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老年家用趣味智能药箱设计研究

2023-05-27林润涛赵利权

设计 2023年9期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用户需求趣味

林润涛 赵利权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 老年人群 智能药箱设计 趣味 用户需求

引言

相关研究表明,至203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比例将上升至24%[9],一个将近2.5亿人的银发族群正在悄然靠近,养老将会在我国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难题。伴随着年龄增长一同而来的,是老年人生理机能与心理承受能力弱化、记忆力衰退以及多种疾病[12],一定程度上危及到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需要按时服药。然而,因缺乏子女陪伴,外加记忆力的下降,老年人常常会因没有收到及时提醒而忘记用药量,甚至忘记吃药,使用智能药箱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按时按量用药的问题。借助设计心理学,本研究更加深入地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兴趣等多方面问题,将研究结果运用在智能药箱设计之中,对改善药箱的使用与情感体验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一、相关概念与特征简述

(一)设计心理学

设计学作为一门多元融合的交叉性学科,在与其他领域的碰撞中擦出别样的火花,设计心理学正是在设计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和互通中形成。设计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中一支较为新颖的分支,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所做的关于“物质心理学”的研究[2]。设计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设计的主体,即用户的心理活动,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现象的学科。作为应用性心理学科的设计心理学,应当建立在普通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同时与设计实践高度结合,将设计主体的心理状态与心理需求通过设计载体表达出来,使得设计主体能够拥有更好的產品体验[1]。同样是将“人”作为研究主体的心理学和设计学能够有效地激发设计师的创作能力,会“读心”的产品离不开关注人心理的设计师,因此这也成为设计前期需要调研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设计学与心理学密不可分的重要原因。

(二)老年人常见生理与心理特征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家庭养老模式改变,包括家庭结构变迁,养老观念转变等,使得空巢独居老年家庭数量迅速增长[5]。与年龄增长一同而来的主要是疾病增加、记忆力衰退、感官生理系统衰退以及因无人陪伴而造成的心理空虚等问题,这使得老年人望着因疾病而堆积成山的冰冷药盒不知所措,外加无情感寄托与亲人及时的用药提醒与指导,往往导致病情不能有效好转甚至引发新疾病、生理及心理问题。

老年人有较强的实用心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老年人很好地展现了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2],老年人大多依靠退休金与先前存款、养老金、赡养费等生活。有限的资金让他们产生理性消费心理,会对产品提出较高要求,因而在智能药箱的设计中需要充分了解老人需求,借助设计心理学设计出体验上佳的药箱。

老年人有强烈的依存心理。依存心理一定程度上表现为需要子女的关爱照顾或是情感寄托于某一事物,如饲养小动物,园艺、编织等兴趣爱好,若能通过智能药箱的设计满足老年人的依存心理,将很大程度上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

老年人对智能产品具有抵触心理。该特点表现在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同老年人认知能力的退化而导致的学习能力减缓的速度相比之下,老人无法适应,并且对高科技产品有一定的抵触感[4],无法掌握复杂的智能界面与按钮,同时担心物品因自身不当操作受到破坏而不敢操作,这在智能产品设计中需引起重视。因此,在趣味智能药箱的设计中简化前端,能够缓解老年人对智能产品的抵触心理。

二、设计前期调研与需求分析

问卷法是指通过被调查者的书面回答来研究个体心理活动的方法。文章预先依据研究目标拟定问卷内容并制成问卷,团队于2022年9-12月,在老年人活动密度较高场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同时发放网络问卷,受众多为家有长者的大学生与中年人,线下回收有效问卷73份,线上收集有效问卷63份,总计有效样本数136份,其中男性75人,女性61人,得出以下数据(表1)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一)药箱现状分析

文章从药箱(盒)入手,对现有产品进行收集研究。药箱款式繁多,通过整理归纳出三大类:一是整体式的药箱,即给多种药一个收纳的空间;二是“七日分装”普通药箱与在此基础上附加智能提醒功能药盒,该类药箱通常以周为单位,向其中手动添加每日三餐对应的用药,后者的智能提醒顾名思义,加入智能提醒系统,设置时间到点提醒用药;三是智能分药箱,这类药箱优势在于将药物全部放入相应储藏室后,在系统当中输入对应储藏室每日每餐需要药量以及设置用药提醒,到点将自动从出药口弹出对应药物,同时发出提示音,在提醒下按时服用药物。三类药箱各有优势,第一类适合记忆力尚佳的人群,例如中青年人群,能够自觉按时吃药;而后两种药箱更适合独居老年,老年人群由于记忆衰退或没有足够自觉性,需要一定的人工智能介入起到提醒作用,文章搜集三类药箱代表进行产品分析(如表2),为后续概念设计提供支撑。

(二)老年人服药心理行为分析

文章基于长期对家中老年人的观察以及咨询访谈,绘制成表格形式,从老年人吃药的历程进行回顾,内容由时间序上的所有价值活动组成[7],分为行为活动、心理活动、问题、现有解决方式,以第一人称方式呈现,如表3:

从上述历程可以看出,老年人在服药全过程心理状态偏向低落,主要原因在于自身各项机能的衰退、药品繁多以及无人陪伴所导致,因此,在老年人家用智能药箱概念设计中可以借助现有技术解决上述部分问题,并且需要融入一定的趣味与情怀在其中。

(三)老年人服药需求分析

文章通过收集相关数据与观察老年人用药习惯,对老年人用药需求进行分析。从王建辉等人发表的研究数据得到,在3448老人中每日服用一种药物人数为766人,占比22%,服用两种药物人数为772人,占比22.4%,服用三种药物人数为543人,占比15.7%,服用4种药物人数为245人,占比7.1%,5种及以上的人数占比为6.1%,长期用药者有2534人,占比73.5%[17],由以上信息可以看出老年人对药物有较强的依赖性,并且长期服用多种药物人比重较大。分析现有数据与老年人用药习惯,老年用药需求主要集中于两方面:用药安全与照护需求;服药效果反馈与指导需求。

1.服药安全与照护需求:衰弱进程中的老年人健康指数下降,增加了与更多药物接触的可能。用药安全需求方面主要体现在药品的存储环境需保证药物卫生无污染,有清晰的分类,避免出现服错药,乱服药,服用不卫生药物的情况。用药照护需求主要体现在对老年人按时规律用药的提醒、熟悉药物使用说明、合理用药等,林秋晓[18]报道老年人对合理用药知识需求为48.76%。老年人用药安全照护需求较高,应引起家人以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需做好监督确保老人用药安全。因此,在后续智能药箱的设计中应当保证药品储存空间的卫生,并提供老人足够的用药提醒,辅助老年人完成熟悉药物以合理按时用药。

2.服药效果反馈与指导需求:随着老年人药物增加,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可能导致副作用反应,此外,不少老年人存在自行停药的叛逆心理,子女及医务人员应当加强老年人用药指导与效果反馈,做好监督工作。根据团队成员观察各自家中老人与走访时得到的信息判断, 表4 问卷样本统计数据表日常生活中子女照料和监督,与子女经常交流的过程中,对于安全用药的示范和指导增多,子女亲切的声音和血脉关系,能够给老年人增加安慰、信任,可以一定程度减少老年人的不良用药行为,以达到最佳服药效果。因此,在智能药箱的设计中,可以充分发挥家庭功能和作用,例如,以子女音色或视频提醒、指导用药,服药前后提供相应关怀与照护音频,子女通过手机App定期为老人上传服药变化,与互联网医院师生定期互动,同时供主治医师参考判断。

(四)老年人对智能药箱的基础需求

基于前文表格分析老年人对智能药箱的基础需求,相比于将药品杂乱存放于桌面或收纳盒中,拥有分餐或是提醒功能的智能药箱更得老年人宠爱。老年人对智能药箱的基础功能需求主要分为三类:药品储存、服药提醒和用药监督。药品储存需满足多种药品储存并保障卫生;到达预定时间或是超出限定时间,语音和警报提醒老年服药;用药监督记录老年人服药信息并上传报告至App。不仅仅让老人在服药的过程中有指导性,同时也让子女了解父母的服药情况[14]。在保证功能的基础上,美的形式能够让药箱更具人情味,而非冰冷的存在,使药箱符合老年人使用习惯并满足生活趣味,能够更好地调节老年人生理与心理平衡,给予老年人一定的情感寄托。因而,文章将从功能、形式与情感趣味三要素出发,指导老年家用趣味智能药箱概念设计。

三、设计策略与服务蓝图

基于前文分析,在进行老年人家用趣味智能药箱设计时,需对设计属性展开研究,遵循形式追随功能的原则。功能方面应当满足老年人对药箱的基础需求,满足功能需求后,进行形式创新,设计外观精致协调的药箱,除此之外,应当融入人文情怀,功能+形式+情怀组成功能完备、形式协调、情感关照的老年家用趣味智能药箱。

(一)内在功能性满足

趣味智能药箱的设计,依然需要遵循形式追随功能的原则。首先,应当考虑产品的功能性,在存放药品的基础功能上,能够介入新的技术,实现提醒用药功能,解决老年人应记忆力衰退而忘记服药的问题;增加智能分药技术,解决老年人因取药过程繁琐而引发的抱怨甚至自责心理;增强用药反馈,结合手机App,实现家人子女对家中老人用药情况悉知。

(二)形式協调性满足

协调性方面需要充分考虑人与产品、产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产品需要更和谐地融入环境[6]。在人与产品方面,产品的造型、色彩会对使用者产生一定的影响,从造型设计来看,基于老年人群特点,建议采用简约的设计风格,同时避免出现尖锐的直角设计,体积大小应当合理,避免对老年人造成恐惧感。在色彩设计来看,色彩更易于调整情绪与情感表达[10],有相关研究表明,人若身处红色的高纯度环境之中,血压会随之上省,脉搏会渐渐加快,而身处于蓝色或是低纯度的暖色调环境中,血压会随之降低,脉搏会渐渐变缓,而在无色系的灰白色更容易营造安静稳定的情绪氛围[3]。因而,在后续的设计中可以考虑黑白灰或低纯度暖色系配色来增加产的温和感,缓解因药箱外形冰冷而带来老年人内心的空虚。

(三)附加趣味性满足

将趣味性融入老年智能药箱是本设计研究的亮点,老年人生活趣味更多是与其兴趣爱好产生关联[8]。王玉香对389名离退休人员进行分析,了解掌握当今社会老年人群的兴趣爱好,老年人乐于种花(49.3%),缝纫与编织(17.6%);在学习方面爱好书法绘画(31.3%),写作(7.9%);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大多数的老年人能够更加悠闲地度过老年时光,可以参与棋牌(38.7%),聊天(14.1%)[11]。为准确收集更多可用数据,同样在前文问卷中进行老年人居家兴趣爱好的调查。根据统计结果(表4),将选择其中可能与智能药箱匹配的兴趣爱好进行设计创作,进而增加药箱与老年人的互动,增添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依存心理需求。

从问卷反馈数据中可以得出,智能药箱的推广程度有待提高,主要原因出现在智能药箱价格过于昂贵,内在系统尚未完全成熟,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药箱必然拥有庞大的市场,将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有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达到需经常服药程度。老年人兴趣爱好基本与王玉香发表的数据符合,兴趣爱好比重第一的看电视(74.39%),因有专门电子产品满足该兴趣,故而文章考虑将所占比重较高的种花种草爱好(53.28%)作为结合对象,在情感上产生一定的互动,当老人取药服药的同时,能够对植物进行浇水或是添加营养液,将自身健康恢复与植物成长建立一定联系,植物因老人按时服药而不断成长,为老年人生活增添兴趣与希望,老年人通过服药缓解自身疾病,通过照料植物改善心境,更有利于病情恢复。

(四)构建设计服务蓝图

基于前文对老年服药时心理分析以及设计策略来制订设计蓝图,以可视化的方式对智能药箱相关系统进行准确描述,反映产品前台、后台与用户之间关系的全过程[13]。流程分为服药前、服药时、服药后三部分,具体内部互动关系如图1所示。服药前阶段,分为拿到产品初期以及日常服药前,初见产品通过说明书等手册视频等协助老年或子女完成相关设置以及熟悉智能药箱产品功能,达到掌握产品主要功能的目的,此外,可以在购买产品时选择喜爱的花卉种子并领取营养液,以无土栽培的方式养殖,或自行进行有土种植;日常服药前主要通过语音播报功能防止老人遗忘,达到按时服药的目的,语音音色可以采用子女录制。服药中阶段,主要是根据前期按照医嘱提前在系统中设置的信息,自动弹出对应量药物以供老人服用。服药后阶段,即以下几点核心内容:一是将服药信息发送至老人与子女手机App当中并记录;二是提供服药效果记录功能,并建立互联网医院供患者与专业医生定期互动;三是闲置时既有盆栽功能同时也有蓝牙音箱、时钟等功能,老人子女可以同时通过手机App查看包括用药情况、剩余药量、植物生长情况等信息。

四、老年家用趣味智能药箱概念设计实践

(一)用户研究与设计定位

该设计前期用户研究主要基于对老年人用药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的统计,多数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伴随着高血压、糖尿病、消化系统等多种疾病,有时需要依赖多种药物来维持人体机能的平衡,药物种类繁多导致老年人无法清晰记忆。老年人趣味智能药箱设计将定位于长期无子女陪伴独自居住,身体各方面机能有所下降,患有一定疾病需要服用药物并且种类较多易混淆难记,拥有相对正常行为能力的老年人群。

(二)设计目标与思路

以设计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结合老年家庭生活,探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观察独居老年人生活方式并且寻找老年人的生活趣味。在概念设计过程中以设计心理学知识引导造型、色彩等方面设计,满足老年人用药时的药品安全、准确以及照护需求,添加及时的服药效果反馈与指导功能,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方法与现有科技,以将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与智能药箱结合的方式为创新点,设计老人家用趣味智能药箱的概念产品。

基于前文的分析,该概念设计将采用老年人传统兴趣爱好之一种花与智能药箱结合。老年人对智能药箱的及出行需求在于药品储存、服药提醒和用药监督,在此基础上,该设计计划实现智能分药、智能语音提醒、远程App监控、蓝牙功能、种植(考虑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或裸眼3D技术)等;在形式上采用“上种下药”的形式,即以药箱为底座,在药箱上方设定一定深度进行植物栽培,外加可拆卸玻璃保护罩;造型上偏向于圆润,避免尖锐直角;色彩搭配采用黑白或是低纯度的暖色调配色;材料方面,药箱整体采用铝塑板或其他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搭配小块LED显示屏,上部采用透明可拆卸玻璃罩,如图2。

(三)设计成果展示

五大产品特色总结为:智能分药,一键备齐;语音提醒,规律服用;培养植物,改善心境;绑定手机,远程管理;音乐随心,舒缓心情。整体产品效果与功能区介绍如图3所示。

1.使用方法

①购买回家后,老人与子女可以下载产品相关的手机App,并且连接绑定手机。

②老人在子女陪同下,一同设置好用药量、服用类型以及用药时间,以便智能分配每次用药的量与种类。

③向存药屉内加入一定日期的药,如一周的用量,根据前文对服药需求分析,3448人中服用4种及以下药物的老年人数量为2326人,占比较大为67.46%,因此该设计方案暂定可放入4种类型的药,不同存药屉相互分隔,避免在药箱内互相污染。

④到达预设时间,按压取药屉取药并服用,完毕后关闭取药屉。

⑤手机App以及LED屏幕会提醒电量过低,连接充电器,充满可持续一周。

⑥老人可以选择有土栽培或无土栽培,并且根据自身喜好购买种子种植植物、花卉、蔬菜、现成多肉等,可放室内养殖,增加室内环境生气。甚至植物可以是一种象征性装置,运用裸眼3D技术,在每一次安全准确服药后,植物自行生长,当完成一定周期的药量,植物成长为一定形态,将虚拟植物的成长与老年人按时服药绑定,增加老年人服药时的趣味性。

2.尺寸与使用流程(图4)

3.手机App使用方法与界面展示

①子女和老伴儿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监督,当未按时食用药物,子女手机将收到提醒,可致电询问情况并交流。

②老人与子女可以根据手机App的存储量提醒,增加药品,也可根据智能提醒与生活经验结合,对植物进行灌溉或添加营养液。

③App内可以设置服药时间与用量,根据设置内容智能分药量与频率,此外还可以选择播放类型与内容并控制音量。

④App内存有市面上绝大多数的药物信息,对服用方式、剂量、频率等有系统的指导意见(主要遵循医嘱)。App在记录服药情况的同时用户能够主动记录服药效果,并增加互联网医院,定期与专业医生线上互动。

将盆栽与老年人家用药箱相结合,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互动,在患者每次取药服药时对植物进行浇水或是添加营养液,自身健康恢复与植物成长形成一定捆绑关系,伴随着植物因自身规律服药而不断成长,使得老年人对生活燃起更浓厚的兴趣,老年人通过服药缓解自身疾病,通过照料植物改善心境,更有利于病情恢复。

(四)相关技术建议

智能药箱设计需要在前端尽可能表现简洁,易于老年人直接操作。该概念产品综合运用网络互联、光学、声学、电子信息等前沿技术,形成一款新型老年人家用趣味智能药箱[15]。远程控制监督用药则要求产品需联网,联网既需要有网络环境(4G、5G或Wi-Fi),也需要电源(电池或插头),因而需要配置网络和充电设备。实现智能分配,可尝试借助 AI 图像识别和高精度机械臂来抓取,内置AI 运算处理器,或是提前人工分配每隔药物,定时落入取药仓。无土栽培技术重点在于基质环境与营养液,不同的植物选择的基质不同,如韭菜无土栽培种植以1~2mm河沙为基质,营养液由氮、磷、钾等主要元素和水配成。营养液的浓度不可超过0.2%,pH值应控制在5.5~6.5。新根发出后,再浇营养液,一般每隔1天浇1次水、浇1次营养液。春、夏、秋天每1~2天浇1次,冬天3~5天浇1次。宜选晴天上午浇施[16]。

结语

服药是绝大多数人步入老年阶段后所必须经历的,或许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老年人多方面生理机能的衰退,以及长期独守空房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以设计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探析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文章创新性地提出将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与冰冷的药箱相结合,完成了一款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老年人家用趣味智能药箱的概念设计,希冀能为智能药箱设计与老年产品设计提供一定参考。诚然,这款产品还存在着一定的可行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相信社会高速发展的经济与科技,能为此概念产品落地创造了可能性。最后,谨以此文章呼吁社会各界:维克多帕帕奈克提出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为多数人设计,老年人未尝不是生活中的多数人,未尝不是为真实世界的设计,莫因老年人为弱势群体而忽视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他们往往比常人更需要关爱。笔者家中的老者已年过八旬,表面上看似身体状况良好,实则需要多种药物控制平衡,身为家中的年轻血液都会时长因分不清药而感到烦躁亦或是忘记用药,更何况年长的老人。因此,迫切希望设计出更合理,更关注老年人生活习惯和情趣的智能药箱来辅助老年人安享晚年。固然,无论科技如何快速进步,社会如何高速发展,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设计心理学用户需求趣味
基于本土化设计的逆本土化设计研究
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午睡的趣味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高校档案利用研究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平面艺术的设计心理学研究
普通汽车遮阳板的改良与设计
基于用户需求的政务微信发展策略探析
浅析情感化设计在户外家具中的应用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