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课堂练习,夯实有效课堂

2023-05-26陈佳杜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课堂练习有效课堂小学数学

陈佳杜

[摘  要] 课堂练习不仅是新课教学的延伸,更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研究者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现状谈起,并结合实际课例提出优化课堂练习的思路与策略,以抓好课堂练习来夯实有效课堂。

[关键词] 课堂练习;有效课堂;思维;小学数学

课堂练习是新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从教学时间上来说,课堂练习与新课教学基本持平。纵观近几年的教学实践,部分教师不重视课堂练习这一环节,认为课堂练习无须上出“花样”,只需达到夯实基础和巩固新知的目的即可。因此,课堂练习的设计也不像新课教学那样“花样百出”,导致学生参与的兴致不高,练习的效果不理想。

事实上,课堂练习十分重要,它不仅是新课教学的延伸,更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那么,应该如何抓好课堂练习来夯实有效课堂呢?笔者结合实际课例分享课堂练习教学的思路与策略,以期切实提升练习实效来夯实有效课堂。

一、当前数学课堂练习现状分析

部分教师认为,课堂练习就是新授课之后的练习与应用。其实不然,课堂练习分布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课始的温故知新,课中的即时反馈,课终的巩固训练等。可以说,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并需要大量教学时间。

经过问卷调查和分析,笔者发现虽然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注重课堂练习设计的方法与形式,关注到了课堂练习的层次性与针对性,但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课堂练习时间分配不合理

调查数据充分表明:在新授课中,8.7%的教师在课堂练习环节仅用了5分钟的时间,并喜欢将大量的时间用于知识的探索与再创造,从而压缩了课堂练习的时间,使得大部分课堂练习环节显得很仓促;56.55%的教师在练习环节用了10到15分钟的时间,设计的练习合理而有效;33.4%的教师在练习环节用了20分钟以上的时间,这些教师认为“熟能生巧”,认为一旦减少练习强度就会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希望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成绩。

(二)单一的练习形式

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48%的教师课堂练习有口头练习、操作练习和书面练习等形式;35%的教师课堂仅有书面练习一种课堂练习形式,并且课堂练习的反馈环节只有单一的集体讲评这一形式,完全忽略了教材习题编排的特征。一些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对于题目类型的搭配“颇有想法”,尤其是一些新教师过度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却忽视了知识的基础性。这样一来,大多数学生会被难度过高的题目“难倒”,产生畏难情绪,使学习兴趣与信心受到打击。

(三)形式化的激励性评价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对课堂练习的激励性评价趋于形式化。一些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的练习不加辨析,而是笼统地给予总评;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教师的评价并非真情實感,常常漫不经心;还有学生认为,教师极少在语言或行动上激励自己。由于看不到教师对学生积极思考成果的热情、公正评价,学生会逐渐失去练习的积极性,很难激发自身的探究精神。

二、提升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通过理清教材内容与知识点来精准把握目标

想要课堂练习更有效,教师需要精准把握教材中的习题,深度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和相关知识点,深度挖掘习题功能,深入改造习题,这样才能让练习设计有的放矢,让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达成。

1. 梳理编排特征

数学教材习题在编排上,不仅有清晰的层次,还有多样的形式,呈现方式大多图文并茂,对教学有极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具体的教学实际,精心设计和安排课堂环节,以创新的形式呈现每一个新知和练习,让学生在思考、探究和交流中习得新知和发展能力。

案例1  7的乘法口诀

创设情境:(摆小船)摆1只小船需要7个▲,那么2只小船需要几个▲?3只呢?7只呢?……

学生活动:在思考、探索与交流之后,学生自主编制口诀。

想一想:计算2×7用哪句口诀?5×7呢?……

学生活动:在快速思考与作答中熟练运用口诀。

想想做做:

(1)学生在组内交流生活中与“7的乘法口诀”相关的例子。

(2)一个人1天要喝6杯水,一个星期需要喝多少杯水?

上述练习设计新颖而朴实,它的新颖在于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习题直接给出答案的形式,为学生的活动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它的朴实在于与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相吻合,让学生在拾级而上的数学探索中建构新知。

2. 深挖习题功能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纵横交错,每一个知识点并非孤立存在。因此在呈现练习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知识点的背景,做好习题的取舍,充分挖掘习题的功能,并准确定位好习题的位置。教师只有做到“瞻前”与“顾后”,才能在课堂练习中充分发挥习题的价值,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案例2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计算:①48+3;②36+5。

本节课在“20以内加减法”之后学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它的延伸。本节课的学习为后续乘除法等多位数的计算做准备,因此课堂习题需要基于上述的背景来进行设计和优化,才能让课堂练习达到“以一敌百”的效果。事实上,除了上述两道习题,笔者还设计了“43+9、36+6”等习题。而对于本节课而言,上述习题虽然效能相当,但是从前瞻性的角度看,将其与后续乘法的学习相沟通,则发现“48+3、36+5”更胜一筹。因为在后续的学习中,不会有乘积等于43和37的两个数字,所以“43+9、37+6”这样的运算对于之后的学习用处并不大。因此,笔者抛出上述习题并非偶然,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

3. 深入改造习题

通过深挖习题功能来对知识体系进行明确的定位,教师需要充分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理清知识本质,进一步深入改造习题,让习题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服务。

案例3  乘法计算的复习

题组:

4×3=    7×8=    6×5=

4×30=   7×80=

以上题组虽然出自教材,但是属于习题的“创新版”。创新主要体现在笔者略去了教材习题中的算式“6×50”,如此设计的意义何在?观察题组,不难看出原题组的特征并未改变,想要达到的复习与拓展的作用均能实现。而这里缺失的习题则可以制造学生的思维冲突,引发学生迫切挖掘算式间关联的欲望,让学生的数学探究水到渠成。可见,教师深入挖掘习题的功能让学生在解决問题的同时获得一次思维的提升,从而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

(二)通过把握具体学情来贯彻课堂练习设计原则

设计课堂练习,教师要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教学中凸显重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过程。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可以用于课堂练习的时间也有限,这就加大了教师设计练习的难度。笔者认为,教师需深度把握学情,并贯彻好课堂练习的设计原则,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练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拾级而上的探索中实现知识的内化。

案例4  比例的意义

1. 基础类练习

(1)在括号里填相应的数,让两个比构成比例。

2 ∶ 4=4 ∶ (  );0.5 ∶ 2.5=(  ) ∶ 25。

(2)填空。

①表示两个比_______________的式子叫比例。

②__________可和2 ∶ 1组成比例,这样的比有______个。

2. 综合类练习

(1)以下四组中两个比可组成比例的有哪些?请写出组成的比例。

2 ∶ 8和9 ∶ 27;10 ∶ 12和25 ∶ 30;

■ ∶ ■和■ ∶ ■;0.9 ∶ 3和■ ∶ ■。

(2)请选出以下比中可以与■ ∶ 4组成比例的序号。(    )

①1 ∶ 20;②20 ∶ 1;③5 ∶ 4;       ④5 ∶ ■。

(3)如图1,班长芳芳正在布置教室的墙报,她剪了3张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剪纸。

①分别写出这3张长方形剪纸的长与宽之比,并算出比值;

②选出其中两个比组成比例。

3. 拓展性练习

从1、2、3、4、5、6、7、8、9、10这10个自然数中选4个数组成1个比例,请将可组成的写出来,一共可以写(    )个。

笔者主张从具体学情出发确定作业目标,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学生练习完成的水平具有差异的、个性化的特点。透过学生选择完成的作业,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及智力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关注到练习的形式,并对练习的数量和质量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让学生在精练中真正掌握新知。

不管如何进行习题设计,教师都需要从学生主体出发,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助力难点突破和实现知识性与思维性统一的课堂作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悟”出数学思想方法。

(三)通过强化练习的应用性给予学生良好体验

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需要强调综合运用知识,需要关注到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和与其他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这样才能设计出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的课堂作业,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观察、深入思考、自主探究中体验数学,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促进新知的内化和完整知识结构的建构。

案例5  百分数

师:你们喜欢喝可乐吗?

生(齐):喜欢。

师:那你们可知道真正喝到肚子中的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自主完成作业来揭开可乐“甜蜜”背后的真相,好不好?事实上,可乐的含糖量约为11%。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个成年人每日摄取的糖需严格控制在25克以内。

独立思考:如果每日喝下一瓶500毫升的可乐,等于摄取了多少克的糖?有没有超出建议呢?

调查活动1.请去超市调查常见饮料的含糖量,并绘制出统计图。

调查活动2.以问卷形式调查身边的小伙伴日常喝饮料的情况。

调查活动3.查阅相关资料列举摄取过高糖分的危害及数学与营养学的相关知识,试着撰写一份少喝饮料的倡议书。

传统教学中的数学作业就是纯粹的数学题,只需要机械辨别、模仿与套用即可解决,不具有太多的思维性和应用性。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当下,教师需要从作业的主体——学生出发,确保作业的趣味性、思维性和发展性,引导学生通过具有应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来展示潜能。

以上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关联生活,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调查研究作业来提高他们数学探究的兴趣。这不仅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收集资料、学以致用等能力,还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能了解生活和揭示数学的奥秘。

(四)通过多元激励性评价催化学生的发展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赏识的需要。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语言或行动激励学生,使其变得愈发优秀、自信。教师尤其要重点关注学困生,要不吝表扬,以多元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当然,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时期,教师的评价不要一成不变,要具有个性化与多元化,重视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从而真正让评价成为有效作业的“推进剂”,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总之,教师设计作业要在形式和内容上尽可能丰富多彩,这样才能达到不可估量的价值,让作业成为深化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和张扬个性的利器,抓好课堂练习,夯实有效课堂。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有效课堂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
生物“有效课堂”三步曲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