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谷县志》音乐文献浅析

2018-05-14王艳艳

北方音乐 2018年1期

【摘要】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礼文化的国家,祭祀音乐是在不同的礼乐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本文通过对五个版本的《太谷县志》中的音乐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祭孔音乐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且在祭孔活动中,人们的行为举止、服饰、动作和祭品乐器的摆放都有明确严格的规定。这与《钦定大清通礼》中的记载基本相似。那么今天的社会到底应该如何来祭祀孔子,是继续沿用古礼还是重建一套符合现代社会的礼仪程序,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太谷县志; 祭孔; 音乐文献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太谷,地处晋中盆地,西汉置阳邑县。隋开皇十八年更名为太谷。唐武德三年太谷、祁县合并置太州,六年废州复县。1958年11月祁县并入。1961年祁县析出复设。

县志是专门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志书。在对《太谷县志》万历版、清乾隆六十年、咸丰五年、光绪十二年、民国二十年5个版本进行研读后,可以看出有关音乐文献记载最多的是民国二十年版,其它几个版本只是略提,整体来说县志中音乐史料的比重较小。

万历版共十卷,关于音乐文献只出现在卷四先师祭中“……祭乐宋仁宗始诏上丁释奠设登歌乐但施于堂上又不设舞于庭至。国朝释奠用登歌堂上堂下之乐始備初舞用六佾……”

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礼文化的国家,祭祀音乐是不同的礼乐文化背景下的产物。祭孔是祭祀的一种,在严格的等级秩序下,祭孔乐舞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乾隆六十年版本共八卷。其中与音乐相关的文献见于卷二(学校)、卷六(艺文记)和卷八(艺文赋及艺文诗)中,内容较万历版要多一些。卷二(学校)简单介绍明正统间从祀祭乐情况。卷六(艺文记,开河碑记)有关音乐方面的记录只有一处:“属郡之民知其为利之甚旄倪欢歌颂声载路以赞美德。”描写了因干旱但救水及时,老人和幼儿欢歌颂声赞美德的场景。卷八(艺文赋及艺文诗)主要是音乐诗句,多为描写自然风景、抒发感情时所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代文风。音乐诗句虽然不多,仅是穿插其中,仍为我们了解文人笔下的音乐提供了一个视角与资料。诗句略举:

(乾隆《太谷县志》卷八﹒艺文诗﹒古阁雪晴,p990页)

钟鼓晨昏课,空山梵呗幽。

(乾隆《太谷县志》卷八﹒艺文诗,p972页)

燕子驚飞别旧巢,笙歌重按衣羅绮。

咸丰五年版本共九卷,音乐文献只出现在卷二学校中,记载了释奠乐舞的情况。光绪十二年版本共九卷,音乐文献同样只出现在卷二学校中,但内容较咸丰版多,记载了雍正三年颁布的祭孔祀典陈设以及所用的乐章。

民国二十年(1931)版本共有八卷。相关音乐文献记载最多,见于卷四(礼俗)、卷五(乡贤)和卷八祀典中。卷四(礼俗)中记载的音乐文献其一是关于结婚仪式的用乐情况。其二是描写太谷各地村会时演剧的情况。卷五(乡贤)相关音乐文献出现在箕子于朝鲜制礼作乐中,仅有一句。

卷八祀典中记载的音乐文献最多:涉及祭孔祀典陈设、祀典程序、历代崇祀考、祀典开岳庙的陈设、祀典开岳庙礼节及其祀典开岳庙中所用到的相关乐章以及歌词。

在祀典陈设中记录了祀典中所用的各种乐器及其数量。如:“正位,礼神制帛一白瓷爵三牛一羊一豕…

这与《大清通礼》卷十一记载的祀典陈设的祭器、祭品基本吻合:“先师位前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鉶二簠二簋二笾十豆十鑪一镫二”,“设中和韶乐于殿外两阶金编钟在东玉编磬在西皆十有六悬以虡业东应鼔一柷一麾一西敔一东西分列……从上面文献记载中我们也可看出祭孔使用的乐器非常多,

在祀典程序中,音乐文献最多。如《(民国卷八﹒祀典p1189)》

祭之日昧爽执事陪祀,各官员预集文庙恭候正献官至庙门,外赞引由棂星右门入进更衣所更服盥洗,毕司祝以祝版进正献官,恭阅署名司祝捧祝版进奉于祝案典仪替鼓初辟执事员各就位。

从上面的文献可以看出祭孔是一项隆重的大典,程序复杂且有严格的规定。祭祀当天,仪式正式开始,相关人員着好服装,伴随着鼓声,各官就位……其中鼓 乐器使用较多,鼓初辟直至鼓三辟,是击鼓的不同阶段。鼓在这实际上是具有引导乐的性质,引导执事员和乐舞生的进退过程,不具有真正的旋律和舞蹈意义,是为正式乐舞大典做准备。鼓这一类乐器构造简单,使用起来也简单,在整个仪式中起着烘托气氛、乐前乐中乐后的一种间歇与调整的作用。虽不具备音高的具体效果,但也是整场仪式不可或缺的部分。祭祀的当事人包括正献官、乐舞生等,其行为举止、服饰、动作、祭品、乐器的摆放都有明确的规定。祭孔中音乐与舞蹈在特定阶段是并用的。祭孔的几大乐章分别是迎神、初献、亚献、终献、彻馔、送神,基本音乐框架沿袭光绪祀孔乐章,且各乐章都有歌词。歌词内容都是表彰孔子其人及其丰功伟绩,符合祭孔的核心目的。这与《钦定大清通礼》关于歌词的记载基本一致,但各乐章改为以“和”为名,这在文献里有记载:“民国三年礼制馆拟订祀孔典礼称文庙为孔子庙称祀不称释典乐章以和为名。”

通过上述几个版本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一,各个版本中有关音乐的文献主要分布于祀典、礼俗、学校、诗文中。像圖考、山川、水利、沿革、城池、兵防、职官、人物等类别并未出现与音乐相关的,虽不可断定无,可以肯定的是史料极少;第二,县志中音乐史料的比重较小;第三,通过对《大清通礼》与《太谷县志》的对比可看出,当时宫廷与地方之间的祀孔仪式如出一辙;第四,县志记载最多的是祭孔音乐。

祭祀音乐作为礼乐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尤其显著。虽然音乐史料的比重较小,但这毕竟与县志本身的性质是密不可分的,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可以看出孔子及儒学思想在历朝历代的政治中居于崇高地位。祭孔是历代帝王所推崇的,是国家祭祀大典中的重要部分,是作为一种制度确定下来。那么今天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来祭祀孔子,是继续沿用古礼还是重建一套符合现代社会的礼仪程序?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作者简介:王艳艳 ,女 ,籍贯:吕梁临县,学位:学士,工作单位: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