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理念下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策略
2023-05-30刘玲玲
刘玲玲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重点支持的战略领域。培养学生的任务主要是由教师承担的,能否构架良好的育人平台、能否探索多元的育人路径,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队伍。但目前来看,我校的课堂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根深蒂固,学生学习仍处于“浅层化”“机械化”“被动化”状态,课堂整体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
在我看来,部分教师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够,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这一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教师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能利用培训资源提升自己。其次,教师专业责任感缺乏,自我更新、自我进步意识缺失,没有及时调整和更新教育学、心理学、教法、学法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再次,教师不善于积累专业案例和实践案例,不能在教育教学新情境中很好地引导学生,也无法整合和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最后,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和人文基本知识缺乏。新课程倡导综合实践活动,这需要教师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信息技术并不完善。第二,教师缺乏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新课程教学评价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校本课程开发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还很欠缺,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模式单一、满堂灌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统筹设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这一转变,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能力和育人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亟须通过专业学习吸收新知识、新观点,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如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教师要准备系统的培训资源与相应培训形式。
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学校根据教师成长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组织常态名师课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高校进行研修活动,开拓教师视野。同时,学校借助校内教研活动,制定适切的教研主题,调动中青年教师实现课堂优化、专业提升,并通过反思环节使各阶段教师都有所成长。
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系列教研活动。为切实推进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标准改革,改变以教授零碎知识为出发点的教学设计范式,培养教师“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本,以尊重学科逻辑体系为纲”的教学理念,学校鼓励教师培养教学的大观念意识和关键能力,并为在真实教学情境中面对真实任务的师生提供成长平台。
主题教研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第一阶段的教研主题为“试卷讲评课研讨与实践”。我们基于“五育融合”理念,围绕主题制订了试卷讲评课主题教研方案,根据方案先在学科组内进行集体教研,即由24名教师做课的试卷讲评展示课活动。课前,教师借助学生答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由数据诊断出来的问题,基于教材、学情、中高考改革方向和课程標准,与教学载体“学习卷”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设计。课中,教师注重分层教学,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引导学生自主讨论、自主解决问题,做好反思总结。课后,教师精心设计作业,适当拓展延伸。这种基于数据精准讲评的展示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对于不知如何上好讲评课的教师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也促进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第二阶段的教研主题为“大单元教学设计”。整个教研活动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学习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如单元学习目标的四个因素、四个基本特征、三个关键步骤等)及典型案例;2.各学科组呈现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并进行研讨修改,形成大单元教学设计雏形;3.各学科组深入研讨,或邀请专家对本学科组已形成的大单元教学设计雏形进行指导、修改,生成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4.各学科骨干教师代表本学科组,将精心打造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讲课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5.基于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行全校范围内青年教师大单元教学设计赛课,形成大单元教学设计课例;6.各学科组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反思、总结,教师发展处对授课材料进行汇总并集结成册,形成研究成果。
在大单元教学说课活动期间,依据“五育融合”的理念,参赛教师从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方面展示了对于大单元教学的思考。他们各具所长,逻辑清晰,巧妙地把情境引入教学,用思维导图、表格、时间轴等进行讲授,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完美结合,真正使大单元思想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经过专家的精彩点评和指导,教师能更直观、准确、全面地理解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发挥大单元设计的优势,如大单元设计能够有效解决教学的碎片化问题,关注内容之间的关联。通过大单元教学,教师以情境、问题、知识为线索,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升教师对“五育”及“五育融合”理念的理解,学校邀请知名教育专家给全体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和专题报告。通过通识性培训,教师强化了“五育融合”的教育教学价值,形成更加宏观的教育教学视角,促进了对“五育融合”的理解。
依托专业发展共同体支持教师专业提升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主力军,他们精力充沛、感知敏锐、积极进取、思想活跃、富有想象力,对新知识、新技术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队伍,助推学校持续发展。
共同体的组建有利于教师合作文化的建设,其本质特征是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参加专业学习共同体后,就有了组织上的保障,在学习和解惑中就不再是个体的“单打独斗”,而是发挥集体智慧,同伴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协调,具有稳定、合作、互补、共进的优势。
学校组织召开了新时代育人方式变革与学校质量发展研讨会,对如何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核心素养如何在学科落地、怎样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问卷让青年教师填写,发现他们最迫切的渴望是能分学科对他们进行精准指点,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课件制作能力。根据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制订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行动方案,并在行动方案的基础上设置活动主题,如书香盈袖、大咖支招、火花闪现、晒晒我的课、精准提升、思想碰撞、反思交流等。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多元化。首先,评价既要有定量的统计,也要重视质性方法的运用,使之体现教师的育人理念。除了工作量,学校的量化指标还应包括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看法等。其次,评价不仅要重视学生发展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发展的起点与过程。也就是说,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一过程,要在重视学业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原始学业基础和家庭环境。最后,新的评价方法的使用。比如,课堂中呈现出的育人过程,也是教师评价的一个方面。
评价结果的应用在推动教师立德树人方面颇有成效,部分评价能体现教师教育教学实际。首先,普通教师有参与评价过程的机会。其次,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并有专家对其提出改进建议。如在绩效考核和学生评价等方面,学校及时反馈详细的评价结果,并结合结果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进。我国研究者胡庆芳总结了以案例为支撑的情境学习、以问题为驱动的行动学习、以群体为基础的合作学习、以理论建构为追求的研究学习和在实践经验之上的反思学习等,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