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赤子心、家国情谱写脱贫攻坚的人民史诗

2023-05-30张雅坤

音乐生活 2023年3期
关键词:唱段山海国家大剧院

2022年9月30日至10月5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和国家大剧院联合出品,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进行了首轮演出。该剧反映了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所取得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历史性成就,讴歌了自强不息的人民与党的基层干部深沉的赤子心与家国情,堪称一部党领导人民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当代史诗。笔者有幸现场观摩了该剧9 月30日的首演,近距离欣赏了一众艺术家精彩的舞台表演,感受到思想与审美的双重震撼。

一、贴合歌剧表现形式的戏剧改编

歌剧《山海情》改编自2021 年热播的同名电视剧《山海情》,讲述的是20 世纪90 年代起,宁夏西海固地区涌泉村的村民分批搬迁至银川近郊的戈壁滩上,并在这里从无到有创业的历史。电视剧《山海情》作为献礼建党百年的主旋律文艺作品,自播出以来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受好评,剧中主要角色得福、水花、陈金山、得宝、麦苗等深入人心,人们感动于剧中人物的艰苦奋斗和人生悲欢。无论是从播放量还是好评度上看,电视剧《山海情》都称得上是目前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中名列前茅的作品。然而,从歌剧改编的角度上,原型电视剧的巨大成功虽然有助于观众建立起对剧情的基本认识,但其“珠玉在前”的效应也对歌剧《山海情》的舞台化呈现提出了不小的挑战。通观全剧,可以说编剧成功地化挑战为机遇,很好地解決了这一“幸福的烦恼”。

歌剧《山海情》由著名词作家易茗担任编剧,这也是易茗继2014年的歌剧《冰山上的来客》后再度与国家大剧院合作。值得一提的是,歌剧《山海情》的导演王筱頔,正是歌剧《冰山上的来客》的导演陈薪伊的女儿。时隔八年,母女二人先后担纲国家大剧院重点原创民族歌剧的导演(合作编剧都是易茗),未来也将成为一段艺术佳话。编剧此番根据歌剧艺术的表现方式特点,简化了很多原作故事线,包括电视剧中占有相当比重的得宝麦苗感情线、福建劳务输出线、双孢菇种植市场波动线,等等,转而将主要的戏剧冲突浓缩在了涌泉村吊庄移民动员、移民途中遭遇沙尘暴及争取供电、闽宁村村民研究如何致富和涌泉村整村搬迁动员这四幕情景之中,首尾呼应地突出了移民工作和创业致富的艰辛过程这一主线。为了有效传达剧情信息量,该剧采取了中国民族歌剧长期探索形成的“话剧加唱”形式,以对白推进情节展开,以唱段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在剧诗创作上,易茗大量吸纳西北方言的元素,使咏叹调唱词更为贴近角色人物。如合唱《苦瘠甲天下》中的“汗斑斑”“泪蛋蛋”,得福唱段《圪梁梁上喊苍天》中的“圪梁梁”“石头头”“平坦坦”,以及得福、水花对唱唱段《心中有个尕妹妹》中的“稀碎碎”“红火火”“蜂窝窝”等叠字词的运用,既贴合西海固地区的口语表达习惯,也增加了唱段本身的律动感,使得人物性格与唱段风格高度统一,毫无割裂感。

此外,歌剧《山海情》虽然以得福、水花为贯穿全剧的主线人物,但该剧的一大亮点正在于其优秀的群像刻画。比如,福建对口帮扶干部陈金山这一角色因其口音反差,贡献了最多的喜剧元素。但另一面,相比于得福的唱段更多侧重于表现创业艰难,陈金山的唱段则更多侧重于表现从事东西帮扶、山海协作的伟大脱贫攻坚事业干部的壮志豪情。其唱词中的“赤子心、家国情”更是直接点题,道出了“山海情”的实质所在。又如基于歌剧艺术特点和声部平衡考虑而专门新创作的女中音角色李太奶奶,以“搬,对不起先人;不搬,对不起后人”的独白,将涌泉村老一辈村民故土难离的厚重情感表现得令人动容,更加凸显了整村搬迁工作的实施艰难与重大意义。总的来说,歌剧《山海情》在原型电视剧已经极为出色的前提下,在剧情改编和剧诗创作上都达到了很高水准,符合歌剧艺术规律,达到了青出于蓝的艺术效果。

二、地域风格与时代脉搏并重的音乐创作

歌剧《山海情》由著名作曲家孟卫东担纲作曲,他在该剧的音乐创作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说起该剧的音乐创作,就不能不提到宁夏的“花儿”。“花儿”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回族地区的一种民歌,因其在对唱中男方称女方为“花儿”,女方称男方为“少年”,“花儿”

和“少年”便逐渐成为这一地区回族山歌的统称。电视剧《山海情》的配乐就大量使用了“花儿”曲调,甚至“花儿”合唱比赛本身就是剧中的一个重要情节。限于篇幅和体裁,歌剧对这一情节没有直接展现,但其音乐创作同样采用了大量“花儿”的调式和元素,凸显了我国西北山区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就像孟卫东在采访中谈及作曲过程时讲到的那样:“我的音乐主要以西北民歌为素材,包括宁夏的‘花儿及陕北民歌、山西民歌等。这个创作对我来说是个挑战,既要考虑这个戏的特殊历史背景、民族音调、人物性格及音乐的戏剧性和地域性,又要顾及大多数观众对民族歌剧的欣赏习惯,挺难的。我的原则是:好听是第一位的!观众爱不爱听,演员爱不爱唱,这对我来说至关重要。”

事实证明,孟卫东为歌剧《山海情》创作的音乐的确很好地兼顾了地域风格与大众审美。得福、水花、得宝、麦苗等西海固土生土长的角色,其唱段基本都采用“花儿”风格的民族唱法,而陈金山、凌一农(指导闽宁村村民种植双孢菇的农学教授)这些来自福建城市的角色,其唱段则基本都采用普通话美声唱法。具体而言,得福唱段《圪梁梁上喊苍天》就直接取材于“花儿”,曲调高亢中带着忧伤,节奏以散板为主,凸显西北戈壁沙滩的苍凉环境与人物“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心理状态。又如水花的代表性唱段《花儿三唱》,旋律优美悠扬、充满民族韵味,且在剧中多次出现,既反映了不同情境下人物的不同心境,更以此为线索串联起了水花的成长。另一方面,《走遍西北的山》等陈金山的唱段,以及陈金山与得福的二重唱唱,则在音乐上凸显现代风格,特别是在打击乐配器中大量使用小军鼓,给人一种昂扬、奋进之感,仿佛实现了与时代脉搏的共振。而且,从现场听感上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演奏同样十分精彩。今年恰逢吕嘉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十周年,经过十年的舞台锤炼,指挥与乐手之间的配合也日趋纯熟。在世界首演夜的谢幕环节,吕嘉激动地将孟卫东抱了起来,足见两位杰出音乐家对此番合作的尽兴与满足之情。

三、视听艺术化人民史诗的舞台呈现

作为一门高度综合性的艺术体裁,优秀的剧作与音乐是一部歌剧成功的前提,但最终还是要落脚到现场的舞台呈现。歌剧《山海情》从歌唱演员到乐队演奏、舞美服装等环节,都由国内顶尖艺术家团队承担。担纲主要角色的王宏伟、马小明、龚爽、徐晶晶、金郑健等,都是活跃在国内歌剧表演一线的优秀歌唱家,他们的高水准表演是这样一出歌剧群像戏得以成功的基础。以男高音歌唱家、素有“西部歌王”美誉的王宏伟为例,年逾五旬的他在2022 年4 月刚刚参演民族歌剧《运河谣》十周年复排复演后,时隔不到半年再度与国家大剧院合作,不仅演唱水准高,其对于歌剧表演的热忱与旺盛的艺术生命力更是令人赞叹。王宏伟自幼生长在新疆,其声音特质和对于原生态民歌演唱技巧的纯熟把握,使得得福这一角色一开口,就有一股浓郁的西北气息扑面而来,在观众中迅速建立起人物的可信度和立体感。除了主要演员外,参演该剧的一众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队演员和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团员也奉献了高水平的歌唱表演。近年来,在国家大剧院密集制作一系列中外歌剧的带动下,其驻院歌剧演员队与合唱团成员的整体舞台表现水准得到了显著提高,已成为支撑当代中国歌剧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的中坚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在歌剧《山海情》中,为了原汁原味地展现西北地域的风貌和当地人性格,导演王筱頔还要求演员们在念白部分主要以西北方言呈现。实践表明,演员们很好地完成了导演的要求,方言的使用配合极为“接地气”的服化设计,大大增加了观众的观剧代入感。

此外,别具匠心的舞美设计也为该剧增色不少。针对该剧特殊的时空背景,舞美设计季乔没有一昧追求写实主义,而是试图创造一套兼具当代审美意识和现实主义风格的舞美方案。整个舞台有着很强的纵深,分为低平台的前区与高平台的后区,二者通过一个可以平面360 度转动的“斜坡”转台相连接。斜坡两侧以浮雕形式展现了西海固移民艰辛的迁徙和创业图景,坡顶面则是贺兰山从古至今的变化的一种人文主义的视觉呈现,二者共同组成了一幅厚重的历史长卷。加上用以表現现实环境的大型可升降圆弧冰屏,以及前区一组18 米的可移动推台,共同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剧场阅读方式”(季乔语)。从现场的舞台调度上看,导演和演员们十分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特殊的舞美设计,通过在不同平台之间的穿梭往返,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内营造出了一种壮阔的时空感,而这恰恰与该剧的内在特质高度吻合。

四、结语

正是在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制度的促进下,福建与宁夏结下了山海协作的时代“情缘”,电视剧《山海情》正是对这一历史画卷的生动描摹。在这样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基础上,歌剧《山海情》根据歌剧艺术的舞台表现规律,在戏剧改编、音乐创作和舞台呈现等多方面实现了“更上一层楼”式的再创作,体现了我国当前原创歌剧制作的最高综合水准,既是新时代民族歌剧的一部优秀代表作,也是文艺界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上的一份沉甸甸的艺术厚礼。

张雅坤博士,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高月)

猜你喜欢

唱段山海国家大剧院
2023 年“美育芳草”国家大剧院青少年艺术节开幕
下一场山海
山海为鉴
《山海涧》
绵绵古道连天上
一弯新月挂半天
一湾山海融“四美”
火呀火呀
颜荷:跳上国家大剧院的女舞者
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