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初探

2023-05-30王伟李仕然

关键词:生长点中华传统文化小学英语

王伟 李仕然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步走进中小学课堂,意在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课程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以单元主题意义为文化“生长点”,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学习活动,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中华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生长点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01-0038-05

一、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其中明确指出“开展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牢筑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小学生通过了解重要历史人物、认识中华传统节日、感受风俗节气、学习特色技艺,初步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增强理解与认同。

课程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小学英语教材融入了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以北京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一年级的教材中讲述了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六年级教材中围绕中国生肖文化进行了单元的系统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Can you tell me more about the Mid-Autumn Festival?围绕着中秋节和重阳节展开,旨在加深学生对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下面笔者以北京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谈一谈如何找准“生长点”,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二、基于主题意义,挖掘文化“生长点”,明确文化意识目标

(一)深入研读文本,确定单元主题意义

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教师应当“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立足于单元视角对单元内容进行分析与整合,确定单元内各语篇的逻辑关系,统筹规划单元教学活动。

五年级上册Unit 3 Can you tell me more about the Mid-Autumn Festival? 共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呈现了中国小女孩Lingling与美国小女孩Sara一起参加中秋节制作月饼的实践体验活动,在活动中Lingling为Sara解答了关于月饼和中秋节农历日期的疑问,在交流过程中呈现了: -When i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t’s 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eighth month in the Chinese calendar.的句型。学生在富有趣味的节日活动中,探究中秋节蕴含的“团圆”之意。

第二课时呈现了Yangyang, Lingling和Mike共同到中国传统文化博物馆参观,了解传统节日重阳节,在参观活动中Lingling和Yangyang向Mike介绍了重阳节的日期、特色活动和特色食物,探究重阳节蕴含的“爱老敬老”之意。

第三课时呈现了Mike热情地向Maomao介绍万圣节的日期及传统活动, Maomao在了解西方节日的同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也在不断加深。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社会”范畴下的“历史、社会与文化”,子主题内容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体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节日的主要信息,积极探索中国传统节日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较为真实的交流情境中了解中西方节日的异同,努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二)挖掘文化生长点,确定文化意识目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师应当借助语言的教学渗透文化知识,充分挖掘语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与育人价值;学生能够通过图片、配图故事等丰富多样的语篇形式来获取文化信息,感知、体验文化的多样性,从而体悟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的内涵。

本单元第一课时主要是从中秋节的农历日期、特色食物、特殊活动等方面来呈现学习内容的。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借助语言结构It’s on the ... day of the ... month in the Chinese calendar. We eat ... on that day. The whole family ... Can you tell me more about it? 来介绍中秋节的基本信息,学生借助语言与思维的框架获取信息、内化语言,在教师的引导下体悟中秋节所蕴含的“团圆”之意。

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中秋节所承载的“团圆”之意为本课时的重点探究点,同时也是本课时确定的文化生长点。

基于以上文化生长点,本课时的文化意识目标确定为,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1.在与他人交流中国节日的情景中,能够有逻辑性地从节日名称、农历日期、特殊食物和传统活动等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2.通过多模态学习资源,能够积极探究中国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含义。

3.能夠丰富中国节日的理解,增强对于中华节日的认同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应当依托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整合性、渐进性的学习活动,学习语言知识,体悟文化内涵,增强学习技能,发展思维品质。本课时教师基于英语学习观展开设计与实施,努力落实本课时的文化意识目标,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在学习理解阶段,激活已有文化知识,构建文化思维框架

1.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激活已有知识。教师呈现大小不一的圆形,引导学生猜测:What it might be?

教师拿出黄色的圆形,与学生自由讨论:What it might be? 学生回答:It might be a moon. It might be a light. 教师将其贴在黑板上,并且手绘出云朵,学生回答:It’s a yellow moon.

教师拿出红色的圆形,与学生自由讨论:What it might be? 学生回答:It might be fire. It might be a candle. 教师将其贴在黑板上,并且手绘出灯笼的轮廓,学生回答:It is a red lantern.

教师拿出绿色与紫色的圆形,与学生自由讨论:What it might be? 学生回答: It might be a melon. It might be a bubble. 教师将其贴在黑板上,并且手绘出西瓜的纹路与葡萄的藤蔓,学生回答:It’s a watermelon. They are grapes.

黑板上呈现了关于中秋节的代表性元素,教师追问:When you see all these symbols, what comes into your mind?学生回答:The Mid-Autumn Festival. 自然引入到本课的主题学习。

文化知识涵盖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不仅包括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精神方面的文化知识,更包括了饮食、装饰等物质文化知识,教师呈现显性直观的中秋节元素,学生借助趣味猜测的形式引入到本课的主题学习中,另一方面学生浸润于“圆形”的节日元素中,也为本课深入探讨“团圆”的节日内涵做好铺垫。

2.概括、梳理、整合信息,构建文化思维框架。师生通过观察主题图片的非文本信息了解到美国小朋友Sara对于中秋节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If you were Sara,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Mid-Autumn Festival? 学生基于真实的生活经验以及之前对于中华传统节日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问:When is it? What do you eat? What do you do?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将问题概括提炼为核心词:time, food, activity等。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完整的课文动画视频并找到答案:You want to know these answers, how about Sara? What are Sara’s questions?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且专注于Sara的问题,尝试回答问题。教师为了照顾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在视听活动过后,让学生打开书通过阅读的方式找到Sara问题的答案,可以同时培养和综合运用学生看、听、读等三项技能。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思维的工具。教师引导学生代入角色自主表达,听读获取信息,学生借助板书信息结构图完成对于信息的梳理,理解整合语言和文化知识,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借助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关联,归纳和提炼基于主题的新知识结构,提升思维的逻辑性,加深对于中秋节文化的理解。

(二)在应用实践阶段,内化语言文化知识,加深文化内涵理解

1.问题引领,内化语言与文化知识。通过本课呈现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从time, food, activity三个方面来介绍中秋节,为了解决本课中的教学难点——传统节日的农历日期,教师采用了有效的问题引领学生探究其背后代表的文化内涵。

教学片段:

T: When i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S: It’s 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eighth month in the Chinese calendar.

T: Look. This is the calendar of September. But there are two lines, which one is the Chinese calendar? Numbers or Chinese characters?

S: Chinese characters.

T: Great! Our Chinese people invented our Chinese calendar. It shows the wisdom of the ancient people.

学生在四年级的科学课中学过关于中国农历的知识,教师巧妙地将农历与公历同时呈现在同一张日历中,询问学生能否正确辨别中国农历,以此检验学生对于本节课教学难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在活动中习得语言知识,运用语言技能辨别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加深对于主题意义下文化知识的理解。

2.聚焦文化生长点,探究文化内涵。传统的节日饮食是了解节日文化的一种渠道,也是学生在真实生活中最为了解的方面。

教学片段:

T: What’s the special food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S: We eat mooncakes.

T: Do you remember what does Lingling call them?

S: Yuebing.

T: Mooncakes or yuebing, which name is better?

學生同伴讨论,分享个人观点。

S1: I think moon cakes are better. Because foreigners can understand.

S2: I think yuebing is better. Because yuebing are Chinese food.

S3: I think moon cakes are better. Because Chinese is difficult.

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个人的思考,但是这些想法仅仅只是基于事实本身,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T: Yuebing is our Chinese food. It is one of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food. Do you think“moon cakes”can show its meaning?

S: Maybe not.

T: Although Chinese is difficult to learn and pronounce, more and more foreigners love our Chinese food and culture, do you think they need to learn our Chinese? And do you think they need to know about our wonderful culture?

S: Yes. Of course.

在师生真实的交流过程中,引发学生对于“月饼”名称的英文表达的探究,学生意识到越来越多的中华传统食物以中文拼音的方式命名,因为这些名字的背后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也作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途径。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真实的问答交流,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帮助学生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三)在迁移创新阶段,设计自主探究活动,培育传统文化意识

教学片段:

T: After this class, we know more about the Mid-Autumn Festival. How can we know a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S: Time, Food, Activity and Culture.

T: Great! Look! Here is another festival. From the picture, do you know which festival is it?

S: Chongyang Festival.

T: It’s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is festival?

S: When is it?

S: What do we eat on that day?

S: What do we do on that day?

S: What is the culture history about it?

学生基于本课中秋节的主题学习,针对传统节日能够建构起认知结构,分别从Time, Food, Activity and Culture四个方面进行了解,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框架迁移到认识新的节日上,这也是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视角下,学生通过本单元能够熟练掌握的知识结构。

本案例中,教师充分挖掘语篇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围绕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首先,学生在充满中秋节元素的語言情境中,激活已有语言及文化知识;然后,学生依托语篇,有逻辑地梳理整合关于中秋节的事实性信息,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出结构化的知识,为进一步探究主题奠定了语言和文化知识基础;接着,学生尝试内化实践语言,师生共同探究中秋节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体会其中传承的文化价值,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最后,学生能够借助本节课的语言思维知识框架,迁移解构其他节日信息,为本单元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结束语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借助英语传承“文化知识”,厚植“家国情怀”,奠定“人文底蕴”,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意识”,汲取经典文化之精髓,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关   媛,焦世强.借助中国文化主题语篇,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9):53~57.

[3]万   琰.教材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小学教学设计,2021,(30):4~9.

【责任编辑 张   蔷】

猜你喜欢

生长点中华传统文化小学英语
混合:教学模式的生长点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Ⅱ)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Ⅰ)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