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递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评估

2023-05-30龚志敏王会霞代朝霞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教学行为

龚志敏 王会霞 代朝霞

摘要:专递课堂是我国为解决偏远地区教育资源落后问题提出的有效方法。专递课堂与传统课堂在教学行为上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从互动行为上来讲,专递课堂教学行为包括师生互动行为、生生互动行为、师师互动行为等层面。在充分研究专递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指标及评估标准的基础上,探究提高专递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可行性策略,包括“双师”共同进步,相互配合;创设良好的课堂智能环境和课后线上沟通环境,积极建设“三个课堂”,制定长效机制。

关键词:专递课堂  教学行为  互动行为

引用格式:龚志敏,王会霞,代朝霞.专递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评估[J].教学与管理,2023(01):21-24.

《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教科技〔2020〕3号)中提出:“专递课堂”强调专门性,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帮助其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1]。目前专递课堂已在绝大部分偏远地区的教学点普及,暂时解决了偏远地区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但其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笔者调查了黄冈部分地区教学点专递课堂的现状,发现相关资源设备基本齐全,但教学评价制度欠缺。为促进教学点专递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笔者对专递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进行了相关研究。

一、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专递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2],在形式上是一种跨区域同步教学的“主辅式双师教学”,即以中心学校主讲教师为主,接收学校的教师为辅,通过网络与多媒体系统对多个接收学校班级的学生进行授课。中心学校教师主要负责授课和在网上批改学生作业,接收学校的辅导教师主要负责在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在课堂上维持纪律,在课后帮助学生答疑与巩固练习并上传学生的作业。具体模式框架如图1所示。

专递课堂与传统课堂有一定的差异性,主要由主讲教师(即中心学校的教师)、教学点辅导教师(即接收学校的教师)以及教学点学生(即接受学校的学生)和多媒体系统组成。在网络和多媒体系统的支撑下,中心学校主讲教师与各教学点辅导教师、学生跨区域同步互动,实现了一个教师对多个学校的多个班级进行同步授课,解决无法配置专业教师、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难题。

二、专递课堂教学行为的分类

专递课堂教学虽有别于传统课堂,但实质还是“教”与“学”的互动,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本质相同。对于专递课堂教学行为的分类,在参考传统课堂教学行为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图1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可将其分为师生互动行为、生生互动行为、师师互动行为。其中师生互动行为包括讲授行为、提问行为、诊断行为、管理行为;生生互动行为包括讨论行为、演练行为;师师互动行为包括教学设计行为、多媒体使用行为[3]。这种分类的依据是无论什么形式的教学都是“教”与“学”动态发展的互动行为,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4]。例如,教师个人的讲授行为,也不单单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因为讲授过程需要学生的参与,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进行行为调整,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才算是有效的讲授行为。而专递课堂由于是跨区域教学,更需要关注与学生的互动,所以将教学专递课堂教学行为按照互动的形式进行分类。

三、专递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指标

朱德全教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系统的基础上有“五效”表征,即效果、效率、效益、效应和效能[5]。笔者在借鉴朱德全教授的“五效”表征与龚晓林教授的“六效”表征(效果、效益、效率、效应、效能和效控)[6]的基础上,结合专递课堂的性质以及操作的可行性,从基础有效性和发展有效性两个维度来确定专递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指标,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基础性有效维度有三个表征指标,分别为效果、效率与效控,发展性指标维度有两个表征指标,分别为效益、效应。五个表征指标是围绕中心学校的主讲教师、教学点学生与辅导教师以及多媒体系统来确定的,符合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在评估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时需要参考表征指标,其中基础性有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效果观察大致评估,是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的,虽然效率如何要看学生的学习反应,但教师可以利用好的教学设计和一些肢体动作、教学语言来提高教学效率。而发展性有效需要持久的观察与测试才能得到,对于教师来说难以控制,但这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要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来衡量,因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本原价值就在于培养人,同时发展性有效也告诉教师,要长期坚持,保质保量地完成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专递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评估标准

教学行为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行为与其有效性的五个表征指标之间相互联系,对专递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评估需要以专递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相关指标为参照,评委教师通过观察主讲教师“教”的行为和教学点学生“学”的行为以及辅导教师的应对行为,然后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笔者参考传统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评估标准,结合专递课堂模式的特点归纳出专递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评估标准,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专递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评估中,师生互动行为评分占50%,生生互动占20%,师师互动占30%;表2中的具体行为与专递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维度和指标相关联,它们之间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多个指标,换言之,就是某个具体的教学行为可以影响教学的效果、效率、效益等指标。在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中,主讲教师的行为起主导作用,因为主讲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引导作用,要提高教学有效性,主讲教师就需要关注学生的动态,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

此外,从发展性有效的指标来看,仅考察一节课的教学行为并不能准确评估出该主讲教师的教学有效性[8],还应该进行阶段性评估,主要是在某一阶段的学习后对各教学点学生和辅导老师的学习结果进行测评,来进一步评估该主讲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学习结果主要包括教学点学生的期末成绩、教学点学生对该主讲教师课堂的兴趣程度,以及辅导教师对主讲教师课堂的兴趣程度与辅导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程度。按这四个维度对教学点学生和辅导教师进行测评,其中学生期末成绩占40%,其余三个维度各占20%,学生成绩不合格(低于60分)赋1分,合格(60~70分)赋2分,良好(50~80分)赋3分,优秀(高于90分)赋4分,按全班每个人的赋分成绩计算出均分,然后再对教学点学生和辅导教师对主讲教师专递课堂的兴趣程度以及辅导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程度进行问卷调查,同樣按照每个人的赋分计算出均分,具体赋分情况见表3。

最后将各项均分相加计算得出评分。得出的评分可粗略评估该教师长期教学的有效性,满分10分,分数越高代表有效性越高。此评分标准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但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更加强调了主讲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和辅导教师的正向影响,而不是主讲教师个人的能力发展。

五、提高专递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目前对专递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还不完善,借鉴研究者对传统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研究,再结合笔者实地考察经验,总结了关于提高专递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

1.“双师”共同进步相互配合

(1)主讲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主讲教师是专递课堂的主导,主讲教师的“教”影响着教学点学生和辅导教师的“学”,主讲教师在课堂上呈现出高质量教学是提高专递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教师本人要与时俱进地更新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观念,并将教学观念作用于教学实际,以教学策略的方式对教学产生现实效用,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2)主讲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要想提高教学水平,主讲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要掌握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主讲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可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无效行为,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主讲教师可以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抑或是找其他教师听自己讲课,来帮助自己找出问题进行指点,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中心学校应该减少主讲教师的其他教学任务,避免主讲教师因教学任务过重而没有精力专注于提高个人教学水平,从而影响专递课堂教学的质量。

(3)辅导教师积极配合主讲教师

辅导教师需要按照主讲教师的要求安排学生提前预习相关课程内容,并提前组织好学生进入转播教室和打开相关设备,为上课做好准备。在课堂上要适时维护好课堂纪律,课后帮助学生答疑、巩固练习并与主讲教师沟通,让主讲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同时,在课堂上辅导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样参与学习,获得教学经验,提高个人能力。

2.创设良好的课堂智能环境和线上沟通环境

专递课堂的顺利开展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撑,目前一些地区的相关技术指标不达标,导致中心学校和教学点语音不同步,且视频画面不够清晰,这样的教学环境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非常大。除了创设好专递课堂相关技术环境外,还应该增设其他的智能环境,如智能交互、智能导播,以及影像自动追踪等智能环境。智能交互既能帮助主讲教师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又可使学生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智能导播和影像自动追踪可以记录主讲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主讲教师能够在课后进行观看,有助于主讲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安装智能测评系统,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的表情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建设这些智能环境,有助于主讲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减少无效行为以及避免时间的浪费。此外,某些教学点的主讲教师上完课后与教学点的学生和辅导教师几乎没有沟通,这不利于主讲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双方可以共同建设良好的沟通环境,利用一些线上软件,加强课后沟通,提高教学有效性。

3.积极建设“三个课堂”,制定长效机制

针对基础教育阶段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现实需求,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这“三个课堂”的建设,解决课程开不齐、开不足问题,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9]。相关地区教学点应该积极落实该项指导意见,让“三个课堂”在教学点逐渐常态化。“三个课堂”各有优势,教学点应该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尽可能合理有效地应用这些资源。为了促进“三个课堂”在教学点的常态化,还应该制定相关的长效机制,如管理制度、评价激励机制等。管理机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明确分工与责任,并能相互监督;评价激励机制作为调动教师参与“三个课堂”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应采取科学手段,制定相关评价标准,一方面要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三个课堂”的教学中来。目前,部分教学点已经逐渐落實“三个课堂”的建设,教学效果也在逐步提高,但还有一些落后地区相关硬件设施不理想,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教学水平较为落后,需要进一步改善。

综上,研究专递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是切实提高教学点教学效果的基础路径。专递课堂虽然形式上有别于传统课堂,但内核基本相同,笔者部分研究内容是基于其他学者对传统课堂的研究,然后根据专递课堂的特异性进行调整。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学者会投入到对专递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来,进一步完善专递课堂的研究,助力于我国偏远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杜玉霞,贺卫国,唐连章.“互联网+”环境下区域常态化建设与应用专递课堂的机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2(03):100-107.

[2] 王忠华,马方,张鸽子.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8):30-33.

[3] 何云.教学行为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09(21):174-175.

[4] 姚亚杰.初中英语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1.

[5] 朱德全,李鹏.课堂教学有效性论纲[J].教育研究,2015,36(10):90-97.

[6] 龚晓林.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内涵、分类与有效性分析框架[J]. 社会科学Ⅱ辑,2018(04):54-59.

[7] 徐海燕,吴正稿,李康.基于“三效”维度的高校有效教学综合评价实证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4):86-91.

[8] 余思思.民族院校本科发展性教学评估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5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EB/OL].(2020-03-05).[2022-09-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003/t20200316_431659.html.

【责任编辑  郑雪凌】

*该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基于一校带多点专递课堂模式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19Y120)的研究成果

T: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教学行为
探讨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行为特点
ISEC项目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研究
教师讲好政治课要注重身心投入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随堂练习,阅读教学的应然选择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谈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高效率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