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话古代的祭文

2000-03-24顾关元

知识窗 2000年12期
关键词:悼词东吴韩愈

顾关元

我国古代对死者进行祭奠时,有许多仪式,其中对死者致以哀悼所读的祭文,就是一种重要的祭礼仪式。这一仪式演变至今,就是现在开追悼会时所致的“悼词”。

悼词古代称祭文,也称吊文和诔辞。现在我们统称悼词,但在古代是有区别。

祭文是祭奠亲友的辞文,但在最早仅止于告飨而已,到中世纪后在祭文中常兼有赞美死者的言辞,以此寓托哀伤之意。文章多为韵语、俪语,后来也间有散文体裁。

祭文最早是由祝文而来,“祝”是指祭祀时主持祝告的人,祝告是指向鬼神祝祷的一种活动,它的起源很早,始于原始社会巫的一种迷信活动。

哀死而述其行之辞曰诔。如鲁哀公诔孔子,后来成为一种文题,专指长者对幼者的悼念。古制有:“贱不诔贵,幼不诔长”,故天子崩则称天子以诔之,卿大夫卒则君诔之。

后来读祭文成为对死者最常见的一种追悼形式,因此对写祭文十分重视。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李华的《吊古战场文》,都是祭文中的典范,称为千古绝唱。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一反常套,用纯散文的笔调把追忆他与十二郎幼年孤苦的生活陈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李华的《吊古战场文》虽用的是四言句,但形式灵活而不呆板,也是一篇美文,都被选进《古文观止》。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人对写祭文非常重视,它与墓志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并行不悖,所以得到流传。

我们从《三国演义》卧龙吊孝一章中,可以看到祭文不仅是对死者的缅怀,还可用来为外交服务。周瑜是被诸葛亮三气而致死的,东吴朝野上下对诸葛亮来柴桑吊孝,无不欲置其死地而后快。而诸葛亮为了刘备的大业修和东吴,联吴抗曹,不顾个人安危,轻装简从赴东吴吊孝,靠的竟是一纸祭文,感退了东吴10万兵马,化干戈为玉帛。尽管这里面有小说家某些虚构与烘染,但祭文之功能由此可见。一篇好得祭文不仅是对死者的祭奠,而且往往也会成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传俑千古。

祭文还托物言志,以表作者的寄怀。如屈原的《橘颂》、韩愈的《送穷文》、林黛玉的《葬花词》、鲁迅的《祭书神》等。这些都可以说是祭文,但其思想性又高于祭文,超越了祭文本身,乃是祭文的延伸和变体,成为文学中的又一种优秀的文体。

猜你喜欢

悼词东吴韩愈
浅论“太伯奔吴”的历史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诸葛亮治蜀思想研究
你想写一写自己的悼词
人生一辈子
儿子的悼词等2则
代写悼词
论西晋统一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