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教育功能及当代启示

2023-05-27沈颖

公关世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启示

摘要: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诸多蒙学教材具有自身所特有的启蒙教育特点,对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菜根谭》作为一部从各个方面影响后世的通俗读物,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一。从《菜根谭》中,我们认识到蒙学教材具有语言积累、道德启蒙、知识扩展等功能,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大的作用。基于这些功能,蒙学教材给当代教育带来了一些启示,如注重诵读指导,训练写字能力;重视道德培养,培养优良品格;教授丰富内容,助力全面发展。

关键词:蒙学教材,《菜根谭》,启示

“所谓蒙学,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它一般招收8~15岁的儿童入學,大多属于私学性质。”[2]蒙学所使用的教科书就是蒙学教材。唐代以前的蒙学教材多是综合类教材,以识字为主,如《急就篇》《开蒙要训》《千字文》等。从宋代开始出现了分类编写的蒙学教材,有伦理道德类、诗歌类、名物常识类,如《小儿语》《十七史蒙求》《名物蒙求》等。明清时期的蒙学教材选材则更为丰富,更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便于儿童理解与学习,如《幼学琼林》《菜根谭》《千家姓》等。

蒙学教材从产生、发展、兴盛,再逐渐让位于新式教材,悄然退出中国教育的新式舞台,时隔百年,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蒙学仍旧有着不可估量的珍贵价值。本文以《菜根谭》为例,归纳蒙学教材的教育功能以及对当代教育的借鉴价值。

《菜根谭》是我国明代学者洪应明所撰写的一部经典著作,作者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与儒释道三种思想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想与风貌。对于菜根谭名字的由来,坊间有许多说法。于孔兼在《菜根谭》的题词中阐述道:“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3]大致意思是说人只有在艰苦磨炼中才能获得人生智慧。这本书不仅在人生处世、个人修养方面提出了许多准则,其蕴含的治学思想、企业管理理念同样带给我们相应的启发与思考。

1.语言积累与学习

古代的教育,基本理念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熟读成诵和语言积累。一些宋代学者认为人记忆力的最佳时期是童蒙时期,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蒙学教材引导儿童广泛学习,积累语言,丰富知识。《菜根谭》全文采用语录体,对仗工整,辞藻优美,各段数十百字不等,语言富有节奏韵律,如叙家常,使《菜根谭》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儿童在学习此教材时,可以边读边学,朗朗上口的语句既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又在朗读中认识了大量含义深邃、富有哲理的词汇和语句,为语言积累作出了贡献,为掌握语言夯实了基础。

2.道德启蒙与教化

“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1]古人同样注重对儿童的道德修养,在他们看来,蒙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道德启蒙,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境界和行为习性,培养高尚的人才以便社会有序发展。《菜根谭》虽然历经百年沧桑,但文章词句中包含着的丰富的道德训诫,仍带给后人无尽的思索和收获。

对于个体本身,《菜根谭》的修身篇中提到:“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4]若想培养优秀的个人品行,一定要从细微处抓起,任何小恶行都应该制止。大是大非面前,大部分人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在一些小事上,人们往往抱有侥幸心理,从而做出错误的举止,最终却追悔莫及。曾经有一名留学生在德国求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本以为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然而却屡屡碰壁,甚至连小公司都拒绝了他,他极为愤怒却百思不得其解。工作人员拿出一份档案,原来是因为这位学生有三次乘坐公交车逃票被抓的记录。这样的结果大大出乎他意料,怎么也没想到错失众多工作机会竟是由于逃票这么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即使一个人做了很小的一件错事,也有可能最终给自己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与麻烦。《菜根谭》这句话告诫我们只有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努力让自己做到万事都尽善尽美,才能够无愧于心。

人际交往方面,《菜根谭》的应酬篇有这么一句话:“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4]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留退路,做事要留余地,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有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狮子在追赶一只小鹿,小鹿不慎落入井中,在井水里扑腾着想跳上来,狮子见状拾起一根木棍使劲捣井中的小鹿阻止小鹿逃脱。小鹿见逃生不得,情急中抱紧木棍往下拖拽,而狮子一时不设防被棍子拖住,失重也掉入井中。《菜根谭》这句话与这则寓言故事想表达的内涵是一致的,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保持一颗宽容的心,凡事都不能把人往绝处逼,如果做事太没有分寸,最终掉下悬崖的可能是自己。人生在世,不是只生活在这一分这一秒,也不是只与人仅接触一次,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大把时间,也会与各色人再次相逢,这一刻看似是宽待了别人,实际上也是在为今后的自己铺路,否则说不定哪一天就会陷入前后无路的惨境。

处世策略选择上,《菜根谭》教导我们摆脱身上外物的束缚,摒弃功名利禄的枷锁,回归最纯真的自我,过宁静闲适的生活。“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4]这是出自《菜根谭》体道篇的一句话,说明阿谀奉承、巴结依附权贵的人也许可以获得暂时的利益,但是从长远看,他们会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危机的侵袭,受到的伤害也会更严重。反之,若我们不贪名不贪利,不艳羡世俗之物,追求闲适安逸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是最为安宁和从容的。相比凡尘俗世,《菜根谭》更推崇“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境悬空,静噪两不相干”[4]的出世生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恋俗世、寄情田园,被后世称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林和靖以种梅养鹤为乐,依山傍水、泰然隐居,“梅妻鹤子”的佳话也流传至今。以他们的才华,不难获得高官厚禄,但他们选择寻一僻静处,与天地为邻,与大自然为友,在青山绿水中超脱人世,升华人生境界。

现代社会,不管是成人还是小孩,都受着生活的追赶,过着节奏紧张、压力巨大的日子,喧嚣环境下,或许我们都应该看看《菜根谭》,感受一下“松涧边携杖独行,立处云生破衲;竹窗下枕书高卧,觉时月浸寒毡”[4]的悠闲状态,去除私欲和妄念,寻求精神和心灵的平静祥和。

3.知识拓展与延伸

《菜根谭》内容全面,综合性强,涉及的领域极其宽泛,除了基础的识字和阅读,天文地理、社交人文、诸子百家等等知识都囊括其中。

《菜根谭》概论篇中说道“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风光,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4]这句话不仅揭示了大自然的变化规律,还透过客观事物阐述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都是反映自己心绪的一面镜子,只要保持开朗的心情,眼中的世界也将会永远欢乐美丽的人生哲理。概论篇中还有一句“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4]既包含了儒家入世的思想,渴望将自己的才干报效祖国,又体现了道家主张出世,不理世俗,整日与山水相伴的志向。这句话提出了更具有实用的建议,“志在林泉,怀在庙堂”,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菜根谭》的一些思想还被企业家用于企业管理,一时风靡全球。如“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看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4]这句话告诫经营管理的企业家,做到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获利时眼光放长远,风险时及时止损,做到灵活经营。可见《菜根谭》内容之丰富,智慧之广博,在品读过程中十分有益于人们知识的拓展。

历史学家周谷诚在《传统蒙学丛书》序中说:“有的蒙学书能够长久流行,为社会长期接受,在传授基本知识,进行道德教育,采取易于上口易于记忆的形式等方面,确实有其长处和优势,是不能也不应该一笔抹杀的。”[5]蒙学教材中的知识与内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对中国现代中小学教育仍然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1.注重诵读指导,训练写字能力

义务教育时期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此时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无法对文章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但中小学生拥有与成人相比超强的记忆力,是训练听说读写和积累基础知识的最佳时期,所以此时的教育不能像高中大学那样倾向于强调文本的含义,更多的应当是诵读、识字、写字。

从《菜根谭》中可知,蒙学教材的选文对仗工整、注重押韵、富有节奏感,十分适合儿童的朗读。教师应从中获得启发,在蒙学教材中选取合适的文章给学生诵读,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范读指导学生,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仅认识常用生字,更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尤其是针对古诗文,诵读是关键的一步,只有通过诵读才能真正意会古诗文的意蕴,体会到中华语言的韵味和精深。正如于永正所说:“要把孩子教聪明,就得好好朗读,朗读得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声情并茂。”

除了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强调书写训练。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将音形义结合于一体,有着它独特的魅力。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感受语言文字的美”[6]。《菜根谭》中的字词涵括中国最基础常用的汉字,适合学生进行书写和学习,选用蒙学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书写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质量,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了解汉字文化。

2.重视道德培养,培养优良品格

中小学阶段不仅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此时德育与智育同样重要。当代教育应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文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内涵,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格,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古人很重视在学习方向端正的前提下,博闻强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菜根谭》中写道:“心地干净,方可读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藉寇兵而赍盗粮矣。”[4]只有那些心底纯净无暇的人才可以研究学问,加以善用可以推动社会进步。相反,如果心术不正的小人读书学古,他们会利用学问伤害人们,阻碍社会发展。《菜根谭》中阐明,一个人只有心地清正、品德高尚,又拥有知识、拥有学问,才算真正做到德才兼备,才能够成为有利于社会的人。

当今教育,有些老师认为中小学生思维幼稚,没有必要进行道德教化,甚至没有意识到教育的人文性功能,过多倚重书本以及文化知识的灌输,忽视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那么人的现代素质的提升是片面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有偏颇的。故此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将焦点集中于文本的知识性上,还要利用上课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始终秉持德教为先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理想。

3.教授丰富内容,助力全面发展

中小学课程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求真的精神和实践的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及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根据这样的特征,在当代教育中,应该向传统蒙学学习其内容丰富、知识广博的特点,注重把最基础、常用的内容教授给学生。

蒙学教材从产生到发展,已经经过了数千年的磨砺,存留下来都是饱含智慧的优秀著作,《菜根谭》就是在简单质朴的句子,亲切含蓄的表达中蕴含了众多人生哲学,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包括基础的识字知识,更富有天文地理、社交人文、诸子百家、企业管理等思想,为蒙童打下坚实文化基础同时,也有效地帮助他们培养了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优良品格,从而在一代代中国人心中,树立了做人的基本标准,有效地维护了两千年的统治。

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应从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兴趣角度出发,立足于启蒙教育核心理念,帮助学生获取包括学科知识、生活常识、历史趣闻、日常礼仪、伦理道德等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通过这些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准则,同时使学生扩展知识、拓宽视野,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小学在启迪之初接触更多的蒙学,有益于古典文化的了解,有益于中华民族璀璨文明和优良传统更好的传承,大大响应了中共中央发出的“文化兴邦”号召。在新时代和新环境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并学习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蒙学教材中富含着古人的智慧,它所体现的种种功能都对当今社会存在许多启示,我们要古为今用,顺延传统蒙学教材的回归潮流。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蒙学教材时,需“取精华、去糟粕”,批判继承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部分,懂得灵活利用、创新发展,才能将蒙学教材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及优良文化有效地在当代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N].北京:北京人民日报,2001-10-25.

[2] 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卷八)》[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3] 金凤霞.《菜根谭》中的治学思想及其渊源探析[J].文化学刊,2020,(08):247-249.

[4] [明]洪应明.菜根谭.《线装经典》编委会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

[5] 周谷城:《传统蒙学丛书序》[A].萧良有、杨臣诤:《龙文鞭影》[Z].长沙:岳麓書社,200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作者简介:沈颖,单位:湖州师范学院 浙江湖州 313000;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浅析目的论视角下汉语新词英译的特点及启示
国外企业融资主要监测体系、法理依据及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