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笔记 [组诗]
2023-05-23王桂林
王桂林
修水群山笔记
六月也是五月,夏天
从九点开始,才渐渐撑开它炽热的
红伞。到了黄昏,就渐渐收起,
把清凉再次还给修水。
晦明的事物令人着迷。
阳光普照从来也没给我带来幸福。
不是因为我愿意居于幽暗,而是
“在根本处,我们是无名的孤单”。
我就是在清晨和黄昏时间
爱上这座小城的,一条河与一条河
有相似的称谓和共同的血缘,
不像一个人与一群人,有天然的隔膜。
我看到群山,把小城温柔环抱,
一个巨大的摇篮,绿油油、毛茸茸的
看不见一块曾经受伤的石头,
就像它从来也没被镰刀和斧头砍伐过。
这才是最深奥、最重要的事物。
我站在高处,久久凝望,让这些山
在心里慢慢生根,并寂寞而勇敢地
努力抵达群山的梦境......
金水河笔记
金生丽水,眉山生金水河。
金水河从西南流向东北,
穿越整座郑州城。
金水路车如流水,市声喧哗,
金水河河水清浅,默默无语。
我为何复述这些?
肉体所到之处必有心灵震颤?
大脑沟回存储的记忆从不可靠,
必须用文字加以固定,还是随时都要为自己
寻找一个写作的理由?
从东明路明珠酒店向北,
金水桥似乎解答了我这些疑问。
桥头南侧的西墙上,有三块图解:
一块是文字介绍金水河地理,
两块是图片,分别拍于近期和从前。
一度我认为,文字经由执笔者生成,
必带有个人立场和主观性,
而照片由照相机摄取,
当然是一种客观存在。然而今天
站在两张照片前,我却疑窦丛生——
第一张摄于1956年,四个着皂衣的长者
抄手走在独木桥上,金水河两岸
泥土新鲜,草木茂密;
一张摄于1980年,一群孩子在岸边读书,
两岸的泥土,均已被石头和水泥覆盖。
巨野笔记
为一个地方写诗,不一定非要弄清
这个地方的历史,甚至也不一定非要
知道这个地方的现在和未来。
更多时候恰恰相反。就像
你突然喜欢上一个女子一样。
第一次来巨野,从黄河口一路高速,
看到了梁山、郓城,就是没看到
巨野,以至于错过了下高速的出口。
不得已在下个出口出来时,巨野
微小的路牌才进入巨大的视野。
直到入住酒店,全国到处都
大同小异的酒店,也没想象出
巨野真正的模样。但当我放下行李,
巨野这个词像一朵浪花在脑海里翻滚,
还是忍不住马上为巨野写首诗。
巨野。是巨大的田野吗?还是这个地方
或者这个地方曾经的人们,都有着
巨大的野心?再或者,就是当年
为这个地方取名的人,曾经感叹于自然
巨大的野外,而人却只有狭小的内心?
带着这些疑问来到餐厅,主人唐江波
介绍巨野的地理和人文,而无论是对于
巨野北侧的八百里水泊,还是对于
春秋时经常来这里转悠的孔子,
在座的又有几人不知?
但当我看到唐江波举起酒杯
对着一桌子丰盛的酒菜,说出
欢迎来到我们这个小地方时,我又一次
忍不住一惊,巨野,难道就是
如此巨大的一个小地方?
郑州黄河笔记
一个人去看黄河,打的,
从金水路和东明路路口出发,
只需半小时车程。
出租车司机告诉我,
黄河除了水,也没啥好看,
炎黃二帝像,还是新做的,空心。
可他又说,但到了郑州不看看黄河,
就像到了北京没登登长城,一样。
北京我去过多次,但长城,
只在年轻时登过一回,登过一回,
就再也没有登过。
黄河不一样。从源头到尾闾,
尽管每一段河水,都是一样的河水。
一样的起始一样的结束,
一样的记忆,泥沙俱下。
我还是会忍不住一次次去看它,
就远远地,站在岸边,久久地看它——
从不疲倦的流水,永不止息的流水,
如此单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就像一个古老的寓言,
——单调得我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