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视角下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苏州市为例
2023-12-25牛玮柏景岚王进
牛玮 柏景岚 王进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南京 21001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品牌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城市品牌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内能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外能推广城市文化、提高美誉度[1]。城市品牌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体育作为城市发展的产物,具有提高城市知名度、加快基础建设速度、加强群众凝聚力等功能,是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一环。
苏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有突出表现。苏州市是国内第一个专门进行体育竞赛规划的城市,提出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名城,对其他城市体育赛事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2]。苏州市体育赛事事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不利于赛事效应的最大化。基于此,本研究对苏州市体育赛事进行现状调查,探究其对城市品牌发展的影响,以期推动赛事良性发展、助力城市品牌建设。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苏州市为例,研究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发展的影响。主要研究苏州市2017-2020 年体育赛事的开展情况和城市品牌发展状况,分析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
1.2 研究方法
1.2.1 实地调查法
前往苏州市区及各县市进行实地的调查,深入了解各地区的赛事开展、场馆设施以及政策实施情况。走访相关赛事的参赛者和观众,了解其对城市品牌建设的评价,分析城市品牌发展的现状。
1.2.2 专家访谈法
对苏州各地区的体育赛事相关负责人进行询问,了解各地体育赛事的实际开展情况。此外,向相关政府部门的专家请教,听取他们对于苏州市城市品牌发展的建议,对研究进行丰富、完善。
1.2.3 逻辑分析法
围绕苏州市体育赛事和城市品牌的发展,对文献搜集和实地考察获得的资料,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一方面从体育赛事开展中发现存在问题,另一方面从城市品牌建设中寻找发展契机,双向地探究发展对策,以实现效应最大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苏州市体育赛事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1.1 苏州市体育赛事类型总体分布
近年来,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苏州市体育赛事事业也迎来了快速的发展,成为国内首个对体育竞赛进行专门规划的城市。随着赛事数量的逐年增加、赛事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赛事级别的不断提升,体育赛事产生的效应也不断扩大。调研结果显示,苏州市及下属四县市每年办赛多达上百场,赛事呈现规模大、级别高、运动项目多、参赛人数多等特点[3]。
根据实地调查,以及对相关赛事资料的整理,可以从职业赛事、商业赛事、IP 赛事和特色赛事四个方面对苏州及其下属四县市举办的体育赛事进行现状分析。苏州市区在办赛数量上具有绝对优势(见图1),总办赛次数高达154 次,其中职业赛事53 次,商业赛事64 次,IP 赛事23 次,特色赛事24 次。办赛数量位列第二的是昆山市,总办赛次数为53 次,其中商业性赛事开展较多。昆山已经连续16 年全国百强县排名第一,具有强劲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赛事资源。在2017-2020 年苏州市体育赛事类型的总体分布中,商业赛事数量最多,赛事商业化程度较高。例如金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苏州八国男篮争霸赛、昆山中国户外运动节等,这些赛事都获得了大量的关注,为苏州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应,同时,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赛事效应的不断提升[4]。
图1 2017-2020 年苏州市体育赛事类型总体分布图
2.1.2 苏州市体育赛事级别总体分布
体育赛事级别可以分为国家级、国际级体育比赛[5]。图2 显示,2017-2020 年苏州市区举办国际级赛事55 次,国家级赛事75 次;常熟市举办国际级赛事14 次,国家级赛事5次;昆山市国际级赛事22 次,国家级赛事25 次;张家港市举办国际级赛事5 次,国家级赛事10 次;太仓市举办国际级赛事5 次,国家级赛事14 次。
图2 2017-2020 年苏州市体育赛事级别总体分布图
体育赛事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经济条件以及基础设施的保障,高规格的国际级赛事对举办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国际级赛事苏州各地区都有分布,其中苏州市区和昆山市为主要办赛地,常熟市、张家港市和太仓市则分布较少。办赛项目中以马拉松和篮球为主,这主要是由于马拉松赛事的规模较大,容易形成较高的赛事影响力,因此多为国际赛事;而篮球赛事作为传统三大球赛事之一,拥有广泛而稳定的受众群体和成熟的运作体系,赛事举办水平较高。
统计数据显示,2017-2020 年苏州市举办的体育赛事以国家级赛事为主。一方面是受场馆设施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因为苏州市各县市多次举办国家级赛事,有着丰富的办赛经验。赛事项目多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如金鸡湖端午龙舟赛、全国桥牌青年团体赛、“同里杯”中国围棋天元赛等[7]。此类体育赛事有效结合了当地的传统文化,成为了苏州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赛事,也成为苏州城市的一张新名片[8]。
2.1.3 苏州市体育赛事项目总体分布
在苏州市所开展的众多体育赛事项目中,马拉松、篮球、足球举办次数较多(见表1),各地区均有所分布。受马拉松热潮影响,马拉松赛事分布最为广泛,5 个地区均举办过马拉松赛事。而篮球、足球、排球、龙舟属于分布较为广泛的项目,有4 个地区曾经举办过,其中足篮排作为传统三大球,有着成熟的办赛模式,也会成为一些地区的重点考虑的办赛项目,而龙舟已经成为苏州地区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特色赛事[9]。
表1 2017—2020 年苏州市体育赛事项目总体分布
在举办过的赛事中不乏苏州太湖国际马拉松、苏州八国男篮争霸赛、“贝贝杯”青少年足球赛等具有高知名度的精品赛事,形成了良好的赛事效应。除此以外,各地区结合当地的资源特色和办赛经验,举办了不同类型的体育赛事,展现出错位发展的趋势。例如,常熟市将尚湖的自然风光与铁人三项赛事相结合,举办了常熟尚湖国际铁人三项赛;昆山市充分发挥其丰富的办赛经验,承办了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昆山赛区的比赛;张家港市针对当地参与人数较多的网球项目,积极开展了中国业余网球公开赛;太仓市发扬其“武术之乡”的文化内涵,举办了多次中国武术王中王散打中外争霸赛。这些体育赛事的开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品牌效应,是苏州市各地区在打造城市体育品牌上的有益尝试[10]。
2.2 苏州市城市品牌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苏州连续四年占据中国城市品牌百强榜榜首,城市品牌影响力广泛而深远。苏州有着鲜明的城市特色、明确的发展定位,目标在2035 年建成“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
苏州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背靠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2020 年的GDP 位居全国第六、全省第一,甚至超越省会城市南京。在全国百强县的榜单上,昆山已经连续16 年排名第一,而张家港、常熟和太仓的排名都在前十。
苏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2500 多年历史,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苏州是东方水城,水资源是苏州的命脉,是苏州人之根本所系,苏州文化也可称之为“水的文化”。此外,苏州还蕴含丰富的红色文化。沙家浜景区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苏州还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有许多广为人知的旅游景点,每年都会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游玩。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吴中第一胜”的虎丘、“中国四大名园”之二的拙政园和留园、1400 年历史的寒山寺等,无一不彰显着苏州的山水地貌和风土人情[11]。
苏州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迅速、文化底蕴深厚、风景秀丽宜人的城市,是人们心中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城市品牌形象立体、生动,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3 苏州市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发展的影响
2.3.1 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发展的正面影响
(1)促进城市建设,增强群众认同感
为了保障赛事的顺利开展,城市需要对相应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升级。对道路交通、体育场馆、园林绿化进行统一的规划,服务赛事的同时,也优化了城市公共环境,有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12]。
2021 年男足世预赛40 强A 组比赛、2021 赛季中超联赛、女足奥预赛附加赛三大顶级足球赛事在苏顺利举行,世界各地的选手前来参赛,极大地推动了城市交通的改造。铁路、公路方面,上海虹桥、浦东等五大国际机场2 小时车程可达,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及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沪苏湖铁路江苏段、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等项目加快建设;轨道交通方面,5 号线实现试运行,6 号线、7 号线、8 号线和S1 线建设稳步推进。体育场馆方面,苏州作为2023 年亚洲杯的赛区之一,将打造一座可以容纳45000 人的专业足球比赛场馆,兼具竞赛、培训、休闲等多种功能。大众体育设施方面,截至2020 年底,苏州全市已建成80 个多功能体育公园,2700多公里健身步道,以更优美的环境、更智能的设施,最大程度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运动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的需求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赛事中来[13]。城市承办各类体育赛事,首先能够满足群众的运动需求,提高群众对城市品牌的评价。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相关的延伸赛事、配套活动,让群众提高参与感、提升体验感,增强对城市品牌的认同感[14]。
苏州环金鸡湖半程马拉松创始于2010 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一届。金马凭借完善的赛事组织、良好的赛道体验,赛事规模不断扩大。2021 年金马的报名人数再创新高,超三万人次,其中苏州本地跑者占57%。2015 年金马荣获“中国马拉松特色赛事奖”;2016 年至今金马连续获得“中国田协金牌赛事”的荣誉称号;2021 年金马被评为“世界田径标牌赛事”。苏州环金鸡湖半程马拉松是苏州自主创办、同时具有国际格局的群众性赛事,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高质量、便利的赛事服务,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一方面也助推了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在城市中的实施。
(2)带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城市经济发展状况是赛事的物质保障,也是发展城市品牌的重要基础。体育赛事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具有突出的经济功能。赛事产生的收益可以分为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直接收益指门票、赞助、转播费等,间接收益指赛事相关人员的食宿、旅游等。其中体育旅游能为城市带来巨大的收入。赛事除了可以为举办地创造收益,还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15]。
苏州是国内首个承办汤姆斯杯、尤伯杯、苏迪曼杯这三大世界顶级羽毛球团体赛事的城市。此类顶级赛事观赏性极强,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人气,也是新闻媒体关注的重点[16]。2016 年苏州成功举办汤尤杯,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082 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1.67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61.3 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1300.4 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6.7%和6.6%,游客满意度也保持在全国前列。
除了高端竞技性赛事,马拉松等群众项目也具有相同的作用。2019 年苏州共举办42 场马拉松赛事,数量位居江苏省第二。据统计,金鸡湖马拉松赛事期间,金鸡湖周围酒店入住率达到98%以上,地铁沿线的酒店入住率达到90%以上,与其他赛事周期相比,平均要增长20%-30%左右。2021 年举办的第十一届金马共吸引30000 人参赛,获得苏州银行、怡宝、东吴人寿等25 家企业不同水平、形式的赞助,帮助苏州达到了招商引资的目的,缓解了当地的就业问题,推动了旅游业的复苏,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赛事配套活动的开展也能为城市带来巨大经济收入。以中超落地苏州为契机,打造的“姑苏八点半”主题体育消费节,结合了中超观赛、运动体验、体育惠民、体育文化、美食品味等多种元素。营造赛事氛围,提高市民关注度与参与度,深度打造“姑苏八点半”苏州夜间经济品牌,通过赛事提升城市影响力,推动苏州夜间经济全面繁荣。
(3)助推文化传播,丰富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受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是上千年发展的结果。而体育赛事作为一个参与人数众多、影响范围广泛的社会活动,无论是在赛事组织、赛场布置,还是活动安排等方面都体现着城市的形象,推动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为城市品牌发展提供了平台[17]。
苏州是水城,外临长江和太湖,内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昆承湖等,苏州文化也被称为水文化。凭借着丰富的水资源,苏州充分开展水上赛事,龙舟、皮划艇、帆船等项目发展迅速。2019 年5 月,首届苏州环古城皮划艇桨板大赛在相门古城墙开幕,300 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赛艇爱好者从水上视角纵览苏州古今交融的城市风貌。2019 年8 月苏州成为中国帆船城市联盟第一批成员之一,成功举办中国帆协全国性品牌赛事——2019 中国家庭帆船赛(苏州站),获评“优秀帆船城市奖”,为获奖城市中唯一非海滨城市。通过精心的赛事组织,将水上运动与水域文化相结合,充分展现了苏州形象,东方水城品牌日益深入人心。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扬地,有2500 多年的历史,古老而常新是吴文化的鲜明特征,园林、昆曲、苏绣中都凝结着苏州人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作为端午龙舟竞渡的发祥地,积极举办金鸡湖端午龙舟赛、中国·吴江长三角“运河名镇”国际龙舟平望邀请赛、江苏省龙舟精英赛等一系列赛事。苏州在发展传统民俗体育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帆船、皮划艇等时尚休闲类项目,彰显了苏州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色。
苏州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还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常熟沙家浜景区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根据其水道纵横的特点,围绕红色主题,将陆地和水道定向相结合,设置具有特色的趣味定向赛。通过赛事的推广,常熟红色文化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2.3.2 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发展的负面影响
(1)高端品牌赛事缺乏,城市品牌推动力不足
苏州虽已承办大量全国性及以上级别赛事,但像F1 中国大奖赛这样的知名度极高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品牌赛事仍然较少,项目也局限于马拉松与传统三大球。体育赛事的品牌效应和综合效应也难以形成,对城市品牌的推动效果不明显。
(2)赛事资源配置还需优化,城市品牌影响力待提升
苏州市区、昆山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所举办的赛事呈现规格高、规模大、水平高的特点,多为国际性赛事和全国性赛事;而张家港、太仓等地区因为体育场馆资源的限制,以及办赛经验的欠缺,在国际性和高端体育赛事方面开展较少;不同地区尤其是群众赛事和特色赛事可供选择和利用的资源较少,赛事质量难以保障,体育竞赛资源配置还需进一步优化,城市品牌影响力也有待提升。
同时区域之间赛事合作的活力不够。苏州市区与县级市都依据地方特色明确了发展定位,制定了各自的赛事发展之路。但在整个苏州市内,仍然存在部分赛事重合度较高、赛事合作度较低、办赛经验缺少交流等情况。阻碍了城市体育赛事的整体发展,不利于城市品牌的塑造和推广[18]。各地区间体育赛事合作活力有待激发,区域内的赛事竞争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3)赛事区域特色不明显,城市品牌竞争力不强
因为苏州各地区之间山水地貌与人文内涵存在相似之处,所以各地区办赛有着较高的同质化,体育赛事未能充分体现区域特色,甚至部分地区存在重复办赛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篮球赛事在苏州各县市都有所发展但发展水平均不高,且办赛形式相近;水上运动项目广泛分布,但未能有效地因地制宜开展,赛事普遍缺乏知名度;棋牌类智力运动与传统文化结合不密切,赛事的文化载体功能不明显[19]。这不仅不利于城市品牌的塑造,也不利于赛事质量的提高。
(4)群众赛事活跃度不够,城市品牌凝聚力不足
经过多年赛事发展,苏州在国际大赛、自主赛事、特色赛事方面均有所突破,无论是赛事质量还是赛事知名度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都处于前列。但在群众赛事方面,赛事活跃度和影响力不高,群众的凝聚力不足。苏州市在举办“姑苏八点半”等一系列活动后群众体育虽有所发展,但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3 结论与建议
苏州市近年来体育赛事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每年举办的体育赛事数量较多、规模较大、级别较高、涉及项目较多、影响范围较广。起到了促进基础建设、提升群众认同感、加快经济发展以及传播城市文化的作用,但在实际开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发挥真正的赛事效应,促进城市品牌发展。
第一,关于赛事资源配置方面。城市品牌的塑造和推广是一个长期而动态的过程,同时相关人员众多,可以通过打造赛事组合的方式,合理配置赛事资源,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首先持续打造高端赛事,提升城市品牌知名度。高端体育赛事具有赛事级别高、影响范围广的特点,是媒体关注的重点,有利于塑造高端城市形象。与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错位竞争,举办与城市发展状况相匹配的单项顶级赛事,并争取永久落户苏州,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办好八国男篮争霸赛、CBA、中超足球联赛等职业体育主场赛事,鼓励各地区承办、协办国际及全国性职业大赛分站赛事,加强与职业协会合作,引进一批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好的品牌赛事。
其次不断开发特色赛事。各地区应根据实际发展情况,综合评估赛事活动的各方面因素,举办有利于城市发展、彰显城市特色的赛事;鼓励挖掘、整理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积极发展龙舟、围棋、象棋等特色民族民俗运动项目。坚持以金鸡湖端午龙舟赛、“同里杯”中国围棋天元赛、昆山象棋群比赛等一批具有苏州特色且影响广泛的赛事活动为引领,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的特色品牌赛事。
最后着力发展群众赛事。在全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日”等主题群众体育活动,增强群众的归属感。选择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提升群众参与感和体验感。坚持办好业余体育联赛、苏州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中国户外运动节、“逐梦常熟探寻虞山”全民户外运动嘉年华等活动,带动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全面发展。
第二,关于城市品牌发展方面。城市品牌的发展对城市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对外有展现城市形象、提高知名度的功能,对内能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凝聚力。苏州市在“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提高城市的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名城。
首先要重视城市品牌发展,充分发挥城市的资源优势,进行准确的定位和科学的规划,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当前,苏州应该充分做好2023 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2023 年亚洲杯足球赛等国际顶级赛事的准备工作,不断提高城市国际影响力。其中文化建设是城市品牌发展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城市品牌的内涵和气质。城市管理者要认识到文化建设的价值,立足文化历史积淀,发扬核心内涵,形成城市特色。
其次要认识到体育赛事和城市品牌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充分发挥赛事的载体功能,助力城市品牌的塑造和传播。把是否推动城市品牌发展纳入赛事活动的评价指标中,从办赛层面强调城市品牌发展的重要性;将城市形象自然、恰当地融入到赛事的推广和宣传中,将体育赛事中积极、正面的内容传递给群众;充分地利用现代传媒的手段,在赛前、赛中、赛后都要广泛的宣传城市品牌,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城市品牌的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