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多元产权结构改革优化与实践

2023-05-27孙潇潇

公关世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国企实践改革

摘要:本文以产权为主线和视角,考察和研究国企改革的内在机理及运行情况,结合我国90年代以来的历次改革概况,通过分析当前企业面临时代形势,反思近10年来企业产权管理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探讨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以呈现出产权改革的现状、成效等,并试着提出国企多元化产权改革优化与实践的可能路径,其核心目的是为提高国企在国内国际上的市场竞争力建言献策。

关键词:国企,产权结构,改革,实践

在“十三五”收官年,国家提出了继续深化国企改革重大举措,即: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三年行动计划将聚焦八大方面重点任务,其中涉及到和产权直接关联的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二是要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三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从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实现转变,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1.国企改革的空间依然巨大。由此窥见,国企改革其实永远在路上,且将继续聚焦产权改革及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为提高国企经营效率,适应市场竞争形势,国企经历了多轮改革,可简单分为“放权让利、利改税、企业承包制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四次改革。放权让利、利改税、企业承包制均是在不涉及国有产权(股权的所有权)的前提下进行的,试图通过提升企业经营者的权利来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实践证明,这三种改革方式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企的经营面貌,但随着科技革命进程的不断深入,这样的改革只是有限地提升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国企经营情况,随着内需情况、国家“刺激”政策的变化,国企总体经营的基本面仍然面临“时好时坏”的情况。其实,国企还拥有巨大的“改革”空间,其国际市场竞争力、特别是科技竞争力仍亟待进一步提升。现代企业制度大约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引入我国,从邓小平南巡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节点,多数国企实施了了股份制改革,即产权多元化改革,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国内需求得到巨大释放,多数国企实现了10余年的“黄金”发展期。自新一轮金融危机以来,以“需求”为经济主要增长因素转变成以“科技”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很多以市场竞争为主的国企又面临发展停滞甚至亏损。

2.国企改革的需求依然迫切。近年来,我国国企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数量在持续增加,但时至今日,当全球单边主义开始盛行,部分西方国家从经济、政治,特别是科技方面“遏制”我国时,国企大而不强的弊端又突出起来。在这样的历史时刻,继续探讨和深化国企改革再一次具有紧迫性。从改革的效能来看,需抓住企业发展的“根本”,即企业产权才是最本质和有效的观察视角。如何通过产权多元化改革优化有力的助力国企在国家科技竞争及市场竞争赢得主动权,是既现实又紧要解决的重大课题。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探讨的产权仅指股权,不探讨和涉及宏观层面的所有制相关问题。

在当前宏观环境下,我国科技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稳定经济“压舱石”的国有企业,机会更多、责任更大、挑战更大。主要面对的形势如下:

1.国际国内严峻形势将持续。国际方面,自2018年以来,国際经济政治形势突变,单边主业、保护主义势头明显上升,全球经济面临更大风浪,随着部分发达国家已实质性实施对我国实施新技术、关键产品等封锁,这对我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产业链均带来了前所未有困难,企业“核心外购”的机会越来越少,关键“受制于人”的情况越来越多。国内方面,我国内需依旧强劲,随着“双循环”“新基建”等战略计划的落地实施,新一轮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序幕已拉开,企业参与经济建设的基本面仍然向好,部分科技核心产品受限可能影响重大项目进度,除被列入出口灰名单的科技企业外,科技类外向出口型企业可能长时间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继续瞄准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提升,以“内循环”为主、继续深入拓展“外循环”是企业产业发展主要方向。

2.国家政策空前利好。面对内外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国家及地方已提出了科技领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改革、发展、优惠等政策。利好企业发展的政策空前,从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国企办社会职能移交落实,延伸到具体的集成电路、新材料、自主可控产业等各个产业领域的发展政策均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3.集团公司政策和经营方针意在推动企业改革方针。针对“四十五”,集团公司提出了“一三四五五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六大发展战略举措。确立了以“三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抓手,以“四个化”(信息化、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为导向,深入实施“1+4”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质量制胜战略、人才强企战略、数字航天战略),在实施六大发展战略举措中,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治理能力、优化区域布局等作为重要决策,全面支撑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可以预见,企业发展的集团公司级宏观政策环境,会一年好过一年。

不同时代及不同经济形势下,企业经营者面临的发展问题是不同的。在当前的企业经营环境下,作为国企,希望的发展态势与完全市场竞争企业的希望其实没有实质异同。如果把身份等同于社会竞争者,减少特殊性的定位,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国企,大多会负担较重,依靠国家政策情况较多,如果把企业生存发展和希望寄托在国家政策改革或支持上,这样的经营理念很难引领企业在市场洪流中急涌前行。基于“企业是市场最基本的竞争主体”,希望的企业发展形势如下:

1.希望企业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无论经济、政治形势及政策如何变化,企业内生发展动力均充分呈现,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逐步提升,逐步摆脱因国家政策、经济形势发生变化而导致企业发展不前、经营陷入困难的发展“窘境”,使企业回归市场竞争的正常序列,即主要通过市场竞争对企业生灭、发展进行动态调整,是我们最希望的企业发展态势。

2.在国企混改进入“深水区”的阶段持续推进国企多元化产权“根本性”改革。拟通过产权(主要指企业所有权,特即公司股权)多元化分类改革和优化,同时须辅以相应的法人治理结构调整及管理决策调整,实行决策授权机制,通过“根本性”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通过多元化产权改革和优化,使国企逐步摆脱“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发展“恶循环”。主要是希望企业的生存发展不再主要依靠国家政策,主要依靠市场来动态调整,使企业“实质性”进入市场竞争状态。

4.辅以国家政策的支持,使企业更快的实现健康发展目标。不将国家行政政策支持作为发展必须,将其作为企业“锦上添花”的帮助,是更为市场化的经营方针,可助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期间,企业产权优化取得明显效果,三线企业发展步入更健康的市场竞争轨道。

阻碍我们企业前进的主要障碍永远是自己,即企业的核心经营管理团队。如将发展障碍归咎于国企体质机制不灵活、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不好等等,均是“不为”的表现。全国央企国企面临的体质机制、经济形势其实大同小异。但是仍然呈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国企,海康威视、中航光电等就是改革发展的典范,其发展背后其实是经营者经营理念和水平的差异。阻碍我们企业前进的主要障碍主要有如下几点:

1.对企业运营先进理念认识不足,企业管理仍然停留在“国有企业”阶段。从不同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管理细则以及机构设置、用人理念、激励机制等方面考察,较多企业的经营理念仍然处于在“国有企业”阶段,很多企业沿用企业改制前的产业路径、管理制度、机构设置、用人理念、激励机制等其实没有根本性变化。较多企业的“管理机构(部门)”越来越庞大、管理事务越来越多,市场、科研、生产等机构反而显得“冷清”起来,这样的趋势近年来越来越明显,这本身就违背了企业生存的“本质”,久而久之企业的发展能力就慢慢丧失了。

2.国企产权结构仍然比较集中和僵化。目前,航天江南所属40余家企事业单位多数仍是国有独资及国有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及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的企业不超过10%。从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角度考量,多数企业未能实现合理的多元产权制衡结构,也未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力量发展企业。同时,大部分国企仍然维持原有的逐级决策机制,并未真正实施逐级授权决策制度,即使混改后,国有产权持股总体上已不占多数,也未能实现重大经营决策事项由企业产权所有者的多数来决定的“平衡”格局,导致混改只改革了产权结构,未能很好改革企业治理体系。

3.国有产权流动效率待提升。近年来,国有产权交易政策连续出台实施,全国产权交易市场成为了国有产权交易的主战场,国有资产交易规范性处于历史上最好阶段。但是,仍存在国有资产流动、转让、估值等程序、标准固化,产权交易需逐级上报审批、产权交易所选择受限、中介机构选择受限、缺失灵活性等问题,导致产权流动效率仍然不高。

4.科层次管理体系导致企业经营者离市场很近,但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者离市场很远的“责任不均等”现象。企业产权变动、流转、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既定项目投资等都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大事件”,对企业的短期中期特别是长期经营好坏影响深远。在目前逐级“决策授权”还没有完全落实的管理体系下,企业决策者离企业实际科研生产和市场较远,而企业经营者在“前线”,决策者与企业经营责任人属不同利益群体,其发展观点及核心诉求就不同,除了决策效率问题以外,可能会出现决策结果与市场需求出现偏差,还会出现“已有炮火声音,但是否冲锋或撤退的命令迟迟不来”的局面,经营者权责利出现失衡,发展的内在动力会受阻或减弱。

国际国内形势不管如何变幻甚至恶化,形势对同行企业均是公平的。企业经营者可以左右的就是根据所处经营环境,制定和执行适合生存发展的战略、经营策略,适应甚至引领市场需求,使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从产权角度而言,应采取的行动如下:

1.建立符合市场竞争法则的企业经营理念。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需要继续开拓思维,打破企业原有运营理念的“禁锢”,加快建立企业经营理念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在企业战略、股權架构、组织机构、市场开拓、用人理念、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合理“重塑”,如:积极探索“员工与股东同样重要”等最大限度激发员工创业热情的企业发展模式。

2.分类建立和优化国企多元化产权结构。以企业产权(股权所有者)为核心视角,将国企多元化产权改革与优化分为3类:

一是少量的核心军用、社会化服务等职能企业(不以盈利为核心目的,以服务国家战略和提供公共产品为核心),实施国有独资或国有持股66.67%的产权架构模式,紧跟国家政策,服务国计民生,提供优质公共产品。

二是军用一般及行业一般竞争性企业(除服务国家战略外,还要以盈利为经营目标),实施国有持股51%或相对控股持股比例不低于35%(“增强版”一票否决权)的产权模式,主要将企业盈利的发展动力及发展收益释放给市场。

三是大量军用基础配套及社会一般竞争性企业(以科技创新、获取市场利润为核心经营目标),实施国有相对控股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一般不大于35%的产权模式,最大限度释放国企资源及政策优势,站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红线”,发挥社会力量培育一批科技创新、盈利能力强的社会化“国有企业”,同时将发展收益按照企业所有权比例释放给市场,实现“国民”双赢目标。(注:上述分类仅为一般分类和比例,不同企业可以选择最优产权结构进行多元化改革优化)。

3.根据国企产权结构,落实经营管理决策“授权”机制。根据产权结构优化分类原则,对企业经营决策实施分类管理,按照不同类别实施经营者“充分授权”,授权的同时实现对等权责利激励,目的是实现经营者为企业决策管理负责、受益、受罚的目标。只实施产权改革,不进行“经营决策体系”改革,是无法获得卓越成效的,企业拥有不同的产权(所有权)结构就必然对应不同的“经营决策”体系。

4.建立高效的国有产权交易机制。通过落实经营管理决策“授权”机制,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根据企业产权结构(社会化程度),以及产权金额大小、性质等建立符合企业产权高效流动,逐级授权决策、交易平台多元、中介选择多元、估值体系多元化等高效的产权流动交易机制。

产权是企业的“根”,国企多元化产权改革与优化是一项复杂工程,由里及表的优化行动,需要通过精心策划和较长时间的不懈推动。优化主要步骤要从企业性质分类、企业定位、产权结构设计及实施、决策授权清单设计及实施、企业经营管理重塑等多阶段开展。与此同时,还需要国资监管部门持续改革和政策支持。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三线军工企业也能在“改革永不停息”新时代获得发展空间,实现企业发展二次辉煌。

参考文献:

[1]王曙光.产权.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J].企业管理出版社.2018

[2]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 企业国有产权管理经典案例[M].中信出版社.2013

[3]左如男.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问题与出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2

[4]杨红丽,郭舒.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现代经济探讨,2021

[5]姜付秀,王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的逻輯:从国家治理到公司治理[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1

(作者简介:孙潇潇,单位: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0009;职务:财务总监;学历:本科)

(责任编辑:李雪威)

猜你喜欢

国企实践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国企改革的困境及出路:基于动态关系治理的新视角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