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3-05-22吴敬哲孙素华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企业

吴敬哲 孙素华

【摘  要】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才能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论文以聊城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调研梳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5-0136-03

1 引言

黨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企业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承载者,自主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转变[1]。

2 聊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

研发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活动规模和科技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的重要内容。自主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过程,因此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企业研发投入经费包含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因此研发投入经费强度是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规上工业企业在统计学中一般以年主营业务收入作为企业规模的标准,达到一定规模要求的企业就成为规模以上企业。以聊城市规上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企业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方面的路径和方式,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和借鉴。

2.1 企业创新能力稳步增强

近年来,聊城市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推动全市1 1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建设了研发机构,基本实现有需求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从2019年的1.87%增长到2021年的3.06%,两年时间增长了1.19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数从2019年的132家增长到2021年的778家,企业数增长近6倍(见表1)。

有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之比由2019年的5.37%上升至2020年的26.39%(见表2),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稳步增长,由2019年的11.07%上升至48.64%。研发机构的建设带动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企业不断开展研发创新活动,新产品开发层出不穷,产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激活了聊城市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促进了全市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2]。

2.2 企业研发投入现状

聊城市全社会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企业,规上企业研发投入经费支出占全市研发投入经费支出比重达95%以上,而规上企业中研发投入经费又过度依赖大型企业,研发投入经费和强度存在严重不平衡现象。从研发投入经费支出的构成来看,聊城市研发活动主要是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其中又以试验发展为主,该项经费支出占到研发投入经费支出总额的90%以上,而基础研究投入较少。2019年聊城市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研发投入经费支出的比重仅为0.97%,2020年为1.27%。

2.3 企业科技属性增强

科技型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创造的主力军。在当前形势下,企业自主创新意识逐渐增强,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带动企业良好发展。2019年末,聊城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2家,2022年底增长到608家,两年时间聊城市高企数量实现翻倍。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19年末的128家增长到2022年的800余家,入库企业增长了5倍多(见图1)。

3 聊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短板与不足

虽然聊城市通过开展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工作,推动了全市创新体系的完善,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是研发机构发挥的创新引领作用还不够强,集聚高层次研发人员的力度不足,研发机构建设水平良莠不齐[3]。

3.1 企业研发机构投入不足

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企业的首要目标是活下来,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低端行业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导致部分企业研发机构投入力度不足。调研发现,部分传统行业规上中小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标准较低,研发人员、研发设备投入不足,开展的研发活动较少,研发机构不能有效带动企业创新。

3.2 研发机构建设水平差距较大

通过调研了解,有些企业注重企业创新发展,通过开展科技创新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在研发设备购置、研发场所建设、研发人员引育和研发项目开展上加大投入,建设高水平的研发机构;部分规上中小企业多为传统行业产业,仅仅为简单的低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虽然鼓励引导建设了研发机构,但是建设标准较低,没有高层次研发人员,研发投入较少。

3.3 研发机构技术人才缺乏

无论地区还是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其实质是科技实力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则是科技实力竞争的关键。聊城市由于经济总量较小,企业投资环境亟待进一步完善等局限,对人才的吸引力尚有一定的差距。通过调研了解,部分企业反映高层次研发人才流动较快,企业依靠自身实力无法留住人才,很多中小规上企业无法吸引高层次科研人员,人才的缺失直接制约企业研发活动的开展[4]。

3.4 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不足

财政科技投入是政府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引玉砖。聊城市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未能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撑引导作用。2020年聊城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2.05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0.44%。2021年聊城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1.8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0.38%(见图2)。

3.5 创新主体发展不平衡

聊城市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型企业,规上企业研发投入经费支出占全市研发投入经费支出比重达95%以上,而这其中,几家大型企业研发投入经费占全市企业研发投入经费的50%左右,研发投入存在严重不平衡现象。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出台一系列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优惠政策,虽然这些企业R&D投入总量还不算大,技术开发的规模和水平仍然较低,但它们因规模小而更加灵活主动,能够依据市场需求,快速找到研发方向,自主开展研发活动。

4 聊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

企业自主创新意识的提升是一个长期引导的过程,研发机构的建设也需要持续推动。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成长的压力也逐渐加大,只有克服自身短板,发挥自身优势和市场有力因素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才能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5]。

4.1 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努力培育和招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加快形成科技型发展新格局。一是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引导骨干企业主动承接全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积极建设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等高层次平台,突破一批行业内重大关键技术,推动企业向引领行业标准和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推进,切实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二是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各类资源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配置,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突出难题,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三是加大科技型企业招引力度。面向优势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产业高端、技术创新环节开展科技招商,既积极承接引领产业发展的科技龙头企业,也主动引进一批“小而精、小而强、小而特”的“小巨人”和“单项冠军”。

4.2 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建设

统筹推动各类创新平台建设,真正使创新平台建成创新要素的聚集地、创新成果的策源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地、科技成果转化的主战场。一是推动研发机构提质升級。及时掌握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活动和研发投入情况,确保已建研发机构发挥实效,推动有需求的企业继续建设研发机构,引导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提质升级,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二是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支持龙头企业争创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高层次平台。发挥高能级平台在项目、人才、资金的优势,筑牢创新根基,不断提升聊城市创新平台建设效能。三是培育高水平孵化载体。发挥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孵化器引领作用,加强众创空间示范建设,提升服务水平。落实支持政策,激励孵化器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加强对孵化器的动态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引导孵化器积极拓展知识产权、财务融资等服务功能。

4.3 发挥项目突破和带动作用

科技项目旨在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科技问题,引导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产品技术升级、工艺改进等研发活动,推动企业以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向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推进。一是全力参与省级以上重大研发任务。围绕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挖掘凝炼一批解决产业关键问题、重大难题的科技创新项目,帮助企业做好选题把关、挖掘亮点等工作,争取一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省级以上项目。二是组织实施市级重点研发计划。聚焦聊城市重大技术需求,组织实施市级重点科技研发项目,推动企业以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向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推进,切实提升聊城市重点产业科技支撑能力。三是发挥科技项目的带动作用。充分聚焦运用各类创新资源,推动聊城企业承担更多国家、省创新项目,引导企业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转化一批创新成果,创造一批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6]。

4.4 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

坚持借智借力,深化科技合作,开展产学研精准对接,促成更多优质资源在聊城落地。进一步完善“政策包”和“服务包”两类支撑,把创新理念和政策及时传达到基层和企业。一是探索合作机制,扩大合作渠道。以聊城的产业发展方向来谋划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夯实合作基础,拓宽合作渠道,高起点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发挥产学研合作引导资金作用,推动高校院所创新资金向聊城聚集。二是狠抓政策兑现落实。推广使用创新券、落实企业研发费用财政补助、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等普惠性政策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配置,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集聚,使激励创新的政策效应更多传导到企业。三是抓实科技服务。编制《科技创新政策汇编》,多渠道、多方式开展科技政策培训活动,加大政策宣贯力度。积极将科技资源引入企业,科技服务覆盖到企业,科技政策落实到企业,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

4.5 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

技术创新是以人为本的,人才是研究开发活动的实际实施者。只有拥有了具备创造力的核心人才,企业才有开展自主创新的可能性。一是制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要加快科技进步,构建经济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就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要根据科技创新总体需要,制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战略和政策,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及措施,尽快建成一只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二是多渠道引进高端人才。通过采取产业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吸引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及“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高端人才落户聊城,进一步完善落实引才政策,强化“为发展服务、为企业服务、为人才服务”的理念,加强对人才的生活和环境的服务保障。三是持续加强人才培养力度。要通过共建创新平台、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重视发挥企业作用,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邀请国内外专家来聊城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骨干企业创新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进行轮训,激发创新意识、普及发明原理、提高创新效率。

【参考文献】

【1】梁志锋.切实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J].红旗文稿,2021,438(06):29-32.

【2】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作.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系列报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2.

【3】韩利伟.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创新型制造企业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17):133-135.

【4】张萌萌,路普庆.聊城市科技人才集聚发展策略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2(2):126-128.

【5】崔久波,衣振芹.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J].河北农机,2022(1):84-86.

【6】梁玉玫.广西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探究[J].中国市场,2021(18):186-188.

猜你喜欢

自主创新能力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探究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