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指向下的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

2023-05-26汪立志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个性化作业核心素养策略

汪立志

[摘  要] 数学个性化作业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研究者从小学数学作业现状谈起,分析个性化作业的特征,并提出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策略,以期促进每个学生的最优发展。

[关键词] 个性化作业;核心素养;策略

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枯燥重复的数学作业不仅让学生感觉负担重,而且会使其兴趣全失。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做作业,这是每位小学教师应重点探讨的话题之一。当然,让学生对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离不开教师的智慧。既然小学生是鲜活的、差异化的和个性化的,那么只有适合小学生的个性化作业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是有效的作业。因此,布置个性化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真正意义上实现“减负增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笔者认为,想要让数学作业具有“个性化”,一是要“少而精”,这样才能免去“会了还要做”的尴尬,才能让学生通过针对性的作业正确“加餐”;二是要“有趣味”,让枯燥单调的习题趣味化,才能让学生对生动有趣的作业“发力”。

一、当前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下存在着数学作业设计不当的问题。

(一)陈旧的内容

教师的作业设计大多以计算题与应用题为主,很多应用题只需要学生机械套用相关公式或模型就能解决。这些作业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脱节,也没有与其他学科建构联系。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无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制约了学生数学观念的形成。

(二)“一刀切”的作业布置

在课堂上,不少教师常常会规定作业时间和作业内容,期望每个学生在相同时间达成相同的目标。事实上,这样的作业布置忽视了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认知方式和情感需求,将学生整齐划一地设定为“同级学习机器”。面对相同的作业,学优生往往觉得毫无挑战性可言,而学困生常常会出错。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作业的兴趣,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个性化作业的特征

(一)多样性

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只需要学生简单地推理演算和书面作答。核心素养指向下的数学作业需要关注学生思维的拓展,个性化作业需要有丰富的作业内容、多变的作业形式、多样化的结论等。多样性的作业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发挥才智的空间,让每个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兴趣、能力和优势自主选择作业。由此可见,多样性是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基石。

(二)差异性

传统的“一刀切”的作业形式,即每个学生完成相同内容、相同数量的作业。然而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爱好,在智力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核心素养指向下的个性化作业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以此作为关注点,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起始点设计作业。这样才能让作业符合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每个学生搭建适宜发展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跳一跳”之后得到最优发展。

(三)主体性

面对繁重的传统形式的作业,部分学生只能消极应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主体体验和获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个性化作业时要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要关注到每个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要注重学生自我认知的提升,让每个学生轻松、愉悦地参与作业,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发展性

核心素养指向下的个性化作业除了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取,还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团队分工协作、成果的交流分享等。在这样的作业影响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大的张扬,创新潜能得到了极大的挖掘,多元化地发展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三、精设个性化作业的策略

(一)多元作业促个性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构造具有差异性。比如,一些人擅长表达,一些人具有交际天赋,一些人擅长写字等。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自然在智能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表现,尤其在数学学习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数学教师唯有从学生的客观差异性出发,重视学生的“多元智能”,才能設计出适应每个学生发展的多元化数学作业,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案例1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作业设计

作业1:请寻找身边的圆柱或圆锥的物体;

作业2: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分别制作一个圆柱和圆锥;

作业3:在制作好的物体外表面涂色(要求每面的颜色不相同);

作业4:将制作好的两个物体各自的特征描述给家长听;

作业5:从家中找出圆柱与圆锥纸盒各一个,并将它们拆开来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

作业6:请用自己的方式总结出圆柱与圆锥各自的特征。

要求:请从上述6项作业中自主选择2项高质量地完成。

认真解读上述6项作业,不难发现这是从学生智能构造差异性特点出发进行设计的,充分展现了作业的多元化和层次性。值得欣喜的是,面对这样的作业,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从中选择自己强势智能的2项来完成。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不再叫苦连天,而是有效地思、找、做、说、涂、拆,通过多感官的参与深化对圆柱和圆锥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尤其是在总结环节中,每个学生都脑洞大开:有的借助语言,有的列出图表,有的利用文字,有的画出图画,有的直接操作,能够生动且有深度地概括圆柱与圆锥的特征。从作业的结果来看,这样的作业让每个学生轻松愉悦且富有成效。

(二)分层作业促全体发展

新课标强调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好的数学教育,让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发展。那么,教师应摒弃统一性的传统作业,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差异性出发,设计和安排适合每个层次学生的不同作业,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自主练习,从而提升兴趣、增强信心、减轻负担、发展能力。

案例2  “圆的认识”的作业设计

1. 基础性作业

(1)分别画出半径为3厘米的圆和直径为3厘米的圆;

(2)画出自己喜欢且由圆组合而成的图形。

2. 提高性作业

(1)先画出一个直径为6厘米的圆,再画出它的2条直径,并量出每个半径的长度;

(2)画出一个奥运五环标志,想一想如何画才能画得像?

3. 拓展性作业

(1)先画出一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在这个正方形里画出一个最大的圆,最后思考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

(2)思考如果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大圆需要哪些工具,并说一说画大圆的具体步骤;

(3)圆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图形,比如茶杯盖、月亮、车轮等。人们都说圆是最美的图案,你觉得它美吗?你还能列举出生活中哪些圆形的图形?它们为什么是圆形的呢?

在这样的三类作业中,基础性作业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主要是兼顾到“学困生”,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设计方向,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提高性作业主要面向中等以上的学生,通过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来转化学生“最近发展区”,达到培养思维的目的;拓展性作业主要面向“学优生”,是前面两类作业的拓展延伸,力求通过具有拓展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来训练学生思维,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面对适合自己的作业,每个学生都能尽力而为,让个性化作业发挥最大的作用和价值。在检查作业时,笔者着重表扬了基础性作业完成得不错的学困生,让他们有效建立了学习信心和激起了学习兴趣;同时,让完成了提高性和拓展性作业的学生进行深度展示与交流,通过互动、争辩、讨论和反思,实现了作业的共享和心灵的沟通,使作业发挥出更大的效能。就这样,笔者欣喜地发现:在长期分层作业的训练下,学困生在学习中愈发显得自信,学优生对数学探究有了更大的热情。学生看到作业不再唉声叹气和应付了事,而是主动探索、兴趣盎然、信心满满。

(三)协同作业促共享智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备相对于其他人的独特优势。教师应利用好学生的“独特优势”来精心设计作业,让个性化作业绽放独特的光彩。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协同作业,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分工和合作来共同完成。这样,在作业中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身的优势出发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同时,通过作业中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智慧共享,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业的新颖、个性和趣味,有效体验数学活动的充实感,逐步消除对传统作业的无奈感,感受到数学作业的创造性和成功的喜悦。

案例3  “几何形体的认识”的作業设计

研究性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一座著名建筑物的高度,了解这座建筑物的历史,将其蕴藏的文化内涵揭示出来,在全班分享。

面对这样具有探究性的作业,学生很感兴趣。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积极参与到选择素材的行动中,通过反复筛选和斟酌来确定测量对象。每个小组根据组内成员的不同兴趣与特长进行分工,擅长文学的学生利用网络或书刊收集与之相关的资料,擅长电脑的学生利用网络搜索一些关于该建筑物的特点与历史,擅长动手操作的学生去实地考察并测量该建筑物的高度,擅长绘画的学生则将组内成员所收集的资料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

在全班展示环节中,笔者看到了每个小组创意十足的呈现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测量方法。由于任务中每个小组的成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都贴合了自己的长处,所以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将分工协作的过程在全班展示。同时,作业中的每个任务点并非孤立存在,需要组内成员通过交流互动、集思广益,让学生在协同合作中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四)作业评价促全面发展

对于日常作业批改,不少教师仅仅是通过冷冰冰的“√”或“×”来完成,这样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甚至对一些学困生容易造成伤害。试想,当学生看到满篇的红色“×”,他的心情会怎样?他对学习还能依旧兴趣盎然和信心满满吗?

事实上,作业评价是一门艺术,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它的个性化、激励性和创造性。面对学生的协同作业或分层作业,教师如果仅仅给出一个对与错的简单评价,那么只会将学生燃起的思维火花浇灭。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预设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衡量标准,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给出个性化的评价,通过对学生知、情、意、行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激励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好作业评价的激励效能,让作业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比如,在作业批改中针对努力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的进步真大,继续努力,加油!”“看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太棒了!”针对学生的奇思妙想,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的想法让老师震惊,课堂中一定要向同学们说一说!”“这么有创意的想法老师还没想到呢,你真棒!”针对一些作业有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是一个聪明的好孩子,要是字可以写得再端正些就更好了!”“想法真的很好,要是计算时再仔细些就不会有这种令人惋惜的错误了!”

实践证明,充分发挥个性化作业的魅力可以有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可以充分提升学生作业的专注力,让作业的成效得到较大提高。教师只有对个性化作业设计进行不断探究和完善,才能形成有创意的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完整系统,让作业真正发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个性化作业核心素养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初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技巧探微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高中英语阅读及个性化作业的尝试以及相关思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