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实施路径

2023-05-30缪思思

教育界·A 2023年1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实践活动小学数学

【摘要】数学理论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教学难度较高。教师开展实践活动,将数学理论融入日常生活中,带领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奥秘,有利于学生消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水平。文章立足于小学数学,就如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效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优化数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实施路径

作者简介:缪思思(1991—),女,江苏省南通市竹行小学。

实践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实践路径中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并能更为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重要性,学会以数学为工具,解决生活难题。

一、从校园环境入手开展实践活动

除节假日以外,学生大部分时间置身于校园之中,对校园环境十分熟悉。因此,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环境设计相关的实践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室虽是重要的学习场所,但是却存在一定的束缚[1]。教师可以在结束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围绕校园环境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要联系数学课程的具体内容,保证实践活动与数学知识要点的关聯性,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高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例如,教师在教学长度单位的知识时,需要让学生掌握千米、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并学会准确地进行换算。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数学单位对他们而言比较抽象且难以有效地消化。此时,如果教师一味地在课堂上为学生教授换算口诀:“1千米等于1000米;1米等于10分米……”那么学生只能够被动地记忆,无法真正地理解各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而教师如果能够将长度单位的知识迁移到学生熟悉的事物上,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消化。因此,数学教师可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中,实地测量校园的事物。

教师在带领学生深入校园测量前,让学生准备好测量工具,包括长绳(长度为10米)、直尺(长度为20厘米)、卷尺(长度为5米)、计算器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亲爱的同学们,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有着非常多漂亮的建筑物和公共设施。现在我们一起出发,去校园中寻找自己喜欢的物体进行测量,看看它们到底有多长,有多宽,好不好?”学生能够走出教室,自然十分开心,齐声说:“好。”当走到学校的升旗台时,有的学生表示想要测量台面的长度与宽度。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测量升旗台需要用什么样的工具呢?”学生分析:“直尺很短,如果要测量升旗台,需要来回测量多次,还需借助计算器才能够得出结果。如果选择用卷尺,两个人分别站在两边,即可顺利得出测量结果,还能够保证结果的精准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快速地完成了测量工作,得到台面长度为1.8米,宽度为1.1米的测量结果。当走到篮球场时,教师让学生测量篮球场的长度,然而,篮球场面积大,可同时容纳上千人,如何测量篮球场对学生而言是个难题。有的学生选择用卷尺定点测量,有的学生选择用长绳测量。教师将选择权交给学生,并在一旁观察。各组学生测量的结果相同,得到篮球场的长度为25米,但是选择长绳测量的学生测量速度更快。

通过实地测量实践活动,学生对于长度单位产生了更为直观的理解,能够选择最为合理的测量手段开展测量活动。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回到数学课堂中,开展测量经验的分享与交流,帮助学生全面认知长度单位,并学会借助合理的手段,高效地完成测量工作。

教师从校园环境入手开展实践活动,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为形象与立体,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消化数学知识,拓宽数学视野,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二、从学生主体出发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需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合理地制订教学策略。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更是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2],设置合适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实践活动,全身心地探索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时,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和学生一起包装长方体物品。在实践活动前,教师先提问学生:“同学们,在生活中大家应该经常看到长方体,有哪位同学能够举例说明呢?”学生回答:“电视机、药盒、铅笔盒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准备实践活动的材料:“下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包装长方体物品,希望大家能够准备几个大小不等的长方体物品和相应的包装纸。让我们一起看看是否能够顺利地包装这些物体,好不好?”

在课堂中,教师要求学生用多样的方式包装不同大小的长方体,包装结束以后,教师随机抽几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包装成果,交流自己的包装过程。此时,学生发现包装方式不局限于一种,可以上下包装,也可以前后包装,还可以左右包装。教师提问学生:“如果要包装六个一模一样的长方体,总共有几种包装方式呢?”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学生一边包装,一边思考,一边记录。学生发现不同的包装方式最终呈现的效果截然不同,有的包装显得臃肿,有的包装却显得小巧玲珑。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些包装哪个表面积最小,哪个表面积最大呢?”学生经过猜测后,再针对长方体的各个表面展开运算,最终比较出各个长方体包装的表面积大小。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将目光转移到生活中,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包装方式,如超市售卖的火柴盒、牛奶盒、饼干盒等,让学生在观察这些长方体物体包装时进行深入思考。教师提问学生:“商人在销售这些产品时,是否只是追求包装表面积的最小化,从而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呢?”学生通过观察发表看法:“有的包装追求面积最小化,为了节约成本;有的包装则注重美观度;有的包装强调便携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不同的包装手段,有着不同的妙用。在包装长方体物体时,要学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制订合理的包装方案。”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有效发展,并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

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形式与内容,让实践活动更具引导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发挥个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学会自主探索知识要点,联系新旧知识,巩固所学内容,从而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夯实数学基础,为未来的发展提供良好助力。

三、从日常生活出发开展实践活动

教师开展实践活动,就是为学生搭建一座有效联系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桥梁。因为数学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小学阶段的学生无法触摸数学的本质而形成良好的数学观[3]。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时,需要打破数学神秘的面纱,将生活元素巧妙融入实践活动中,实现生活化教育。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的视角,从学生的心智特点与学习水平出发,设计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从而弱化数学的枯燥感和晦涩感,突出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真正价值,体会数学的奥秘,打破对数学的刻板印象,拉近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距离,达到探索数学,感悟数学,掌握数学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的知识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超市相关的视频,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上课前,教师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超市,准备好充足的物品,在每一个物品上都标注价格。教师提议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超市购物。假设每个人手中都有50元,看看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花完,花得最快的学生,可以随机挑选一件物品作为奖励。”这一提议,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学生看着讲台上的物品,开始快速计算。一包薯条的价格为3.5元,一根香蕉的价格为2.2元,一双筷子的价格为0.9元,一个文具盒的价格为7.8元……教师准备的每一件物品的标价都是小数,重点考查学生对小数运算的掌握情况。因为教师准备的物品金额普遍较低,学生要想花完50元,面对的运算过程是十分繁琐的,如此锻炼了学生的耐心。接下来,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我这里有20元,购买了一包薯片和两双筷子后,还剩下多少钱?小红刚才购买了两个文具盒,两根香蕉;小明购买了三双筷子,一包薯条,请问谁花的钱更多,多多少?”教师以多元化的问题,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顺利完成小数加减法运算的学习。

教师从日常生活入手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生活探索数学元素,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用性,发展数学思维,强化数学素养,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观。

四、从小组合作入手开展实践活动

合作,是人在世界上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都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实现思维的有效碰撞。教师需要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以弥补学生自主学习的缺陷,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从学生小组合作的模式入手,鼓励学生积极交流,互相联系,高质量地完成实践活动。在分组的时候,教师需要考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确保小组之间的平衡性,便于小组之间顺利开展讨论交流活动,一起进步。

例如,教师在教学统计的知识时,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每五人为一组,并设置一个调查主题,预计花费一周的时间完成统計作业。学生自由结合所需要统计的内容,选择绘制相应的统计图表,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各个小组要明确分工,确认每一个成员的职责。在完成实践活动后,各小组派出代表,上台展示小组的实践成果,并针对一周的实践活动展开经验交流与分享,然后再由教师与其他学生共同评价。小组合作的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他们更快速地开展调查活动,完成统计作业。不同的小组,思维模式也各有不同,有的小组围绕“小组成员身高统计图”展开调查;有的小组围绕“小明一家一周的开支情况”展开调查;有的小组围绕“全班期中英语考试成绩”展开调查;有的小组围绕“学生最喜欢的课程”展开调查。不同的统计方向,带给学生不同的实践体验。调查“小明一家一周的开支情况”的学生,能够对数字与金钱产生更为直观的认识,并学会合理消费,培养节约的品质;调查“全班期中英语考试成绩”的学生,能够对班级整体的学习情况产生深刻了解,从而结合自身实际,明确自身的不足,奋勇直追,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在完成实践活动后,上台交流统计结果,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以更为理性的数据分析统计结果,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观,让学生学会以理性的方式看待数学问题。小组合作调查的实践活动,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构建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

良好的合作方式,能够有效弥补个体学习的不足。教师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合作渠道,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更为高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实施,以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教师要从学生主体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校园环境,开展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达到有效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苗文林.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与学有效性的思路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1(12):38-39.

[2]常恒.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21(34):119-120.

[3]马翠琴.构建快乐课堂:小学数学生活资源的应用[J].新课程,2021(46):169.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实践活动小学数学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