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学科大概念”解读文本

2023-05-30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陈情表李密刘氏

一、背景介绍

文言文教学知识面广,教学点多,加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很容易演变成教师“一言堂”。而结合“学科大概念”开展文本教学,则可以借助大概念筛选有效的教学点和知识内容,让文言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有序而高效。

二、教学情景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三单元的《陈情表》是一篇以抒情闻名的古代散文,古人说:“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孝。”而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时,能不能真正感受其中的祖孙之情,进而理解文章背后的文化内涵呢?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结合单元整体的学科大概念“古代散文不同文体抒发情志的不同”,进行《陈情表》的课堂教学。

片段一:

师:同学们,《陈情表》是一篇写给皇帝的奏表,用于向皇帝表达自己的请求,抒发自己心志。请同学们找找文章中李密用了哪些能够体现“奏表”的遣词用句,并从阅读者“皇帝”的角度,思考李密在这些遣词用句背后表达的情感。

生:李密形容晋朝用了“逮奉圣朝”,形容蜀汉政权用了“少仕伪朝”。这句是表达他对现在的晋朝的忠心。

师:同学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形容蜀汉政权为什么用“伪朝”。

生(个别学生反应迅速):因为蜀汉政权自称“正统”,《三国演义》里刘备一直被称为“皇叔”。

师:同学们不仅文章读得精,还能够联系其他文学作品。从这些细节也反映,李密遣词用句非常小心谨慎。

生:还有,李密提到自己都用到了非常谦卑的词“猥以微贱”“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师:那么李密为什么要贬低自己呢?

生:体现出自己不是嚣张,是真的去不了,这样皇帝就不会怀疑他有二心。

师:也就是说李密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让皇帝打消对自己的猜忌?

生:李密通过赞扬晋朝,贬低自己,表达感谢来打消皇帝对自己的猜忌。

师:总结得非常好。

片段二:

师:我们诵读多遍《陈情表》,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最有感触的是哪些句子呢?请同学们分享自己最有感触的例子,并结合生活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生甲:“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这个段落我最有感触,读完就觉得李密这一生过得很凄惨。

生乙:李密可能就是想要读者这么觉得,尤其是希望晋武帝这么觉得。

师:同学们可以继续思考,这么大段的描写,从自己出生写到现在,描述自己悲惨的身世,还有什么目的。

生:体现了刘氏与李密之间的感情。

师:还可以继续探究。

生:说明除了李密之外,刘氏没有其他可以依靠的亲人。

师:同学们真聪明,把李密一层层的意思都推理出来了,不过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李密才是更聪明的人,他在文章的开头就把情感牌打出来了,还是无法替代的牌。

生丙:“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个句子我最有感觉,一读就很有感觉,但我说不出为什么?

师:有没有同学可以帮助解读一下。

生:用了很多成语,很有气势。

师:确实很多个成语,不过是先有文章,再有成语流传下来。那么同学进一步思考,是什么样的气势?盛气凌人的那种吗?气势又是什么带来的?

生:不是盛气凌人的气势,是无可奈何到极致的那种。

生:因为他用了排比和对偶。

师:同学们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李密在此处用了比较多的短句和骈句,从而形成了情感步步深入的效果。

片段三:

师:接下来是一个微写作任务。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当年晋武帝才能读到的一份奏表,李密写给他的推辞信《陈情表》。如果你是晉武帝,你会答应李密的请求吗?请你以晋武帝的身份给李密回一封信(诏书)。

生(微写作展示):自古忠孝难两全,今闻卿之狼狈,倍加欣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推贤举才,本因孝廉,物有本末,事有因果。卿事有因而行至此,今允卿侍奉刘氏百年。卿之辛苦,特为尤甚,今赐下纹银三百,珍宝三十,望卿尽心尽孝,不负朕望。待刘氏百年之后,再行为国尽忠。

三、反思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有所得,教师就需要设计有趣有料的语文学习活动,学科大概念就是一个我们可以利用的工具。面对泛如汪洋的知识,学科大概念就像一个抓手,引导学生整合学习内容,体验语文活动,提升学科素养。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提供基于学科大概念的相关知识作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更深入体会文本内涵。比如在《陈情表》的教学中,学生需要预先了解东汉末年到魏晋的政治格局,才能正确理解李密奏章中的遣词用语;想要更好了解古代散文抒发情志的功用,还可以补充一些文体知识给学生,或者引导学生与同文体作品(比如《出师表》)进行对比阅读。

在这个案例中,笔者试图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感受《陈情表》抒发情志的特点,让学生感知《陈情表》如何“以谨慎谦卑表达忠,以重复铺陈表达孝,以真情实意表达难”。学生在诵读、细读和合作交流中自主发现,对学科大概念就能够有更真切的体会。

这个案例也还留有不少遗憾,为了更好回归文本,着眼细节,这个案例在实施时将重点放在了遣词用句的分析上,而忽略了对文本逻辑结构的推演。《陈情表》以情动人的背后,其逻辑严密的行文结构也功不可没。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将本单元多篇古代散文进行行文章法上的比较,总结其抒发情志的异同。

猜你喜欢

陈情表李密刘氏
李密《陈情表》文本解读四题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双赢的智慧——《陈情表》个性解读
往顶上跑
后母
《陈情表》新读
回望雁峰天一涯——雁峰刘氏《沁园春》的文化解读
论《陈情表》的“反复”
你来帮帮我
有心计的麻雀才能变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