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路径探索

2023-05-30陈辉远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

陈辉远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得到的重视不够,但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面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学的融合就成了主流研究模式,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模式和学生的负面情绪,笔者深度剖析,从理论意义与实践路径入手,探索心育与德育之间的融合。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德育教学;心育与德育的整合;融合方法论

随着物质资源的不断丰富,部分人落入心理残缺的陷阱,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俗称负面心理陷阱,那么如何解决呢?

当今社会以教育为主导,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过程之中最重要的一环。如何打破惯有思维?应从小学生的本质入手,探索发现小学教育更多的可能性就成了主流研究的方向。笔者将对心育与德育相融合的必要意义进行分析,并对二者相融合的有效路径展开探索。

一、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意义

当下,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中都存在着教育模式趋向单一化的现象,正因为如此,小学的德育教育无法完全实现健康教育的目的。

现在抑郁症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抑郁症越来越低龄化。有一些小学生分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抑郁。孩子之所以抑郁,除了跟先天基因、遗传,和后天的学习生活压力有关以外,他们的父母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身体和智力都在迅速成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通常被家长保护得很好,但当尖锐的矛盾在眼前爆发,学生既无法阻止争吵,也无法改变现状,心理难免会受到冲击。

许多父母都想要教师严厉地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样可以让他们的子女身心获得更好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们的观念也越来越开阔,许多父母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子女被欺负,他们都希望自己能跟上时代的潮流,用爱心来影响子女。当今教师在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方面必须有所行动,做出新的改变。

二、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逐年增多趋势,学生心理疾病呈现低龄化、隐蔽化趋势,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增长趋势虽有所遏制,但形势仍十分严峻,在中小学中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对学生个体生命的理解、尊重、关爱和激励,培养适应社会进步的具有主体人格的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的课程体系的目标取向。

(一)加强情感教育,整合学生发展方向

学校可以适当地根据学生发展方向开展各种各样的心理教学与讲座。邀请心理咨询师、教师在学校公共场所为全体师生作内容精彩、形式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

从学生当前面临的心理困惑入手,让学生认识青春期身心变化的特点,通过学生互动分享的形式,启发大家思考如何顺利穿越青春期,找到前行的动力(拉升格局,注重成长);教会学生用智慧解决困惑和烦恼的方法和途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直面困难,不要逃避。利用资源,寻求帮助,尤其强调要感受生命的弥足珍贵。还需要教给学生用理解、共情的沟通法处理亲子关系;用滋养、互助的合作法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最后,号召学生学习尼克胡哲和残奥会冠军侯斌的事迹,得到不畏困难、不断拼搏的人生启示,阅读3至5本励志书籍。

(二)借助信息技术,整合教育教学内容

将教育内容丰富化,观察学生动态心理情况。比如,让各班级教师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通过观看圖片、视频,以及讲述案例、绘本等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项教育活动中,用心观察小学生的内心感受,及时排除小学生不良的情绪,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构筑一道防线。

通过不同情绪的体验与感知,让学生知道要时时刻刻做一个开心、快乐的人,能够适当调节自身的情绪,与人交往要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郁结于心。

(三)借鉴先进经验,整合教育教学方式

学校可运用弹性课时进行全方位教育整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开展学习《民法典》《宪法》及国家安全教育,跨学科交流考察活动等。

根据指引内容,小学教育更新的七个学习宗旨,包括通过国民及国家安全教育,认识国家和中华文化,培养国家观念和国民身份认同;懂得分辨是非,能切实履行自己在家庭、社会和国家中所担当的责任;积极主动以两文三语(两文为中文和英文,三语为粤语、英语和普通话)与人沟通等。

为紧扣七个学习宗旨,小学要优化学校整体课程,包括加强价值观教育,内容有生命教育、国民及国家安全教育,也要强化STEAM教育,教师培养学生的媒体和资讯素养、加强他们跨课程学习和阅读,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等。

同时,以培根铸魂师德为先,从深刻领会师德师风是教书育人的根本操守、正视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这三个方面,教育学校教职员工要时刻关注自身的作风建设和严守纪律要求,以德立身、以德从教、以德育人。

(四)丰富教学实践,整合教师师资队伍

可以让主流学科教师与心理健康教师相互配合,有针对性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德育教育当中,并且通过进一步的实践,快速地让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上广泛开展,也可以开展多学科联合心理教育模式。同时,支持中小学教师进行跨级兼课、跨学段任教,推动教师编制和人员的合理流动。向农村边远地区适当倾斜,重点保障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职工编制配备。强化区域范围内中小学教师资源统筹,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保障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和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小学德育教育本身就蕴含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相对于主流的心理学教育,还是缺乏系统配套,因此,未来在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应该向主流教育模式靠近。

参考文献:

[1]2008年重庆市沙坪坝区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报告[A].2008第十七届京津沪渝四市区德育研讨会[C].2008.

[2]高陶.德育研讨会学生问卷调查报告[A].第二十一届京津沪渝四市区德育研讨会[C].2012.

[3]王丽,李靖学.第二十一届四市区德育研讨会学生问卷调查报告[A].第二十一届京津沪渝四市区德育研讨会[C].2012.

[4]罗会敏.小学生善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A].第二十届京津沪渝四市区德育研讨会[C].2011.

[5]陈红.创设多种途径加强思品教育[A].中华创新教育论坛[C].2007.

[6]2012年重庆市沙坪坝区学校德育现状调查报告[A].第二十一届京津沪渝四市区德育研讨会[C].2012.

[7]谢春风.青少年公民教育的创新——“北京2006年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的思考[A].北京2006年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C].2006.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
烘焙有益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老年人不可忽略心理健康
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