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2023-05-21吴吉华

种子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

摘    要: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既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还可以保证水稻安全。基于此,結合绿色无公害水稻的含义以及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现状,提出水稻栽培前的准备工作、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应用要点等,为进一步强化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5-0064-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在我国经济实力以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形势下,我国综合实力明显上升,人们对于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新时期背景下,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有明显上升趋势。加强对绿色无污染的重视,保证农产品种植技术的改革和创新,可以满足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个性化要求[1]。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应加强对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视程度,保证该技术的整体应用效果,这样有利于强化我国水稻种植的能力,以此提高我国水稻种植的质量和产量。

1 应用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作用

1.1 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能体现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应用价值,满足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在发展中提出的基本需求。同时,可以避免土质污染以及水污染等问题,对绿色生产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合理利用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能为水稻的质量和产量提供保证,促使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调动,帮助农民全身心投入到水稻栽培种植中,保证提升质量和产量[2]。

1.2 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生产出高质量水稻,同时能提高种植户的收入。加强对该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大米在市场上的销量得到提升,不断拓宽大米在市场上的销路,对于水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实质性意义。

2 绿色无公害水稻的含义及技术应用现状

2.1 绿色无公害水稻

从实际角度来看,绿色无公害水稻主要是指水稻在整个种植以及生产中可以采取的有效对策,实现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管控措施,使其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保证水稻满足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要求[3]。

2.2 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新时期背景下,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农产品的种植逐渐朝着无污染以及安全绿色的趋势转变和发展,主要是由于在水稻种植中,种植户不断采取新措施,保证绿色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能得到合理利用,提高了水稻种植的能力和水平,满足人们对食品的个性化需求。

3 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

3.1 水稻栽培前期准备工作

3.1.1 合理选择稻种

水稻种植直接影响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在选择稻种时,要根据各个不同区域的现状,选择具有抗逆性强以及高产等特点的水稻,比如满香优1109等,不仅口感比较好,而且可以帮助种植户实现其经济效益稳定增收的目标。通过选育优质稻品种,可以提高大米的观感,促使稻米的附加值得到提升。同时,遵循因地制宜基本原则,合理选择稻种,为水稻的质量和产量提供基本保证。

3.1.2 选择稻田

稻田是保证水稻可以实现高质量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水稻种植前期,应合理选择排水性好的稻田,并保证地势平坦,土壤富含有机物等[4]。

3.1.3 整地

在整地过程中,应结合土地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整地方式,保证稻田可以满足无公害绿色种植中提出的个性化要求。通常一般田的耙地要求是土地平整、上细下粗,保证土地自身具有良好的孔隙度,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基本保障。从节水田的角度来看,一般选择水稻免耕轻耙栽培技术,在应用时不要求翻地,同时在插秧前3~4 d进行灌水处理,在耙地时保证除草效果。耙地深度应控制在3~4 cm,不仅有利于保证土壤的软化程度,而且可以避免出现飘苗等问题。

3.1.4 合理施无公害基肥

在应用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时,要保证基肥具有无公害的特点,避免基肥中含有各类有毒化学物质。在基肥施撒过程中,选择无公害有机肥或者原生态农家肥,原生态农家肥主要是指腐熟的牲畜粪肥,一般水稻田需要22 500~27 000 kg/hm2。以无公害基肥为基础,能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同时为土壤增添部分有机物质,为水稻的健康生长奠定良好基础[5]。

3.2 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应用

3.2.1 种子处理技术

在处理水稻种子时,可以分为晒种、选种、浸种和催芽等步骤。通过晒种可以提升种子发芽率,将种子放置在阳光较好的天气中晒种2~3 d。晒种时需要定时翻动种子,不能随意弄破谷壳。在选种时应将种子放置在密度为1.13的盐水中,筛选出品质较好的种子,但需要注意的是,利用盐水筛选出来的种子应使用清水清洗2次,否则会导致种子无法顺利发芽。除此之外,浸种主要是指水稻种子放入水中可以及时吸收水分,这样能顺利发芽,水温如果在14~16 ℃时浸种4~5 d,水温如果在9~11 ℃时需要浸种7~9 d。除此之外,为了避免种子受到病虫害的严重威胁,在浸种过程中可以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催芽阶段一般需要根据高温破胸、适温催芽、低温晾芽等原理进行操作。高温一般是指30~32 ℃,适温是指26~28 ℃,将种子的温度降低到与自然温度相同的状态。

3.2.2 育苗技术

在应用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时,对于秧苗技术提出的要求普遍较高,应及时创新传统秧苗技术,比如将水育苗改成水旱育苗或将分散育苗改成集中育苗等方式。在稻苗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对其进行插秧处理,在实践中对育苗技术的改革和升级可以为秧苗的生长提供基本保证。

3.2.3 插秧技术

在开展稻苗插秧工作时,必须保证密植的合理性,同时提高插秧质量,插秧时间应遵循宁早勿晚的基本原则,有利于促使秧苗营养生长期延长,保证水稻可以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比如,某地区在插秧过程中,其早稻的插秧时间一般是在3月中旬左右。保证密植的合理性能促使稻苗充分接受光照,为其生长提供基本保证[6]。

与此同时,穴的数量会受到单位面积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穴的苗数通常是4株,行距为株高的1/3。在种植密度设计环节,应对土壤的营养因素以及土壤空间利用情况展开综合考量,保证其科学合理性,为水稻质量和产量提供基本保证[7]。

3.3 田间管理

3.3.1 追肥

在具体展开追肥工作时,应为水稻的健康生产提供基本保证,遵循7∶3的比例将穗肥和基蘖肥混合,同时对稻田进行施肥处理。为保证实现绿色生产的根本目的,在追肥前期要检测肥料,避免肥料中金属含量超出标准要求。追肥后应及时开展翻耕等工作,保证肥料被土壤充分吸收。

3.3.2 灌溉

科学合理地灌溉是保证水稻实现高产的前提,在水稻不同生长周期选择利用不同的灌溉方法,为水稻的质量和产量提供基本保证。首先,在返青期,气候条件与苗龄、水的深度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晴天时应将水层控制在4~6 cm,阴雨天时可以将水层直接控制在2~4 cm,需要注意的是,应保证水不会超过叶耳部分。与此同时,在分蘖期,灌溉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基本原则,第一次浇水可以维持3~4 d,一直到稻田中没有任何的明水现象后进行第二次浇水处理。这种灌溉方式有利于为稻田的通透性提供基本保证,满足水稻在生长过程中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分蘖期至穗分化期应开展灌水处理,目的是强根壮秆。当所有的水稻总茎蘖数达到85%~90%时,可以开展脱水搁田工作[8]。

3.3.3 水稻病害防治

要想针对性防治水稻各类病害,必须深入到各地区水稻种植地,展开仔细调查和研究,结合田间调查研究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在深入田间调查时,选择苗瘟、叶瘟作为调查分析对象,从时间、方法以及内容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这几种病害。具体如表1所示。

经过田间实际调查分析后,对苗瘟、叶瘟的发病情况以及抗性划分情况进行详细统计,为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应用病害防治对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作为支持。如表2所示。

根据上述表格的实际情况,对稻瘟病展开分析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有利于预防稻瘟病以及提升治疗效果。在实践过程中,选择符合当地生长状态的抗病品种,加强对各种抗病品种的合理应用,实现对整个过程的动态化监测,不仅有利于实现良好的防治效果,还可以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对病稻草展开菌源的彻底处理,保证种子的整体消毒效果。同时,加大日常栽培管理力度,保证肥水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有利于强化植株自身的抗病力[9]。

在针对稻瘟病采取一系列防治对策时,要结合不同的发病期、不同类型的化学药剂以及防治手段等展开合理应用,这样才能保证最终防治效果。尤其是针对苗瘟、叶瘟进行防治时,发病初期就要立即用药处理,一旦发现水稻自身的叶片存在一些急性病斑现象,要立即使用相对应的农药防治。由于稻瘟病对水稻的质量、产量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和影响,种植户必须加大日常管理力度,避免对水稻造成严重后果。

3.3.4 水稻虫害防治

目前,飞虱、螟虫都是水稻高产栽培管理中比较常见的虫害类型。飞虱的防治工作主要集中在小若虫时期,施撒不同类型的农药时要注意按照顺序操作,从外到内实现一次性喷药处理。喷药时要注意药液应尽可能均匀喷施在水稻的中下部。与此同时,在防治飞虱的过程中,可以喷施25%扑虱灵可溶性药粉。螟虫会直接影响到水稻结穗,防治螟虫时,种植户必须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通常情况下,每公顷可以使用10%金佛乳油600 mL或辛乳油1 350 mL兑水900 kg噴施,防治效果显著[10]。

4 结束语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是我国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的重中之重,必须要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保证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合理应用。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水稻的生产质量、产量,还可以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在保证农民实现增收增产目标的同时,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和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汤萍.梅州市水稻绿色栽培存在问题及改善策略[J].乡村科技,2021,12(30):61-63.

[2]丛淑敏,滕范霞.优质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6):77-78.

[3]陈良启.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应用推广[J].农家参谋,2021(8):37-38.

[4]王杰.无公害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211-212.

[5]张继富.江西省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初探[J].种子科技,2019,37(6):52.

[6]李毅飞.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吉林农业,2019(10):30-31.

[7]黄小金.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探究[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12):28-30.

[8]曹明贵.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2):163-164.

[9]陈学音,李保建.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吉林农业,2019(4):38.

[10]霍晓明,宁伟,孙伟.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1(21):9.

作者简介:吴吉华(1975—),男,汉族,贵州长顺人,专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为水稻种植技术。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