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诗的情感表达类型分析模式

2023-05-22朱云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新诗中学语文

朱云

摘 要 新诗可以分为情感拓展型和情感结晶型两种类型,前者从纵向拓展的角度,不断强化对某种情感的表现;后者从横向延伸的角度,不断开拓对某种情感的理解。从情感表达类型的角度分析新诗,可以从诗歌整体情感逻辑的高度,实现语言形式分析和情感意蕴解读的更有效融合。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新诗 情感拓展型诗歌 情感结晶型诗歌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虽然新诗在中学课文中的篇幅不算多,但作为一种更切合时代要求的诗歌创作样式,它对于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化传统、培育健康的情感价值、提升审美分析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相对于其他文学体裁,诗歌强调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所以非常注重语言表达的技巧性。因此,如果说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那么诗歌就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诗歌的这一体裁特点,要求人们在进行新诗教学的时候,必须从语言出发,逐渐达到对诗歌意蕴的深层把握,我们坚决反对“那种抛开诗歌语言层面,直接谈情感、谈审美、谈心灵净化的诗歌教学课”[1]。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新诗教学中,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语言形式分析的重要价值,但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那就是将意象、修辞和音韵分析“知识化”“碎片化”[2],无法做到从诗歌整体情感逻辑的高度,对新诗的语言形式和情感意蕴进行融合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试图从情感类型表达的角度,提出一种融合语言形式分析和情感意蕴解读的新模式。

一、诗歌的两种情感表达类型

从情感表达类型的角度对新诗进行分析,是新诗研究的一种常见方法。比如诗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就是从创作方法角度对诗歌情感表达类型的一种划分。不过,这种传统划分方法虽然对于把握不同诗歌的整体特点仍有用,但在追求诗歌“细读”的今天,它多少显得有点不够细致。本文这里想借鉴袁可嘉先生对诗歌情感表达类型的一种划分模式,在《论诗境的扩展与结晶》一文中,他说:

我们常常在诗歌里发现两种恰成对照而同样具有高度效果的处理手法:一种是从一个单纯的基点出发,逐渐向深处、广处、远处推去…使读者终于不自觉地浸透于一个具有特殊颜色、气味与节奏的氛围里;另外一些诗人喜欢从许多不同的方向接近主题…把整篇诗的感情思想结晶在一个或二个核心的意象上面,这些核心意象显著地突出在众多伴随意象之间,清晰、明朗、闪光,给诗的全体一个结晶,一个生命,如果每一个单独的诗行可以比作一支波浪,那么它或它们就是开在波顶的浪花,收拾起各方面的分力,给我一个全体。

前者就是我们所要谈的诗境的擴展,其要旨在造成氛围;后者则指诗境的结晶,其要旨在造成诗歌感觉的强度。[2]

在这两段话中,袁可嘉先生实际提出了诗歌情感表达的两种常见类型。一种是情感拓展型诗歌,诗人从一个情感基点出发,从纵向拓展的角度逐渐强化情感表达的强度,造成一种浓厚的诗歌情感氛围。如闻一多的《死水》,诗人用“死水”象征当时国家的混乱,通过诗歌逐节递进的方式,从纵向角度不断深化对“死水”糜烂形态的描写,传达出一股浓厚的爱而不得的愤激情感。另一种是情感结晶型诗歌,诗人将情感表达凝结在核心意象上,从不同角度对核心意象进行横向拓展描写,从而不断开拓情感表达的理解层次。如余光中的《乡愁》,诗人从幼年对家的依恋、成年对家的想念、老年对父母的思念、现在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皈依四个不同角度拓展对“乡愁”的理解层次,进而不断深化情感表达的强度。本文认为新诗大致可以分成上面两种情感表达类型,下面本文将尝试运用这种理论分析一些中学课文中的新诗,以探求一种从情感表达类型角度分析新诗的新模式。

二、情感拓展型诗歌分析模式

如果对上面所说情感拓展型诗歌细加考察,可以发现这类诗歌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又可以分作两种亚类。一种是在某一节诗歌中,以特定情感为中心,不断铺陈相似的情境,以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情感表达氛围。比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在描写大堰河对“我”的关爱、“我”对原生家庭的生疏、大堰河后续的悲惨境遇时,都是围绕特定情感在某一节中不断铺陈相似的情景,从而造成一种浓厚的抒情氛围和效果,如第四节描写大堰河对“我”的关爱: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地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这一节诗歌中,诗人通过细节描写,围绕“关爱”这一情感,不断铺陈母亲关爱孩子的典型情境,刻画出了一幅幅温馨动人的画面,生动地渲染出了大堰河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我”对大堰河的感激之情。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也是如此,只不过这首诗歌只有一节,而在这仅有的一节诗歌中又表达了两层意思,因而在具体表现形式上有所变化。具体而言,诗歌从开头到“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主要凸显国家被占据的痛惜之情,铺陈了被折断的“嫩柳枝”、微凉的“荇藻和水”、彻骨的“雪峰”、夹泥沙的“水”、长满蓬蒿的“水田”、憔悴的“荔枝花”、没有渔船的“苦水”等一系列破败的形象,烘托出一种阴沉灰暗的意绪;从“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到末尾,主要赞颂国家“辽远的一角”未被占据的光明,铺陈了温暖明亮的“春”、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的“乳”、太阳等一些系列温柔明亮的形象,烘托出了一种色彩明亮的情感气氛。

情感拓展型诗歌的另一亚类,是诗歌中的多节都围绕同一种情感进行描写,并逐节递进,以推动情感表达的强化。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围绕“留念康桥”进行描写,并逐节递进情感表达的强度:第一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连续铺排三个“轻轻地”,暗示诗人对“康桥”的不舍;第二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用“柳”寓“留”的典故,点明诗人想留下来的情感,情感表达比第一节更加显明;第三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以“甘心做一条水草”的强烈抒情 ,将“留念康桥”的情感推到了一个高点;第四节和第五节“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以“梦”相连,写出了康桥生活“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自由,为“留念康桥”的情感注入了具体的生活内容,从而在第三节情感表达高点的基础上,将情感表达强度推到顶点;第六节“但是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在将“留念康桥”的情感推到顶点的时候,一个情感转折,把想留而无法留的无奈充分地渲染了出来,营造出了全诗情感的爆点和最高潮;最后一节“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是想留而无法留的情感余音,诗人并非不想“带走一片云彩”,而是无法“带走”,所以只能故作潇洒“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这故作潇洒中藏着的是深深的无奈。总之,这首诗歌围绕特定情感,通过诗节递进的方式推进情感表达,是情感拓展型诗歌的另一亚类,它与在一节诗歌之中铺陈相似情境的区别在于:后者以诗句为单位,相似的情境是通过诗句描写展示出来的;而它则以诗节为单位,诗歌的每一节都构造一个情境,并逐层递进情感。前文提及的闻一多的《死水》,采用的也是这种情感表达亚类。在这首诗歌中,诗人逐节描写“死水”的糜烂,纵向递进情感表达的强度,诗人把“死水”的糜烂描写得越绚烂,其表达的愤激情感就越强烈。

三、情感结晶型诗歌分析模式

根据前文的阐述,情感结晶型诗歌指诗人将情感表达凝结在核心意象上,从不同的角度对核心意象进行横向拓展描写,从而不断拓展情感表达的理解层次。因此,要想有效分析这类诗歌的情感意蕴,需要从横向角度,把握诗人从不同角度对核心意象进行挖掘的逻辑层次。比如舒婷的《致橡树》,诗人将当代女性平等的爱情观凝结在核心意象“木棉”上,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多层次的横向拓展。我们先看诗歌的第一节: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宵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严/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

这一节诗歌描写了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六种形象,它们作为非核心意象,是核心意象“木棉”的对照,代表了女性五种爱情观:凌霄花代表攀附的爱情观,完全依靠男性的权势来实现自我价值;鸟儿代表崇拜型爱情观,个人工作和生活的一切随着男性转;泉源代表家庭型爱情观,将家庭经营好,为男性在外拼搏提供情感慰藉;险峰代表自美型爱情观,将自身形象经营好,为男性对外交往赢得面子;日光、春雨代表自强型爱情观,将个人经营得比男性还强大,为男性提供一切庇护。由于这五种爱情观要么失去自我、要么单向输出,因而是不正确的爱情观。所以,诗人在描写完这些形象后,断然否定说:“不,这些都还不够。”接着,诗人开始从正面描写“木棉”形象,以阐述正确的爱情观: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我们共享雾、流岚、红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这两节诗歌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横向拓展描写:从“根,紧握在地下”到“但沒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写男女双方互为知己、心灵相通;从“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到“又像英勇的火炬”,写男女双方相互独立,各自保有工作和生活的特色;从“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到“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写男女双方平等互助,共同承担生活的喜怒哀乐。显然,三个方面的横向拓展描写表达了一种正确的爱情观:精神上心灵契合、工作上相互独立、生活中互相帮助,它既不是女方对男方的单向攀附,也不是女方对男方的单向支持。在此基础上,诗歌最后总结说“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这句诗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对男方的要求,希望“你”有“伟岸的身躯”,并能“坚持自己的位置,脚下的土地”;另一方面是对自我的要求,不能攀附男方的“伟岸”,要像“你”一样能坚持自我的“位置,脚下的土地”。这样,《致橡树》作为情感结晶型诗歌,无论反面对五种爱情观的否定,还是正面对三种爱情态度的肯定,都是进行横向的延伸,而不是进行纵向的拓展。

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也是如此,这首诗歌是关于“幸福”的书写。它与《致橡树》不同,其核心意象不是一个或两个,而是两组。换言之,诗人运用两组不同意象,从两个不同的层面对“幸福”进行了横向延伸挖掘。诗歌的第一节: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吗,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与物质相关,意指尘世幸福,是一组意象系统;“周游世界”“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与精神相关,意指非世俗意味的精神幸福,是另一组意象系统。两组意象系统的混用,说明在第一节诗歌中,诗人的幸福追求是同时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的。诗歌的第二节:“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这既是诗人对内涵全面的幸福追求的歌颂,同时也是他的希望:其他人也能像自己一样拥有比较全面的幸福追求。

这首诗写于1989年1月13日,距诗人在同年3月卧轨自杀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显然,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世俗化思潮涌动的社会转型期,诗人明显觉得这种同时包含物质和精神的幸福追求,并非当时大多数人的追求。所以,诗歌第三节开始出现转折: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第一句“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看,诗人还是认为他包含世俗意味和精神追求的幸福是能够为其他人所认可的。但很快,诗人意识到世俗化潮流中的人们可能只愿意追求世俗层面的幸福,而他则不愿意放弃精神层面的幸福。所以诗歌最后几句,他在用“灿烂的前程”“有情人终成眷属”“尘世获得幸福”对“你”进行祝愿之后,来了句:“我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只愿”两字表明海子最后放逐了物质,选择的仅仅是精神。如果对照诗歌第一节他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对幸福的描述,这种追求也是有偏颇的。本文认为,教师在讲解《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时,一方面要高度肯定海子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另一方面也要告知学生:他最后放逐物质,只选择精神,也是片面的。总之,从情感表达类型的角度看,整首诗歌将“幸福”凝结在两组意象之上,一组意象象征尘世幸福,一组意象象征精神幸福,有效地从横向层面开拓了幸福的不同层次内涵。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情感拓展型诗歌是从纵向拓展的角度,不断强化对某种情感的表现;而情感结晶型诗歌则是从横向延伸的角度,不断开拓对某种情感的理解层次;对比单独的意象、修辞和音韵分析,从情感表达类型角度分析新诗,可以从文本整体思维的角度,对诗歌的形式特色和情感意蕴进行有效的融合分析。

[本文系陕西省“十三五”教育规划项目“中学语文文体教学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GH18H39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肖培东.教新诗应处理好四种关系[J],语文建设,2016(5):40-43.

[2]黄福清.新诗教学的尴尬与突破[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学研究),2008(12):50-52.

[3]袁可嘉.论诗境的扩展与结晶[G]//论新诗现代化,上海:三联出版社,1988:127.

[作者通联: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新诗中学语文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新诗之页
新诗之页
新诗之页
新诗之页
新诗之页
新诗画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