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主导效应研究

2023-05-30张冀新李妍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张冀新 李妍

摘 要:創新型产业集群总量82%分布在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企业总量比重,2014—2021年创新型产业集群从32%上升至47%,国家高新区从33%上升至63%。选取集群与高新区2014—2021年面板数据,探究高企率对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各维度影响差异。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主导优势,主要体现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出口高端和技术高新、国家高新区出口高端和规模高效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出口高端对技术高新、规模高效对技术高新、规模高效对出口高端、技术高新对出口高端影响较显著的高企率区间,依次为47%以上、47%~62%、14%~26%、21%以上;国家高新区技术高新对出口高端、规模高效对出口高端、出口高端对规模高效、技术高新对规模高效影响较显著的高企率区间,依次为6%~38%、6%~36%、6%~19%、6%~19%。通过持续提升国家高新区规模高效,可有效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

关键词: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出口高端;规模高效;技术高新

中图分类号:F 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23)03-0237-11

Research on Leading Role Effect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Innovative Industrial Clusters

ZHANG Jixin,LI Y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68,China)

Abstract:82% of the total number of innovative industrial clusters are distributed in national high-tech zones.From 2014 to 2021,the proportion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the total number of enterprises has increased from 32% to 47%in innovative industrial clusters,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number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has increased from 33% to 63% in national high-tech zones.The paper selected the panel data of innovative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national high-tech zones from 2014 to 2021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 of the proportion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industrial clusters in various dimens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ading advantages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high-end export and high-tech of innovative industrial clusters,and the high-end export and high-efficiency scale of national high-tech zones.The proportion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of innovative industrial clusters that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f high-end export to high-tech,high-efficiency scale on high-tech,high-efficiency scale to high-end export,and high-tech to support high-end export are more than 47%,47%~62%,14%~26%,more than 21% respectively.The proportion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of national high-tech zones that have impact of high-tech on high-end export,high-efficiency scale on high-end export,high-end export on high-efficiency scale,high-efficiency scale on high-tech are 6%~38%,6%~36%,6%~19%,6%~19% respectively.By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high-efficiency scale of national high-tech zones,high-tech of innovative industrial clusters can be effectively cultivated.

Key words:innovative industrial clusters;high-tech enterprise;high-end export;high-efficiency scale;high-tech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增长引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体,高新技术企业入统数量从2015年10万家,增加到2021年32万家,国家高新区入统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入统企业总数的比例(简称高企率)从38%提升至63%,总量达到11万家;创新型产业集群高企率由32%提升至47%,总量达到1.2万家。国家高新区和创新型产业集群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载体,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促进高新区和集群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高新定位,打造高地,构建高端产业集聚的增长极;《关于深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形成若干万亿级产业规模和一批千亿级产业规模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相比于高速增长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坚持高层次对外开放水平、具有优质供给体系、更具高效的发展[1],需要从效率、结构、稳定性、可持续性等多方面进行衡量[2]。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结合创新型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国际竞争力[3]以及较高的创新程度等特点,集群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在出口高端、技術高新、规模高效3个方面,即产出优、创新强、效率高的发展。出口高端是创新型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重要体现,通过集群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有利于推动关键技术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技术高新体现集群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力是驱动集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规模高效是集群投入产出效率持续提升,实现较少资源要素投入的高效产出。2021年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出口创汇占全国出口总额比重分别为6%和24%,创新型产业集群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占全国专利授权数8.9%,国家高新区技术收入约为全国技术合同交易额1.9倍,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与GDP比重分别为8%和43%。高企率逐年提升,持续引领创新型产业集群出口高端、技术高新、规模高效。通过选取创新型产业集群2014年创设后8年面板数据,探寻高企率对创新型产业集群及国家高新区各维度影响差异,探索创新型产业集群大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及融通发展路径,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要素高效聚集、创新成果高效转化,推动新兴产业高端发展,持续提升创新型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市场影响力和行业话语权。

1 创新型产业集群多维融合协同

1.1 创新型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高新化

核心竞争力高新化是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体现集群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比重为12%,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4],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连续修订5次。认定办法2000年首次和高新技术范围和产品目录挂钩;认定办法2008年强调鼓励企业创新,将企业科技人员占比、研发经费支出等作为认定的核心指标;认定办法2016年重点放在中小型企业,降低了科研人员、研发经费比例的要求。修订变化差异见表1。

在创新投入方面,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竞争力会受创新政策资源的影响而提升,但不存在依赖关系[8];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投入会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力度的加大而增加,从而实现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的可持续性发展[9]。在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方面,根据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效率的差异,分为全面型、技术进步型、技术薄弱型和规模经济型4种集群类型,以及全面型、环境型和集聚型3种创新效率提升路径[10];根据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状况不同,可划分为高创新成效型和低创新成效型,并区分各构型创新能力发展路径[11]。

1.2 创新型产业集群技术效率高效化

2014—2021年创新型产业集群高企率从32%提升至47%,国家高新区从33%提升至63%。高效化是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协调发展的稳固基础,体现在集群和国家高新区运行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的提升。创新型产业集群运行效率,受区域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等因素显著正向影响[12];国家高新区运行效率受到自身规模效率影响,通过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强化各高新区合作交流,可以提高国家高新区运行效率[13]。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技术进步差距、技术效率、研发投入等因素会造成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不平衡性[14];产学研深度合作会提升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中部、西部地区的边际影响比对东部、东北地区强[15]。

1.3 创新型产业集群全球价值链高端化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表现为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三化发展,国家高新区和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意见重点分别是:国家高新区以五坚持为发展原则,深度融合国际三链、发展四新;创新型产业集群以提升国内外地位为目标,打造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建设集群产业技术联盟。出口高端、技术高新和规模高效3个维度导向差异见表2。高端化是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结构调整升级和创新能力跃迁必然选择,体现在全球价值链攀升。在面对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及高端价值链集中分布于高创新水平国家和地区的形势下,推动国家高新区发展有利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攀升[16],依托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的集聚生产要素、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构建创新制度[17]的特点,有利于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区;同时应提升高技术出口多元化程度,防止高技术领域在全球价值链中持续处于中低端环节[18]。在对外开放影响方面,国家高新区科技型企业绩效受到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倒U型影响[19];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仅有助于高新区集聚国际高端创新资源并提升创新效率[20],还能显著调节国家高新区研发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促进[21]。

2 研究设计

2.1 作用机制与研究假设

创新型产业集群146家分布在东部地区72家,中部地区34家,西部地区28家,东北地区12家,而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高企率依次为46%、44%、55%、47%,西部和东北地区高企率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24]。通过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讨2014—2021年创新型产业集群高企率的合适区间,检验创新型产业集群出口高端、技术高新和规模高效3个维度间的非线性关系,明确创新型产业集群大中小企业梯次培育路径。

出口高端、技术高新、规模高效支撑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持续性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创新发展环境,而高新技术企业经认定后可以享受一系列国家政策优惠,促进企业梯次培育,对企业外部融资[25]、研发投入[26]、创新能力[27]、降低杠杆率[28]等方面带来正向影响。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促使高新技术人才、研发资金等资源持续性地向集群和国家高新区集聚,并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活动,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带来经济[29]、创新绩效[30]、创新效率[31]等方面提升。对于出口高端、技术高新、规模高效之间的相互影响中是否存在高企率的门槛效应的研究较少。因此,高企率对创新型产业集群出口高端、技术高新、规模高效影响差异作出以下6个假设:

H1a:创新型产业集群技术高新对出口高端影响过程中,高企率是否呈现门槛效应。

H1b:创新型产业集群规模高效对出口高端影响过程中,高企率是否呈现门槛效应。

H1c:创新型产业集群出口高端对技术高新影响过程中,高企率是否呈现门槛效应。

H1d:创新型产业集群规模高效对技术高新影响过程中,高企率是否呈现门槛效应。

H1e:创新型产业集群出口高端对规模高效影响过程中,高企率是否呈现门槛效应。

H1f:创新型产业集群技术高新对规模高效影响过程中,高企率是否呈现门槛效应。

高企率对国家高新区出口高端、技术高新、规模高效影响差异,作出以下6个假设:

H2a:国家高新区技术高新对出口高端影响过程中,高企率是否呈现门槛效应。

H2b:国家高新区规模高效对出口高端影响过程中,高企率是否呈现门槛效应。

H2c:国家高新区出口高端对技术高新影响过程中,高企率是否呈现门槛效应。

H2d:国家高新区规模高效对技术高新影响过程中,高企率是否呈现门槛效应。

H2e:国家高新区出口高端对规模高效影响过程中,高企率是否呈现门槛效应。

H2f:国家高新区技术高新对规模高效影响过程中,高企率是否呈现门槛效应。

2.2 面板门槛回归模型

为检验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出口高端、技术高新和规模高效在不同高企率下的非线性关系,选取2014—2021年集群和高新区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文中借鉴HANSEN[32]面板门槛模型的研究思路,以高企率(Rate)为门槛变量,建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见模型(1)。

创新型产业集群技术高新对出口规模影响中高企率门槛回归模型(2)中,i表示的是第i个省域创新型产业集群,t表示的是年份;Techit是核心解释变量技术高新;Edgeit是被解释变量出口高端;Rateit是门槛变量高企率;Xit为控制变量集合,需要注意的是,模型中未涉及到的规模高效(Eff)在控制变量集合中受到控制;θ为控制变量系数;β1,β2,…,βn+1为核心解释变量xit在各门槛区间的系数;εit为随机干扰项;I(·)为示性函数,当满足括号内条件时取1,否则取0;n为门槛个数,λ1,λ2,…,λn为各门槛值。创新型产业集群其它维度和国家高新区3个维度之间高企率门槛模型与模型(2)相似。

2.3 变量选取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主导性重点体现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出口高端、技术高新、规模高效3个维度,结合高企率的门槛效应下,分析维度之间相互影响。考虑到高新技术企业自身发展也会影响到3个维度之间的关联关系,还引入了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控制变量。

2.3.1 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

出口高端(Edge)。促使产业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迁,是经济战略性转型重要环节[33],创新型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为出口总额相关数据[34],因此,文中选取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出口总额的对数来衡量出口高端。

技术高新(Tech)。高新是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在“高”层面的重要维度之一,是集群和高新区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出于数据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选取创新型产业集群当年授权专利数和年末从业人员数的比值来衡量创新型产业集群技术高新;依据示范区甄选体系[35]中创新产出指标,文中选取国家高新区技术收入与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的比值来衡量国家高新区技术高新。

规模高效(Eff)。效率是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发展的基础,相关学者对集群和高新区的创新效率、投入产出效率[36]进行测度。文中选取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的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对规模高效进行衡量。

2.3.2 门槛变量及控制变量

为测度高新技术企业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出口高端、技术高新和规模高效中的主导优势,选取高企率(Rate)作为门槛变量,检验高企率对集群和高新區出口高端、技术高新和规模高效3个维度间影响的门槛效应;并选取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Tos)、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Npre)、年末所有者权益与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值(Crna)、技术收入与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的比值(Teche)和科技活动人员与年末从业人员之间的比值(S & T)作为控制变量。同时,对出口高端、技术高新、规模高效两两进行回归,将其他维度作为控制变量。考虑数据可得性,选取28个省域作为样本,构建2014—2021年指标数据面板数据,每项指标包含224个观测值。所有数据均来源于2015—2022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各变量名称及描述见表3。

3 实证分析

3.1 相关性检验

Pearson相关系数能对高企率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的合理性和各变量间共线性程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低于0.5,不存在强相关关系。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相关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见表4。

3.2 高企率主导效应检验

在检验不同高企率下,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出口高端、技术高新、规模高效3个维度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何不同前,需要检验其是否存在门槛效应,结果见表5。

在创新型产业集群技术高新对出口高端的影响中,高企率通过了单门槛检验,因此接受假设H1a;在规模高效对出口高端的影响中,高企率通过了双门槛检验,因此接受假设H1b;在出口高端对技术高新的影响中,高企率通过了单门槛检验,因此接受假设H1c;在规模高效对技术高新的影响中,高企率通过了单门槛检验,因此接受假设H1d;在出口高端和技术高新对规模高效的影响中,不存在高企率的门槛效应,因此拒绝假设H1e和假设H1f。在国家高新区技术高新对出口高端的影响中,高企率通过了单门槛检验,在规模高效对出口高端的影响中,高企率通过了双门槛检验,因此接受假设H2a和假设H2b;在出口高端和规模高效对技术高新的影响中,不存在高企率的门槛效应,因此拒绝假设H2c和假设H2d;在出口高端对规模高效的影响中,高企率通过了单门槛检验,因此接受假设H2e;在技术高新对规模高效的影响中,高企率通过了单门槛检验,因此接受假设H2f。

3.3 创新型产业集群各维度高企率门槛影响

创新型产业集群2014—2021年高企率变化区间为13.98%~100%。高企率对技术高新、规模高效影响出口高端和出口高端、规模高效影响技术创新门槛模型的门槛值及95%水平置信区间见表6。

创新型产业集群技术高新对出口高端影响过程中高企率呈现单门槛效应,2个高企率门槛区间依次为13.98%~20.95%和20.95%~100%,0.209 5,见表6。创新型产业集群中高企率在13.98%~20.95%区间内时,高企率系数为负(-730.6),故随着高企率增加,技术高新不会促进出口高端的提升,反而会抑制出口高端的发展;在20.95%~100%区间内,高企率系数为正(9.324),但并不显著,说明此时可能是其他因素主导着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出口高端发展。单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见表7。

创新型产业集群规模高效对出口高端影响过程中高企率呈现双门槛效应,3个高企率门槛区间依次为13.98%~26.17%、26.17%~28.50%和28.50%~100%,见表6。创新型产业集群中高企率在13.98%~26.17%区间内时,高企率系数为正(34.05),说明随着高企率的增加,规模高效对出口高端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在26.17%~28.50%区间内,高企率系数为正(5.479),但并不显著;在28.50%~100%区间中,高企率系数为正(15.46),但比在13.98%~26.17%区间内时的系数小,说明随着高企率的增加,规模高效对出口高端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相比于第一个高企率区间,对出口高端影响的程度较小。双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见表7。

创新型产业集群出口高端对技术高新影响过程中高企率呈现单门槛效应,2个高企率门槛区间依次为13.98%~46.85%和46.85%~100%,见表6。创新型产业集群中高企率在13.98%~46.85%区间内时,高企率系数为负(-0.000 156),但并不显著;在46.85%~100%区间内,高企率系数为正(0.000 122),但也不显著。说明可能是其他因素主导着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技术高新发展。单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见表7。

创新型产业集群规模高效对技术高新影响过程中高企率呈现双门槛效应,3个高企率门槛区间依次为13.98%~46.85%、46.85%~62.07%和62.07%~100%,见表6。创新型产业集群中高企率在13.98%~46.85%区间内时,高企率系数为正(0.000 14),但并不显著;在46.85%~62.07%区间内,高企率系数为正(0.080 4),说明随着高企率的增加,规模高效对技术高新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在62.07%~100%区间中,高企率系数为正(0.023 4),但比在46.85%~62.07%区间内时的系数小,说明随着高企率的增加,規模高效对出口高端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相比于46.85%~62.07%区间,对出口高端影响的程度较小。双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见表7。

3.4 国家高新区各维度高企率门槛影响

创新型产业集群总量82%布局在国家高新区,国家高新区高新程度影响高新区内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绩效。国家高新区2014—2021年高企率变化区间为6.10%~79.96%。高企率对技术高新、规模高效影响出口高端和出口高端、技术高新影响规模高效门槛模型的门槛值及95%水平置信区间见表8。

国家高新区技术高新对出口高端影响过程中高企率呈现单门槛效应,2个高企率门槛区间依次为6.10%~35.61%和35.61%~79.96%,0.356 1,见表8。国家高新区中高企率在6.10%~35.61%区间内时,高企率系数为正(0.306),但并不显著;在35.61%~79.96%区间内,高企率系数为负(-1.909),说明随着高企率的增长,技术高新对出口高端不存在提升影响,反而会抑制出口高端的发展。单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见表9。

国家高新区规模高效对出口高端影响过程中高企率呈现双门槛效应,3个高企率门槛区间依次为6.10%~37.50%、37.50%~45.06%和45.06%~79.96%,见表8。国家高新区中高企率在6.10%~37.50%区间内时,高企率系数为正(21.19),故随着高企率的增长,规模高效对出口高端存在显著提升影响;在37.50%~45.06%区间内,高企率系数为负(-25.48),说明随着高企率的增长,规模高效对出口高端不存在提升影响,反而会抑制出口高端的发展;在45.06%~79.96%区间中,高企率系数也为负(-83.34),且比第二个区间的系数绝对值大,说明随着高企率的增长,技术高新对出口高端存在着显著反向影响,且比高企率在37.50%~45.06%区间内,对出口高抑制的幅度更大。双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见表9。

国家高新区出口高端对规模高效影响过程中高企率呈现单门槛效应,2个高企率门槛区间依次为6.10%~19.00%和19.00%~79.96%,见表8。国家高新区中高企率在6.10%~19.00%区间内时,高企率系数为正(0.004 32),故随着高企率的增加,出口高端会显著提升规模高效,但效果较小;在19.00%~79.32%区间内,高企率系数为负(-0.000 493),但并不显著,说明此时可能是其他因素主导着国家高新区的规模高效发展。单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见表9。

国家高新区技术高新对规模高效影响过程中高企率呈现单门槛效应,2个高企率门槛区间依次为6.10%~19.00%和19.00%~79.96%,见表8。国家高新区中高企率在6.10%~19.00%区间内时,高企率系数为正(0.033 6),说明随着高企率的增长,技术高新对规模高效存在显著提升影响;在19.00%~79.32%区间中,高企率系数为负(-0.003 24),但并不显著,可能是其他因素主导着国家高新区的规模高效发展。单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见表9。

3.5 高企率门槛效应区域差异

通过门槛回归模型,测度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出口高端、技术高新、规模高效影响较为显著的高企率区间,2021年创新型产业集群省域差异在出口高端、技术高新的高企率区间分布见表10。在出口高端方面,除贵州和青海,大部分省域位于利于出口高端的高企率区间;在技术高新方面,东部和中部地区高企率较低,有待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高新主导优势。

2021年国家高新区省域差异在出口高端、规模高效的高企率区间分布见表11。出口高端和规模高效方面,高企率适合区间整体较低,仅新疆处在利于出口高端的合适区间。

4 结语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领军企业培育主体,在优化集群和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企业梯次培育等方面發挥重要作用。文中基于2014—2021年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出口高端、技术高新、规模高效3个维度之间在不同高企率下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

1)创新型产业集群高企率在技术高新、规模高效对出口高端的影响分别存在单门槛值和双门槛值,当高企率低于20.95%时,技术高新对出口高端有显著抑制影响;当高企率在13.98%~26.17%和28.50%~100%时,规模高效对出口高端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2)创新型产业集群高企率在出口高端、规模高效对技术高新的影响分别存在单门槛值和双门槛值,当高企率大于46.85%时,出口高端提升技术高新;当高企率大于46.53%,规模高效对技术高新正向影响显著。

3)国家高新区高企率在技术高新、规模高效对出口高端的影响分别存在单门槛值和双门槛值,当高企率大于35.61%时,技术高新对出口高端有显著抑制影响;当高企率低于37.5%时,规模高效对出口高端正向影响显著。

4)国家高新区高企率在出口高端、技术高新对规模高效的影响均存在单门槛值,当高企占低于19%时,出口高端和技术高新对规模高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5)创新型产业集群高企率在出口高端和技术高新对规模高效的影响不存在门槛值;国家高新区高企率在出口高端和规模高效对技术高新的影响不存在门槛值。

为了更好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对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高新区出口高端、技术高新、规模高效3个维度高质量发展引领作用,文中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在创新型产业集群不同发展阶段的关键环节支撑作用,相比于国家高新区又高又新定位,创新型产业集群更好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在梯次培育过程中主导优势,推动集群产业链纵向一体化,优化集群创新生态的专业孵化与产业孵化。

2)提高集群技术服务出口质量和规模,促成集群高新技术企业“一带一路”科技领域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出口高端技术优势,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技术高新培育,提升集群所在国家高新区产业规模能级跃迁。

3)提升国家高新区高企率对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融通催化作用,发挥高新区集群载体协同作用,推动集群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培育成长,实现集群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参考文献:

[1] 马茹,罗晖,王宏伟,等.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07):60-67.

[2]任保平,李禹墨.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评判体系的构建及其转型路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03):105-113.

[3]李金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产业集群、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及政策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40(07):32-4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5]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的通知[R].北京:科技部,2000.

[6]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R].北京: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8.

[7]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R].北京: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0.

[8]郭小婷,谭云清.创新型产业集群与政策资源依赖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21):53-62.

[9]程正中,夏恩君.外商直接投资对高新区企业研发的影响研究——基于31个大中城市国家高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9,38(12):111-118.

[10]王松,聂菁菁.区域产业集群创新效率与路径—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04):163-172.

[11]高宏伟,张月莲.高新区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2020(05):105-112.

[12]陆红娟,何程,黄倧睿.基于三阶段DEA的省域创新型产业集群效率测度[J].科技与经济,2021,34(05):21-25.

[13]王丽,樊杰,郭锐,等.基于DEA方法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运行效率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19,38(09):50-57.

[14]孙红军,陈鸣,王胜光,等.中国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不平衡及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2020,34(01):1-6.

[15]王文娜,胡贝贝,刘戒骄,等.产学研合作深度与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J].科学学研究,2021,39(09):1641-1651.

[16]周懿,邓峰.高新区发展与全球价值链攀升[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06):108-113.

[17]李金华.中国高新技术发展行动的成就及政策思考—基于“火炬计划”实施的测度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02):22-33.

[18]杨飞.贸易摩擦、国内市场规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国际技术竞争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21(08):8-18.

[19]唐锦铨.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与企业绩效关系—基于福州高新区的实证检验[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01):134-140.

[20]王京雷,赵静,陈升.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及其城市环境因素影响分析[J].企业经济,2022,41(03):100-111.

[21]赵玉林,严娉,谷军健.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湖北省高新区的经验证据[J].中国科技论坛,2021(09):104-115.

[22]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R].北京:国务院,2020.

[23]科技部.关于深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意见[R].北京:科技部,2020.

[24]中国火炬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

[25]黄惠春,李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能否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外部融资?——以苏州市为例[J].武汉金融,2020(01):57-63.

[26]蔡猷花,曹芸菁,陈国宏,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22(02):86-94.

[27]马海涛,贺佳.企业所得税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效应研究[J].财贸研究,2022,33(03):65-78.

[28]孙京洲,祝树金.选择性产业政策如何影响企业杠杆率?——来自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证据[J].商业研究,2020(11):89-95.

[29]黄昶生,张卫朋,覃丽秀.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环渤海地区为例[J].河南科学,2020,38(12):2036-2044.

[30]汤学兵,韦开成.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8(03):95-109.

[31]刘钒,邓明亮.国家高新区对外贸易、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影响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24):37-44.

[32]HANSEN B E.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Estimation,testing,and inference[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9,93(02):345-368.

[33]戴翔.攀升全球价值链何以“稳出口”——机理与实证[J].国际经贸探索,2021,37(03):31-46.

[34]张冀新,柳静.基于效能评价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成长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11):54-63.

[35]解佳龙,胡树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四力”甄选体系与应用[J].科学学研究,2013,31(09):1412-1421.

[36]王欢,张玲.中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动态演进及区域差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39(06):62-71.

(责任编辑:严焱)

收稿日期:2022-05-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价值链脆弱性形成机理与超循环调控研究”(71703033);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突破路径及集群培育政策优化研究”(21ZD057);湖北省软科学重点项目“湖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评价体系建设研究”(2022EDA028);国家级大创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数据驱动型电商”(202110500020X)

作者简介:张冀新(1982—),男,河北邯郸人,教授,主要从事产业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核算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浅析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人才流失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产管理新思路
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税务筹划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分析
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分析
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发展SWOT分析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监管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