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法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中的运用

2023-05-28唐唯亚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4期
关键词:黄继光题材革命

唐唯亚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指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教材中选编了不少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由于这类课文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困难。教学中,教师依据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特点,采取情境教学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教学。

一、还原历史情境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中讲述的大都是过去年代发生的故事,采取还原历史情境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入到过去的历史中,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

1.抓住关键语句感受画面,走进革命岁月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中的词句常常会带有历史时代的烙印,教师可以把这些词句组合在一起,还原历史,跨越时空,再现艰苦的岁月。以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一文为例,课文中的“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是长征途中战士们的穿着,是在那段艰苦岁月中最常见的事情,教师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在脑海中浮现朱德和战士们挑粮上山的画面,还原历史情境,让学生走进那段艰苦的岁月,明白那时候红军战士生活条件的艰苦。有了这样的学习作为基础,学生更容易感受到革命的艰辛。又如,四年级下册《黄继光》一文中,读着“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这些语句,好像把学生带入到了上甘岭战役的现场,走进了那炮火连天的岁月,脑海中浮现出黄继光舍身炸碉堡时的场面,真切感受到黄继光不怕牺牲的精神。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中在语言表达上有许多时代特色,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特殊的词句,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给学生一种现场感,把学生带入到那段真实可感的历史中去。

2.角色代入体验真切感受,回到故事现场

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中,通过角色体验的形式把学生带入到历史故事发生的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对人物深刻的体验感受。以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文为例,课文主要讲了小英雄雨来与鬼子机智做斗争的故事。教学时,教师采取角色代入的方法让学生想象:假如自己是雨来,当鬼子问自己话时,自己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自己会怎样说,怎样做?通过联系自身,许多学生表示如果是自己,肯定被吓坏了,更别提与鬼子周旋了,可是和自己同龄的雨来却是如此坚强、勇敢,这种精神值得自己学习,让人感到佩服。这样教学,把学生带入到那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共鸣,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雨来的英勇品质。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中,通过角色代入体验的形式引导学生阅读,唤醒学生对学习内容真切的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人物特点,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度。

二、联系生活情境

教学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文内容,还要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以让学生在生活情境的推动下对革命精神感受得更加深刻。

1.联系生活,讲述红色故事

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等现象,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采取适切的方法,通过讲述革命故事或者联系生活等形式,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更好地传承革命精神。如清明节期间,教师组织学生给烈士扫墓,参观烈士纪念馆,了解革命遗物等活动。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一课时,教师就让学生注重这个鱼钩,了解遗物的由来,感受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美好品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在红军长征途中,从党员到每一位战士都为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中,让学生讲述革命故事是传承革命精神的有效途径。教师将讲故事安排在不同场合中进行,如升旗仪式、纪念日活动等,置于具体的生活场景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更加深刻,更好地传承革命精神。

2.跨学科学习,传承革命精神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要从教材走向学生生活,以使课文内容更加鲜活灵动,充满生命的张力。教师可结合影视作品以及寻访革命英雄人物后代,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跨学科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学习感受更加深刻。如教学三年级上册《一个粗瓷大碗》一课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把这篇课文改写成连环画,需要创作几幅画面,思考每幅画面需要画些什么内容,怎样才能把故事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连环画等。另外,也让学生查找一些关于赵一曼的资料,再把课文内容讲一讲。还可以创设情境,革命纪念馆中陈列的粗瓷大碗,作为一名纪念馆的解说员,你会如何向大家介绍这个粗瓷大碗的来历,结合课文内容,给这个粗瓷大碗写上一段解说词。这样根据教学需要对其进行综合化设计,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活力。对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不能仅仅依赖于文本,而要根据教学需要适当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引导学生跨学科学习,丰富学生的认知。

三、浸润文化语境

传承革命精神是教学革命文化题材类課文的重任。教师依据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特点,为学生营造适合的文化语境,以促进革命精神更好地得到传承与发展。

1.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受革命精神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中蕴含着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等,教学这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沉浸文本之中,入情入境地读进去,才能真正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时,教师聚焦革命英雄在抉择时的豪言壮语,让学生通过浸润式朗读来感受英雄形象,汲取英雄情感的力量。如四年级下册《黄继光》一文中,对于黄继光请战的话语“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让学生读出黄继光坚定的语气。对于“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这句话,要让学生读出黄继光对完成任务的坚定信念。朗读“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这句话时,要引导学生沉浸于文本之中,感受黄继光每爬行一步的艰难。尤其是“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这句话,要指导学生读得低一点,慢一点,读出自己对黄继光担心紧张的心情。“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这句话,要让学生读出自己激动的心情。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沉浸于文本之中,读进去,读出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让学生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获得对文本深刻的感受与体验。朗读是引导学生浸润文化语境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关注朗读在学生阅读中的作用,在读中感受人物形象,传承革命精神,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2.在话题探讨中坚定革命信仰

学习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对于唤醒学生的革命信仰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所学课文特点设置相关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辨性阅读意识,养成阅读中敢于质疑的好习惯。这样引导学生阅读,坚定学生的革命信仰,可以更好地传承革命精神。如教学五年级下册《清贫》一课,教师提出话题供学生思考探讨:“共产党人坚持清贫的品质有必要吗?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还有必要坚持清贫的作风吗?”对革命英雄人物的认同要结合学生对现代生活的认知,探讨英雄精神要结合不同时代的人物,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出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时下普遍存在着学生信仰不够坚定的情形,教学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就要唤醒学生对信仰的重新审视,让学生在文化语境的浸润中更好地感受革命精神,坚定信仰。

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标理念为指引,注重情境性与实践性在教学中作用的发挥,为学生构建起与作者情感共鸣的体验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传承革命精神,让红色精神永放光芒。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镇海区澥浦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黄继光题材革命
黄继光烈士纪念馆
动作中的爱国精神
致敬英雄黄继光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战友给黄继光起绰号“八大员”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广电总局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信息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