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特色作业实践

2023-05-30萧云

家长·中 2023年1期
关键词:结合律双减数学知识

萧云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不仅为小学生提供了对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发挥对小学生的潜在引导作用。作业虽然可以辅助课堂教学,但如果作业过于繁重的话就会适得其反,不仅难以在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方面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同时还会挤占小学生正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不利于他们骨骼和肌肉的发育,还可能会造成近视等一系列的问题。“双减”政策的提出和实施致力于解决上述的问题,通过作业精简化来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这要求教师在对作业进行设计的时候坚持特色化的原则,将核心素养作为导向,关注小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质提升,使他们爱上作业、并在作业中实现持续提升。

为了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我国于2021年发布了“双减”政策,指出要构建一个更为完善和健全的作业管理机制,主张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形成作业管理办法,在各个学科组和年级组当中对作业的内容、形式、时长、难度等进行统筹。同时还对作业的总量做出了要求,指出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不能布置书面形式的家庭作业,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以及六年级的书面作业时间要在60分钟以内,而初中阶段的书面作业时间则在90分钟以内。在文件的第六条指出,要运用有效的手段来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基于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以及个性化作业来将作业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本文研究的特色作业实践就需要教师对设计方法进行创新,运用新型的手段和形式来克服机械化作业和无效化作业,这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小学数学特色作业实践的核心素养导向

(一)数学知识技能导向

在数学教育领域,基本的知识和基础的技能是教育的载体,只有掌握了这些内容小学生才能不断进行深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小学生主要思考运算、画图和推理等手段来完成数值的计算和问题的分析,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数感的培养。在面对数学图形的时候,小学生还要表现出直观想象能力。在运算能力方面,小学生除了要按照相应的算法规律来完成计算、获得正确答案之外,还要在具体的情境当中选用相关的数学定律和数学法则完成快速计算。比如在大数运算的时候,可以运用加大减差法,将大数凑整再减去,以此来提高运算速度。比如在面对“4329+899”这一算式的时候,可以将“899”拆解为“1000-101”,因此可以将该算式改为“4329+1000-101”。在数感方面,小学生需要形成对数字的敏感性,在对数字形成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做到精准化处理。而在直观想象方面,小学生需要将事物想象为相应的图形,或者在脑海当中构建起三维图形,以此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为简单。

(二)数学思想方法导向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将各部分数学知识相互联系的纽带,同时也是应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桥梁,为小学生提供了对问题进行处理的工具。在数学领域,思想和方法可以看作是灵魂。对于小学生来说,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所学的知识可能会被遗忘,但掌握的思想和方法却会产生长久地影响,在面对生活中事物的时候他们也可以利用这些思想和作业方法进行逻辑化思考。

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了以下三个部分。第一是数学抽象,小学生需要在数量关系或者在图形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寻找共性,探究规律法则。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时候,小学生可以先对长方形各边长度进行测量,然后进行计算与观察,在经过抽象思考之后总结通用的周长公式。第二是逻辑推理,这发生在数学概念的形成、解题思路的发现以及数学新知识的探究等方面。第三是数学建模,受到小学生思维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建模之前通常会设置情境,使小学生在情境当中找到数学语言和数学方法。

(三)数学应用意识导向

基于数学应用意识,小学生需要从意识层面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在對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也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寻求突破口。在这个基础上,小学生需要灵活地运用数学元素来提高应用效果。第一,要具备符号意识,这要求小学生学会使用符号来表达数学关系、探究数学规律。比如在对长方形面积公式进行探究的时候,使用字母符号a和b分别代表长方形的长和宽,使用S来代替面积,基于符号来将面积计算方法及其相关要素的关系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第二,要具备工具意识,这里的工具包含了多样化的类型,除了常见的公式和法则之外,模型也是常用的形式。第三,小学生要表现出灵活适应性,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换,将问题巧妙地解决,这在一题多解的问题当中尤为明显。比如在面对“鸡兔同笼”问题的时候,除了可以用方程法构建模型解决之外,还可以使用“抬脚法”来进行思考。

(四)数学态度精神导向

态度会直接影响行动。在数学学习领域,小学生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他们在面对新知识时的求知欲,在面对问题时的好奇心以及对自己的自信心,小学数学特色化作业中的态度精神导向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小学生需要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和主动性,而不是在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下完成作业、进行复习预习。第二是唯物主义,这种素养要求小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保持理性和辩证性,坚持正确的是非观念,而不是一味地相信某个观点和某种方法。第三是创新意识,指的是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要努力寻求多种方法而不是拘泥于现有的方法,同时要主动探索新领域的知识而不是止步于现有的知识。

二、“双减”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特色作业实践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特色作业的时候围绕着教学目标而展开,同时将小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性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作业完成的主体,同时也是数学知识学习的主体。为了使作业的功能发挥出来,同时也为了使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有所提升,教师要基于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数学兴趣来进行设计。还可以结合当堂的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计,帮助小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重点突破,将有限的时间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这与“双减”政策的要求相符。

(二)层次性原则

无论是数学学科还是其他学科,在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都应该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这是落实“因材施教”理念的基础。在对特色数学作业进行设计的时候,教师也要将层次性原则作为基础,做到“按需供给”,能够基于小学生在当前阶段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基础型、提高型以及拓展型等不同类型的作业,这些作业形式分别对应后进生、普通生以及优等生的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为小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自主选择性,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态度,同时还可以帮助后进生树立起自信心。

(三)启发性原则

基于自主学习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实现由传授到启发的转变。在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也要从兴趣、思路、方法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点拨,使他们在受到启发的基础上自主探究,这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通过对比、变式等方法来对所学内容和作业题目进行灵活变换,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双减”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特色作业实践策略

(一)结合学科特点设计作业、强调知识技能的获取

根据新课标,教师在作业设计的时候要关注理论基础和方法技术这两个层面,前者包含学科、学生等因素,后者则包括目标、内容等要素。同时,要确保设计的数学作业将数学本质特征反映出来,围绕课堂所学知识展开,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的获取,提高他们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核心素养。比如在完成“小数除法”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之后,很多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只是围绕着“列式计算”为学生提供了练习题目。而实际上,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目标不止于此,还要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引导他们在面对计算题目的时候表现出数学思维,并主动思考生活中使用除法的情境。

例如,在特色作业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小利出生的时候身高为51厘米,在6个月之后身高为69.4厘米。小利的身高平均每个月增长多少厘米?”在解答这一问题的时候,教师创设了情境,小学生不仅要运用除法运算规律来进行计算,同时也对本节课重点强调的“估算”方法进行了复习和巩固,引发了他们对深层次计算的思考。

(二)根据学生需要设计分层作业、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对新知识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对特色数学作业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引导小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建构,并在这个基础上对数学方法形成新的理解,实现数学思维的形成。其中分层作业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这体现出了对个体发展差异的尊重,具有动态化的特征,能够帮助不同小学生以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掌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设计分层作业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对小学生进行分层之外,同时也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分层,基于作业的内容和难度体现梯度性。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加法结合律之后,教师可以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将练习题目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据结合律填空”,旨在帮助小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使用进行练习:比如“45+(67+49)=

(?+67)+49”;第二部分为“简便计算”,旨在帮助小学生认识到加法结合律使用的必要性,可以设计类似“159+38+141=”之类的题目,引导小学生在计算的时候主动运用结合律;第三部分为“列举几个使用加法结合律的例子”,旨在帮助小学生自由发挥,在合情推理的基础上自主设计题目;第四部分为“思考减法是否有结合律”,旨在帮助小学生构建结合律模型,并对该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三)基于实际情景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在培养他们数学应用意识的时候要尽量地选取他们熟悉的事物,并在这个基础上创设情境、设置开放性问题。在对特色数学作业进行设计的时候,也要坚持这一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围绕着有意义的问题开展设计,在其中融合当堂所学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坚持“玩做学”相结合的原则,布置多種形式、趣味性强的作业,尤其是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使用实践性作业代替书面作业符合“双减”的要求。

比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粉刷教室”的数学作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教室粉刷的情境,询问小学生对墙壁粉刷的了解,引导他们思考教室墙面粉刷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需要测量哪些数值。该作业将问题作为导向,没有设置固定的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将“长方体表面积”这部分抽象的内容进行具体化,明确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需要获取的变量和信息,这可以为他们解决社会复杂问题奠定基础。

(四)促进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形成数学态度精神

当前的小学教育体系实行的是分学科制度,这种制度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内容形成系统化的掌握,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但同时也导致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割裂。长此以往,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小学生无法基于统筹的原则来解决。在“双减”背景下,为了能够使所有的课堂都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在对特色化作业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适当地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比如引导小学生在课后学习数学史,关注数学定理和公式发现和发展的历史,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同时也被数学家们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态度所折服。

比如在学习“分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分数的出现和发展”这一探究性作业,在其中融入语文学科的内容,引导小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检索,并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形成数学态度和数学精神,同时更好地对信息进行阅读和判断。

四、结语

总的来说,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多样化的因素,展现出了较强的系统化和专业化特征,教师需要在其中运用先进的理论思想,同时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和对小学生的了解,关注核心素养导向、融入“双减”政策要求。研究发现,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设计作业,要根据学生需要设计分层作业,要基于实际情景设计开放性问题,同时还要促进多学科知识的整合。

注:本文系2022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特色作业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GS[2022]GHB1693)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结合律双减数学知识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究本溯源,提高计算能力
探究求和问题
基数意义下自然数的运算(二)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