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多元发展及其培育研究
2023-05-30李海燕
摘要:新高考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契机。文章阐述新高考与学生多元发展的关系,分析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多元发展的路径,尝试构建普通高中学生多元发展的指导模式,提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多元发展的几点建议:一是关注学生发展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二是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三是拓宽学生发展通道,实现学生成长路径多样化;四是构建全方位支持系统,助力学生多元发展。
关键词:新高考 高中生 多元发展 多元评价
引用格式:李海燕.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多元发展及其培育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3(01):31-34.
高考是联结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重要路径,对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影响深远。2014年9月出台《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启了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下为“新高考”)。新高考改革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以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招生考试和管理机制变革等方面为重点,指引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1]。新高考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专长和优势学科选学选考,探索自己的个性化发展路径。本文探索如何抓住新高考的契机,分析学生多元发展的路径,引导学生多元发展,实现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育人目标。
一、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多元发展的新契机
新高考改革是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新高考变革考试形式和内容,采取“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机制,直接关联高中学校教育变革,如学校组织机构、多元课程体系、“选课走班”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发展指导等产生一系列变化,而新高考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深远的。
“学生为本”是新高考改革的核心理念。首先,新高考改革尊重学生兴趣及个体发展差异,打破“文理科”的限制,学生可以在6-7门学科中选择自身感兴趣和擅长的学科选学选考,个性化的“选课走班”不再是整班同步的学习进程,而是各有节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乐趣,并主动探索多元发展之路。其次,从学生出发设计考试形式,增加考试次数和录取机会,避免因一次发挥失常而错失机会,缓解学生“一考定终身”的学习压力。最后,新高考倡导高校基于国家人才战略需求,按照高校自身的培养要求科学选才,培养不同类型层次的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新高考录取采取“两依据,一参考”,改变“唯分数论”,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除学业水平外,還会考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过程性评价内容,充分彰显“学生为本”的价值观,也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人的发展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发展,从心理学的界定来看,个体发展指的是人在生命形成、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全过程中连续的和系统的变化,包括生理、认知、人格与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对于普通高中学生而言,由于受到遗传、生活经历、学校及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智能结构与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价值选择、生涯成熟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巨大的差异,青少年发展的不成熟性和可塑性正是学校教育的价值所在。新高考改革正是基于这样的差异考虑,引导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针对学生不同兴趣、能力和性格因材施教,自主选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学生发展是学校通过教育活动和实践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的学生成长的诸多方面,是人的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发展[3]。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发展的基本领域相同,包含生理、认知、人格和社会性等,但由于个体、经验和环境交互作用,学生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出现多样化的状态。我们认为,学生多元发展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与特长,整合各种内外部信息,自主选择和决策,实现每个个体的自主发展。学生多元发展不是某个学生的多向性发展,而是学生群体按照自己的发展路径实现自主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每个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发展是实现学生多元发展的基本路径,也是学生多元发展的必然要求。新高考为学生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选择,而学生本身智能、性格和环境的差异是学生多元发展的现实依据。每个学生都是完整和独立的个体,他们智能倾向不同,个性迥异,如何实现各自自主发展?我们可以从学生发展的理论来探索学生发展的要素及可能实现的路径。
二、“学生发展理论”关于学生多元发展的阐释
学生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发展理论最早是从高校学生参与事务管理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4],本文中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是人的发展在高中阶段的延伸。目前,比较典型的理论如社会心理学理论、认知结构理论、类型学理论、人与环境互动论都从各自角度探索学生发展的可能方向,我们将从中提取学生发展的主要内容。
社会心理学理论以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为基础,描述个体发展中面临阶段性的成长问题,每个阶段都会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如果个体在此阶段得到适当的教育干预,人格会健康发展。但并非所有的个体都会同步地完成,而是会出现发展不均衡。高中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实现自我认同。社会心理学理论关注围绕自我同一性的七个变量引导学生发展,如能力发展、管理情绪、自我管理、人际关系、自我完善、目标和确立统一性等[5]。认知结构理论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及经验积累的过程,个体对环境的认知矛盾促进了发展和成长。类型学理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先天差异,每个人是独特的个体,不同类型的人对信息加工、选择与决策不同,如霍兰德的性格类型理论、米尔斯-布雷格斯的16种职业性格类型等,类型学理论强调学生个性特征、认知方式对个体发展的影响[6]。人与环境互动论关注环境与学生个体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成长,学校要创建多样化的条件帮助学生成长,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索实践会影响学生自主发展。学生发展的理论从不同视角关注学生发展的内容、影响因素和可能方向。
我们从学生发展的理论来看,各个理论模型各有侧重,但整体来说,结合高中阶段学生发展心理特征,学生发展理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生在智力发展、身体发展、社会发展、职业发展和精神发展等领域获得提高。学生发展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生个体层面,如学生的多元智能、个性特征、学习投入和参与、自主发展等个人属性;二是发展环境方面,高质量的学生发展来自学生和环境的良好互动,如学校的目标、学校类型、學习环境、学校提供的资源(课程、活动)等基本内容。
三、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多元发展的路径分析
路径是道路,是如何到达目的地。学生多元发展路径是基于学生发展需求、先天智能、兴趣特长、个体在发展领域的选择和探索实践来寻求自主发展的路径。从影响个体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来看,主要包括两条路径:一是学生自我探索的内在路径,二是基于学生发展通道的外在路径。而新高考改革考试科目设置,扩大学生选择权,实现文理融通,增加考试机会实行平行志愿,给学生带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7]。新高考不仅影响着国家对人才的筛选和培养,而且对学生的多元发展的路径起着引导作用。
1.基于个体自身差异的内部发展路径
基于个体自身差异的内部发展路径是学生基于自身差异实现自主发展的路径,如图1所示。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内驱力,引导有机体发挥自身能动性,通过个体认知能力建构与个性特征的交互影响,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涯选择,实现自主发展的路径。
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内驱力”,内驱力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内部引擎,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对青少年而言,学生发展领域包括认知发展,如个体感知觉、记忆、智力、思维等方面。人格发展倾向,我们关注学生五大人格特质,包括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等。生涯成熟是个体明确做出具有现实性的职业选择,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选择的一致性。学生基于自身的智能个性差异,整合各种内外部信息,做出自主选择和决策,从而实现个体的自主发展。
2.基于学生发展通道的外在路径
新高考改革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制度作为高考改革的核心目标[8]。高中生在基于自身差异性特征,按照新高考改革的招生录取方式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每个学生在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业后,立足自身情况,可以有多元化的发展路径[9]。
首先,大部分高三毕业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或者相关省市自主命题,这是学生最主要的发展路径,包括报名、体检、参加高考、填报志愿等。其次,自主招生。每年有一部分毕业生通过高校的自主招生项目进入适合自己的学校,高校通过自身的测试和选拔,高效地找到适合本校需求,与学校价值观契合的学生。自主招生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学生只要有自己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比如竞赛生,有科技发明、计算机专长等均可以参加自主招生。教育部在2020年取消自主招生,推出强基计划。再者“三位一体”综合录取。在部分高校试行,综合考量学生高考成绩、学生高中阶段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各部分占一定比重,高考成绩不低于50%,先通过考试,再通过学校设定的个性化面试,将综合成绩排名的一种学生发展路径。一些知名大学比如清华、北大、复旦大学等三位一体的选拔非常明确,面向综合优秀的学生。另外,强基计划是在2020年1月出台《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来的,强基计划面向有志于服务国家战略重大需求、综合素质优秀及基础学科拔尖的部分学生。还有保送生,无需参加高考,经学校推荐即可以升学,以及国家三大专项计划面向农村及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等学生发展路径。除此之外,还有面向舞蹈、音乐、绘画等方向的专业招生,高水平艺术团或者艺术特长生招生,体育类体育专业和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军事类(军校、国防生)、公安类、航海类以及飞行员(空军、海军、民航)招生等[10]。
四、构建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多元发展的指导模式及建议
1.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多元发展的指导模式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经济发展亟需各种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对学校教育与学生多元发展的指导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发展指导是一个教育项目,具备几个共同特征,如内容能力要求、达成的路径与过程、人员参与、材料与资源等[11]。我们依据学生自身基础和兴趣、价值观倾向,在外部招生考试制度引导下,探索学生多元发展的内外部路径,进而构建普通高中学生多元发展指导模式,如图2所示。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多元发展是系统性工程。在基于学生多元发展的指导模式中,新高考下学生差异化的理念是指导思想;多元智能、生涯成熟、人格倾向以及信念系统是学生发展的内容和动力;专题课程、团体辅导、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是学生发展指导的基本形式;多样化的选择是学生发展的路径;教师、家长、学校和社区的支持是学生发展的保障系统;学生自主发展是最终目标。理念、内容、形式、途径、支持系统构成稳定的三角结构,互相支撑,引导每个学生自主发展,实现学生多元发展。
2.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多元发展指导模式的实施建议
(1)关注学生发展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
学生发展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教育中基于学生多元智能倾向,关注学生发展差异,探索学生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一是丰富学校课程供给,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倾向的学生发展需求,增加社会实践类课程,学生在体验学习中有更深切的感悟和发现。二是采用灵活的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风格差异,探索启发式、活动式、讲授、自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和思维能动性,挖掘多元发展的潜能。三是创新多元的学生评价方式。基于学生学习水平差异,采用关注自身成长的评价方式,如布置差异化的课后作业、多方位的考试评价、质性评价或记录个性化的学生成长故事等。我们应切实关注学生发展差异,看到学生的不同,如不同区域、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家庭背景等带来的差异化,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
(2)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在新智能时代,知识和技能不再成为主要竞争力,而对未知的挑战、持续探索和成长的内在动力才是关键。内驱力是学生发展的动力引擎,学校教育应调动和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主动性与发展潜能,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自我,明晰自己的能力、兴趣、价值观倾向,发展自我,找到自己的內在动力,实现自主发展。首先,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价值观,探索自己的内在需求,找到自己的生涯方向,这是学生内驱力的基础。其次,设定边界,把学生成长的空间留给他们,在学业任务和团体合作中引导他们承担责任,获得团队协作支持,对每一件事情认真负责,获得自我控制感。第三,培养学生自主性,专注于热爱、挑战性的事务,挖掘和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自主、胜任和成就感。第四,引导学生适当的情绪表达与管理,培养抗逆力,在挫折面前适度应对,拥有心理弹性和情绪管理的能力。第五,设定适合的目标,为持续的行为训练制定内驱力反馈机制,引导学生在目标设定时遵循SMART原则,分析自己行动背后的原因,探索激发行动的步骤,从而实现持续行为。
(3)拓宽学生发展通道,实现学生成长路径多样化
新高考改革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学生可以立足自身先天智能差异、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能力要求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如参加统一考试录取、自主招生、保送生、强基计划、艺术体育类、军队公安航空类、三位一体、出国留学等多种发展路径。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立足自身特色优势,拓宽学生发展通道,比如依托区域地域优势,开展与社会机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生涯探索实验基地,提供一种选择的可能性;或者外国语特色学校可以发挥语言优势,与国外大学、中学建立兄弟校项目合作交流,定期互访机制,为学生未来出国留学、预科学习提供机会;再者,部分高校附属中学依托高校丰富的专家资源,探索合作机制,开设AP课程,为学生提供早期高校学习研究的经历,对未来的发展增加一种选择;也可以与企业开展课程合作开发项目,建立学生生涯实践探索基地等等。综上,学校尽可能立足本校特色、学生条件,借助地域、社会资源等拓宽学生发展通道,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路径。
(4)构建全方位支持系统,助力学生多元发展
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家庭、学校、社区的共同支持。家庭是学生发展的基础环境,父母的认知、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水平等对学生发展影响深远。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同伴、课本以及学校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学生在与同伴的互动中成长,朋辈辅导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学校创设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赋能学生多元发展;社区是学生初入社会的实践场所,在与社会互动中了解规则,习得价值观,学会适应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感悟生命的价值。家庭、学校、社区对学生影响各有特点,不可替代,互为补充。因此,只有构建家庭、学校、社区全方位支持系统,才能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409/t20140904_174543.html.
[2] 李木洲.新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的应对[J].现代教育管理,2016(06):49-53.
[3] 李海燕,殷桂金.聚焦学生多元发展,推进高中育人方式变革[J].教育科学论坛,2022(02),44-47.
[4] 彭小孟. 学生发展理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理论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10):3-5.
[5][6] 马冬卉,陈敏.美国高校学生发展理论及相关问题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7,5(03):132-136.
[7] 杨清.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推进学生发展指导: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2021,37(03):39-45.
[8] 周彬.指向学生个性成长的高中教育转型:基于上海与浙江高考改革试点的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04):28-32.
[9][10] 宋晓垒.我国目前高中学生升学路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31):24-26.
[11] 方晓义,胡伟,陈海德,等.构建高中生三级发展指导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37-43.
【责任编辑 孙晓雯】
*该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多元发展的路径及指导模式的构建”(CEAA202004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