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矜”义辨
2023-05-21陈洪茂
摘要:古代训诂中有“浑言则通,析言则别”之说。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对第二十四章“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中的“伐”“矜”取浑言“夸耀”义是不恰当的。析言之,“伐”是夸耀功劳,“矜”是夸耀才能。
关键词:“伐”;“矜”;浑言;析言
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第二十四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教材注释:“ 【自伐】和下文的‘自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自见者”四句构成排比句,《教学用书》将其译为:“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后两句都用“自我夸耀”与前两句放在一起很不协调,这是因为教材取“矜与伐俱是夸义”(孔颖达疏),即取其浑言义。笔者认为此处应取其析言义。
“浑言”,又叫统言、统词、统名、泛言等,就是笼统地解释词义,重在说明一对或一组同义词所共有的含义,即“浑言则通”。取浑言义通常是同义词中的一个在文中单独成文,上下文没有与之相对举的词语,这叫“散文”或“单言”,词义是“散文则通”。“析言”,又叫别言、专言、别词等,就是分析、辨别地解释词义,以精确的语言突出每个词区别于其它词的不同的方面,即“析言有别”。取析言义通常是一对或一组同义词在文中相对举成文,这也叫“对文”或“并言”,词义是“对文则别”。如“笑不露齿”,“齿”是牙,那为什么不说“笑不露牙”呢?因为析言之,“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齿指门牙,牙指大牙、臼齿。又如,“刻舟求剑”,《说文解字》:“刻,镂也。”刻、镂都是雕刻。那为什么不说“镂舟求剑”呢?《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古代的船是木制的,故用“刻”;“金石”用“镂”,故说“金石可镂”。
前人非常注意“对文则别”,释义时力求做到准确。如为《老子道德经》作注的《河上公章句》成书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河上公注“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所谓辄自伐取其功美,即失有功于人也。”“好自矜大者,不可以久长。”《老子》第二十二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河上公注:“伐,取也。圣人德化流行,不自取其美,故有功于天下也。”“矜,大也。圣人不自贵大,故能长久不危也。”“伐”与“功”相应,“自伐”是夸耀自己的功劳,所以不能建功;“矜”与“大”相应,“自矜”是自大自满,所以不能长久。又如《国语·晋五》:“郤子勇而不知礼,矜其伐而耻国君。其与几何?”韦昭注:“矜,大也;伐,功也。”“矜”与“能”相应,“自矜”就是夸耀自己的才能。如《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争功。”又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史记·淮阴侯列传》:“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对同时出现的“伐”“矜”,解释应取其析言义,具体注释应改为:“ 【自伐】夸耀自己的功劳。【自矜】自大自满,夸耀自己的才能。”“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可以译为:“自夸功劳的人不能建功,自夸才能的人不能长久。”
作者简介:陈洪茂(1970— ),男,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