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教学范式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实践研究

2023-05-30张旭田雅李秋瑾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1期
关键词:育人改革课堂

张旭 田雅 李秋瑾

[摘    要]课堂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关键在课堂。对分课堂教学范式与《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的课堂教学改革有许多契合点。通过介绍对分课堂的内涵,阐述对分课堂精讲留白、独立内化、小组讨论和师生对话四元教学流程独特的育人作用,以及对分课堂优化作业设计,推进分层教学的实践运用,探索对分课堂在对推动育人方式改革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改革;育人;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 (下文简称《意见》)这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提出要推进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见》的第十条指出要按照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课堂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关键在课堂。传统课堂出现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脱节、课堂氛围沉闷,教学质量不高,课堂中灌输有余,对话不足等问题,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在2014年针对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首创了对分课堂教学范式。这种新型的教学范式在不改变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进度的情况下规范了课堂流程,与《意见》中提到的课堂教学改革有许多契合点,旨在通过对分课堂的实践运用,探索对分课堂在对推动育人方式改革方面的影响。

二、关于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范式,目前也被广泛应用于高中教学,高中的对分课堂相关研究的文章有两千余篇。对分课堂的核心是把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做到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对分、时间对分。对分课堂主要分为隔堂对分、当堂对分两种形式。对分课堂可分为精讲留白、独立内化、小组讨论和师生对话四个环节,不管是哪种形式都包含这四个环节,只不过当堂对分的独立内化环节在课上,隔堂对分的独立内化环节在课后。

2021年,漯河实验高中全面推进对分课堂教学改革,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九门学科全学科推进,经过一年多的对分实践,教师已经熟练运用对分课堂范式,通过对分课堂教学范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效率显著提升,课堂氛围变得活跃,学生学习能力显著提升,课堂生态大大改善。

三、通过对分课堂实现减负增效、全面育人

对分课堂的四元教学流程包括精讲留白、独立内化、小组讨论和师生对话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对学生都有独特的育人作用。

(一)“精讲留白”提升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法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受众面大,系统性强、效率高等不可超越的优势,教师讲授是向学生厘清困难知识点、理顺知识逻辑的重要方式,一堂课中教师的讲授是极为重要的。对分课堂的讲授强调的是精讲,而不是没有重点,面面俱到的满堂灌。教師精讲的时间会受到限制,时长最长控制在20分钟,这样使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分散,集中精力听教师讲重难点,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学得轻松,实现了减负增效。精讲使学生获得课堂教学内容的初步知识结构和重难点,大大降低了课后的学习难度,对分课堂的讲授,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行为起到了引导、激励作用,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留白”强调教师的精讲并不穷尽,而是留给学生知识的细节,留给学生启发思考的空间。学生通过课下自主内化,发现学习的薄弱点和困惑,带着问题去课堂上讨论,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启发思考,这样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独立内化”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近年也不断有专家和一线教师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常常成为教师上优质课或者公开课等的新宠。很多受大家追捧的讨论交流是一种“即兴”的课堂行为,教师刚刚讲解完,就要求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并没有做足充分的准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高明之处在于张学新教授在“精讲留白”和“小组讨论”环节增加了“独立内化”这一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教师教学智慧和对学生学习情况把握的展示和体现。教师提前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设置有梯度的独立内化的任务单。漯河实验高级中学九大学科根据课时需要编制了任务单,目前任务单已经结集成书。

任务单的设计是本学科教师专业素养的表达,它不仅在于要提高任务单上作业设计的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的作业,还适当地增加一些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学生在完全属于自己的这一段充足美妙的时间里自主钻研,在教师帮助学生营造独立安宁的氛围中内化吸收知识,学生通过个体不同的认知进行学习实践,发现自身的优势长处和短板不足。“独立内化”这个环节中任务单的巧妙设计和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观点不谋而合。学生除了带着自己在独立内化知识过程中收获知识的愉悦感之外,还带着问题进入讨论环节,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提升学生乐学善学的能力。

(三)“小组讨论”培育学生的批判、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

育人方式改革中要求学习过程优化,强调“合作型学习”,实现从关注成绩排名的个体学习走向相互协作、合作探索的团队型学习,而对分课堂四元流程中的小组讨论交流就体现了合作型学习。

对分课堂提倡合作学习,班级提前按照ABBC的模式、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编小组。传统的课堂教师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因为害怕答错而不敢回答,但是在朋辈之间讨论,学生就没那么拘谨,可以放开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同组讨论的过程中,同组内先解决低层次问题。由做对的学生给做错的同学讲题。学生能做对,知道怎么做,但不一定能说出来,说出来不一定能写上去。也就是学生感觉自己会了,但不一定是真的会。这个时候就用上了费曼学习法,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需要调动之前掌握的知识去解释这个问题,这就是在“缝接”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这样既能帮助同组内解决低层次问题,又能提升讲题人的思维能力。

在讨论环节,每个学生是独立的个体,知识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面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小组交流,他们互相启发,思维进行碰撞,解决低层次问题,最终凝练出高层次问题,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也能提升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形成小组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师生对话”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实现减负增效

对分课堂中有“亮考帮”的环节,“亮”是亮闪闪,给同学分享自己收获和掌握比较好的知识点;“考”是考考你,学生学会之后给同伴出题,检测下同伴的学习效果;“帮”是帮帮我,把讨论之后还不会的问题提出来,供全班同学讨论,或者教师帮忙解决。这个时候如果某个小组这个问题已经解决,在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时就会有底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将新颖观点在班级范围内进行分享,学生多次发表观点、上台汇报就会对低效的自我效能感产生脱敏,新颖的观点或创新的问题解决思路无疑会赢得教师和同学们的掌声,再次被鼓励,不断鼓励,就能提升自我效能感。

传统的课堂,教师大多是一人主讲一节课,讲授法在课堂中的充分运用让学生参与交流的时间和机会相对较少,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热情不够高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互影响不够深刻,学生被动性地接受知识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在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在学生小组讨论之后是师生对话环节。学生可以在这个环节提出自己对本节课的疑问点,也可以向全班其他同学分享自己本节课的成长和收获。教师在答疑的过程中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点记忆和整合的过程,更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教学重难点知识重构的过程。师生对话时,师生交换自己的认知观点,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困境,同样是一种深层次的教与学的思想体验和思维提升。学生在师生对话环节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结构和理论重点,更是实践了如何准确大方地表达自我。对分课堂的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大胆而自然的对话中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也无形中提高了他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需要解决大家凝练的高层次问题,是共性问题,而不用面面俱到,使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更有针对性,也能够减轻老师的负担,提升课堂效率。

对分课堂的精妙不止在于各个环节独特的育人作用,更在于对分课堂四个环节的合理搭配对学生的育人作用。对分课堂兼顾了讲授法和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的优点,学生在课堂中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再讨论问题,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解决问题,增加了课堂的互动,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效沟通的能力等得到提升。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是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通过对分课堂的实践运用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对分课堂优化作业设计,推进分层教学,实现减负增效

对分课堂独立内化的内容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单,任务单上是教师精选的题目,容量小但质量好,能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并能提高效率。

(一)任务单的设计原则

相关性:是指作业与讲授内容直接相关。作业要引导学生温习框架,吃透重难点,学习教师留出的空白,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基本性:是指作业要包含最基本的内容,对于这部分的要求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

挑战性:是指作业要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太容易,学习深度不够。

开放性:是指要避免有固定的答案和确定的解决思路,让学生能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体现了选择性。

减量化:是指作业的题量一定不要太大,精选习题。

梯度性:是指作业也会体现分层教学,有从低到高的一个梯度。

(二)规范任務单“三研三改”的编制流程,保证任务单的质量

任务单的质量是保证学生独立内化效率的关键,为了提高任务单的编写质量,提出了“三研三改”的编制流程,通过不断修正,使其适合学生的学情,真正实现减负增效。以下是漯河实验高级中学任务单的编制流程:

第一次研讨:分解任务——学期初,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集体研讨,研究教材,研究课标和高考考纲,对教材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整合,确定重难点,使每位教师对全册教材心中有数,然后进行整体规划,将教材分割成若干个备课任务,分解给教师。

第二次研讨:商定基调——备课组长召集任务负责人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学生基础、教学目标、难度层次、容量大小等内容,发挥集体智慧,为主备教师定下导学案基调,然后由主备教师融入自己的思考和独特理解,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单初稿。

第三次研讨:第一次修改——主备教师完成任务单初稿后,分享给备课组,备课组教师对主备教师的任务单第三次研讨,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理解以及课堂预设,提出任务单的不足和问题,讨论后形成统一意见,主备教师进行第一次修改。

教师备课:第二次修改——主备教师将第一次修改后的任务单印发给组内的每一位教师,每人按照任务单的内容进行个人备课。如果发现了问题,就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让主备教师进行二次修改。

课堂反馈:第三次修改——教师通过实施课堂教学,发现任务单在重难点把握、问题梯度、容量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教师通过课后反思对任务单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根据大家的反馈意见,对任务单进行第三次修改,最终形成定稿发给备课组长。各备课组长每周都要整理本周任务单电子稿,打包上传至学校资源库,供下一届教师共享。

(三)任务单的设计利于推进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任务单在编制时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类题是课本再现型,为识记级;B类题是课本延伸型,为理解级;C类题是模仿运用型,为掌握级;D类题是灵活运用型,为拓展级。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的选题,基础较好的班,可以四个等级的题都做,基础较差的班可以只做前ABC三个等级的,这样设计的任务单有效地促进了分层教学。作业分层的意义在于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引导不同学生完成其任务时,就使那些对课本中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的、对基础概念有所把握的以及已然掌握课本知识需要补充课外内容的学生有了不同层次的选择。相比较那些“难度一致”的作业,分层作业能更加激发学生参与课程的兴趣。这样的任务单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差异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单中得到有针对性地提高,从而逐步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能够让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对分课堂”符合我们当下主流的教育理念,也是符合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教育思想的大胆实践。崭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教育,创新的教育承载育人方式的变革,知识的真理需要不断地认识改造,教育的真理存在于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漯河实验高级中学在推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上将会不断实践和探索,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参考文献:

[1]李碧函,白杨,张新平.对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21,20(3):43-46.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J].人民教育,2019(Z2):10-13.

[3]王倞.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培养全面发展时代新人[J].甘肃教育,2019(18):1.

[4]陈卫东.创新育人方式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J].人民教育,2012(10):28-29.

[5]李泽林.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关键在课堂——兼论高中课堂的危机与变革[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11(4):57-62.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育人改革课堂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改革之路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