词汇与语法的演变[J].汉字文化,2020(18):1-2.

[2]田梓杭.古代汉语词汇及语法的演变及应对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8(10):46-48.

(作者简介:袁建英,男,本科,舟曲县第二小学,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