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存问题、原因分析及改革建议
——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思考

2023-05-21李士佳黄书朋

体育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环节技能教学模式

李士佳 周 龙 黄书朋

(1.贵州健康职业学院体育组,贵州铜仁 554300;2.广西职业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陆续发布了一些涉及学校体育工作的文件,其中对学校体育工作如何开展以及体育课程改革如何推进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完善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和考核评价机制”[1],注重“学、练、赛、评”一体化系统组织就变得更为迫切。而“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大体育课程观为理论依据,以“教会、勤练、常赛”内涵与要求为根本出发点,强调在一个完整的体育学习当中学、练、赛、评应该是一个整体、系统性的、不可分割的,突出“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理念。该模式的兴起可以进一步缓解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体育教学蜻蜓点水”、课程衔接统整缺乏等现实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以“学、练、赛、评”一体化为具体视角,试图分析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存问题

1.1 体育课程统整缺乏,课程的功能被弱化

不少地区高校公共体育工作在课堂教学、课外锻炼、运动会等方面存在各自为政或脱节的现象,集中表现在体育课堂学习单一技术动作、课外锻炼练耐力跑素质、运动会竞赛田径运动项目、考试考单项运动技能和体能[2],导致体育课程综合育人功能被弱化,具体体现以下几方面。其一:体育课程的教育功能被窄化。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易忽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体育精神的传播,从而影响体育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其二:体育课程的健身功能被异化。受应试教育和“唯分数论”影响导致出现部分学生为了顺利通过体质测试或达到“课外跑”要求而请人代考或代跑等现象。其三:体育课程的娱乐功能逐步被淡化。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难以构建“面向人人”且充满趣味性和娱乐性的体育竞赛,导致许多学生并不能享受体育所带来的乐趣。

1.2 教学环节内涵把握不够,相互促进的关系尚未建立

“学”“练”“赛”“评”四个教学环节作为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构成部分,能否深刻把握其内在含义、能否科学建立层层递进关系,将直接影响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能否落地。从体育课堂的层面出发,一堂有质量的体育课应使“学、练、赛”教学环节呈现出层层递进的关系,用“评”来统领“学、练、赛”[3]。然而,受固有思维和能力的影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学”的环节存在学的不精、学的不新,如技术教学“蜻蜓点水”且知识陈旧;“练”的环节存在练的不乐、练的不足,如学生兴趣缺乏且缺练习量;“赛”的环节存在赛的太少、赛的单一,如体育比赛太少且形式单一;“评”的环节存在评的片面、评的不对,如过度重视身体维度评价却忽视情感和价值维度评价。此外,许多公共体育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师的“教”,易忽视学生的“学”“练”与“赛(评)”,或只重视学生的“练”,易忽视学生的“学”与“赛(评)”[4],导致“学”“练”“赛”“评”四个教学环节的脱节或分离,无法形成互相促进的整体关系。

1.3 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核心素养难以养成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某种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育教学的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5]。一套成熟且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应以服务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然而,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许多体育教师受陈旧观念和职业倦怠的影响,入职后一直沿用以掌握运动技能的顺序为主线而设计的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程序,即“三段式”教学程序(准备部分—基础部分—结束部分)[6],配以教学方法“三部曲”(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授课内容几乎与中小学所授内容大同小异甚至出现低级重复。虽然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可以让每一位教师轻松应付教学工作,但久而久之极易降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另外这种灌输式教育始终以教师为中心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习得与养成。

2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一体化课程体系尚未建立,“以体树人”综合价值未充分发挥

长期以来,公共体育教学因缺乏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出现了课程内容缺乏衔接性与逻辑性、教学实施缺乏系统性与多元性、课程评价缺乏层次性与操作性等一些新老问题,使学校体育的作用发挥不尽理想。[7]首先,大多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都是采用选项课的形式开展,这种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的教学形式固然正确,但因其教学内容缺乏考虑上下学期的衔接性,以及不同运动项目先学什么、后学什么的逻辑性,使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过程出现低级重复、学的不精、学不会用。其次,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在课程实施系统性方面缺乏将各学期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进行有机组,出现过于形式化和浅表化;在多元性方面无法将课堂上的学与练与课外的练与赛结合,造成体育课程实施形式单一。最后,在体育课程评价方面,受“重技能,轻人文”传统思想的影响,出现课程评价评价内容单一且操作性不强。最终导致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施效果不尽理想,体育课程“育体”与“育心”以及“育人”综合价值无法体现。

2.2 体育大课程观意识淡薄,课程设计缺乏整体规划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应该是完整的体育大课程,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而言,应包括体育课堂的“学”、课内外训练的“练”、以提升运动技能和培养体育品德为核心的各类形式的“赛”以及评价手段丰富的“评”几部分[8]。然而,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实践中却没有形成“学、练、赛、评”一体化的体育大课程模式,即使“学”的部分完成好了,但也存在练的浅表、赛的太少、评的不全等问题,即使“练”的部分完成好了,但也存在学的不精、赛的无趣、评的单一,即使“学”与“练”的部分完成好了,但也存在赛中无评、评中无赛等问题,从而导致了体育课堂的“学”“练”“赛”“评”脱节或分离。另外,在课程设计方面,高校公共体育课存在不同学期和不同年级的选项课教学却存在低级重复、知识与技能学习不够系统、教学内容安排逻辑性不足、赛与评环节未能对接等问题。如在少部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因课程设计缺乏科学性,致使出现上下学期学生重复选择一门选修体育项目课程且教学内容依然低级重复。

2.3 教学观念过于陈旧,缺乏应有的创新力

虽然随着体育课程一体化在我国中小学不断推进与实施,“学、练、赛、评”一体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被越来越多高校体育教师所认识,但仍有一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育教学缺乏创新力。他们往往是体育课程改革的“观望者”或“排斥者”,一些体育教师认为“改与不改,无关重要;爱改你改,与我无关”,惧怕教改对其日常教学带来困难以及职业带来冲击与挑战。如部分教师尤其是年长的教师,对信息化技术辅助体育教学学练环节的看法依然存在怀疑态度,认为费时费钱,排斥将信息化手段引入体育课堂中。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只重视教与学的环节,易忽视赛与评的环节,授课内容几乎为传授运动技能和增强身体素质,很少涉及人文素质教育知识的传授,教学思想较陈旧。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体育选修课教学内容几乎是围绕教学与练习两大部分展开,开展的教学比赛屈指可数,能面向全体学生课堂竞赛更是少之又少,无法体现“常赛”的教学理念。综上,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创新力不足是阻碍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深化改革的关键因素,进而影响体育教学质量、限制师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与提高。

3 加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相关建议

3.1 树立体育大课程观,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校的公共体育课应该是大体育课程,即以提高运动技能、培养体育品德为核心,由体育课堂的“ 学”、课内外训练的“练”、各种形式的“赛”和考核手段丰富的“评”等环节组成。而“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强调“学”“练”“赛”“评”四个教学环节的内在联系,以体育课程大观为理论基础,深刻把握“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基本内涵,构建的体育教学新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让学生达到学中“玩”、学中练、赛中练、展中评,还能让学生在不同难度、不同趣味的游戏或比赛中,实现享受乐趣、强健体质、健全人格、磨炼意志的教学目的,从而使体育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3.2 把握“学、练、赛、评”内涵与要求,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近年专门针对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中所存在“体育教学蜻蜓点水”、技能与体能的割裂、体育综合育人价值难发挥“等现实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其中“学”主要指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学懂、学准、学会,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练”主要指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会练、多练、勤练,包含的内容主要有技术、体能、智能、战术、心理;“赛”主要指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常赛、乐赛、会赛,包含的主要内容为课内外不同类型的体育竞赛;“评”主要指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有评、能评、会评,包含的主要内容为教师评价、同学互评、技能评价、发展性评价以及思政效果评价等一些综合素质评价所包括的部分。只有深刻把握“学、练、赛、评”四者的内在逻辑关系,将“学、练、赛、评”进行一体化设计与实施,做到“学练有赛、赛中有评、以赛促学”,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参与学校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从而全面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3.3 更新教师传统观念,增强专业素养与提高专项水平

为进一步解决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调、教学评价不完善等落后的教育理念[9],就必须加强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让新时代教育理念深入一线体育教师的“脑海里”,并引导其将“健康第一”等教育理念落到实处。而将“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引入,将有利于更新教师传统观念,激发教师教学主动性,逐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专项能力。作为学校体育工作中主要的三大内容体育课堂教学、课外锻炼以及运动会,通过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竞赛项目设置与体育选修课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以此来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多重评价导向功能。一方面由于课内外体育竞赛往往会要求全员同学都需要参加,受众面与传统比赛相比更加广泛,学生都能在竞赛场上充分展现自己的竞技能力,使学生体育课堂的学习结果得到展现,从而实现“以赛促学”;同时,通过全员总动员的参赛会给任课教师会无形中产生一定的压力,这将会激发任课教师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项水平,以此来应对一体化教学改革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倒逼”一线体育教师必须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每节课切实做到“学练三个一”[10],即每节课必须包括单一技术、组合技术以及相关的游戏或比赛。

猜你喜欢

环节技能教学模式
高级技能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画唇技能轻松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