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执纪问责数据透露哪些信号?
2023-05-24杨智淋
杨智淋
开局看全年,对比看变化。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按季度公布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数据,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常态工作。这既是向外界展示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成绩的窗口,也是其接受外部监督的有效途径。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之年首个季度的信息披露,从中折射出一些全面从严治党的最新动向。
从总的数据情况来看,今年1-3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3.8万件,处分11.1万人,与去年同期的14.3万件立案数、11.2万处分人数相比变化不大。这显示出党的二十大后,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持之以恒深化正风肃纪反腐的鲜明导向。
具体到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各环节和流程,部分数据呈现出有升有降的态势。
信访举报是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工作的入口,对于其中可信可查的检举控告类举报,经初步核实后,往往会转为问题线索。
今年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信访举报77.6万件次,较去年同期的85万件次有所下降,但处置问题线索数却从去年同期的33.8万件增长到35.8万件。这一方面说明信访举报中有据可查的数量有所增长,不实举报的下降反映出信访举报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这也表明纪检监察机关规范化处置问题线索能力的提升。去年8月,中央纪委印发《纪检监察机关问题线索管理办法》,就对问题线索管理的各方面、各环节进行明确和规范,强调构建上下贯通的问题线索管理体系。这一数据的最新变化也是纪检监察机关规范履职的有力印证。
针对问题线索涉及程度的不同情形,需要纪检监察机关依规依纪依法进行处置。作为抓早抓小、体现组织关心厚爱的有效手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
今年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谈话函询7.5万件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4%。在问题出现早期就通过谈话、函询等方式向干部了解情况,有利于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毛病,这也给了干部检视自身问题的机会和空间,展现了组织的担当与温度。
当然,严管与厚爱是有机统一的,纪律的刚性约束同样不减。今年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运用第三种形态处理1.2万人次,运用第四种形态处理1.3万人次,与去年同期基本相当,体现出力度不变的鲜明信号。
查办案件是最有力的监督,也是彰显纪法威力的重要手段。
截至4月21日,今年已先后有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泽华,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局长崔茂虎,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捍东等17名中管干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其中,全国两会后被查出的中管干部就达10人。
既查关键少数,也关注绝大多数。从公开通报的数据来看,乡科级干部、一般干部及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被处分人数占总人数的九成以上,体现出纠治“蝇贪”,着力纠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風和腐败问题的强烈信号。
上述数据的变与不变,因应的是客观形势的不同变化,但贯穿其中始终不变的主轴依然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保障的使命与担当。从这个意义上说,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的力度与节奏仍将合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不断深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