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智能视角下故事阅读活动的设计策略

2023-05-30张强

关键词:多元智能小学英语

张强

摘   要:在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教师能够综合考虑语言知识学习、思维培养、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等核心素养要求的多方面因素,进行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从而便于具备不同智能组合优势的学生都可以参与活动。多元智能视角下的阅读课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智能全面发展为导向,这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英语;多元智能;故事阅读;活动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01-0056-03

小学英语故事阅读语篇主要以配图对话、配图故事、寓言故事、人物故事等类型为主,集语言趣味性和实践性为一身。通过故事阅读,学生在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过程中发现、感悟故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价值观、社会规范、优秀文化的内涵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格。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受学生语言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故事阅读课活动的实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或者说效果较差。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难以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获得正确的阅读方法等方面,而单调的教学方法又无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受到阅读障碍的影响,从而在心理上对阅读产生排斥。

学思结合、以创为本的活动观教学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学生在通过体验活动、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有层次地进行阅读任务,最终实现语言知识技能、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等方面的学习目标。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育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至少拥有八种不同的智能,利用“多元智能”进行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教师能够在语言知识学习、思维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等核心素养要求的层级上设计不同的智能参与活动。多元智能理论为活动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主体和个体差异的教学理念。为此,笔者以六年级上册Lesson 12 为例浅析多元智能视角下小学英语故事阅读课活动设计的策略。

一、激活学生语言思维,创建故事主题情境

阅读前活动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故事主题,激发学生相关语言知识的再现和认知,助力学生打开正确的阅读思维方式。同时,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易形成对故事阅读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发挥音乐节奏智能,以英语歌曲形式温故相关语言知识,营造轻松阅读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并对歌词巧设问题引入故事主题;观看主题相关动画视频,利用逻辑推理、视觉空间智能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形成故事情境的背景和印象概念。

活动一: 学生跟唱歌曲(Lesson 7 Let’s sing)。在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熟悉了上学方式等相关的表达,对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也基本掌握。歌曲的演唱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再现bus stop/ school bus /driver 等语言概念。唱完歌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when it rains?  Do you sometimes go to school by bus? What do you usually say when you meet the bus driver? 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的语言思维逐渐被激活,为情境的创设做好铺垫。

活动二: 观看安全动画视频。通过活动一的师生互动,学生了解到不同的上学交通方式。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动画会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活跃起来,学生会想到上学途中的安全问题很重要。教师适时引入主题: It’s important to be safe on the way to school. How to be safe on the way to school? Now let’s read a story about being safe on the way.

二、巧用图文结合形式,整體感知故事大意

教师指导下的故事整体感知阅读活动通常包括两个阶段: 一是Pre-reading活动,利用故事配图、标题信息、问题预设等形式对故事情节展开合理预测与想象,了解故事人物和场景,进而引起学生对重点语言知识的回忆和再现。 阅读前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主体参与的热身环节,视觉空间智能和逻辑推理智能的运用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措施。二是While-reading 活动, 利用图表信息、思维导图、时间空间信息等梳理故事的整体框架,把握故事大意和人物间的关系,为阅读的细节信息提取活动做好铺垫。多形式的图文结合是整体感知故事活动中经常运用的教学策略,学生在运用视觉空间智能的过程中完成故事各部分要素的联系,在反复的阅读实践中逐渐成为学生阅读技能提升的重要学习策略。

(一)利用故事配图,预测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人物和场景

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空间和逻辑推理智能,师生互动:T: Look at the picture. There are four students. Where are they?   S1: They are at the bus stop.   T: What are they doing?  S2: They are talking.   S3: They are waiting for the bus. 通过观察图片预测故事的内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视觉空间智能。 然后听录音,修正学生的预测信息,进一步了解故事人物信息。随后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介绍故事人物: Today is the first day of school. They meet at the bus stop. This is Sam.  This is Oba. She is from this city . This is Al. He is always excited on the first day of school. This is Neva. They are waiting for the bus.

(二)初读故事,完成思维导图绘制

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也就是学生阅读思维活动的可视化过程。 首先学生要确定的是思维导图的核心词,也就是故事的主题,学生要思考故事人物讨论的问题,即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带着这一问题去阅读,就会抓住故事阅读的主线 How to be safe on the way ; 随后学生要解决下一步分支的问题,即核心部分的答案,包括on the street 和 on the bus 两个部分的安全问题。 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既完成了阅读主要信息的获取任务,又完成了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了视觉化的呈现。

三、听说读演体验人物,角色演绎挖掘文本

故事人物对话、描述是英语阅读故事的关键信息,在理解故事整体大意的基础上把握故事人物信息是故事阅读中的重要部分。以听说读语言技能训练为导向,采取配音、表演等方式对故事人物进行情境化模仿表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物语言、性格特点、故事情节等的理解。为降低学生活动的难度,可以对故事进行分场景表演,随着场景和故事情节的推进学生不断熟悉人物语言。在本课的人物模仿表演中可以分为以下场景: 一是 Meet at the bus stop, 学生通过人物的模仿熟悉自我介绍、打招呼等语言,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二是 Waiting for the bus, 学生在这一场景中主要熟悉等车时安全注意事项的表达;三是On the bus, 校车司机的打招呼和车上的对话。在每个场景的练习中,通过听录音、跟读、动作模拟表演等过程完成最终场景表演的目的。

四、设置问题深入思考,评价判断深化主题

通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学习可知,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英语课程的唯一目标,培育文化意识和提升思维品质同样是英语课程学习的重要目标。 故事阅读是学生了解中外文化、感受文化差异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辨析、评价判断、归纳等能力的有力载体。在故事阅读中,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归纳总结等方式对故事人物、事件、现象等进行评价,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规范、文化礼仪等社会行为习惯进行归纳总结,并在实际生活中转化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本课的故事阅读中,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等活动对故事人物、情节及上学途中的安全规则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设计以下问题:(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hildren in the story?(2)Do you know how to be safe on the way to school?  學生在深入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强化了逻辑推理智能的运用,形成对故事人物的正确认识和评价(They are always very careful on the way to school. / Sam is kind and is ready to help others.),拓展总结安全规则,并将安全常识和规范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安全技能。

五、学习成果多样展示,创新运用综合提升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因人而异,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和智能优势,安排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展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既是基于《课标》“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又是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挥个体特长的体现,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包括课堂活动展示和课外拓展活动展示,是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和迁移创新,也是学生多元化智能体现的活动载体。故事阅读课通常会设计故事表演、故事复述、绘制思维导图及其他图文作品、故事配音等活动展示。具有人际关系、身体动作等智能优势的学生可以选择表演故事,具有视觉空间智能优势的学生可以选择图文作品的绘制,具有言语及逻辑推理智能的学生可以复述故事或续编故事。总之,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完成学习成果展示任务。在本课学习中主要为学生设置了以下任务供学生选择:1.小组合作,故事表演。小组成员扮演Sam / Oba / Al / Neva / Ms.Marshall 等故事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表演在公交车站和小车上的故事情节。2.绘制故事思维导图。学生自己完成思维导图作品来展示对故事主题、人物关系及情节的理解。3.故事人物卡制作。学生根据故事信息制作人物卡片,画出人物形象,通过文字介绍人物基本信息、相关故事信息,表达对人物的评价和观点等。4.故事复述。学生对故事进行分析加工,参照图片、思维导图等对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然后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

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而同时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才能产生习得。只有教师把阅读材料以可理解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阅读活动才能产生意义。多元智能视角下的阅读活动设计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满足了不同学生智能、学习风格等的需要,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 张   蔷】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小学英语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对制定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培养方案的启示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