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阜历代祭孔祭文(祝文)浅析

2023-05-26孙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7期
关键词:祭孔祭文曲阜

孙芳

摘 要:孔子去世后,鲁哀公亲自为其诔辞,肇启了孔子祭文。随后,祭孔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祭祀延续两千余年。其祭文作为祭孔大典的一部分也随之成为惯例,延续至今。文章试从什么是祭文、祭孔祭文的发展及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对曲阜历代祭孔祭文(祝文)进行简单的分析、梳理。

关键词:曲阜;祭孔;祭文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7.029

历代祭孔,被当作国之大典,每年祭孔的次数也不断增多,最初每年只有秋季一次,后增为春、秋二次。东晋明帝太宁二年(325),诏孔子嫡裔奉圣亭侯孔嶷四时祀孔子。自此以后,又有了“四大丁”“四仲丁”、八小祭、孔子的诞辰和忌日、每月的朔望、二十四节气等祭祀时间节点。“四大丁”,是指春、夏、秋、冬,四个上丁的日子,即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的上旬第一个逢丁的日子。这是在孔庙举行的最隆重、最庞大的祭祀活动。旧时,一般以二、八两月的头一个丁日,尤以秋祭八月上丁为主,在孔庙举行祭祀大典,是谓丁祭祀礼。上丁大祭的全套礼节,包括礼仪程序、祭奠规格、乐舞编制、主持官员及其服饰、祭品等,皆由皇帝颁定,以“太牢”奉祠,即要用整牛、整猪、整羊,此为“三牲”之礼,还设有蔬、果、谷、面等供品。自明清以来,祭孔典礼规定有“迎神”“初献”“亚献”“终献”“彻馔”“送神”等仪程,并以礼乐歌舞贯穿始终,祭孔乐章以颂扬孔子功德为内容。“四仲丁”,是指春、夏、秋、冬,四个仲丁的日子,即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的中旬逢丁的日子,举行祭祀孔子的典礼。八小祭,是指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六月初一、中秋节、重阳节、十月初一、腊八、除夕举行祭祀孔子的典礼。孔子的诞生之日是夏历八月二十七日,逝世之日是夏历二月十一日。每年逢此二日,都要举行祭奠仪式。朔望,是指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举行的祭孔仪式。

以上所列祭祀次数计六十六次,是每年固定不变、一次都不能缺祭的。如果遇到皇帝亲祭、御遣官祭告仪以及地方官员名流私祭时,当另外举行,不能互相代替。有时一天里遇到几个祭日,便要祭几次。

在祭祀仪式中,必须备有祭庙祝文,也就是在祭奠孔子时宣读的祭文。有的祭文内容是固定不变的;有的则是根据拜祭者的参拜目的以及拜祭时的具体情况而特别撰写的祭文,往往这类祭文针对性强,内容也较丰富。孔子去世后,鲁哀公亲自为其诔辞,肇启了孔子祭文。随后,祭孔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祭祀延续两千余年。其祭文作为祭孔大典的一部分也随之成为惯例,延续至今。

1 祝文与祭文

祝文,是祭祀飨神之辞,也称为祝辞。据《礼记·礼运》记载:“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钟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与其先祖。”“祝”是主人向神灵请求庇佑之文。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总结祝文之辞,并定义之:“按祝文者,飨神之词也,……考其大旨实有六焉:一曰告、二曰修、三曰祈、四曰报、五曰辟、六曰谒,用以飨天地、山川、社稷、宗庙五祀群神,而总谓之祝文。”祝文要求文字典雅庄重,多用于重大祭祀场所,格式多为四言体韵文,因为其格式比较固定,文辞难以出众,所以名篇并不多。

祭文,主要内容是赞颂死者功德及言行,追念、哀悼死者生平,寄托哀思。祭文是用以诵读的文辞,在祭奠或祭祀时表达祷祝及哀悼,其文体形式灵活,多为四六骈体文、文言散文或韵文,感情在祭文中的比重超过对其形式的要求。祭文历代传世之作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如袁枚的《祭妹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等。

在古代,祝文“祈祷之诚敬”与祭文“祭奠之恭哀”是有严格区别的。祝文乃飨神之辞,语词诚笃,态度极为虔敬;祭文则蕴含了浓厚的真挚情感,通过深切的语言表达出对逝者的哀悼与惋惜。现代的人们对两者概念相对模糊,所以本文所谓“祭文”是祭孔祭文、祝文的统称。

2 曲阜历代祭孔祭文的产生及发展

史料记载,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夏历二月十一日,孔子去世,鲁哀公亲读诔文吊唁孔子:“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毋自律!”诔文,就是上位对下位的祭文,这应该是最早的一篇有官方色彩祭孔子的祭文。随后,将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作“寿堂”,房屋三间,里面陈列着孔子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因以为庙,岁时奉祀”。尽管当时孔子在社会上已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但儒家毕竟还只是一个学派,社会影响力不是很大,所以最初的孔庙也仅仅是以居起庙,祭祀孔子的活动以孔子后裔家祭为主。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过魯,以太牢(牛)祀孔子,首开帝王祭孔先河。此后,随着孔子及儒学地位的提高,祭孔活动延续不断,历代帝王或亲临,或派员到曲阜和太学祭孔,久而久之,祭孔成了一种国家祭祀。每年祭孔的次数不断增多,规模也逐步提升,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典”。

根据文献记载和历代礼制的规定,祭孔祀典大致可分为正祭(常祭)和告祭(因祭,即因故而祭,或曰“非常祭”)两大类。正祭为常设固定之祭,从历史来看,传统上的四丁祭、每月朔日的释菜礼、每月望日的行香,再加上现在的先师生辰祭祀等皆属此类;而告祭亦曰“因祭”,即因事而祭,为正祭以外的临时性祭祀,诸如历代帝王亲谒阙里、朝廷因事遣官致祭、衍圣公袭封等多种情况。孔庙的“正祭”,必须以祝文为准;而“因祭”,则以祭文为是。

孔庙丁祭,祝文是必不可少的,唱诵于初献时,用于表达对先师孔子的礼赞和祈祷。按惯制,祀孔祝文和释奠礼器陈设数目、用乐曲谱、宫调舞谱一样均由历代皇帝审定钦颁固定格式,祭时除时间、日期外,其他任何人不得更改。现存历代祀孔祝文版本很多,从文献看,祀孔祝文格式唐代已由政府颁定统一。唐代祭孔祝文格式为“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具官姓名,敢昭告于先圣文宣王:惟王固天攸纵,诞降生知,经纬礼乐,阐扬文教,余烈遗风,千载是仰,俾兹末学,依仁游艺,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祇奉旧章,式陈明荐,以先师颜子等配,尚飨!”

宋代祀孔祝文沿袭唐代,仅把孔子称谓由“先圣”改为“至圣”,“以先师颜子等配”改成“以兖国公、邹国公配”。元至大四年(1311)新颁定祭孔祝文:“维某年某月某朔某甲子,皇帝敬遣某官等致祭于大成至圣文宣王:惟王金声玉振,集厥大成,有道立教,垂宪万世,谨以制币牲齐,粢盛庶品,祇奉旧章,式陈明荐,以兖国公、邹国公配,尚飨!”

明代丁祭祝文有其鲜明特色,随着礼学进一步发展,明代释奠礼成为最符合儒家传统礼乐精神的礼仪。明代洪武年间祭孔祝文:“维洪武某年岁次某某某月某日,皇帝遣具官某致祭于大成至圣文宣王:惟王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谨以牲帛醴齐,粢盛庶品,祇奉旧章,式陈明荐。以兖国复圣公、郕国宗圣公、沂国述圣公、邹国亚圣公配。尚飨!”清代沿用明制,祭祀孔子专用丁祭祝文由皇帝颁布固定格式,祭祀时不能擅自更改。

刘邦首开帝王祭孔先河,至清高宗弘历1700余年间共有12位皇帝亲诣曲阜祭祀孔子,共计20次之多。

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二月,明帝刘庄东巡狩,三月至曲阜祭祀孔子。东汉章帝元和二年(85)二月,章帝刘炟东巡狩,三月至曲阜祭祀孔子。东汉安帝延光三年(124)春二月,安帝刘祜东巡狩,三月至曲阜祭祀孔子。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夏四月,孝文帝元宏至曲阜祭祀孔子。唐高宗乾封元年(666)春正月,高宗李治封禅泰山,二月至曲阜祭祀孔子。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十一月,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至曲阜祭祀孔子。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夏五月,太祖郭威克兖州,六月至曲阜祭祀孔子。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冬十月,真宗赵恒封禅泰山,十一月至曲阜祭祀孔子。康熙二十三年(1684)秋九月,康熙皇帝南巡,冬十一月至曲阜祭祀孔子,行三跪九叩头礼。清高宗弘历先后8次亲诣阙里祭祀孔子。

除皇帝亲临曲阜祭祀孔子之外,还有皇帝遣官致祭和遣官祭告两种祭祀形式。

遣官到曲阜致祭,始于东汉建武五年(29),光武帝刘秀过阙里,遣大司空宋弘致祭。北魏皇兴二年(468),献文帝派中书令高允到曲阜,以太牢祀孔子。唐、宋、金三代相对较少遣官致祭,元末惠宗遣官致祭明显增加,每隔几年即进行一次。明清两代遣官致祭达到高峰,每年丁祭都要遣官至祭。除丁祭之外,明弘治十二年(1499)、清雍正二年(1724)因孔庙遭遇火灾,也曾派官慰藉。

遣官祭告,是皇帝因有大事而派人祭告。遣官祭告阙里孔庙始于唐代。乾封元年(666),因追赠孔子为太师,维修曲阜孔庙,免孔子嫡系子孙赋役事,派遣司稼卿扶馀隆祭告。元代,凡皇帝登基,改变孔庙祀典,维修孔庙建筑均遣官祭告。明、清因之,而清代祭告更为繁杂,评判获胜、祈求丰年、皇太后及皇帝逢十大寿、皇帝及太后升配礼成、皇帝登基逢十大庆、皇帝南巡、追封孔子五代先人为王,甚至立国储、立正宫、孔庙大成殿上梁时出现祥云,都派官祭告。仅乾隆一朝,遣官祭告就达十几次之多。

告祭祭文格式并无统一规定,形式灵活,多以文言散文、韵文、四六骈体文而成。下援引几篇遣使致祭文及皇帝亲谒阙里祭孔祭文。

金章宗崇尚儒学,眀昌二年(1191)拨钱76400多缗大修孔庙。此次大修,前后历时4年。金明昌六年(1195)秋八月,章宗命兖州节度使孙康以修庙成祭告孔子。祭文曰:“国家礼崇儒术,道尊圣师。阙里庙貌,于以新之。雅乐具举,法服彰之。庶几鉴格,永集繁禧。尚飨。”

元至大元年(1308),武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秋七月,武宗遣集贤院学士、嘉议大夫王德渊祭告孔子、颜子。祭孔子文曰:“惟王秉德生知,垂教不朽。圣之时者,天何言哉。由百世之后莫能违;自生民以来未之有。特加封号,大展祭仪。仍命臣僚往祀林庙,以兖国公、邹国公配。尚飨。”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整顿天下祭祀,不准祭祀那些“无功于民”的所谓神灵,规定了各地祭祀的对象,但对孔子的尊崇却是一如既往。他说:“惟有孔子,非有功于一时一方。”孔克坚,字璟夫,孔思晦之子,孔子五十五代孙。元至元元年(1335),孔克坚授嘉议大夫,袭封衍圣公。至正八年(1348)晋中泰大夫,赐二品银印。至正十九年(1359)迁礼部尚书。累官国子监祭酒。元亡,洪武元年(1368)三月明太祖朱元璋下旨召见。孔克坚因家世元恩,想做元室遗老,于是称疾不赴,遣子孔希学前往应天。太祖不悦,敕谕“称疾则不可”,为免身家罹祸,孔克坚遂来朝,十一月十四日见太祖于应天谨身殿。明洪武二年(1369)十二月,太祖遣孔克坚返归阙里,祭祀孔子。祭文曰:“惟神昔生周天王之国,实居鲁邦,圣德天成,遴造于王治世之法。虽当时列国鼎峙,其道未行,垂教于后,以逮于今。凡有国家,大有德焉。自汉之下,以神通祀海内,朕代前王,统率庶民。目书检点,忽睹神之训言,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敬鬼神而远之,祭之以礼,此非圣贤明言,他何能道,故不敢通祀,暴殄天物以累神之盛德。兹以香币、牲醴、粢盛庶品,式陈明骘,惟神鉴焉。”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秋九月,清圣祖南巡岱宗,后幸江南,冬十一月至曲阜祭祀孔子,行三跪九叩头礼。其御制祭孔祝文曰:“仰惟先师,德侔元化,圣集大成。开万世之文明,树百王之仪范。永言光烈,莫不钦崇。朕丕御鸿图,缅怀至道,宪章往哲,矩矱前模。夕惕朝乾,覃精思于六籍;居今稽古,期雅化于万方。繄惟典训之功,实睹乂安之效。兹者巡省方国,至于岱宗,瞻望鲁郊,爰来阙里。空堂至止,恍闻丝竹之声;旧寝徘徊,喜动宫墙之色。车服礼器,宛然三代遗风;几杖册书,夐矣千秋盛迹。忾明灵之俨在,文治遐昌;肃禋祀以惟虔,精忱庶格。”

历代对于先师的祭祀,无论是丁祭的祝文,还是遣使致祭文,由于祀孔大典为“国之大典”的缘故,而沿革清晰、一脉相承。

3 曲阜古代祭孔祭文主要内容

综观古代祭孔祭文,其内容大致包括三类:對孔子的赞颂之词;祈祷孔子之神灵保佑赐福;对孔子的哀悼和怀念等。

祭孔祭文中,对孔子的赞颂之词随处可见,文中充满了对孔子的敬仰和歌颂之情。如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的祭文曰:“固天攸纵,诞降生知;经纬礼乐,阐扬文教;余烈遗风,千载是仰!”又如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的祭文:“天纵至圣,集厥大成。仪范百王,贤于尧舜。兹率旧章,式陈明荐。尚冀格思,永昌文教。”

“颂”和“赞”,作为一种文体,由来已久。早在《诗经》中就有风、雅、颂。刘勰在《文心雕龙·颂赞》中说:“颂者,形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明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云:“诗大序曰:诗有六义,六曰颂。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从孔庙的祭孔祭文看,颂的语言,大都是韵文,并且多是四言,间有五言,读起来错落有致,朗朗上口,凝重中透出疏宕的古朴特色。

祭孔祭文中,包含有向孔子神灵祈祷保佑赐福的内容。

宋景祐二年(1035),孔道辅祖庙祭文曰:“今授鲁之政,至治之初,洒扫祠坛,蠲洁牲帛,粢盛庶品,祈享厥诚,惟福流于亲,益永其龄。”明正德十四年(1519),陈凤梧的祭文曰:“观于圣门,实难于言。仰钻瞻思,若后若前。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圣道则然。尚异圣灵,祐启小子。不壤其传,深探恭始。祗谓之初,荐此苹藻。斯文万古,天壤俱存。”

其实,这种祈求保佑赐福的祭文,在上古时期已有之。刘勰在《文心雕龙·祝盟》中说:“天地定位,祀遍群神。六宗既禋,三望咸秩,甘雨和风,是生黍稷,兆民所仰,美报兴焉。牲盛惟馨,本于明德,祝史陈信,资乎文辞。”意思是说,天下位置确定,群神都受到祭祀。六种尊神享受祭祀,山、河、海神按次序望祭,所以风调雨顺,谷物生长,正是受亿万民众仰望,美好的报答才兴起。祭祀的三牲和谷物是美好的,根本在于祭者的美德,祝史祷告是真诚的,那就依靠文辞。

孔庙祭祀,本身就是为尊崇与怀念孔子而举行的仪式。因此,在祀孔祭文中,言语文辞间,充满着对孔子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山东学政阮元祭孔祭文曰:“于戏孔子,传道帝躬。用治斯世,斯道乃隆。尧舜贤远,文轨大同。帝敬孔子,礼备仪崇。幸鲁释奠,讲学临雍。教被瀛漠,岂惟域中。元奉帝命,视学于东。津逮洙泗,仰止圣宫。凛承时祭,癸丑仲冬。瞻祖习礼,循墙慕恭。宗庙既入,百官景从。杏坛化雨,庭桧古风。虡鸣金石,壁振丝桐。两楹之间,三献既终。辙无叹凤,室拜蹲龙。神志虽肃,精诚讵充。圣道如天,敢希格通。”阮元的这篇祀孔祭文,触景生情,真摯地表达出他对孔子敬仰和怀念之情。

祭孔祭文中的不少词句早已传承千年。如南北朝梁元帝的祭孔祭文曰:“粤若宗师,猗欤乃圣。惟岳降神,惟天所命。上善如水,至人若镜。”,其中“上善如水,至人若镜”已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修身名言。

祭祀孔子过程中,历代圣主明君都要制礼作乐,不同朝代祭孔大典也有变化,维持不变的可能只是音乐、舞蹈,歌词、祭文都有相应变化,这些变化就是一个时代区别于其他时代的鲜明特征。

1984年,曲阜孔庙恢复民间祭孔。2004年,祭孔活动由原来的民间祭孔转为大型公祭,由官方主导。2005年开始全球联合祭孔。从2004年起,曲阜市每年都会委托精通传统文化的知名学者撰写孔子诞辰公祭祭文,在祭孔大典上诵读。每年祭文的作者、内容,都会受到关注,杨佐仁、金庸、范曾、许嘉璐等人都曾是祭文的撰写者。现代祭孔祭文延续了古代的文风和体例,庄重有力,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孔子伟大言行和贡献的敬意,是对古代礼乐制度的恢复与保存,也见证了“孔子热”持续升温下的社会变迁。

参考文献

[1]陈镐.阙里志[M].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89.

[2][佚名].曲阜县志:乾隆版[M].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98.

[3]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孔子故里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4.

[4]骆承烈.石头上的儒家文献:曲阜碑文录[M].济南:齐鲁书社,2002.

[5]孔德平,彭庆涛.游读曲阜[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祭孔祭文曲阜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太谷县志》音乐文献浅析
祭孔礼乐之民族文化价值探析
祭拜戏祖唐明皇之祭文简释
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清代祭孔释奠礼乐研究”的述评
曲阜:“居家医康养”新模式
曲阜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
唤醒祭文的抒情气质
山东·曲阜·孔子故居
漫话古代的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