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轮椅运送赛项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3-05-30谢盈赵甜甜
谢盈 赵甜甜
摘 要:以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例,根据轮椅运送赛项的评分标准,对该赛项中训练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情景设置,病人配合,模拟真实临床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轮椅运送操作練习,从而取得良好培训效果。
关键词:技能大赛;轮椅运送;培训;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1.075
笔者作为参赛与指导老师,2020年参加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组赛项并荣获一等奖,2021和2022年作为省赛中职组轮椅运送赛项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一等奖及二等奖,对于轮椅运送赛项在参赛和培训过程中,做了一些研究。
1 赛项背景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受到空前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挖掘职业教育潜力,使得职业教育拥有光明的前景,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特别是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借此机会,职业技能大赛在各地广泛展开,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生动局面。提高理论教学水平、提升技能操作水准、力争职赛佳绩成为职教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的联合主办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2020-2022连续三年由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承办。因新冠疫情的影响,2021年技能大赛推迟至同年3月举行,2022年技能大赛提前至2021年12月底举行。大赛分为理论和技能两大部分,理论竞赛涵盖了内、外、妇、儿、基础护理等近10门专业课程知识;技能部分包含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静脉输液技术、二级防护技术、轮椅运送技术四个赛项竞赛项目(自2021年起增加了非护理组的参赛选手包含助产和康复专业学生),考核内容全面,对操作要求高。其中轮椅运送技术是护理组和非护理组均需要考核的项目,此操作是借助轮椅将行动不便的病人运送至相应目的地的一种方法,常适用于受伤人群,老年人,活动能力减退人群。重点考核选手对病人的健康照护能力、安全意识、护患沟通及人文关怀能力。
2 评分标准及主要失分原因
(1)评估不到位。本次赛项设置的模拟病人为右踝损伤病人,要求参赛选手能够全面评估病人情况,包括病人健侧和患侧的肢体活动能力,肌力等,对于肌力的评估(肌肉收缩、对抗重力、对抗阻力等)流于表面,不真实。对于患肢的评估不全面,包括足背动脉搏动,触摸位置不够准确;皮温、红肿、血运,损伤情况及其他部位损伤情况,评估时会有遗漏。
(2)协助病人坐起有安全隐患。由于模拟病人多是学生扮演,并不是专业的SP病人,导致在操作过程中会过度配合,表演痕迹过重等现象。选手在进行搬运的过程中,协助病人坐起的过程中没有真实用力,给人感觉像是在表演、不真实。病人坐起后穿鞋袜时没有过多关注病人情况,例如有没有坐稳,坐起后有无头晕等不适表现。而是独自沉浸在自己的操作中,与模拟病人几乎没有眼神、语言、动作的交流,操作极为机械化,人文关怀动作并未体现。
(3)协助病人上下轮椅不安全,不节力,没有注意保护患肢。在本赛项的操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协助病人上下轮椅。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在搬运病人过程中缺乏稳定性,参赛选手大都第一次接触本操作且以女生居多,自身力量不足而且没有掌握搬运技巧。本项操作搬运病人的过程中需要以操作者为轴心,病人单脚支撑来进行转动,所以有时会出现摔倒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②搬运过程没有遵循节力原则,搬运病人的过程中选手经常习惯性弯腰进行操作,长此以往对于腰肌会有损伤,损害自身健康。③对于患肢的保护不够,由于模拟病人没有真的受伤,选手如果误碰患肢并没有疼痛感,模拟病人不能及时反馈给选手,选手在搬运过程中经常会忽视患肢,导致患肢撞到床上或者轮椅上,造成二次伤害。
(4)推轮椅时存在安全隐患。由于操作时间的限制,选手在推轮椅的过程中速度过快,模拟病人反映有头晕不适的情况;上、下坡时推轮椅选手没有提前告知,导致模拟病人没有坐稳抓紧扶手,会有从轮椅上掉落的风险。
(5)与病人沟通交流不够真实,人文关怀体现不出,沟通时没有结合具体案例,特别是病人的年龄,称呼经常叫错,不等病人回答问题就进行下面的操作,模式化比较严重。搬运病人时,模拟病人过度配合,有时甚至自己站起来,表演痕迹重,不真实。
3 对策及建议
3.1 情景模拟法
由于学生没有临床经验,没有真正接触过右踝损伤的病人,在搬运过程中做不到对于患肢的保护,我们则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进行操作。将模拟病人患肢包裹起来,给选手以视觉冲击,并告诉配合的模拟病人如果在操作的过程中碰到患肢要及时反馈给选手,让选手能够身处更加真实的环境,提高操作的真实性。由于赛项默认病人为右踝损伤病人,但具体损伤情况未知,导致学生进行操作时可能不知该如何进行,为求和实际临床情况相结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解了多种受伤情况的病人该如何进行搬运,包括骨折、外伤、扭伤等情况,最大程度能够和临床相贴合,比赛的最终目的也是需要服务于临床。
3.2 小组合作,角色转换
刚开始学习搬运时,选手都未接触过此操作,不知如何下手,搬运不稳、摇晃等问题较明显,为解决此问题,课后让选手进行资料查询,找到几种常用的搬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各位指导老师也一起参与研究讨论,确定几种搬运方法,指导教师先进行演示,大家进行观看、分析、学习此方法。然后再让选手们分小组两两配对,互相配合,分别扮演模拟病人,互相搬运。充分感受搬运时的发力方法,体会被操作者的感受及操作者技巧,每位选手的身高体重都各有差异,在搬运不同的模拟病人的过程中,大家都有各自不同的体会,通过自己扮演模拟病人,切实体会病人感受,分享自己的方法,找到既省力又能让病人舒适的搬运方法,累积实战经验,最后一起探讨出既稳定又省力且适合于本案例的搬运方法。
3.3 模拟病人参与练习
比赛时模拟病人的情况都是未知的,针对这一情况,为了能够兼顾不同人群,达到更好的搬运效果,在学校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專为技能大赛的训练挑选了不同身高体重的模拟病人(学生进行扮演)来进行配合,由于志愿者学生也没有经验,指导教师会对每次来进行配合的学生进行简单的训练,让他们在配合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和我们的选手有一定的眼神、语言和动作的交流,增加操作真实性。有时指导教师也会充当模拟病人,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每位选手搬运方法,进行一对一针对性指导。选手普遍反映,通过搬运不同性别、体型的人群,经验得到了累积,掌握了发力技巧,更会使用“巧劲”而不是“蛮力”,也减少了受伤的风险,更好地保护了自己。
3.4 深入一线临床,学习实战经验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来到了当地医院的康复科进行学习,深入临床一线,向临床工作者学习轮椅运送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和他们进行了经验交流,让选手观察感受真实的临床案例,并邀请医院资深护理工作者进行指导,不断完善操作方法,力求更加贴合临床。
3.5 开展模赛,磨炼心理
各类比赛中,扎实的基础和平稳的心态缺一不可。参加比赛的学生多为二、三年级的学生,没有大赛的经验,难免会紧张。为磨炼选手心态,每周都会开展一次模赛,赛前会按照比赛流程让学生进行抽签、候场、备物,然后进入到事先准备好的赛室当中进行操作,届时会邀请本系的老师、学生进行观摩,并邀请老师对于操作进行点评,给予建议,指导老师会在一起讨论对操作进行完善,力求做到最好。在一次次的模赛中,选手积累了经验也磨炼了心态,为之后的实际比赛打好基础。
4 赛后反思
4.1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选手赛前练习时接触的案例较为单一,赛前练习较多的为扭伤案例。比赛时由于场地不熟,自身紧张,对于案例中病人情况分析出现问题,例如出现了骨折病例,学生仍按照扭伤进行评估,导致评估错误失分。有些学生甚至记错了病人的年龄、性别导致核对错误扣分。另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及赛前指导时,对临床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针对性训练做得不够,所以一旦出现问题,选手便不知所措。例如,运送病人过程中鞋子掉落,不处理;操作过程中病人说要去厕所,也没有处理。
4.2 技能操作时间把控不够
比赛时部分选手出现超时现象,本项操作时间为六分钟,相对比较紧张,赛前大多是在自己学校练习,环境和物品都很熟悉。比赛时,身处陌生而紧张的氛围,面临着巨大压力。这对选手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特别是在出现失误和忘词的时候,极易出现超时现象,因此在以后的训练当中,应该给学生做好时间的规划尽量细化时间分布,特别是操作结束前“一分钟”倒计时操作应该进行到哪里应该告知选手,让选手对自己的操作有一个整体把控。
4.3 仍存在操作模式化问题
这个操作与病人的对话非常多,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把语言稿记得非常熟,从而导致操作过程中语速非常快,出现了表演式的操作。部分选手在操作的过程中完全忽视了病人的反馈,例如,询问病人没有什么不舒服吧?还未等病人回答,自己就已经离开了,给人观感非常不好。大部分选手都具有人文关怀意识,但关怀行为做得不到位,爱伤意识薄弱。例如,在搬运病人的过程中,反复多次碰到了病人的患肢,自己并未意识到,导致失分。
4.4 心理素质有待加强
比赛时出现的问题,除去操作上的专业问题外,基本都是由于选手紧张导致的。例如,语速过快、卡壳、忘词等。离开了熟悉的场地、老师,难免会出现紧张情绪,选手普遍年龄较小,心理不成熟,也没有大赛经验,所以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因此在进行选手选拔时,尽量选择心理素质强的学生,例如多次组织参与学校活动的一些学生或者学生会团总支等部门的学生,还应该继续加强模赛训练,多多邀请不同的老师和学生来进行观摩,同时每次模赛都应该换不同的场地进行,帮助磨炼选手的心理素质。
5 总结
近年来,由于疫情原因,技能大赛的筹备与培训多次面临挑战,例如2021年省赛就推迟了近三个月,中间由于寒假还导致培训中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由于备赛时间过长,导致学生也出现了一些心理波动,但最终大家克服困难,众志成城,在校领导的支持下、重视下,圆满完成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技能竞赛不仅反映了医疗行业对医务工作者的岗位要求,同时也是对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教学质量的一个衡量标尺和真实评价。借助大赛这个平台,在技能大赛培训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赛项设置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临床,因此我们采用了情景模拟,角色转换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临床工作氛围,并且多次深入临床一线进行学习,力求操作的真实性,真正做到与临床的深度融合。以大赛为手段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通过比赛,全面考核参赛选手的临床护理技能、评判性思维能力及职业素养,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期待同行一起交流经验,共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陶金.高职院校赛教相长提升护理技能大赛水平探究——以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护理技能竞赛为例[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1):7577.
[2]莫伟军,李文利.护理技能大赛口腔护理项目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38.
[3]王倩倩.浅谈参加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心得体会[J].科技视界,2019,(34):22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