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OPPPS模型的模拟导游课堂设计
2023-05-30颉洁张燕霞豆媛媛张雅丽
颉洁 张燕霞 豆媛媛 张雅丽
摘 要:“模拟导游”是理实一体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目标为导向,引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初衷。然而,受传统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限制,课堂中仍然存在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少,实操能力提升不明显等问题。加拿大教师培训中创立了BOPPPS教学模型,这一教学模型是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需要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课前有先导、评估,课堂有任务目标,有沉浸式、参与式学习,课后有评估、反思与总结。整个过程将教学活动有序分割,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易使学生感到疲劳、乏味,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學质量。为此,本文以“模拟导游”课程中的“旅游者中暑的预防与处理”为例,利用BOPPPS模型进行了课堂设计。
关键词:BOPPS模型;模拟导游;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1.031
“模拟导游”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导游类课程,是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也是导游资格证考试面试科目之一。该课程属于理实一体化课程,依据岗位能力与工作流程,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导游工作的服务程序与服务规范,实现学生毕业即能上岗,对培养高质量导游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模拟导游”课程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的讲授和示范使学生了解导游实际工作的流程与服务规范,个别学生再进行简单的实操,无法使全体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实际上团过程中,学生存在实操能力弱,对工作掌控感差,工作不规范等问题。基于教学中存在的这一系列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打造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教师作为指导者、辅助者,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参与度,使学生在充分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真知。
1 BOPPPS教学模型的基本理论
BOPPPS教学模型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一种,它源于加拿大教师技能培训,是一种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BOPPP教学模型由六个字母组成,分别代表着六个步骤的单词缩写,分别是:课程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预评估(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评估(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他们之间层层递进、互相贯通,是在充分考虑学习者身体、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教学模型,具体模型步骤如图1。
图1 BOPPPS模型
线上导入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明确本课程大致的学习内容,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应该尽量简洁,要把本次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已有知识或者未来可能碰到的问题有效衔接起来;课前推送的题目,要求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应在课前进行批改,明确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认知程度。线下导入则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课学习的主题与主要内容。
教师通过PPT,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达到的具体标准等,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应达到的学习目的,使之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自觉地围绕着这个目标来进行。
就预评估而言,除了课前在教育软件平台上的理论知识测试,老师还可以设置简单的测试方式,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课程难易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实际掌握学生的真实能力,了解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及先备知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适时调整教学难度与方式,使课程目标更加清晰。
参与式学习的核心是将教师为主导的传统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主动地、自觉地学习方式。在教师将课程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知识讲授清楚后,让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从被动的听讲者变成主动地学习者。在“模拟导游”课程教学中,可以在教师安排课堂任务后,小组细化工作方案、梳理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规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完成工作任务。在参与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例如“首次沿途导游”课程可以在大巴车上进行,让学生在实训活动中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够完全投入情景当中,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即产生心流体验,达到最高的心理享受与专注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参与式学习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课堂中的专注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沟通能力与协作能力,是BOPPPS教学模型最核心的理念。
后评估主要是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达到了出期的学习目标,在评估过程中,应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给予评定。教师应事先做好可评测的、客观且细化的评分标准,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对照打分,评估各小组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成果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活动安排不足之处应及时进行修改与调整,以便学生能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理清思路、加深印象,巩固学生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
2 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模拟导游课堂设计
本教学团队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和线下教学条件,以项目二“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中的任务2“旅游者中暑的预防与处理”为例,根据BOPPPS模型对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旨在将教师主导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岗位职责,熟悉岗位工作流程与规范,能够熟练进行工作操作。
2.1 课程导入(bridge-in)
教师课前在“智慧职教”平台导入游客中暑导致死亡的案例;在平台设置讨论“你认为夏季中暑严重吗?”“你知道人们中暑后一般会出现哪些症状吗?”“你认为遇到游客中暑时导游应该如何处理呢?”。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后才能进入讨论环节,讨论以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的形式进行,学生必须在课前一天的固定时间内完成讨论,并由系统统计讨论结果,为教师后续的课程安排提供数据。
教师在线下课程开始时利用PPT导入学生的讨论数据,简要分析学生对中暑的认识、中暑后的处理办法,明确本次课的主题“旅游者中暑的预防与处理”。
2.2 学习目标(Objective)
教师通过课前导入环节,利用PPT,引导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中暑,明确中暑的分类,明确中暑的危害,掌握中暑后应当采取的措施;能力目标:能够判断是否是中暑,能够大致判断中暑的程度,掌握如何预防中暑及中暑后的救助方法与措施;课程思政目标:使学生能够明确中暑的危害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导游岗位中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教师与学生将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2.3 预评估(Pre-assessment)
教師通过课堂随机问答、抢答等形式,评估学生对中暑知识的了解程度,例如中暑的分类、中暑的危害程度、如何判断中暑及中暑危害程度等。通过预评估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游客中暑的相关问题,试激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欲望,教师将根据预评估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难度,以保证学习目标的达成。
2.4 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
根据课程主题,教师帮助学生回顾《导游业务》课程中所学习的有关于“中暑”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明确中暑的概念、分类,使学生掌握中暑的预防、中暑处理的流程、方法与规范的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应就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着重强调。
任务1:游戏化教学。
由教师课前安排的学生扮演游客中暑的情景,通过肢体表现与语言表达展现不同程度的中暑情况,通过课堂平台抢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辨别中暑的程度。对抢答正确的小组和积极参与的小组给予加分激励,以充分调动各小组同学的参与度。
任务2:教师示范教学。
教师主导,在2-3位学生的协助下完成中暑后的模拟急救任务。操作中教师应规范按照步骤完成急救任务,并在任务完成后就任务中的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加以强调。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梳理中暑急救的程序与规范,帮助学生理清具体的急救措施。
任务3:情景模拟演练与角色扮演。
教师将学生以5-6人为一组,进行分组模拟演练。学生分工扮演全陪导游、地陪导游、游客甲、游客乙等。教师提前准备好情境导入文案(根据中暑的不同程度)、假人、领夹式麦克风、评分标准等;学生提前准备好不同情况所需要的道具,例如水、模拟的冰块、湿毛巾、扇子、模拟的药品、手机等。为促使学生在参与式学习中更加专注、投入,产生心流体验,建议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准备时间与展示空间,可利用投影设备营造相应的场景。学生提前写好剧本,并根据角色分工进行模拟演练,要求其他小组同学应积极配合并进行评价。通过实训,小组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一次次复习中暑急救知识,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了实践经验,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另外,学生在情景模拟实训中能够切实地感受到中暑的危害性与急救的重要性,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的岗位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2.5 后评估(Post-assessment)
通过前期学习,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游客中暑的判断、救护等相关知识。为查漏补缺,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拍摄“中暑急救”主题的短视频。录制小组成员角色应当与课内角色进行调换,鼓励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其中。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所学绘制中暑急救的思维导图,课后评估测试的作业应提供在“智慧职教”平台,由教师批阅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6 总结(Summary)
教师应在课程结束的第二天完成作业评价工作,进而跟踪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帮助学生指正视频与思维导图中的疏漏。同时,应积极鼓励与肯定学生,以友爱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肯定的语言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3 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模拟导游课堂教学效果评估
3.1 学生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
课前导入阶段的抢答、讨论,课堂教学中的沉浸式学习方式,课后视频资料的录制,给其他小组同学打分等多样化学习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很多同学从课堂的低头族转变为了积极的参与者,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他们变得愿意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目标。
3.2 学生学习目标感增强,学习效率提高
通过课前线上与线下导入,学生对课堂学习目标感增强,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被动的听讲,而是根据老师的安排想办法去完成工作任务。目标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动力,他们在学习中更加认真、主动,自信心、责任心也更强,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3.3 课堂留存率大幅度提升
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复习总结,且在这三大模块中学生较多地采用答题、情景模拟、实操演练、视频拍摄、评价打分、思维导图等需要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式开展教学。因此,主动式教学及大地提高了课堂所学知识的留存率。根据课程结束一周后的测试反映,绝大多数学生的课堂学习留存率可以达到70%以上,甚至有同学可以高达90%。数据反映出整个教学环节中参与程度越高的同学,课后留存率越高。为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积极鼓励让所有的学生争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 结语
利用BOPPPS模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使师生课堂教学目标更加明晰,学习目标感更强;其次,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紧密结合使教学从课堂延伸至了课前、课后,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巩固,帮助老师做好课前准备、评估与课后反思总结,对于教师优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积极的意义;再次,参与式教学将传统的被动学习课堂转换成了主动学习的情境式场所,让学生在有趣的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与学习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社交能力等;最后,课后评估与总结帮助师生在课后及时反思、梳理与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提高课堂学习留存率。利用BOPPPS模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切实实现了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建勋,朱琳.基于BOPPPS模型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11):2528.
[2]吴昌东,江桦,陈永强.BOPPPS教学法在MOOC教学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2):218222.
[3]龚玉梅,周瑞丽.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12):4952.
[4]周文,李俊,包卫东,刘丽霞.国内BOPPPS模型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9,42(03):4452+66.
[5]于冰沁.基于沉浸式虚拟案例资源的“三阶+四化+三省”教学设计. [M].混合式教学设计优秀案例,2021:214.
[6]黄亮,於雪琴.BOPPPS教学模式结合雨课堂在测绘技术及专业介绍课程中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139141.
[7]徐小丽.基于BOPPPS模型的案例教学法在仓库消防教学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06):3.
[8]付媛媛.基于BOPPPS教学模式+超星学习通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21,40(05):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