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的理论来源和培育路径

2023-05-29王珏

公关世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重要意义文化自信

王珏

摘要:增强文化自信,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文化自信的理论来源和培育路径展开分析,以期为推动全民族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参考。从理论来源来看,文化自信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从重要意义来看,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培育路径来看,需要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作用,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开展好高校思政课三个部分入手,从而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关键词:文化自信,理论来源,重要意义,培育路径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深入了解文化自信的理论来源,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深厚底蕴,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思考总结、推陈出新,才能真正做到有底氣有志气,挺起中国人的精神脊梁。为此,明确提升文化自信的意义所在,并拓宽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在当下尤为重要。

当前,为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完成新时代赋予中华儿女的使命担当,必须激发中国人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及文化创新活力,因此,“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课题应运而生。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信心。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不能抛弃或离开自己独特的灿烂文化,否则就会失去灵魂和精髓。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其基本内涵包括5000多年以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顽强拼搏、披荆斩棘取得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充分发挥文化的激励促进作用,能为我们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无穷的精神动力。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5000多年的深厚积淀,历久弥新,汇集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蕴含着丰厚的精神底蕴,始终给予中华儿女无尽的智慧与启迪。

灿烂的中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个朝代都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想的交流碰撞,两汉时的汉赋、散文,唐朝时创造了中国古诗高峰的唐诗,高超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繁荣发展的宋词,到后来的元曲、明清小说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思想培养和道德规范,谈到崇仁爱会想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谈到重民本会想到“民贵君轻”;谈到守诚信会想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谈到讲辩证会想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谈到尚和合会想到“礼之用,和为贵”;谈到求大同会想到“天下大同”“人人为公”。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成就,深厚的文化体系为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注入了灵魂,为化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困境难题提供智慧与底气。

2.红色文化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功扭转了中华儿女救亡图存但屡屡碰壁的局面,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儿女顽强拼搏、坚韧不拔,带领人民军队浴血奋战,拼尽全力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在新的里程碑上继续带领中国人民发奋图强,摸索出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实践中凝练出伟大的革命文化。

在这艰难且漫长的革命之路上,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精神谱系逐渐形成,并赋予了传统精神品格深刻的革命意义。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太行精神等在革命时期形成的每一个精神品质,不论是共产党人克服恶劣的作战环境、忍受身体极限的顽强意志,还是身先士卒、为国捐躯的奉献精神,都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中华儿女在遇到亟待解决的难题时永不言弃,迎难而上。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这些精神品格作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创新,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们同样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我们完成好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奠定了基础。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共产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并在实践探索中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些思想凝结了新时代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精髓,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经过检验的实践结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采用精准科学的方法,不辱使命不负人民,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帮助人民向美好生活迈进一大步,并和人民共同创造了脱贫攻坚精神,这一精神充分彰显了磅礴的中国力量,体现了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延续。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人民生活,满足人民需求,体现其人民主体性;紧扣时代主题,解决新矛盾新问题,体现其时代性;形成新的系统科学的思想理念,体现其文化创新性。在时代赋予的新赛道上,我们更要积极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运用先进思想,汇集中国力量,为全民族增强文化自信注入新鲜血液,激活新动力。

1.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增强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条件。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提高在国际上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回顾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华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赋予中华儿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在腥风血雨中跨过了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一道道坎,并在探索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指导中国完成一次次飞跃发展。目前,我国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要做好应对风险挑战的准备,做好统筹全局的部署,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习应对危机的智慧,从革命文化中掌握杀伐果断的魄力,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分析未来的发展可能。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好、走远,有效缩短实现中国梦的时间线。

2.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当前受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交往合作日益密切,经济领域深入交融的同时,也遭到了各种思潮带来的文化冲击。[2]其中青年这一群体正处于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重要时期,思想尚未成熟,在缺乏正确指引和疏导时,最容易受到文化冲击的负面影响。

曾几何时,受韩流文化的影响国内青少年狂热崇拜韩国偶像团体,[3]为自己喜欢的爱豆消费,以及对日本动漫和二次元的深陷其中,都极大地冲击着中华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的地位和存在感,民族认同感逐渐降低。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赋予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新的时代价值。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是利用文化宝库中精彩纷呈的神话故事,生动的人物形象,保留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的同时,注入现代流行元素,传达中华文化自我独立的价值取向,以此吸引广大青少年的关注,从而增强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只有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才有利于增强其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有利于凝心聚气,团结一心,共同促进文化繁荣进步。

3.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在世界范围内曝光度的提高,引起了越来越多外国友人对中国的好奇和關注,他们渴望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而许多西方媒体恶意抹黑中国,颠倒是非黑白,损害中国形象,这些都迫切要求增强文化自信,拓宽对外传播平台和途径,尽可能争取一切力量,争取更多群体,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向往和平,崇尚“天下太平”“海晏河清”“国泰民安”,中国致力于合作共赢,同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局面,用实际行动来粉碎不实言论。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介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正大踏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用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增强文化自信,向世界介绍中国理念、中国智慧,有利于让世界认识真正的中国,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号召力。同时,文化自信的增强也影响着在中国生活过的留学生、国际友人等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在国际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等方式向世界介绍中国,宣传中国,向西方展现中国不是他们固有印象里落后的国家,他们也成为中国文化、中国故事的潜在传播者,不断地影响到更多的人了解到真实的中国国情和中国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文化自信逐步增强的同时,依然存在人民群众面临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对文化认同的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坚持文化自信重要内涵的深刻理解的现象,为此积极拓宽培育全民族文化自信的路径具有重要作用。

1.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具有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这一重要源泉。中华文明生生不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将优秀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在融会贯通中革故鼎新,赋予其时代魅力和新鲜活力,从而在文化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的创新发展始终要以人民为导向,以满足人民文化需要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立足点,把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审美追求融合起来,丰富文化内涵,利用新颖的表现形式展示给大众,在娱乐中传递价值观念,提升人民群众审美水平和文化自信。近年来,河南卫视在传统节日的特别节目凭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吸引了广泛关注,其中登上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舞台的《唐宫夜宴》以唐代文物乐俑为原型,学习并创新舞蹈动作,利用舞蹈演员婀娜多姿、灵动活泼的身体形态,完美地将大唐盛世的传统形象展现出来,加上节目组利用5G、AR技术将虚拟和现实相结合,呈现出了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这一作品从妆容、服饰到仪态、道具都生动地展现了唐朝独有的美学风范,而人民群众对这一作品的赞美和追捧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从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洛神水赋》再到央视虎年春晚的《只此青绿》,创作者都是基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现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极大激发了全民族对灿烂文化的崇拜和认同,推动全社会形成了文化自信的浓厚氛围。

2.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作用,传承红色基因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4]一百余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历经苦难辉煌,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党史故事,伟大的革命文化,我们要充分发挥好文化资源的教育引导作用,传递革命精神的文化力量,赓续红色血脉。

保护好、发挥好革命圣地、革命文物、红色故事、红色文化展览等红色文化载体,通过开设红色旅游路线,创新红色文化周边产品,开展红色知识宣讲等形式提升广大群众的红色文化体验感,深刻感受革命前辈为改变民族和人民的前途和命运付出的巨大牺牲。新媒体时代,各地可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旧址,流传的红色故事,具有代表性的革命英雄,利用各种社交平台,同步更新,拓宽宣传途径。如开通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B站等账号,通过合适的文字叙述和背景音乐的渲染,以及丰富的镜头语言,用短视频的形式走入大众的视线范围内,提高宣传频率,扩大辐射范围,最大限度地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增强红色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以上形式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进一步引导人民群众以先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不忘过去的苦难辉煌,将革命精神传承下去,扛起新时代历史重任,继续将红色文化发扬光大。

3.充分开展好高校思政课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青年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是国家教育培养的重点对象,更是扛起历史重任的先锋力量,因此要牢牢抓好增强青年文化自信的关键一环,充分策划好、开展好高校思政课。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充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做好日常积淀、积累,增加自身知识储备,提高道德修养。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始终秉持为人师表、身体力行的态度,用丰富的学识贯穿课堂始末,提高课堂的专业性、严谨性。其次,要创新课堂形式,优化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热爱。高校之间可以展开交流合作,利用丰富、优质的教师资源共同讲好一节思政课,可以采用直播、录播、腾讯会议等方式上课,并结合最新的时事政治,传授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时政敏感度。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5]为高校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深厚力量。最后,鼓励教师守正创新,完善思政课教学方式,[6]利用多媒体、视频等方式展现教学内容,利用丰富的画面和声音,加深学生的课堂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思政课内容进行专题分享,交换师生角色,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发挥其主体性,使其深刻明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其自身的重要指导作用,增强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何禾.论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三个来源”及其内在逻辑[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02).

[2]张博宇.论文化自信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J].学理论,2019(05).

[3]孙延峰,刘晓波,寇金星.在多元社会思潮的背景下,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J].智库时代,2017(08).

[4]地里巴尔·铁力提.论新时代如何建构大学生文化自信[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22,20(01).

[5]孙红英.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J].公关世界,2022(05).

[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乘势而上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0-05-13(001).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083)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重要意义文化自信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养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