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探新

2023-05-26刘菲张洪庆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刘菲 张洪庆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不断增强,课堂教学已由静态、封闭走向动态、开放的状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成为了课堂改革的重要标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提供广泛的可能性,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让课堂显得生机勃勃,富有生命的气息。虽然我们的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教学行动,但由于教学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具体的课堂教学情景又非常复杂,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等因素使得我们的课堂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是我们无法预设到的,因此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出现也是必然的。由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是由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而产生,因此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一方面给课堂带来了许多鲜活的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了意料不到的惊喜;另一方面,它们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而对教师来说,在教学中适时、科学应对这些生成性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可以说,教师的应对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进展,是课堂教学过程能否往纵深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探新

引言

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教师课前对课堂内容、课堂形式、进行方式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在这样一个规划的指导下,达到预期的课堂目标。课堂教学设计对于小学尤其重要,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课堂表现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对于小学课堂教学的设计规划影响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部分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提出其进一步发展的策略,希望为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

一、基本概念

(一)教学

从词性上看,“教学”可以作为动词,意思是教师把知识或技能传给学生;也可以作为名词,指的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从词语含义上看,可以把“教学”这一概念中的“教”和“学”分开来理解,通常有三种不同的定义。第一种定义侧重于“教”,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理解教学,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師是主导,“教”的也只是课本知识或解题技能。第二种定义侧重于“学”,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围绕学生进行教学,由此走向了以“学”代替“教学”的另外一个极端。第三种定义强调“教”与“学”的共同性,在这种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教师通过传授使学生获得知识或技能,同时发展认知能力。以上三种定义,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是在回答“什么是教学”,即对教学本质的探讨。研究者更赞成第三种对“教学”的界定:教学是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协同互动活动,是以传授知识或技能以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当然,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或技能,还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批判性思考以解决不同情境下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就是深层次的教学,也是当前强调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需要在学校教学中着重开展的,尤其小学教学中。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实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的指挥棒,是决定课堂是否有效地重要保证。因此,教学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就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施。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前从应该对教材进行多元解读,充分预设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在设计时整体规划教学构想,有把握得应对生成性问题;在设计中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和需求,拟设生成性问题……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把握课堂,对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出现的内容、形式、时机等都能做到心中有底,精彩的生成教师能顺势引导,采取适合的方式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对于那些在预料之外的生成,教师也能及时化解,将学生的思维回归到学习的进程中来。

二、小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认识上存在旳问题

1、教师忽视学生分析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会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老师在做课堂教学的设计时主要以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为依据,单纯的进行教材的分析,对教材知识的重点、难点罗列出来,找出学生需要掌握与获得的技能,需要发展的情感,教学的步骤是依据教材内容来安排与设定的。老师说到“教学设计都是根据教材内容来设定与写的,在教学设计时不会考虑学生的情况,课堂应该以教材、教学内容为出发点的。”可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该教师所重视的是如何将教材重点、教材难点教授给学生,学生该如何把握教材的知识。

2、教师学生分析的主动性不强

学生分析对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是有重要作用的,这己经获得班大部分老师们的认可。但即使这些老师们意识到了学生分析的重要性,但在教学设计时对学生分析的主动性却不强,甚至把学生分析当成一个困难。如教师在访谈时谈到会在平常对学生进行一些了解,但不多。因为平时带的课很多,基本上下了课要去其他班上课,课下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进行了解与分析,有精力了就在教学设计加些对学生的看法;如果时间紧,为了应付检查会随便写点。”

3、教师用学生了解取代学生分析

这主要表现为教师将对学生的日常了解误当对学生的分析。班级的课任老师除班主任外是从三年级接手该班外,其他课任老师几乎是从一年级开始任教。在长时间的教学中,老师们觉得对班里的学生的各方面都很了解,对每个学生的兴格、爱好等等都非常熟悉。因此,老师们认为对班里学生的情况他们是非常清楚的。如老师说到因为我从一年级开始带他们,到现在五年级,五年的时间我对他们每个人的兴格、爱好等还是非常了解的,而且一个星期有四节课,所以课上相处的时间也非常多,基本上能摸清他们的情况。”可以看到,教师们对学生分析概念认识不清楚。不能区分“学生分析”“了解学生”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

(二)分析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优秀的教学设计,首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教学背景分析,其中就包括对学生分析。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所以必须在开始教学以前就确定这个出发点。即“以学定教”。这就需要老师深入分析、真正了解学生,从而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预见性,科学而客观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广度和速度等。然而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学生分析时时常会找不到切入点,对学生的分析通常不能全面。经分析班教师们在学生分析的内容上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分析的内容千篇一律,过多注重情感因素的分析

不管教学内容是什么,不管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是什么,老师的学生分析都是千篇一律的从学生的性格、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家庭环境来分析,这些情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感性因素是教师进行学生分析重点内容。这就造成教师较多的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的分析,却对学生的己有知识的分析不够。这样的分析所得到的学生特质可能不是学生学习本堂课的新知识所需要的学习条件,这种为了分析而分析的学生分析,是空泛且没有针对性的。这样的学生特质,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都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2、学生分析的内容较杂乱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是根据教学内容来设定教学目标,然后分析学生要达成这些目标所需要的学习特质是什么。但教师感到对学生分析无从下手,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学生的特质太多复杂,二是一堂课或一个单元,往往不只包含一种教学内容,也不只有一个教学目标,教师不知该怎样依据哪些教学内容或目标来分析。若依据教学目标逐条进行分析费时间而且增加教学压力,若只是选其中几条教学内容来分析又担心没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教师通常处于这样的两难境地。于是在对学生进行分析时通常出现“东一条、西一条”学生特质分析,或者想到哪条学生特质了就分析哪条学生特质。这样的学生分析较杂乱,也容易造成对某些重要的学生特质的分析不够,更让教师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学生分析旳内容多停留在己有知识层面

通过学生分析,要知道学生己有什么,己经会了什么。但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展次。教学的目的是促使学生获得发展,除了要知识学生知道什么,己有哪些情感状态,更要知道在此基础应该提升学生的什么。而教师的学生分析主要是分析学生己有什么,对学生的潜在发展的分析不足。如“本班的学生的爱好阅读,悪意主动完成课文的阅读预习”,这是对学生己有爱好与倾向的分析,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分析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的可能,在学生己有的阅读兴趣上分析学生该提升阅读的哪些能力。

三、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探新的策略

(一)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改变认识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既然时代是在发展进步的,就需要教师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做出创新与改变。为什么很多老教师的教育能力在逐渐后退,以至于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20年之前课堂教学设计内容,形式比较简单,但是却不适合现在的学生。如果教师自身没有不断学习、完善发展的想法,再多的培训与外在激励都是徒劳的。当今,课堂设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备课,可以适当借助多媒体来启发学生,辅助教学。课堂设计是基于现实的,脱离现实是无法在课堂设计方面取得进步的。

2、改变自身对于课堂设计的认识

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确实更多依赖于老师课堂的讲解,但是,教师课堂上能力的发挥却需要一份完善的课堂设计,来做到胸有成竹。如果课前对于课堂如何开展一无所知,临时发挥,就算有丰厚的知识储备,也会显得没有方向性,使学生犯迷糊,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课堂设计就是一个指引,落实到书面上就是一份提纲。很多教师表明,从这一方面来看,课堂设计的发展需要它不断融入课堂。

(二)要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设计

有些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教师如何把教学内容讲清楚,教师如何组织好教学,如何减轻教师教的负担……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的问题,更要考虑学生学的问题,不能把出发点和落脚点仅仅放在教的方面。2.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许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往往停留在认知性和技能性目标方面,对媒体的使用目标常考虑如何运用这种媒体去传授知识。认为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智力,这是不全面的。因为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情绪、情感、意志、性格、兴趣、气质……)也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许多教师能注意到发挥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的作用,但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目的性还不很明确,缺乏明确的开发非智力因素的意识。

(三)要用系统论的观点及现代教育思想指导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的三个要素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基本要素应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时间与空间六个方面。上述六个要素对于教学活动而言缺一不可。没有教学工具则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时间就没有进行教学活动的机会;没有空间,教学活动就不可能以任何形式存在。

(四)教学设计者应具有的素质

1、扎实的教学态度

为了确保教学设计的成功,设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应具有较扎实的教育、教学、学习心理、传播、媒体等方面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熟练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有很好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分析复杂问题并辨别关键因素。

2、要灵活运用模式

由于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教学系统是个开放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如环境、学生、教师、媒体、信息等各种因素都处于变化之中,因而要在掌握要素的同时,根据不同情况的要求,思考重点解决哪些环节问题,创造性地开发自己的模式。学习内容可分为认知类、动作技能类以及态度类三种。认知类学习内容又可分为知识(事实、概念、原理)和能力(观察、推理)两方面。动作技能类学习内容可分为实验操作、自制标本、绘图、乐器演奏、唱歌跳舞等。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操作技能。在学生的学习中,动作技能的学习往往与认知学习交织在一起,如学习电脑打字,除学习打字动作外,还必须了解有关汉语拼音、标点、文件格式、移动规则等知识,没有这些知识结构,动作技能是学不好的。因而分析动作技能学习内容时,不仅要分析有哪些方面的动作技能,还要考虑学习这些动作技能所需掌握的相应知识;情感是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是一种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分析情感类学习内容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形成或改变态度后,应能做什么;二是为什么要培养这種态度。

結语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指南。目标是检验教学活动效果的尺度之一,也是指引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教学目标不仅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作用,而且对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有规定制约的功能。编写教学目标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但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编写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对学科教材内容有深刻的掌握,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清晰的概念,有利于帮助教师合理地选择教学媒体、教学方法,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调节教学活动过程,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指标。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活动的第一步就是合理、科学地确定目标。目标清楚与否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态度以及情绪。学生如果明确了目标,他们会有更强烈的参与感,能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更好地制订自己的学习进程,在他们达到目标时,成就动机被激发,对参加以后的学习活动会更加主动积极,对通过考试更具有信心。

参考文献:

[1]周文叶,陈铭洲.指向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访斯坦福大学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主任RayPecheone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2021(07):5-11.

[2]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1,(10):7-11.

[3]叶信治,杨旭辉.深层学习与支持深层学习的教学策略[J].中国大学教育,2018(7):26-28.

[4]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1(11):57-62.

[5]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26(1):41-49.

[6]李洪修,李哨兵.深度学习下翻转课堂的实施路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20(7):67-72.

[7]潘庆玉.导向深度学习的游戏沉浸式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21(10):20-24.

[8]段金菊.e-Learning环境下促进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05):38-43.

[9]杜娟,李兆君,郭丽文.促进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1(10):14-20.

[10]周华杰.在信息化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水族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J].信息技术教育,2020(7):51-53.

[11]鲍贤清,张仙.运用信息技术认知工具促进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21(5):31-33.

[12]李赟,林祝亮.高等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分析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21,37(02):82-87.

[13]李雨珊,姚巧红.面向深层学习的混合学习评价体系[J].中小学电教,2021(12):27-3

(指导教师:张洪庆)

猜你喜欢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浅谈小学课堂教育的情境教学法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建于生命关怀基础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浅谈将游戏引入计算机课堂的意义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