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的实践与思考

2023-05-30周晓芸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气密性溶解性氢氧化钠

周晓芸

一、学情分析及实验构思

本节实验课是在复习阶段开设的,学生已经学完了沪教版化学九年级的内容,建立了较完备的知识体系。在此阶段,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从感性趋向于理性,但知识的重复讲解与灌输让他们感觉到疲惫与枯燥。如何将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巧妙地串联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固有的实验教学改进为探究性的实验教学?通过思考,笔者设计了本节实验复习课。基于教材,笔者利用注射器,对教材中出现的实验,比如“探究气体溶解性与压强的关系”“装置气密性检查”“氢氧化钠性质探究”等,进行挖掘、改进注射器是常见的医疗用品,学生对它并不陌生。它有着密闭性好、体积可变、材质透明、便于观察、使用简便、操作灵活等优点,常用在中学化学改进与创新实验中。

二、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碳酸饮料中气体的溶解性与压强的关系,建构对化学实验中与气压变化有关的模型的认知,促进理化知识的融合;通过用注射器对装置气密性进行检查的实验,强化巩固模型认知;通过设计对比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发生,渗透科学方法;对教材实验进行分析并改进装置,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增强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三、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

师: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用具。早在15世纪,意大利人卡蒂内尔就提出了注射器原理,一百多年来,它在医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化学实验中,注射器同样“身手不凡”。

师:请同学们观察注射器。它有活塞,堵住一头可以形成封闭体系;用活塞可以推拉抽取液体、气体;刻度可以用于量取定量液体或气体。小小的注射器在化学中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注射器的了解、观察,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被激发,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2.活动探究1:探究气体溶解性与压强的关系

问题1:雪碧属于碳酸饮料,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请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让雪碧中的二氧化碳“现身”?

学生交流讨论,有的说加热,有的说振荡,有的说打开瓶塞。

追問:还有什么方法呢?

生1:用注射器抽取瓶内气体。

师生结合提供的实验器材共同思考、设计实验。学生演示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装置如图1。

实验操作与现象:(1)抽取一定量雪碧注入具支试管中;(2)具支试管一端连接注射器;(3)推、拉注射器活塞;(4)拉活塞时,瓶内气压减小,有气泡生成;推活塞时,瓶内气压增大,无明显现象。

师生讨论总结:通过推、拉注射器活塞可以改变装置压强;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性增大;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性减小。

设计意图:溶解性是学生比较模糊而陌生的概念,教材对气体溶解性也没有过多描述。教师利用注射器拓展此探究实验,让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气体的溶解能力与压强的关系。此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能促进理化知识的融合。

3.活动探究2:装置气密性检查

师:请回顾两种常见的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即手捂法(图2)与液封法(图3)。

问题2:两种方法操作不同,现象也不同,它们是如何通过改变气压来完成实验的?

学生交流讨论。若气密性良好,如图2,手捂,瓶内压强增大,气泡冒出;如图3,往长颈漏斗中加水,瓶内压强增大,液柱上升。

追问:注射器也可以改变装置压强,它能帮助检查气密性吗?

师生结合提供的实验器材共同思考、设计实验。学生演示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装置如图4。

实验操作与现象:推动注射器活塞,液柱上升;拉动注射器活塞,有气泡生成。

师生讨论总结: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即将装置密封(如液封)→改变装置压强(借助注射器)→判断气体或液体流动方向。

设计意图:实验室制备气体是教材第二章的重难点,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其重要环节。活动1中,探究气体溶解性与压强的关系时,学生已经初步建构对化学实验中与气压变化有关的模型的认知,此时学生可自然而然想出借助注射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在一连串实验中,学生能直观而清晰地感受到注射器是一种可以改变压强的容器,巩固与强化了模型建构。

4.活动探究3:氢氧化钠性质探究

师:请回顾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问题3:如何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有哪些方法?如何用实验证明?

学生交流讨论,有的说通过反应物氢氧化钠或二氧化碳的减少或消失来验证,有的说通过有新物质碳酸钠的生成来验证。

实验设计:通过二氧化碳体积的减少证明反应发生。

实验器材:注射器、雪碧(提供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橡胶塞。

实验操作:(1)用注射器从雪碧中抽取1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2)再迅速抽取5毫升氢氧化钠溶液。(3)将针孔用橡胶塞堵住,上下颠倒。

实验现象:第1组的活塞移动至6ml;第2组的活塞移动至7ml;第3组的活塞移动至7ml;第4组的活塞移动至8ml。

追问:此实验是否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严谨吗?

有学生提出实验不严谨,需要进行对比实验。

师生进行对比实验,将器材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操作不变,观察现象:第1组的活塞移动至9ml;第2组的活塞移动至10ml;第3组的活塞移动至11ml;第4组的活塞移动至11ml。

总结:通过对比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新物质碳酸钠的生成来证明。

实验装置如图5。

实验操作:(1)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2)再注入氯化钡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刚开始没有明显现象,注入氯化钡溶液后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对氢氧化钠化学性质再探究,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这一教学难点。对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这一无明显现象的实验,笔者引导学生利用注射器活塞移动证明反应发生。鲜明的对比现象,让学生豁然开朗,难点不攻自破。此外,学生还从不同视角验证了反应的发生。一系列环节的设计,渗透了科学方法,促进学生养成严谨思维习惯,提升科学素养。

四、总结与反思

1.探究式教学,改变复习方式

这是一堂实验探究课,也是一堂复习课。笔者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挖掘和重组了教学内容,丢弃了“单调、重复、枯燥”的复习课现状;积极创设情境,开展多种实验,采用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的复习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这节课围绕注射器,对“气体溶解性与压强关系”“装置气密性检查”“酸、碱、盐不同类型物质间反应”等分散在不同章节的知识点建立一个相对连贯完整的体系,从点到面,进行了横向与纵向复习。

2.突出实验改进,促进创新能力发展

本节课的主角是注射器,充分利用注射器的多样化功能,设计与改进若干化学实验,既调动了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也攻克了重难点,提高了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实验的改进与创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还能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系列探究环节,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科学探究一般方法的理解,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气密性溶解性氢氧化钠
共沉淀引发的溶解性有机质在水铁矿/水界面的分子分馏特性*
车门气密性对风噪的影响分析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关于布袋除尘器气密性试验新方法的研讨
垃圾渗滤液溶解性有机物的分子指纹特征
某排气系统球铰气密性仿真分析
检查气密性方法有多种
溶解性有机质对水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氢氧化钠-氟硅酸铵改性HZSM-5催化甲醇制丙烯
微波与氢氧化钠共处理脱除煤中有机硫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