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爱之舟》文本解读及教学建议

2023-05-28刘明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4期
关键词:父爱梦境思念

刘明星

散文具有体式上散漫自由的特点,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更具难度。而回忆性散文通常以“我”为主体追忆往事,或“我”是被追忆的对象,回忆在经历事件时看待事件的眼光。解读回忆性散文应做好文体内容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回忆性散文之美。笔者以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为例,阐述如何解读回忆性散文,并指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场景描写渲染氛围

场景描写涵盖了事件、环境、人物等内容。场景描写能够象征某种特殊的意义,可以对人物的个性特征进行揭示,对出场人物具有导入作用,也可以渲染整体的氛围,更好地确定故事基调。同时,场景描写也是在整体层面描写特定地点与时间内人物活动的过程,作用在于能够通过描写一幕幕不同的场面,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讲述了作者对父爱的回忆,其篇幅较长,以梦境为依托开展描述,通过不同的七个场景,刻画儿子的孝顺、懂事,以及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这七个不同的场景,有倾向于内心独白描写的,有倾向于人物外形勾勒的,有侧重对事件进行简要概括的,也有对环境进行刻意渲染的。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将上述场景描写理解为细节描写,这会简化学生的理解难度,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场景的细节描写,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进而领会七个场景的描写过程,更好地对文本进行剖析。作者在描写场景的过程中,以清晰明了的方式使场景具有抽象之美、简洁之美,也增加了散文的感染力。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中的七个场景,并提炼场景中的细节内容,感悟父爱的深厚与浓重,以及明白“我”是如何对父爱进行回应的。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关联七个场景的线索,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散文“形神兼备”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认知作者如何通过迁移的方式对场景的细节进行构思,从而凸显出父爱、亲友之爱、教师之爱。

二、情感描写体现关爱

情感描写是指将外在的景色及自身的想法在文章中融合,使散文具有灵魂,这就是散文的情感。作者创作一篇散文,大都是对生活的感悟。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作者通过灵活的写作方式,质朴简洁的语言,凸显出深远的意境,以此达到对情感的自然宣泄与流露。散文是作者对情感的抒发,对自身思想感受的表达,具有强烈的抒情特点。因此,散文也具有触景生情的特点,能够直抒胸臆,用真挚的语言表达自身的情感。

《父爱之舟》无时无刻不让人体会到一位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意,令读者为之动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散文,理解父亲的爱,但这仅限于表层学习,学生在只言片语中感受父爱很容易,这属于一种贴标签似的体验。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中七个不同场景的内涵进行挖掘,让学生了解到在不同场景中,父亲对儿子的爱有不同的含义,如能让人产生奋进意愿的爱、倾囊而出的爱、在细微处无微不至的爱、善解人意的爱等,也正是由于父亲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才能说明父爱的伟大与深沉。通过回忆父亲对“我”的爱,也深刻表现了“我”对父爱深深眷恋的情感。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思考,作者通过哪种情感描写,体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如,父亲对“我”的读书十分支持,包括将“我”送到无锡求学,以及在雨雪天气背着“我”去上学。这两种描写并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但就是这种看似单调的笔触,反而将父爱的润物无声进行了凸显。父亲送“我”去无锡求学,当“我”从舱里向外看,视线却被父亲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父亲的背影使“我”印象深刻,也使“我”永生难忘。而雨雪天父亲送“我”去上学,父亲扎紧裤脚,穿着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这段内容,足以体现出雨雪天气的寒冷,但即便如此,父亲依然支持“我”的学习。就是这种朴实无华的描写,实则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表现出父亲为了支持儿子的默默付出与坚持,更是于无形处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也在无形中使读者受到感动。

三、思念之情聚焦主题

回忆性散文的描写是依据散文的基本形态开展的,其叙事是以回忆为内容,阐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回忆性散文大都离不开思念这一主题,通过描写思念的人物、事件等,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回忆性散文,要启发他们探究散文中的情感主题,让学生了解到散文的描写主线,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思念之情在全文贯串始终的。

《父爱之舟》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更描述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理解与思念。结合当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受年龄制约,他们阅读该文通常会忽略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习惯接受父母给予的爱,所以,教师更应启发学生思考,《父爱之舟》这篇散文中的“虚”“实”两种含义。如,“小舟”承载了父亲对“我”的呵护与鼓励,为“我”的人生指明方向。所以,“父爱之舟”是“我”的人生之舟、“我”的成功之舟、“我”的美好之舟、“我”的幸福之舟。但是,作者在创作这篇回忆性散文的时候,父亲已经离世,所以,越是对“小舟”的无限赞美,就越是凸显出作者对父亲的极度思念,也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创作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初衷就是为了怀念已故的父亲。

四、梦境描写探究特色

在回忆性散文中,作者也会运用梦境描写,表达自身的情绪。这种通过虚幻的梦境表达真实情感的表达方式,看似不真实,实则深刻揭示了作者的内心状态,也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丰满,情绪体验更加真实、鲜活,更加凸显出回忆性散文抒情、议论与叙事的综合表达特点。

《父爱之舟》这篇散文的篇幅较长,虽看起来文章内容稍显凌乱,实则其布局独具特色。课文由七个梦境构成,作者巧妙地将这七个梦境进行了衔接,使得文章乱而不杂。散文按照时间顺序以及“小舟”衔接了七个梦境,时间顺序为童年、少年、成年,而在人生的每个重要阶段,也都由“小舟”进行衔接。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该文是由七个梦境进行关联的,但主题十分明确,以“小舟”为主题回忆父爱,帮助学生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并使学生懂得,散文可以用时间进行串联,也可以用情与物进行关联,也能从中探究到作者写作的良苦用心。再者,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把握住散文的描写细节,思考作者如何利用梦境衔接不同场景,以此促进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不断得到突破。

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篇回忆性散文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迁移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仿写文章。先从构思提纲入手,描写自己的父亲如何关爱自己,重点对父爱的场景、情感进行刻画,并做好不同场景的衔接,通过习作更进一步地体会父爱的伟大与深沉。在创作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再次通读课文,由于融入了自身的情感,因此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父爱之舟》一文具有较强的情感特色,教师可以将作家创作的良苦用心呈现给学生,将主题与课堂描写、细节与场景描写、梦境与场景描写三个层面的内容进行融合,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篇回忆性散文形散神聚的布局谋略,进而深度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思念之情。这种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吻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父爱梦境思念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梦境改造师
梦境改造师
父爱如山
思念
梦境
君去后,酒暖思念瘦
思念那么长,寂寞那么凉
父爱的反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