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肿瘤病理诊断时采用常规技术和免疫组化+常规技术的效果分析

2023-05-18诸葛继美王为东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切片免疫组化染色

谭 倩,诸葛继美,王为东

(1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临沂 276000;2临沂市人民医院;3蒙阴县人民医院)

肿瘤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大部分为中晚期,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目前,影像学是常用的早期发现肿瘤一种方法,但误诊率较高。有研究指出,常规技术虽然具有明确病灶类型、分期等优点,但患者不适感明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所以,选择可靠、安全的诊断技术尤为重要。免疫组化技术通过与敏感检测系统、自动免疫染色系统以及抗原修复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因此,本文对免疫组化+常规技术与常规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155例肿瘤患者,其中男85例,女70例;年龄34~74岁,平均(53.6±7.2)岁;疾病类型:肝癌28例,转移性肿瘤51例,内胆管癌36例,血管瘤20例,乳腺癌20例。纳入标准:均经病理学确诊;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病情严重,且预计生存时间<1个月者;严重精神异常或者意识障碍者。

1.2方法 采用常规技术(常规组),即运用活检穿刺法进行诊断,以病灶位置和类型为基本依据,给予患者穿刺活检,取病理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后放置于蒸馏水中若干分钟,取出后加入苏木精水溶液进行染色,再分别浸泡于酸水和氨水中若干分钟进行分色和返蓝,运用小注水流冲洗60 min;用乙醇伊红染色液染色120~180 s,染色后的切片用纯乙醇脱水,再用二甲苯使切片保持透明状态;将树胶滴在透明切片上,将盖玻片盖上进行封固,待树胶干燥后将标签贴上,完成切片染色和封片。

免疫组化+常规技术(免疫组):即首先完成上述常规制片、染色和镜下观察,然后按照常规方法对3μm石蜡切片进行脱蜡至水后,运用PBS进行3次洗涤,反复3次;运用pH9.0 EDTA、pH6.0柠檬酸等修复常规石蜡切片后,即利用高压锅进行热修复,一般为10 min,取出使其自然冷却后浸泡在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中10 min,可以将内源性过氧化物酶阻断,运用PBS溶液进行清洗;将特异性一抗滴入,在4℃条件下保存,运用PBS进行3 min洗涤,重复3次;将酶标羊抗鼠/兔IgG多聚物加入后在室温条件下进行30 min孵育,运用PBS进行3次洗涤,重复3次;运用DAB进行6~8 min显色,采用自来水冲洗;用苏木素对本品进行1~2 min染色,用自来水清洗,再用盐酸乙醇进行3~5 s分化,自来水返蓝,系列乙醇脱水,中性树胶封片。如果染色体为棕黄色,则可判断为阳性;如果不是棕黄色,则为阴性。

1.3指标评定 依从性:采用自制问卷评价,包括心理顾虑、生理问题以及技术信任感,得分越高提示患者具有较好的依从性,且对检查方式的影响也越小。诊断满意度:用调查问卷评价,不满意:诊断期间患者配合度较差,不适感明显甚至中途终止检查;基本满意:诊断期间不适感较轻,配合度一般;满意:诊断期间,患者不适感较轻,总体配合度较高;非常满意:诊断期间,患者有较高配合度且无不适感。诊断准确率: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对两种技术进行对比。

2 结果

2.1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 免疫组对转移性肿瘤、血管瘤、肝癌、内胆管癌以及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如表1。

表1 两种技术的诊断效果对比[n(%)]

2.2两组依从性对比 免疫组心理顾虑、生理问题及信任感评分均高于常规组。见表2。

表2 两组依从性评分比较分)

2.3两组诊断满意度对比 免疫组:155例患者中,非常满意67例,满意45例,基本满意34例,不满意9例,诊断满意度为94.19%;常规组:155例患者中,非常满意43例,满意41例,基本满意41例,不满意30例,诊断满意度为80.65%。两组诊断满意度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P<0.01)。

3 讨论

目前,肿瘤的早期诊断还比较困难。选择一种合适的检查方法,提高其早期检出率,有助于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对延长其生存期和改善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临床上在诊断肿瘤时以常规技术为主,虽然具有一定的诊断效果,但是影响因素较多,比如染色失效、试剂和染液污染以及灰尘污染等,可导致诊断准确率下降[2]。近年来,研究发现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效果显著,具有准确定位、高敏感度以及高特异性等优点。免疫组化技术与电镜观察和特殊染色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与活检穿刺相比,该技术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3]:①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样本进行处理,能够使组织的形态得到长期有效保存,便于观察;②采集标本简单,对患者带来的痛苦较轻,也不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③不需要在超声辅助下进行,操作简单。但免疫组化技术对操作精度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检验期间要严格配置需要的试剂,时间也要准确[4]。需要注意的是,免疫组化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技术,在染色处理中,要对HE切片进行认真观察,并且以HE切片观察的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再与实验室规定和抗体需求相结合,对抗体进行筛选,从而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高。研究发现,在诊断期间,若缺乏大体资料,则需要对切片进行观察来对肿瘤情况进行了解,但若利用单一的免疫组化技术来明确患者病理状态,则误诊率较高[5]。在判断阳性结果时,要与细胞形态学相结合,一般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来对细胞的病变程度和来源进行辨别,其中形态学也是判断每个肿瘤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免疫组化技术中,其标本类型有两类,分别是细胞标本和组织标本,对组织标本进行制作时,石蜡切片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临床在对肿瘤患者进行病理诊断时,与常规技术相比,免疫组化技术不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还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恐惧,提高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切片免疫组化染色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平面图的3-hued 染色
基于SDN与NFV的网络切片架构
简单图mC4的点可区别V-全染色
油红O染色在斑马鱼体内脂质染色中的应用
肾穿刺组织冷冻切片技术的改进方法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冰冻切片、快速石蜡切片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