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及气象服务措施探讨

2023-05-21崔童陈鑫

种子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服务措施玉米种植

崔童 陈鑫

摘    要:玉米在我国种植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是国内粮食种植三大作物之一。玉米具备较强的耐寒性,可以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然而,玉米种植会受到气象环境的影响,恶劣的气象环境会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玉米对气象环境条件的需求以及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探讨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最大程度提高种植玉米作物的产量,避免气象灾害对玉米生产影响。

关键词:玉米种植;气象变化;服务措施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5-013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162.5       文献标志码:A

吉林属于中温带亚湿润季风季候,四季较为分明。春季降水少,夏季呈现气候温热、降水多的特点,秋季凉爽多晴,冬季漫长且寒冷,全年平均气温为3~5 ℃。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吉林1月平均气温为-18~-10 ℃,7月平均气温为21~23 ℃。玉米是吉林地区重要的种植作物之一,对吉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吉林种植玉米,需要充分考虑当地气温条件,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吉林地区气温条件,提出了玉米种植管理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当地玉米生产质量大幅提升,最大限度避免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带来的影响。

1 玉米种植条件分析

现阶段,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约0.87亿hm2土地用于种植玉米。玉米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低,南至海南、北至黑龙江均有玉米培育基地。玉米属于禾本科植物,对土壤酸碱程度以及地形条件要求不高,只要温度达到一定要求就可以正常生长。玉米主要生长阶段分为3个,分别为发芽阶段、生长阶段以及成熟阶段。如果玉米能够在这3个阶段保持正常生长,其产量就不会受到影响。在发芽阶段,如果温度持续保持在10 ℃以下,玉米种子的发芽会呈现较为迟缓的状态,只有将气温提高至16 ℃以上,玉米种子才能快速发芽生长。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环境温度高于平均温度的30%,温度过高会使玉米在一段时间内丧失活力。例如,在玉米受粉的过程中,无法使玉米花粉发挥其作用,花柱也会出现枯萎的情況。因此,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玉米种植温度的变化,尽可能避免温度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同时,玉米对阳光以及水分有着相应的需求。玉米因品种不同对光照的需求也有不同。早熟的玉米对光照要求不高,而晚熟玉米对光照的要求较高,每天光照时间必须在7~12 h。如果光照时间不足,会导致光合作用被大幅度削弱,从而抑制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同时玉米体内所产生的有机物含量会大幅度降低,影响玉米种植质量及产量。因此,在玉米实际种植过程中,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光照,使玉米的生长环境能够达到最佳状态,最大程度促进玉米生长。

含水量对玉米产量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为玉米植株较高,并且叶片面积较大,长期干旱会导致玉米产量大幅下降,降水过多也会极大程度影响玉米的光照时间,同时会提高玉米的病虫害发生率以及倒伏情况。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必须及时为玉米植株补充水分,为其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玉米快速生长。

2 常见气象灾害对于玉米种植的影响

2.1 干旱

干旱对玉米生长的各阶段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种植玉米期间出现干旱情况,会延长玉米的生长周期,使玉米产量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在玉米拔节期,如果出现干旱情况,容易导致玉米植株停止生长;在玉米授粉以及出穗的过程中出现干旱情况,会降低玉米花粉活性,使玉米出现小穗和缺粒,对玉米植株的影响最大。长时间的干旱还会导致玉米植株枯萎,甚至大面积死亡,影响玉米产量。

2.2 大风

大风天气对玉米植株生长也有一定影响,大风会将玉米的保温薄膜以及种植表面的土层吹散,新发芽的玉米苗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如果种植人员不及时处理暴露在空气中的玉米植株,就会导致其出现死亡的现象。同时,大风天气会导致玉米植株的成活率下降。夏季大风天气会使玉米植株倒伏,玉米植株光合作用将会受到很大影响,难以获取必要的营养成分,玉米植株有机物含量也会因此下降,玉米产量大幅度降低[1]。

2.3 高温低温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温度也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深入分析玉米的生长环境,发现温度对于玉米种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当温度过高或者温度较低时,玉米植株通常会出现不发芽的情况,温度条件抑制了玉米种子的发芽过程,影响玉米产量。其次,低温环境使玉米植株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极易发生病虫害,影响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不仅如此,低温环境还会导致玉米种子出现发霉的情况,不具备正常的生长条件。再次,在夏季玉米拔节阶段,只有将外界环境的温度维持在18 ℃以上才能有效促使玉米生长发育。最后,在玉米灌浆阶段,气温低于20 ℃会造成玉米千粒重降低,导致玉米产量受影响。

2.4 霜冻

在吉林地区出现霜冻的概率极大,霜冻对于玉米生长造成的损害主要是由于低温环境会导致玉米细胞内水分出现形态上的变化,由以往的结晶水变成游离水,从而使得玉米细胞出现失水现象,导致玉米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被强行停止。在玉米种植完后发生霜冻自然灾害,会影响种子发芽率,相较于正常气温下的发芽率,在霜冻环境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不足1/2。同时,温度降低还会发生病虫害,玉米植株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其产量也会不断降低[2]。

2.5 暴雨和洪涝

当玉米遭遇暴雨和洪涝时,水会淹没玉米植株或其根系,直接影响植株健康生长,破坏叶片,增加发病概率。如果积水深度超过植株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玉米死亡,长时间的水淤积还会使土壤氧气不足,导致根系缺氧,易引发腐烂病。洪涝还可能引发土壤侵蚀,破坏土壤结构和肥力,对玉米种植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由于暴雨和洪涝会增加玉米叶片表面的湿度,使玉米植株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从而暴发病害,严重时甚至绝收。植株倒伏也是暴雨和洪涝灾害带来的问题。因此,在种植玉米时,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减少暴雨和洪涝灾害对玉米的影响。

例如,在玉米生长期间,要注意排水和防止水浸,应选择抗旱、抗病、抗倒伏的品种。此外,在播种前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排水能力和保水能力。在发生暴雨和洪涝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如清理排水渠、加强灌溉管理等,以减轻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

3 玉米种植中防御气象灾害的相关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在研究玉米生长环境过程中可以发现,气象灾害对玉米整个生长阶段有着极大的影响,极端气象灾害会严重影响玉米生长,使玉米产量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在出现极端气象灾害前,气象部门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观测防御体系,最大限度地避免极端天气对玉米植株生长的影响。气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借助相应的气象观测工具,例如使用气象卫星以及雷达等设备,精准预测天气情况,利用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将可能影响玉米种植的灾害信息传输给玉米种植户。玉米种植户通过分析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判断天气可能对玉米植株生长造成的影响,提前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使玉米植株能够正常生长。

同时,相关农业管理部门应及时更换落后的机械设备,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例如,部分地区修建水利设施,出现干旱等天气时,可以及时输送水分,有效地维持玉米植株生长;出现洪涝等灾害时,可以收集多余的水分,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避免干旱以及洪涝天气灾害对玉米植株造成的影响[3]。

3.2 提高气象观测水平

为了最大程度确保玉米产量,避免气象环境条件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在日常气象观测过程中,必须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气象灾害观测水平,精准预测气象灾害。在预测气象环境之后,需要对预测的结果进行检验。如果发生了相应的气象灾害,就需要深入地对比、分析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从而判断预测数据的结果是否与实际结果相同,改进预测数据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预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气象观测部门需要培养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对于气象观测精准程度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气象部门需要定期举办相应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此外,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要适当提升招聘标准,提高气象观测人员队伍的专业技能,最终确保气象观测的精准度,为种植户提供更为准确的气象信息,促使玉米产量及质量达到预期目标[4]。

3.3 提高玉米植株抵抗灾害的能力

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玉米种子的质量极为重要,应根据种植环境以及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如在经常出现大风天气的环境中种植玉米,必须要选择抗倒伏的玉米品種,这主要是由于抗倒伏的玉米植株一般具有柱高、穗位较矮、根系发达、茎秆粗壮的优势,在遇到大风天气时不会轻易出现倒伏现象,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不会因此降低,玉米细胞能够不断生成有机物,为玉米植株生长提供巨大助力。同时,相关农产品种植企业必须派遣种植技术人员深入种植现场采集专业的数据信息,深入研究种植区域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类型,并作出调查报告,使附近的种植户能够得到更专业的技术指导,从而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不会因为种子问题而造成产量下降,最大限度地避免气象灾害和种植环境对玉米产量造成的影响[5]。

3.4 防御大风灾害的相关措施

大风灾害对玉米生长会造成巨大影响。因此,玉米种植户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天气情况确定种子的播种深度,如果区域环境容易出现大风灾害,可以适当加深玉米植株根部下扎程度来有效避免大风灾害的影响,使幼苗在生长初期对大风灾害有一定的抵挡能力。

农业育种企业需要深入分析各个地区的灾害情况,结合现阶段先进的科学技术培育出更为优质的玉米种子,避免大风气象灾害影响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不仅如此,部分化肥生产企业也要及时调整化肥中的元素配比,即使出现大风灾害玉米植株也能吸收化肥中的部分微量元素,提高玉米植株抵御大风天气的能力[6]。

3.5 防御干旱的相关措施

防御干旱气象灾害主要措施是应加强种植区域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水利工程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干旱天气对玉米植株生长造成的影响,在遇到干旱天气时,水利设施能够提供足够的水分维持玉米生长。同时,各地区也要及时预测可能出现的干旱气象灾害,对于部分缺水的地区可以选择建立水井,作物干旱时使用水井浇地,保证玉米成活率。此外,在出现干旱情况时,可以运用松土技术,相应调整土壤结构,在不破坏土壤自然结构的情况下,最大程度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由于土壤结构的改变,会不断提升土壤含水量,干旱等气象灾害对植株的影响也会因此降低,提高玉米种植户收益,带动当地玉米产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发展[7]。

3.6 防御低温冷害的措施

如果玉米种植区域极易出现低温冷害情况,玉米种植人员必须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做好相应的防冻措施。在选择玉米品种时,需要选择早熟的玉米种子,最大程度地契合地区种植环境,尽可能避免低温冷害气象灾害对玉米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因为在玉米生长阶段,玉米种植人员无法给大面积的玉米植株提供保温措施,只能通过选择抗性较好的品种尽可能地避免低温冷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完善和应用防冻措施后,玉米的产量可得到充分提高,玉米的品质也会得到改善。

4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农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在我国的种植产业中,玉米占据的比例极大,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因此,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和分析玉米生长的环境,使玉米植株在整个生长阶段能够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需要有效避免威胁玉米产量的各种气象灾害,相关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研究玉米新品种的方式提高玉米的抗灾害能力。气象观测部门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观测能力,为提升玉米产量与质量保驾护航,使玉米种植者及时接收到相关的气象灾害信息,从而开展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玉米产量,促进玉米产业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崔 童(1996—),男,汉族,辽宁建平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气象。

参考文献:

[1]伍明帅.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和生长的影响探析[J].种子科技,2022,40(11):133-135.

[2]王苗苗.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J].中国食品,2022(7):145-147.

[3]张文华.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J].湖北农机化,2020(14):43-44.

[4]徐欢,杨克军,韩东来.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J].种子科技,2020,38(4):104-105.

[5]李辉.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32(1):65-66.

[6]段凤莲.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及气象服务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19,13(6):156-157.

[7]关雪.气象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及防御措施[J].种子科技,2019,37(1):19,23.

猜你喜欢

服务措施玉米种植
浅析工业园区的建设管理及服务措施
浅析工业园区的建设管理及服务措施
基层图书馆农村留守儿童、孤困儿童服务措施探索
医院规范门诊收费服务的探讨
浅谈社区图书室的发展
玉米夺丰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探析玉米高产种植
浅析合并高校图书馆如何为教学科研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