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疑促思:引导学生追随学习需求自主探索
——以“用数对确定位置”为例

2023-05-23江苏省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3期
关键词:统一经验探究

江苏省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杨 玲

心理学认为,学习需求是指人对未知事物的渴求,为满足自身生产、生活以及发展的需求,并在学习动机驱使下的一系列反应。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的背后隐藏着问题,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对新知的渴求,不断设计问题,诱发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不断思考,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设情生疑,引发思考

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数学思考。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思维常常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上。“疑”能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进而积极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验证释疑,自主解决问题。合理的情境选择能让学生产生疑问,促进思考。

片段一:

师:同学们,我们想要快速而准确地打到地鼠,需要知道地鼠的什么呀?

生:位置。

师:我们今天要玩一个“听指挥打地鼠”的游戏,我先请一位同学来打地鼠,这位同学要面对大家,其他同学观察石头前面地鼠出来的位置,然后大声而快速地告诉他地鼠在第几个洞,听明白了吗?准备好了吗?

生1:第4个。

生2:第3个。

师:我听到有人报4也有人报3,怎么回事?

生3:报4是从左往右数,报3是从右往左数。

师:那我们这位打地鼠的同学该听谁的呢?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4:全班统一。

师:你们准备怎么统一?

生5:从左往右数。

教师抛出疑问:“有人报4,有人报3,打地鼠的同学该听谁的?”学生思考后发现:虽然描述的是同一个洞,但由于大家的说法不同导致打地鼠的同学不知道该怎么办。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自然会思考解决的方法。这样的问题“逼迫”学生去思考,大家在交流中明确: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自然不同。教师继续追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自然而然就产生“需要统一数的方向”这样的想法。通过统一观察的方向——从左往右数,学生很好地解决了教师的疑问,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选择轻松有趣的小游戏导入,学生看似只是玩一玩,但在玩的过程中,参与游戏的学生发生了意见不统一的情况。面对这种境况,想要继续玩下去,学生只能想办法去解决,并在解决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到知识。教师创设的情境既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能和新知联系起来。合理的情境不仅能帮助学生释疑,而且能使学生在释疑的过程中主动而深入地思考,形成数学思想方法。

二、探究质疑,积累活动经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多积累经验,同时,教师要积极地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发掘经验的价值,再度设疑,引发新的思考,提高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能力。有了前面的学习经验,学生明白了想快速而准确地打到地鼠,必须统一意见,此时,教师要学会利用已有经验直接提问,促使学生去探究同类问题。

片段二:

1.打前思考。

师:这个游戏升级了,现在我们要告诉他地鼠的位置。要告诉他哪些数学信息?还能仅仅只用从左往右数这一句话来说吗?该怎么说才能正确表达出小地鼠的位置?

生1:是不是要规定从前往后数?

生2:可不可以从后往前数?

师:有人说从前往后数,有人说从后往前数,那我们统一一下,就从前往后数。我们来数数看。

2.第一次击打。

师:看清楚了吗?

3.第二次击打。

师:我们在游戏之前先商量好了怎样去数,且大家达成了一致。这么难的游戏我们都可以合作完成,真了不起!

有了第一次关于“统一”的活动经验,随着游戏的升级,教师直接提出问题:“现在我们要告诉他地鼠的位置,需要提供哪些数学信息?”有了第一次击打的经验,第二次击打前学生就会主动去思考该怎么更好地描述地鼠的位置。在第二次游戏时,教师并不是重复第一次的问题,而是设计了“打前思考”这样的环节,这次的思考跟第一次看到整个活动过程后的思考不一样,教师直接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根据第一次的活动经验去思考,让学生在思考方式上积累经验。

片段三:

1.师:小地鼠钻来钻去,老师把它的3次探头都拍摄了下来,你们能很快地判断出它的位置吗?

2.第1次播放。

师:小地鼠探头了,又探头了……

(学生来不及判断)

师: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3.第2次播放。

师:第一只地鼠的位置你记录下来了吗?

生:第1行,第3列。

师:后面的来不及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简写。

师:怎么记录?

生:老师,他记的是1,3 ,我记的是3,1.

师:不是同一只地鼠吗?怎么会有两个不同的位置?

生:列和行的顺序不一样。

师:有两种不同说法肯定是不行的,怎么办?

生:那我们也要来规定,我们可以用第1个数字表示列,第2个数字表示行。

4.提炼数对。

师:在数字两边加上括号,中间用逗号将数字隔开,就是数学上说的数对,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用数对确定位置”,数对怎么读呢?读作数对三一,也可以直接读三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通过层层升级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主动交流后积极改正,进一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法。教师先抛出疑问“怎么办”,学生接收后主动形成自我反问,最后在评价中逐步完善表示方法。这一过程,也体现了“以生为主”的理念,促进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互动交流中解难释疑,积累活动经验。

三、提炼释疑,感受规定的合理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儿童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与研究者,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去思考,让学生独立、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将知识的学习过程不断内化,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合理的问题,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片段四:

1.回忆学习过程,提炼学习方法。

师:同学们,咱们来回忆一下,一开始我们打一排地鼠,为了让打地鼠的同学能快速且准确地打到地鼠,我们做了什么事情?

生:统一了从左往右数。

师:是的,后来有很多排地鼠,我们又做了什么事?

生:统一了从前往后数。

师:为了准确记录位置,我们又统一了先写列后写行。一共进行了三次统一。

2.从生活中的实例发现统一的合理性。

师:同学们,我们的教室中也有数对。来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这边是第1列,请一位同学站起来给大家看一下。

师:哪边是第一行呢?

师:同学们,如果把你们的位置搬到屏幕上,你们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3.国际象棋中的数对。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来看国际象棋中的数对知识(见图1)。

图1

师:想一想,国际象棋的规定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对有什么关系?

教师在帮助学生回忆知识的过程中提问:“我们做了什么事情?” “我们又做了什么事?”不断让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提炼方法,感受规定的合理性。教师设计了将班级座位搬到屏幕上的这一环节,并要求学生将其进行对应,如此,轻松地解决了教室座位的平面图和学生实际座位之间的关系,很好地突破了难点,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经过了本节课的学习,会产生豁然开朗的感受。教师紧抓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将问题生活化的同时,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逐渐形成问题链而持续地思考与分析,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求知思路,还让学生的思维在释疑中得以有效发展,同时,学生也能感受到数学规定来源于生活以及规定的合理性。

总之,数学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发现真理、答疑解惑的过程,教师应创造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可感的情感体验中形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应设计有效的问题串,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持续思考的习惯;应通过提问来帮助学生回忆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形成深入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设疑、质疑、释疑的思考过程,在以疑促思中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统一经验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