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2023-05-30韩强强
韩强强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必然会使班级内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学生“吃不消”。分层教学法能顺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借助分层教学,将学生依照能力与发展目标科学划分层次,设计多元化发展目标,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在培养其对于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兴趣的同时,逐步提升其信息技术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中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学目标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不尽如人意。为使班级内的学生都能够掌握相应的技术知识,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打破传统“一刀切”“满堂灌”的教学状态,教师需要树立鲜明的分层教学意识。分层教学的重点在于“分层”,需要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等因素的基础上,出于发展学生个性能力以及实际发展需要的考虑,实行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
1 分层教学概述
1.1分层教学的概念
一个班级由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所组成,要实现全体学生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正视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分层教学法也因此应运而生。在教师确定共同发展目标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吸收速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教师可根据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分层教学。
1.2班级内学生差异性的具體表现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在教师知识讲解完毕进行巡回指导时,时常会发现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状态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表现得中规中矩,能够按时提交作业;有的学生早已经完成任务,甚至已经开始玩游戏或者浏览网页;也有部分学生,不仅教师布置的任务没有完成,而且注意力比较分散,喜欢与周围人说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
其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由于班内学生家庭环境存在差异,一些学生家中有计算机设备,对于计算机的基础操作有一定基础,因而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其知识吸收和掌握速度比较快。而对于家庭内没有计算机设备的学生,由于其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因而在课程学习时吸收速度比较慢。如果想要收到理论与实践能力共同发展的效果,就需要学生储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但就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强,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失误,还有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讲解过于抽象,导致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
其二,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对于从未接触过的信息技术都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大部分学生关注点还是在游戏上,所以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时会难以达到目标。
其三,学习态度。拥有不同学习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是不一样的,如果对不同性格、不同学习态度的学生采用同一种教学方式,也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各不相同。一些接受能力比较强、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之后,就能够快速掌握并且应用,一些学习态度比较消极的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接受速度就会比较慢,长时间下来就会阻碍学生学习信心的建立,还会导致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失去兴趣,进而导致班级内两极分化的现象愈发明显。
1.3分层教学的应用价值
其一,学生能力发展需要分层教学。学生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之前,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术水平并不一致。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与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相吻合,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综合考虑学生的已有水平和个性差异,并且在此基础上科学划分层级,从而保障大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稳步提升。
其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分层教学。现代教育理念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设计多元化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多元能力的提升。同时,分层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寻找到自己的榜样与目标,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采用分层教学法有助于其与同一能力的学生进行良性竞争,从而避免他们出现骄傲自满等不良心理;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也有助于避免出现挫败感,可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因而教师需要从学生个性化差异入手,尊重学生存在的客观差异,开展科学化的教学,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
其三,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应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如学情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同时需要教师掌握现代化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在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实践过程中,也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现代化发展。
1.4分层教学法的教学依据
其一,因材施教原则。由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吸收以及理解程度等方面会存在差异,因此在面对相同的学习内容时,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假如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就会导致部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丧失兴趣。如果仅考虑学习进度比较慢的学生,又会导致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下降。所以,在教学之前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后,再对教学方案进行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其二,最近发展区策略。在实施分层教学法时,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订与学生能力发展相一致的学习计划,在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2 分层教学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2.1教学开展前
2.1.1科学分层,动态管理
由于班级内的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加之家庭环境因素造成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存在差异。同时,多种因素之间也存在交叉与例外,如其他学科掌握水平比较好,但是对于信息技术学科不感兴趣等。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是当前阶段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其中,A组学生电脑操作技术比较好,信息接受能力比较强,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比较浓;B组学生各方面的表现都较为一般,能够吸收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但是自身自主学习与探究精神比较弱,属于非被动型学生;C组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比较弱,对于新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对信息技术课程也缺少学习的兴趣。
在确定好各个层级的学生名单之后,教师可以将各个层级的学生穿插起来编排位置,即每个组内必须有A、B、C三个层级的学生。前期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后期再由教师进行调整。确保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其他学生以及教师的帮助,实现自身知识面的拓展,并且在问题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需要明确的是,学生所归属的层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其能够进入更高层级中进行深入学习,尤其鼓励较低层级的学生向高层级发展,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动态管理,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2分析教材,充分准备
分层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只有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才会在课堂中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当前,学生所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在编排上缺乏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并且知识深度不够。因而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后,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或者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在多个层面上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和发展诉求,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可以得到具有不同侧重点和方向性的辅助条件,让学生的眼界进一步开阔,进而在更大程度上完成对课程教学成果的质性优化。以“编写我的演讲稿”一课为例,对于A组学生,教师应该要求其掌握特殊符号的输入以及文档的编写。对于B组学生要求学会文档的命名与保存。对于C组学生则需要认识word的窗口与基本的工具栏。
2.2教学过程
2.2.1教学目标分层
设计多元化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既能够满足信息技术学科对于学生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要求,同时又能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提升探索能力、创新研发能力,确保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规划相一致。
对于A组学生而言,应该在其掌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后,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熟练运用相关技能等;对于B组学生,需要其掌握课堂中讲解的相关内容,并且以A组学生为榜样,以提高其自身学习能力。对于C组学生,教师的重点应该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例如,在学习《制作班级课程表》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C组学生的教学目标为能够创建、保存、关闭Excel表格文件,并且能够在文件中输入简单的数据信息;B组学生的目标是在C组学生目标基础上,能够设置简单的表格;A组学生是在B、C两组学生目标的基础上,学会制作班级课程表,并且用不同颜色的色块表示不同课程。通过设置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既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又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一定要求,以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2.2.2教学方式分层
任务驱动法。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设计逐步递增的梯形任务,层层递进并最终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小小海龟听指挥》时,教学任务设置为字体设置、段落设置、分栏设置、插入图片、设置环绕五个任务。对于C组学生,仅要求其能够掌握其中两个任务即可;对于B组学生,需要掌握其中四个任务;对于A组学生不仅需要五个任务全部掌握,而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由于不同层级的学生的学习任务各不相同,能够进一步消除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产生的厌烦心理,帮助其实现自身最近发展区的发展与提升。
分层辅导。由于A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发思考、自主探究,创新完成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鼓励A组学生担任教师的“小助手”,帮助教师一起监督其他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当中,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成长。仍然以《小小海龟听指挥》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鼓励A组学生帮助其他组学生完成任务,并且在知识讲解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双方基础知识。
2.2.3作业分层
练习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有助于教师了解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教师在设计练习内容时,需要有难易之分,在满足不同层级教学要求的同时,还能使所有学生都有所提升。例如,在学习《用Word排诗集》一课时,对于A组学生,教师应该给出任务提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完成任务练习。对于兴趣较高且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还可以鼓励其发挥自身创新创造能力,设置出漂亮的排版作品。对于B组学生,教师可以举出典型案例,并且进行任务分解,指导学生进行模仿,进而完成相应的任务。对于C组学生,教师需要为其播放优美的作品视频或者照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其掌握基础排版知识。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强调哪些是必须要完成的题目,哪些是A组学生必须要完成的,其他组学生可以选做的题目,哪些是能力提升的题目。同时,不同类型的题目,侧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各不相同。对于C组学生,要求其掌握基础知识的操作;对于B组学生,要求其能够掌握吸收教师讲解的内容;对于A组学生重在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我思考能力。借助作业分层的形式,科学划分学生的任务量,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热情与兴趣。
3 对于分层教学法的深入思考
虽然分层教学法充分考虑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且将学习水平、学习能力比较相近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而且还要根据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力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就当前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情况来看,不同层级的划分标准比较浅显,还需要将学生的学习倾向、学习态度等因素纳入衡量标准中,确保划分的标准更加细腻深入,能够满足更多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教學课堂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借助趣味性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其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动力与内驱力。此外,应用分层教学法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形式的拓展和成果的优化,为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从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与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炳荣.分层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1):25-26.
[2]肖华东.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2,29(5):38-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