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氛围:建设健康心理的应然诉求
2023-05-30李欣欣
[摘要]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和人格养成的关键阶段,营造良好的氛围对他们形成健康心理有着重要的意义。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指导家长正确处理家庭关系、正确处理亲子关系、正确开展家庭教育。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包括良好的教室环境、良好的班级成员关系、良好的育人氛围。要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开放办学,坚持不断创新。
[关键词] 教育;心理健康;氛围营造
心理健康是当前教育关注的重点内容,追求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做到身体健康,而且做好心理健康,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任务。从当前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想促进学生心理走向健康,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由于教育评价无法对心理健康形成量化评价机制,其导向效果远没有分数导向的学科教学那么明显;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很少有家庭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多的只是从身体、考试分数等外在表征来对孩子的成长提出要求。所有这些现实的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解决。而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寻找相关的突破口,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教学使命。
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巨大,心理的成长在某种意义上是环境影响的结果。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和人格养成的关键阶段,营造良好的氛围对他们形成健康心理有着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氛围既来自家庭,也来自学校和班级。下面就从良好的家庭氛围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营造以及良好的学校氛围营造三个角度分别进行阐述。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由于种种原因,相当一部分家庭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氛围,有的家庭甚至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心理和性格。笔者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很多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关注比较片面。由于家长所受教育水平的差异、考核评价机制等原因,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考试成绩,在与教师交流时往往也都是围绕孩子的成绩来进行。很多家长常常会因为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而处于焦躁状态,却忽视了孩子在成绩不理想时内心的焦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缺乏心理健康的意识,那么与家长所探讨的话题会被约束在较为狭窄的范围之内,这显然无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作为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家长学校这一平台,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展家长课堂,切实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正确处理家庭关系
现在小学生的家长大多数都是90后,而且多半是独生子女,从原生家庭到新组建家庭,出现了更多、更复杂的家庭关系,不少家长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而导致家庭氛围不和睦。首先是父母之间的夫妻关系。夫妻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包容,彼此理解,平等对待,并认真承担各自的家庭责任,让孩子感受到一个互敬互爱、积极向上的父母关系。其次是家庭的亲戚关系。任何一个家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亲戚,有的甚至差异悬殊,在处理亲戚关系时一定要恪守公平、尊重、友好的原则,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亲戚的团结温暖。最后是家庭的社会关系。父母要尽量远离缺乏正能量的社会人员,允许来访的社会人员、带孩子参加的社会活动等一定要是正面的、有意义的,让孩子感受到一个美好阳光的成人
世界。
2.指导家长正确处理亲子关系
健康的心理必定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往往与亲子关系不和谐密切相关。我们很遗憾地看到,近年来,受各种教育思潮的影响,不少家长在亲子关系方面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偏颇。比如,有的认为孩子健康就好,其他听之任之;有的认为自己孩子什么都好,时时事事“护犊子”;有的则把分数作为对孩子唯一的要求……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亲子关系关键在于处理好三个“度”。首先是严与慈的度。该严则严,该慈则慈,严与慈之间转化自然,衔接顺畅,无论是严还是慈,要始终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其次是教与育的度。不能越俎代庖,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主要是品格与人格的引导与塑造,不要在学业上下太多功夫,那是老师的职责。最后是期望值的度。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不适当,要准确地认识自己孩子的长处与不足,给孩子适宜的未来规划。
3.指导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具体情况复杂多样,小至一个眼神一句话,大至一场冲突一场危机,都蕴含着教育的智慧与艺术。学校在指导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时,既要讲清原理与原则,也要传授方法与技巧,这就需要学校科学地组织与合理地安排。要组建专门团队。在教师队伍中挑选专业较强、政治素质过硬的人员组成家庭教育宣讲团队,并对这一团队进行培训,制定出工作计划及教学计划,使这支队伍成为推动科学家庭教育的生力军。要大力开展家长课堂,组织家长课堂教学,明确教学内容,采用家长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到有针对性、有实效性,让家长切实掌握家庭教育技能。要组织交流探讨,家长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共同提高、共同成长。要适时举办家长家庭教育研讨会,给家长们提供交流、学习与成长的平台。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另一重要环境。我们注意到,絕大多数小学生对老师及学校有信赖和崇敬的思想,所以,班级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同样巨大。尤其是当学生从一个熟悉的家庭来到陌生且人多的班级中时,班级中的一点一滴都有可能对他们产生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尤为重要。
1.营造良好的教室环境
教室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能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良好的环境能使人心情愉悦,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反之,则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教室环境最基本的要求是干净整洁明亮,温度湿度适宜。学校要制定教室卫生标准要求,班主任要严格按照这一标准抓好落实,把清洁卫生、物品摆放作为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同时做好教室通风。其次是室内色彩要符合儿童心理。墙壁、课桌、讲台、窗帘等色彩要合理搭配,以柔和的暖色调为主。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临时性张贴的公告及室内黑板报也要注意与教室整体色调协调和谐。要注重教室内的文化氛围布置,合理摆放绿色植物,对教室墙壁进行科学分区,布置适合小学生的教育及展示内容,使整个教室充满文化、充满活力、充满正能量。
2.营造良好的成员关系
班级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是这个家庭的家长,科任老师是助理,学生们是家庭成员。正如前文所述,家庭成员要和谐,班级成员同样要和谐友好上进。作为家长的班主任,首先要以身作则,带头营造并维护良好的师师、师生及生生关系。在师师关系方面,要做到团结友爱互助,不能在学生面前批评或指责其他老师,如果有学生投诉其他老师,班主任要科学正确处理。在师生关系方面,要做到平等尊重,尤其不能动辄批评指责学生,不能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要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和教导。要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偏袒优生、漠视差生。在生生关系方面,要耐心教育,科学引导,使学生学会与他人文明交流,正确与同学相处,不恃强凌弱,不妄自菲薄,平等友好相处。
3.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当前,几乎是从小学开始,不少学生感受到来自学习的压力。过度的压力会让学生从小就产生厌学心理,进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要着力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学习及育人环境。首先要进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要切实树立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彻底改变满堂灌、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将知识生动化、生活化,并努力做到化难为易,引发思考,把强迫式学习转变为自觉式学习。其次要改变评价模式。要彻底摒弃单纯的成绩评价模式,以综合评价引导学生不断成长进步,在评价方式上以鼓励式和正面引导为主,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再次要积极开展班级活动。通过活动增长學生见识,缓解学生压力,增进同学感情,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三、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而言,学校是一个整体,是学生成长的大环境。有良好的家庭氛围、班级氛围,也需要良好学校氛围的支撑。而学校良好的大氛围也必然会影响带动家庭、班级的小氛围,共同为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1.坚持正确方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关系民族和国家命运的国之大计。作为学校,绝不能因为短期利益和小团体利益而忘掉为国育人、为党育人之责任使命。要坚持社会主义全面育人的方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让学校每一名教师明晰这一方向,明确肩上责任。唯其如此,才能避免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上出现偏差。要在学校中大力营造全面育人、全面发展的氛围,树立一批优秀典型,实现典型示范、榜样引领,在全体教师中树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就是教育成绩的理念,避免教育的极端化功利和短期化功利思想的出现。要制定学校自我评价与纠偏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方向性错误。要加强对学校办学的督导监督,对出现问题的学校要责令及时整改。
2.坚持开放办学
学校不是封闭的象牙塔,也不是远离尘世的深山老林。关起门来抓质量,听起来冠冕堂皇,实则偏离航向、不负责任。教育学生成长,不是闭关修行,也不是闭门造车。教育是与时代相随,与社会相伴的鲜活的育人活动,只有紧跟时代步伐,踏准社会节奏,才能育出面向未来的人才。开放办学首先要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要不断丰富学校课程,增加社会实践类课程的比重,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要充分发掘课程中的社会性元素,加强学科与社会应用之间的联系,坚决拒绝培养书呆子,坚决拒绝纸上谈兵。其次,要加强多方合作,加强学校与各相关部门的联系与互动,组织学生走出去,了解丰富多彩的社会。也可组织相关部门走进来,进行相关知识的教授与体验。不把学生封闭起来,其视野自然开阔,心胸自然博大,心理也自然健康。
3.坚持不断创新
创新是所有事业走向成功的不竭动力。一所不断创新的学校必然是充满生机的学校,也是让学生喜爱并愿意学习于其间的学校。这样的学校也必然能给学生的心理以正面引导,培养其健康心理。要坚持环境创新,不断优化校园环境,使之成为学生乐学、会学的乐园。近年来,一些学校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提出重构学习空间的观点。比如,改变学生座位方式,建设学科教室等。要坚持方式创新,不断革新教育方式,按照学生心理和学习规律,采用学生更喜欢、更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避免学生产生厌倦和抗拒心理。目前,正在全面推广的教育信息化2.0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要坚持评价创新,用新的理念、新的标准评价学生,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抓手。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程,需要良好的氛围,以起到正面熏陶、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唯有全面发力,系统建设,才能真正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良好环境,那些所谓的心理问题自然也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葛鲁嘉.对心理学研究中环境的理解[J].人文杂志,2007(05).
[2]刘家访.有效课堂管理行为[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李欣欣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