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路径研究

2023-05-24张学苹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数学教学

张学苹

摘 要:当前,在小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模式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情况,合理选择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与学习中积极探究,提高学生注意力。本文阐述了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意义,介绍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提出问题情境的创设路径。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8-0172-03

合理性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传统模式对学生来讲缺乏良好趣味性、较为枯燥,极易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影响,影响学习主动性,无法让学生快速掌握与应用数学知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借助科学设置问题情境,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将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其在教学情境中探讨问题处理方法,进而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水平与效率,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1.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意义

(1)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在传统小学教学课堂中,教学氛围不够轻松,学生基于压力环境开展数学学习任务,无法充分保证学习效率,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有序形成轻松教学氛围,因此进行问题情境有效创设,可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良好学习环境。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培养和学生之间健康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数学教学任务有序进行,教师应该和学生展开科学交流和沟通,对学生内心想法进行深入了解,并予以关乎,找到恰当时机,科学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思考机会,提升学生思维发散素养。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数学知识学习,才可以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建立融洽关系。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身体发育不够成熟、心智不健全,开展学习活动时,非常喜爱挑战性项目,因此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合理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状况后,设置满足学生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问题情境,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持续提升学习效率。另外,在有效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可以对其逻辑思维进行锻炼,通过实际问题对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教师指导学生借助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前以及进行学习活动时,学生针对具体问题会形成较大探究欲望与兴趣,促进学生在开放课堂中展开自学、自我发展与自我表达,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知识,不断提升其数学思维。

2.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1)层次性原则

对于小学生来讲,个性存在差异,其潜能、数学基础、兴趣等方面有所不同,学习在学习中对于新知识接受速度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进行情境创设过程中,需要对此点进行充分考虑,将层次性原则充分体现出来。在情境创设中始终贯彻层次性原则,并注重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情境层次性,就是教师设置的情境需要由直观向可探究层次转变。学生在世界认知方面属于初期探索,对于复杂场景无法进行适应,因此对于初期问题情境需要采用简单、直观形式,之后逐渐增加深度,要求教师设置可探究、可观察的情境,由此让学生思维由简单思维发展至复杂思维,进而充分提升学生逻辑感。其次,问题层次性,就是设计问题时,需要从易至难、从简单至复杂。进行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学习需求与特点,设置层次性问题,让所有学生均可以展开思考,可以让所有学生体会到学习公平性,引导学生逐层处理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成就感。

(2)互动性原则

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具有关键地位,其可以将教师教学方法与学情适应性反映出来,还可以将学生学习状态体现出来。因此,创设情境过程中,应该积极遵循该原则。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切入。第一,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提高教学亲和力,让学生自觉形成和教师在情境中交流的意愿。第二,应该提升教師和学生配合度,全面激活学生的积极经验,让其在思考过程中进行互动。第三,互动条件创设,就是设置实践、讨论、观察等活动,让学生基于特定情境和同伴之间交流,培养其探索成就感,以充分提升教学效果。

3.数学课程中问题情境有效创设策略

(1)结合生活进行应用型问题创设

数学和生活之间具有密切关联,可以借助数学重视处理生活实际问题,在数学问题处理过程中也会对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对生活中具体问题进行数学化处理,引导学生在问题处理过程中,透彻地理解知识,使其能够深入思考问题。持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这对教师具有更高要求,进行相关问题设计过程中,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问题转换时,应该尽量简明,满足客观实际情况。

例如,开展“三角形面积”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今年学校为了欢庆儿童节,决定为每位小朋友发放红领巾,红领巾高20cm、长50cm,当前一块正方形红布(边长10m),咱们班级的小朋友总计50名,利用这块布料能否为所有小朋友做出标准红领巾呢?”学生借助直尺测量红领巾各条边长,对一条红领巾具体面积进行计算,之后对制作50条同规格红领巾面积进行计算,再对正方形面积进行计算,同时对二者大小情况进行计算。创设问题时,还应该对显示情况加以考虑,就是制作红领巾时是否出现边角料,此种情况会对数学问题处理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学生没有掌握相关知识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其恢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将学生活动经验激发出来,使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所学知识。若是,学生仅通过1个三角形难以有效借助割补法对三角形进行已学图形转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转换思考方式,借助2个相同三角形进行尝试。通过该情境创设角度分析,数学学习并非只是建立模型或是套用“公式”的过程,也是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数学化问题,以此为基础构建模型、解答问题的过程。一些学生处理此类问题过程中会出现错误,主要原因就是未发现隐含条件,或是未充分考虑基于应用型情境的特殊情况。因此,教师应该结合生活进行情境创设,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模型与数学概念,还可以锻炼学生发散思维。

(2)注重学生兴趣,设计趣味性情境

在小学时期,对于夯实学生数学基础、培养数学兴趣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兴趣点加以重视,进行趣味性情境创设,也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创设故事情境等。要求教师进行问题设计过程中,对学生思维方式以及认知特点进行充分分析。另外,还应该合理分析问题情境、所学知识以及学生兴趣爱好契合点。基于此进行问题情境设计,可以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例如,开展“周长的认识”教学活动时,教师引入生活化元素,引导学生对“周长”概念加以理解。教师可以如此“请同学们提前准备一张扑克、一枚硬币与一片树叶,之后分别在纸上描绘这些物品的周长。”学生借助生活化场景对“周长”概念加以理解,同时在描绘“周长”时,对各种图形周长进行感受、体验以及探索。基于此,教师进行启发,设计趣味化情境“森林里的小动物约定周日共同到游乐场玩耍,小灰兔第一个到达,其绕着圆形池塘走一圈。此时小熊到达游乐场,并围绕旋转木马游玩一圈。最后小狗到达,其围绕方形广场走一圈。小伙伴们,知道如何计算这些小动物的路程吗?需要了解何种条件才可以将图形周长计算出来呢?”在趣味化情境中,不仅涵盖问题性,同时涵盖故事性,数学化问题让数学知识由趣味感知向深度探究方向转变。趣味化情境充分遵循学生思维方式与认知特点,对于数学知识学习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相关实践能够发现,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以学生角度设计游戏、故事以及其他情境,满足学生年龄特点,对于启发学生通过不同角度对生活和数学之间关联进行感知、对数学本质进行深入理解等方面具有关键意义。

(3)结合学情进行阶梯式问题设计

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数学基础与认知特点,进行阶梯式问题创设,保證各个基础层次的学生均可以有所收获。另外阶梯式问题能够在数学“变式”中灵活嵌入,不仅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创造良好认知支架,同时让基础扎实的学生受到思维启发,使其能够充分突破学习难点。

例如,开展“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活动时,教师借助分析明确,学生由实物至符号、由具体至概括能力的有所不同,能力良好的学生可以借助观察“角”的实物、自主阅读学习材料等,对“角”概念进行初步理解,自主建立相关模型,对于基础稍弱的学生,仅可以结合教材中相关概念,对生活中“角”元素进行判断,教师发现学生能力的差异。因此,教师进行阶梯式问题设计“光头强邀请森林里的动物来家中做客(此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应图片),请同桌的小伙伴互相讨论自己看到的画面。”之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书桌上有一本书,熊大正在看书”“熊二在沙发上看着《熊出没》动画片”“光头强打开远方父母寄来的包裹”“吉吉国王在冰箱里找到1个冰激凌,还有一把剪刀摆在他面前,最后他一边折纸青蛙一边吃冰激凌”虽然,找一找光头强家中有角的物体较为简单,学生基本上可以理解同时找到冰箱、电视机、书本等有角的物体。同时可以走出情境,回归现实生活,寻找生活中有角的物体。然后教师继续设计问题“同学们,你们还想知道角的哪些事情呢?”主要是引导学生反向提问,对用途、画图等方面加以了解,让学生由经验理解向感知认识方向转变。

(4)基于实践活动进行情境创设

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特征是爱玩、好动,在课堂上注意力无法保持长时间集中,若是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提高自身注意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比如,开展“百分数”教学活动时,为了让学生对百分数概念加以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实践活动促使抽象概念转变成可感形象,以此为基础设计问题。教师采用2个规格相同的杯子,将等量水分倒入其中,随后让学生操作,将1勺盐倒入第一个杯子,将2勺盐倒入第二个杯子,之后提问“哪个杯子中的水更咸一点呢?同学们想品尝一下吗?”学生表示拒绝,并回答“第二个杯子中的水更咸,因为第二个杯子比第一个杯子多加一勺盐。”教师继续设计活动,将不同水分倒入规格相同的杯子中,同时将相同盐加入其中,那么哪个杯子水分更咸呢?一些学生出现迟疑,表示想要品尝一下,发现水分少的那杯水更咸。教师设计总结性问题“为什么将更多的盐添加到同样水分中,就会让其更咸?而在水分相对较少的杯中加入同样盐分,会更咸呢?”此类问题答案和百分数之间具有密切关联。

(5)设计挑战性问题,拓展学生学习思维

学生具有良好求知欲,在外界事物方面兴趣良好,同时想要借助探索学习掌握生活技能和知识。学生也想通过挑战学习困难,将自身价值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这一特点,创设有挑战性的情境。

比如,开展“连减、连加、加减混合”教学活动时,为了让学生对该知识点进行充分掌握,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情境“小强一家在六一这天去游乐场玩耍,总计消费322.5元,餐饮消费为167.3元,娱乐消费为155.2元。然而洗衣服时,将海盗船、云霄飞车票据给模糊掉,只可以看到云霄飞车发票中十位数是5,同时已知其单价为整数。海盗船发票的个位数为0,小数位为3。请同学们计算海盗船与云霄飞车单价是多少?”借助此类挑战性问题,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还可以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充分体现出来。

4.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想创设有效情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教学内容等,采用结合生活进行应用型问题创设、注重学生兴趣设计趣味性情境、结合学情进行阶梯式问题设计、设计挑战性问题拓展学生学习思维等策略设置问题情境,有效提升学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祝阅.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2(34).

[2]郭旭卿.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2).

[3]殷小悦.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路径思考[J].小学生(下旬刊),2021(03).

[4]刘坤.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策略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6).

[5]马会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2022(26).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数学教学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