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体能练习趣味化教学策略

2023-05-30黄达义

家长·中 2023年1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方式教材

黄达义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日常饮食摄入量逐步增加的情况下又缺乏有效锻炼,导致身体素质日趋低下。尤其是学生群体,在营养摄入更丰富的同时又将大量时间用于学习,普遍缺乏锻炼运动,这使得学生的体能素质得不到提高,“学生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在新时代无可避免的问题。根据调查,现在许多学生之所以在体能锻炼中投入不彻底,最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体能锻炼没兴趣。在未来,体育老师只有针对性地规划学生的体能教学方案,将趣味融入课堂现场中,才可以更好强化学生的体能,提升他们的免疫力。

一、体育教学中体能练习的现状

(一)学生对课堂体能练习存在错误理解

在体能练习课程中,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是以监督者、管理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展开规范化锻炼,并未跟学生一起锻炼,因此可能让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教师安排大量的运动就是为了刁难自己。一旦抱有这样错误的想法,就会让学生以懈怠的态度面对体能课程,导致体能课堂无法按照教师的安排顺利展开和推进。如当下的很多学校的教官在学生军训的过程中会对迟到或者表现不好的学生安排一定的“延长”训练:要求他们现场进行10个、20个乃至30个的单腿深蹲起立,于是很多学生会认为,在体育体能练习中的单腿深蹲起立也属于教师刁难自己的手段之一,这样的思维一旦形成,学生对教师的课程安排存在不满心理,不愿意配合,教师就无法在体能训练课程中为学生带去更好的辅助、引导。

(二)体能练习的课程安排与主教材不贴合

在部分体能锻炼课堂上,教师设定的体能素质课程内容与主教材是“剥离”的,而且在课程内容的设定上比较随意,没有遵循“系统”方式展开和执行,甚至“想到什么就安排什么”的情况在课堂上也偶有出现。教师如果这样设定教学方式,往往难以让学生的体能素质得到好的锻炼。另外,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以“随意”方式安排体能练习,在课程的安排上容易陷入“不够丰富”的状态,而教师一旦长时间集中式地锻炼一个项目,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对体能锻炼的兴趣。不可否认,在体能锻炼课上,教师需要结合主教材展开体能的补偿性延伸练习,但“延伸”跟“在授课过程中完全脱离主教材”又不同,如果陷入后者的模式中,授课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如在展开投掷沙包这一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该课程的课标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爆发力,确保学生在投掷物品的那一瞬间可以更有力量一些,而为了提升学生在投掷过程中的爆发力,体育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延伸教学方法的方式强化体能锻炼,如引导学生在操场上反复练习投掷沙包的姿势、挥舞手臂的动作,但课堂也绝不能仅仅围绕以上这两个动作展开,否则学生容易产生枯燥无味的想法,甚至对体能训练产生“厌学”情绪。

(三)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对于新奇事物、不曾接触过的东西更感兴趣,也更愿意加入新奇事物的学习和讨论中,而对于缺乏趣味的课程,学生往往难以产生兴趣,众所周知,体能锻炼课程大多数都是枯燥的“跑”“跳”“跃”等内容,这些课程对学生来说往往不具备吸引力,而且也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运动,所以学生难以主动自觉地融入体能锻炼中。经调查,学生缺乏体能锻炼兴趣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情况,在许多学生缺乏对体能练习理性追求、认为体能锻炼是肤浅的、没有必要学习的课程的同时,更有不少学生认为传统的体能练习很枯燥、很无聊。分析这样的大环境,归其根本性原因在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了解得不够深刻,甚至许多学生还产生“参加体能练习只会浪费学习时间”这样的错误理解,所以才会对体育体能练习缺乏积极性。

二、体育教学中体能练习趣味化教学策略

(一)根据主教材合理设计体能练习内容

首先,体育教师要结合教材设定目标,合理安排体能练习的相关项目,在体能练习环节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体育综合素质发展的真正需要,将学生的需要融入课程,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对体能锻炼的积极性,并且全身心融入体能课程学习中。如对跳跃体能练习的课程而言,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进一步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在设计体能练习课程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上肢力量练习、腰腹练习以及柔韧练习作为补偿练习,这样的课程设定相对来说会更全面,可以避免过度增加学生下肢运动负荷。相反的,如果将所有课程内容都集中于下肢部分则会让学生因此而感到疲惫不堪。经论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如果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身体多部位的补偿性锻炼,往往可以在大幅降低下肢负荷的同时,还助力学生得到身体素质的全面均衡发展。其次,体育教师要明白之所以设定体能课程,其主要目的是辅助主教材课程的有序展开,体能课是为了更高效推进教学目标达成而设置的环节,所以在设定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主教材的教学目标展开进一步的安排和设定。最后,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内容,以技术传承作为主要的授课目标,展开多样化的体能素质练习,进一步丰富体能锻炼的方式,以此为依托,才可以大幅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对于未满18周岁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兴趣往往是多样且多变的,喜欢的课程内容也会随着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状态下的关注焦点而发生明显变化,教师只有阶段性更新体能课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每天都在課程中感觉到新奇,才可以让他们对体能锻炼维持持续的、高的兴趣度,推动他们全方位地投入体能课程的学习中。

(二)将趣味融入课程教学,形成趣味性的教学方式

学生对新鲜事物往往会有强烈的探寻欲望,这是经过心理学分析得出的关于学生心理特征的结论,如果在体育体能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全方位地丰富教学形式,同时将趣味的教学方法融入课堂现场,就能更好地带动、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经过反复的论证,在过去有部分体育老师采用“混合”模式的教学方法展开授课,快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极大地促进了体能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如在展开体能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某一节课的主题是篮球,如果在课堂现场,教师只是单一地讲解或者参照主教材的内容,以定义篮球的方式跟大家分享“篮球的执行动作”“篮球的存在价值”等基本知识点,学生往往很容易失去耐性,认为课程太过枯燥乏味,学习的效率也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但相反,如果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先播放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篮球比赛视频,以此引入逐步展开教学过程,那么学生的好奇心就会最大化地被激发出来,同时借助于影像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刺激,在此后练习篮球相关动作的时候,学生就会不自主地想到篮球视频中的相关动作,再结合老师所分享的理论层面的讲解,综合多重因素,他们对于篮球技能的掌握程度会更高。经论证,一旦学生对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感到认可,那么他们就会更热爱课程本身,体能课程也不例外,趣味式的教学方法搭配精准引导,往往可以让教师在体能训练课程中获得不错的授课效果,也可以让学生的体能训练目标快速达成。

(三)转变个人的教学理念

体育教师在体能课程授课过程当中,必须坚守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绝不能只注重对学生技能、身体素质的培养,还需要向学生输出专业的体育知识,充分培养学生的竞技体育意识。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体育教师需要深刻地转变自己传统的、固有的教学思维,在体能课程展开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重点引导学生展开体能锻炼、提升他们的综合身体素质之外,还需要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体育意识,助力他们形成科学的体育认知,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助力全民健身政策的推行和展开。

1.从“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方向的转变。

经过反复论证,虽然部分体育教师因为授课时间较长,宣称已经形成了定性化的教育模式,但如果向他们咨询“他们的教育特点体现在哪里”,他们又很难阐述清楚。而在新体育教学理念的要求下,体育教师必须树立个人的教学特色,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勇于突破才可以获得更显著的教学成果。

首先,教材的处理。每一个体育教师都需要在教材上融入个人的想法,让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也就意味着,每一个体育教师都需要立足教材,联系学生当下的心理特点展开艺术性的科学创新,进一步形成适合学生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思路。如在足球反应速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喜欢球星以及喜欢看比赛的心理特色,先详细分享一下足球的发展过程,再播放一段关于足球比赛的视频,接着举例讲解反应速度在足球比赛中的重要性,这样具有艺术性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往往可以让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被最大化激发出来,全身心投入足球反应速度课程的学习中。

其次,教师需要优化教法的设计过程,在读透教材并展开一段时间的授课后,每个体育老师都会在此前的授课过程中积累到一定经验,结合经验,教师需要进一步再加工,这样才可以通过逐步反思与调节,形成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在展开男生跨栏跑课程授课时,首先可以采用趣味的方式,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以及不同高度的障碍物,让他们认真感受跨栏障碍比赛的乐趣所在,然后在课堂上逐步由乐趣引导转向专业教学。在教学前先引导学生预设自己要跳过的高度、预估自己可能取得的最好成绩,然后让学生各自迎向自己的挑战,如此就可以让他们真正体验在运动中的乐趣,而在接下来的下半节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由组队,展开小组积分比赛,通过带有竞争性的比赛,让小组设定针对性的比赛策略,让所有学生通过相互帮助尽量取得胜利,这是一种很适合学生“好胜”心理的教学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尽可能获得好成绩,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们形成多元化的思维,认真思考应该怎么多方合作才可以取得胜利。

最后,在体育体能课程授课中,教师要注意形成具有个人个性的教学风格,在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认真寻求突破,以创新的方式展开教学,这样设定授课方式往往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更完全的释放。如在开学的前5堂体能锻炼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发分成5组,由每组来承担一节课程的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课堂授课,在每节45分钟的课程里,一半时间由教师来负责专业的指导,另一半由学生负责主导。设定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来可以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授课模式,切实将学生放在跟老师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很契合新课标中“将学生需要放在教学首位”的要求,如此设定往往可以最大化调动学生对体能课程的积极性,因为学生正处在一个想要得到认可、想要表现自己的特殊成长阶段,现在教师通过搭建舞台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就会很愿意积极学习。

2.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

传统的体能课堂,教师只注重最终的教学效果,在无意间极大压缩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而在现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体育教师在体能课的授课过程中,只有注重由“结果”向“过程”的转变,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体能技能知识,并且培养他们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具体来说,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指引,让学生认真走完“感受—概括—应用”的学习全流程,助力学生发现在不同体能项目训练过程中的规律。如果在体能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体育教师过度在乎结果的话,那么就会变成一种“只注重形式,过分走捷径”的教学方式,极大降低了学生自主思考和释放个人特色的可能性,甚至有可能严重扼杀学生的思维。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体育教师需要积极地帮助學生,形成“以摸索学习、个性化思考”为主的学习路程。具体来说,在授课过程中,体育教师首先需要揭示动作技术的形成,再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分享他们的个人思维,让学生在体能课程的学习中不但可以了解不同技术动作的能力和要求、掌握专业的技术,而且还可以让他们的体育思维得到进一步锻炼。如在跨栏跑这一节体能训练课程中,教师可以这样设定课程:首先可以先结合视频、图片等互联网资源进行展示,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跨栏、跨栏为什么要助攻、跨栏的要素包含哪些、怎么练习掌握动作等基本内容,以此作为基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现场专业指导,让学生感受一下真正的跨栏跑,在执行动作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个人跟图片、视频的不同,此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么做才能将跨栏跑做好”这个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往往可以让学生对技术的掌握能力更强。

三、结语

每个学生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强健的体魄,事实上,这是学生参加各项学习的基本前提。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体能锻炼环节被设定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提供保障。体能锻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维持沟通和交流,切实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以及对应自身素质情况,并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将趣味式体能教学方法融入课堂,以此作为依托,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学方式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