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答卷样例分析为语文阅读学情把脉

2023-05-30卿青芳

教育界·A 2023年1期
关键词:标题把脉

【摘要】文章通过对真实的答卷样例进行归类、点评和分析,为初中语文的阅读学情把脉,并根据新课标精神对阅读教学做出了有针对性的探索。

【关键词】答卷样例;阅读学情;把脉;标题

作者简介:卿青芳(1977—),女,广东省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初中部。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于以纸笔测试的方式来进行的属于过程性评价的阶段性考试,新课标要求发挥其诊断、调节功能,避免消极影响和干扰日常教学。

为了更好地发挥考试的诊断和调节功能,实现学情的把脉和考情的诊断,笔者对一次考试阅读题的答卷样例进行了分析。笔者截取的是一套初一年级的语文期末考试题中第19题的部分答卷样例;通过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类和逐个分析,找出答卷中的缺漏和不足,给出适当的修改建议。结合以上诊断与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答阅读题时想得清清楚楚,写得明明白白,也可以使下一步的日常教学或者平时的面授指导变得有的放矢,避免阅读考试诊断产生让学生失去阅读信心甚至迷失答题方向等消极影响,从而推动初中阅读教学的良性循环。上文提到的阅读题材料(限于篇幅,只摘录部分语句)、题目和参考答案如下。

聆听父亲

①我父亲教我认字的招数极多,我不知道将来是否应该照样移植到你的身上。

②祖家大门的一副对子是请雕工刻的,长年挂着……

③我最早认识的大约就是联语上的这些字……

…………

⑩回首前尘,想起多年来父亲对写春联、贴春联、读春联的用意变化,才发现,他的孤愤嘲诮一年比一年深。我现在每年都作一副春联,发现自己家门口老有父亲走过的影子。

(选自张大春《聆听父亲》,有删改)

19.某杂志转发此文时,将标题改为了“父亲的春联”,你更喜欢哪一个标题?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示例一)我更喜欢“聆听父亲”这个标题。(1)“聆听父亲”这个看似搭配不当的动宾短语,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设置了悬念;(2)它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文章中父亲用多种方法教“我”识字,教“我”理解汉字的内涵,教会“我”做人做事;(3)“聆听父亲”指的是“我”对父亲的理解和对家族文化的传承,“我”多年来一直在尝试理解父亲,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我”对父亲的信服、感激及思念之情。(其他方面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示例二)我更喜欢“父亲的春联”这个标题。(1)“春联”是本文的线索,贯穿于父亲教“我”识字、理解汉字内涵及做人的道理的过程中;(2)“父亲的春联”能概括文章记叙的父亲写春联、贴春联、读春联、换春联等故事内容;(3)“父亲的春联”直接、简明,读者容易理解。(其他方面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的考点非常明确,即标题的作用,让学生比较两个标题的优劣,考查的是学生比较、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给学生以思考和发挥的余地。学生可以选择“聆听父亲”,也可以选择“父亲的春联”。不过这篇文章在杂志上发表过,可能会让学生在思考以及用语言表述时感到困扰。

通过认真研究答案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圈出阅卷老师可能会关注的关键词,如示例一是“兴趣”“读者”“悬念”“内容”“教”“听”“主旨”与“情感”,示例二是“春联”“线索”“内容”“读者”。示例一和示例二的关键词都有“内容”,但是选择的标题不同,所答的内容侧重点会不一样;示例一和示例二也涉及从读者的角度谈相应标题的效果(或有悬念或直接)。不论选哪一个标题,只要言之成理,有理有据皆可。但是分点分条来答题的思路不能乱,“内容”“主旨”的概念不能混淆,动宾短语的搭配不

能错。

下面笔者从300多份答卷中截取10个学生的答卷样例,大体从思路是否清晰、术语或概念表述是否准确、内容是否全面具体和语言表述是否流畅真實等几个角度来做评析,以此诊断考情,为阅读学情把脉。

一、思路清晰,术语基本准确,但内容不具体

样例1:我更喜欢“聆听父亲”,因为标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点明文章主旨—聆听父亲春联的用意,表现出父亲的深意。

先给样例1把脉,这位学生的答案体现出他(她)思路清晰,术语基本准确,从“悬念”到“兴趣”“主旨”,再到“用意”;遗憾的是没有提到与“聆听”相关的内容。如果对该学生进行面授,告知他(她)答题要具体,并且要在相关术语后,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添加与文本相关的内容,如在“兴趣”后面添加“让读者遐想到底应该怎样聆听父亲”,在“用意”后添加“表达感激、思念之情”,在“深意”后面提及父亲、家族文化等内容,那么他(她)下一次再遇到同类型的题目时,就不会失分了。

样例2:我更喜欢“聆听父亲”这个标题,因为全文都以“我”的视角来写“我”与父亲谈对联的事,所以“聆听父亲”更像是以“我”的口吻写的一篇文章。并且我觉得“聆听父亲”这个题目更有深意,更能吸引读者。

再给样例2把脉,样例2“视角”“内容”“读者”的信息点基本准确,但是没分点来答。这份答卷的独特之处是学生能找到“叙述视角”这个关键点,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太难能可贵了。略有遗憾的是,学生在写到“深意”的时候,如果能加上“主旨”或“意图”就好了。并且样例2与样例1有着同样的表述不具体的不足。

二、术语准确,但思路混乱,概念不清且表述模糊

样例3:我更喜欢“聆听父亲”。因为“聆听父亲”表现了作者在不经意中发现了父亲的变化,对人生的影响,对比“父亲的春联”,“聆听父亲”更能体现主旨,语言不单调,从而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样例3的术语还算准确,但就是表述含糊不清,语言也略显混乱,得2分。该学生可能想要从内容、主旨和语言三个角度来答,但是在表述的时候指向不明确,在概括的时候将内容讲成了主旨。如果把样例3的答案修改成下面分条分点陈述的答案,就是满分了:我更喜欢“聆听父亲”。因为(1)对比“父亲的对联”,“聆听父亲”这个标题用“聆听”比较有新意,在语言上委婉而显得不单调,从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作者通过聆听父亲的教诲,在不经意中发现了父亲的变化,文章内容体现了父亲对作者人生的影响,以及作者对父亲与家族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更好地表达了主旨。这样修改后,几乎没有改变该学生的原意。笔者觉得如果能对这位学生进行面授,细心指导,那么指导效果应该会很好。

样例4:我更喜欢“聆听父亲”这个标题,因为这个标题是全文的主旨而且吸引读者,让读者想跟“我”去聆听父亲说了什么,同时也为下文父亲说的话设置了悬念。

样例4中有答题的术语和关键词,概念和思路却很混乱。答卷中提到“聆听父亲”这个标题是主旨,表达欠妥。并且整个答案只是围绕着“兴趣”这一个点来讲的。思路不清晰,堆砌关键词,绕来绕去抓不住重点,是目前初一阶段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位学生的教师需要好好地帮他(她)理一理答题思路,同时让他(她)分清楚“内容”和“主旨”等概念。

三、内容具体,但是答题角度不全面

样例5:我更喜欢原来的“聆听父亲”这个标题,因为这个标题与文章很多地方都形成照应,比如父亲教“我”写春联,认字。

样例5虽然答题角度不全面,只能得1分,但是其中的一个优点就是有具体的内容和细节。这个样例给学生的启示是看文章一定要仔细,答题内容一定要具体。“聆听父亲”这个标题中的“听”与文章中父亲“教”的内容形成照应,只要找出“教”的内容或细节就呼应了标题中的“听”。这个优点是样例1的学生需要学习的。如果他(她)们能进行互助学习,那么学习效果会更好。

样例6:我更喜欢“聆听父亲”这个标题,因为本文以听父亲讲春联为主要内容,并且本文出现了八个与说相关的语句。

样例6在内容的表述上比样例5更具体,还提到了“八个与说相关的语句”,这体现了该学生的细读精神,这种精神难能可贵。但是该学生只关注了具体的内容,其他的术语要点都没有提到,这是较为遗憾的。

四、术语准确,但是语言不规范、不流畅、不精简

样例7:我更喜欢“聆听父亲”的题目。因为全文并没有全部在写父亲关于春联的事。开头和结尾都有写父亲对“我”的影响,也是因为“我”一直在聆听父亲的话。这个题目点明主题,点明写作对象,吸引读者。

样例7有具体的内容和准确的术语,如“点明主题”“点明写作对象”“吸引读者”等,但是总体表述条理不清,语言艰涩,该学生需要加强语言的基本功训练。

样例8:我更喜欢“父亲的春联”。因为本文主要讲述了父亲与春联的故事,是全文的线索,点明文章主题,表达了父亲对春联的爱。

样例8乍一看可能会让阅卷老师觉得该学生的答题思路貌似是比较顺畅的,但是细看之后可以发现其中的漏洞:“是全文的线索”前面的主语是“本文”。这里出现了语病,估计该学生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表达得不规范。同样地,后面的“点明文章主题”的主语也不明确,是有问题的。此样例除对内容、主旨等把握不到位外,还存在语言不规范的问题,所以,可以将此样例改为:我更喜欢“父亲的春联”这个标题。因为(1)标题“父亲的春联”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文章所写内容都与父亲、与春联有关;(3)标题表达了“父亲对春联的爱”这一主旨,表达了“我”对父亲和家族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也表达出了“我”对父亲的信服、感激及思念之情。

五、表述真实,虽不全面但可塑性极强

样例9:我更喜欢原标题。“父亲的春联”没有和“我”挂钩,显得呆板。因为文章多次用了语言描写,所以“聆听父亲”有趣又生动形象。

样例10:更喜欢杂志改的标题。“父亲的春联”朴实无华,简洁明了,直观并紧扣内容。“聆听父亲”有些难以理解,不如“父亲的春联”通俗易懂。

样例9和10的文字接地气,很真实。虽与参考答案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反映出了初一学生的真切感受,契合新课标7—9年级“阅读与鉴赏”中的“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可见,这道阅读题出得不错,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可以让学生表达出学习语文的真实体验。

以上是对学生答卷样例的点评与分析。笔者通过对样例的分析,可知考情,也可推知学情:有的学生在如“主旨”和“内容”的概念界定上认识模糊;有的学生思路不清晰,未能分条陈述;还有一些学生的答案存在语言啰唆或含糊等语法方面的问题。

所以,教师在下一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做出如下的调整和改变。

首先,纲举目张,把握全局。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提纲挈领的意识,让学生能根据题目抓住重点,抓住主要人物,抓住主要事件,从而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或意图。

其次,条分缕析,理清思路。无论做哪类题,都要先理清楚该类题的答题思路。如关于标题作用的题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归纳:一是从读者的角度去分析,通常可以将标题分为引人深思、设置悬念型的标题和简洁明了、直截了当型的标题。二是从作品的角度去分析,大致可以对结构、内容和手法进行分析。在结构上,分析标题是否为贯穿全文的或明或暗的线索;在内容上,分析标题是否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否交代了写作对象及其性格特点,是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表现了文章的主题,等等;在手法上,分析标题的语言与修辞手法等。

再次,甄别筛选,分清概念。答题套路有很多,但是不可乱拼乱凑,而要针对每一类不同的题目进行甄别筛选,选择将最合适的点作为答案。比如,有的标题有揭示主题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标题都蕴含着主题。同时,要分清概念,如“内容”是指具体的事件,“主旨”是指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意图。

最后,文从字顺,强化语言训练。为了在阅读教学中强化语言训练,可以把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文从字顺”写作训练和“短语类型”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讲解,让学生做到“有话好好说”,文从字顺,不出现语法错误。否则,即使学生读懂了文章,明确了答题指向,如果语言组织得不好,也不能拿到高分。

本文只是以一道阅读题来做答卷样例分析,但也发现了学生在阅读上的不少漏洞。为了更好地把握语文学习的学情,教师还可以做更多更全面的样例分析。如果教师能聚焦阅读题考情,对阅读学情进行把脉,并据此调整日常教学的方向和节奏,對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讲授,为学生分析讲解相关的答卷样例,让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那么现代文阅读可能就不再是个难题了。

猜你喜欢

标题把脉
把脉平台经济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给树把脉的人
社会把脉
把脉网络剧
故事,让学生语言能力有效提高
浅析新闻标题翻译
从“归化”和“异化”角度看新闻英语标题翻译
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环保类微信标题研究
社会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