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与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究

2023-05-18王征邓齐勇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主旋律视听语言影视作品

王征 邓齐勇

摘要:随着电视剧《觉醒年代》、电影《长津湖》等作品相继在各大卫视、主流视频网站及电影院播出,主旋律影视作品再次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为准确阐述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文章通过分析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的内涵,认为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是一种借助声、光、色、影的艺术表现形式,用其独特的镜头语言来体现影视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情感表达。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从镜头运用、画面剪辑和声画组合三方面对影视作品进行创作和呈现,本身就具有逼真性和幻觉性特征。文章认为,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特点包括情感灌输具有正向性、行为引导具有建构性和美德教育具有融通性。与此同时,文章也明确指出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面临过度追求艺术表达,偏移主旨思想,影视市场鱼龙混杂,挑战主流底线等困境。就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困境,针对性提出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积极主动摒弃“泛娱乐化”,追寻引导价值,始终要强化多课程协同化,追寻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等路径建议。旨在发挥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在提高观众思想觉悟、树立正向价值观、建构政治与文化认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关键词: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5-0084-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新时代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C21YM00XY03

主旋律影视作品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的视听艺术,一直以来都受广大观众喜爱,而高质量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或是一个故事,更是需要用视听语言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其内在核心的一个形式载体[1]。熟知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特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有利于促进观众在观看主旋律影视作品时深入理解其内涵,对提升其审美能力、思想政治觉悟、完善价值观体系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一、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的内涵

视听语言是一种网络信息传播新方式[2]。在形式上表现出多样性,内容上呈现丰富性,能够吸引广大受众主动接收信息,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和暗示作用[3]。理解一部影视作品的内核文化,首先要学习它的语言。影视作品,顾名思义是需要视听观赏性的一种大众文化,与民族美学思想息息相关。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是一种借助声、光、色、影的艺术表现形式,镜头运用和场面调度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用其独特的镜头语言来体现影视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情感表达[4],视听语言在主旋律影视作品中的灵活运用对提高影视作品呈现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总之,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从镜头运用、画面剪辑和声画组合三方面对影视作品进行创作和呈现,本身就具有逼真性和幻觉性特征。

二、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特点

(一)情感灌输具有正向性

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会使人产生情感共鸣,它包含爱国主义信仰、崇高的人生信念、高标准的人生理想[5]。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在方式方法上,坚持以人为本,讲求教育的艺术性;在内容上,针对不同对象区分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在目的上,它要实现无产阶级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利益,但同时又以追求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6]。真正的教育并非强制灌输、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往往是在生活、娱乐中不经意影响人的行为举止。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构建情感上的自然灌输,有利于加强个体自身的自觉性,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正能量作品所具有的“视像空间”“视像幻觉”特征,给年轻观众带来的正面情感灌输尤为重要。

(二)行为引导具有建构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体现[7]。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8]。电影《秀美人生》区别于传统的塑造英雄模范的纪实手法和标准化模板,以较为写实的传记拍摄手法和独特的诗化镜头,记录了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黄文秀短暂而美丽的一生。剧中拍摄了广西壮丽的山水美景和“第一书记”黄秀英用方言与村民们相处交流的淳朴故事,影片中这些视听语言让真实的故事产生了趣味性,也无形中实现了情绪升华。这也号召更多的青年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奉献自己的力量,谱写奋斗的青春。

(三)美德教育具有融通性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全面发展的学说。人的全面发展属于一种教育追求。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且有文化的劳动者[9]。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作为一种新式综合艺术表达,更倾向于一种感性思维,是没有固有模式的、偏重个体化的审美,通过艺术学、传播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之间的融合,不仅向观众传播了艺术魅力,还提高了观众的审美与创新素养[10]。

另一方面,理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置的基础和前提。由于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的不同以及文化、历史的差异,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各有不同,但理性特征是共通的[11]。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结合,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它们之间互为补充、相互配合,但是不能互相代替。通过审美情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意识形态架构中提高艺术素养,实现美育、德育的双赢。

三、主旋律影視作品视听语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困境

(一)过度追求艺术表达,偏移主旨思想

影视作品的艺术具体来说就是一种视听语言的艺术,用画面和声音去创造全新的视听形象[12]。现在无论是专业科班的影视美学从业者,还是业余短视频剪辑爱好者都日益增多,不光是爱好使然,更是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进入5G时代,这不仅是科技的进步,也代表了生活方式的巨变。从影视行业来看,影视作品越来越高清,下载速度也越来越快,在5G网络下在线看一部电影、一集电视剧都十分流畅,这是过去3G、4G时代无法想象的。科技在进步,影视作品视听语言同样在进步。整体的画面质感、结构感以及镜头的升级和运镜技巧等都有了全新的升级,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也要注意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主旋律影视作品作为代表时代风尚的主流作品,也迎来一波创作热潮,作品所带来的视觉、听觉冲击力以及心理冲击力才是最终需要达到的目的。绚丽的数字特效、新颖的蒙太奇剪辑,确实会给观众带来更佳的观影享受,但是也容易让观众更注重影视作品的视听体验感,而忽略了其深刻的人文内涵。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发展从早期只关注“思想性”,再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融合,其中“思想性”永远是核心重点。

(二)影视市场鱼龙混杂,挑战主流底线

主旋律影视作品是承载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受众群体和消费市场都十分广泛,也是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部分。视听语言作为主旋律影视作品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中介环节,在庞大的影视市场面前,一些制片方难免会因利益驱使而制作粗制滥造、不符合历史的主旋律影视作品,造成价值观扭曲和文化认同崩塌的恶果。

例如电视剧《抗日奇侠》,便搭建观众感兴趣的武侠片场景,将抗日武侠化,为了收视率,设置了打破常规的抗日剧情,在国内掀起了“武侠抗日传奇剧”的视听潮,造成了不尊重革命史实、歪曲革命历史的虚无主义乱象。这些影视作品运用各种打破常规的武打特效、惊乍的背景配音等视听因素,让原本艰难的抗日情节瞬间拥有了魔幻色彩,这已经不是艺术创作了,而是一种过度消费历史和伤害民族感情的行为,一次又一次挑战大众底线。

四、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主动摒弃“泛娱乐化”,追寻娱乐价值

“泛娱乐化”是近年来的流行词,不同于以往的“娱乐化”,它是一种时代与环境的产物。“泛娱乐化”背后,其实是对历史的一种“去价值化”。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也应对影视圈“饭圈”文化进行抵制,正视娱乐的真正意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必当历经的阻碍和荆棘。美国学者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明,“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13]。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随着全面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实现,最低级的生理、安全需求越来越容易得到满足,而剩下的三个需求与心理满足息息相关,娱乐休闲便是最易获得的心理满足之一。在影音传媒极速发展的今天,大众获取娱乐的方式和速度也越来越快,常常会将娱乐与工作、学习的时间混在一起,分不清主次。而过多碎片化的娱乐形式诞生,泛娱乐化流行,也逐渐让人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失去了忧患意识。

在娱乐遍地的时代,正确的娱乐意识、端正的娱乐态度尤为重要。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娱乐形态,迎合了大部分观众的需求和愿望。而视听语言作为影视作品最具吸引力的表达形式,更应当增强政治意识,理性筛选,善于从政治层面去分析、解决娱乐问题。当意识到泛娱乐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面对乌烟瘴气的娱乐市场和各式各样的“低级红”影视,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摒弃泛娱乐化作品,更有针对性地去选择作品,以正确的情怀去娱乐,以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红色文化,找到娱乐的内在价值。

(二)强化多课程协同化,追寻教育意义

在“大思政课”背景下,对于教师来说,思政教育不等同于思政课程,它的特殊性要求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理论深厚的基础上更新知识库,深度挖掘各方面的思政教育元素。对于学生来说,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将自己所了解和擅长的领域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对于社会上大部分人而言,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所在的地区、环境不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了解也不应局限在学校所学习的理论课程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更多的是来自社会,“社会”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课堂。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用好各级各类文化设施和阵地,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教育和服务群众中的作用[14]。在和平发展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应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这是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完成的一项大任务,需要多方面、多维度的协同配合发展。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认为,“一个国家的电影总比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更能直接地反映那个国家的精神面貌”[15]。影视艺术作为当今影响力较大的艺术类型,成为各种社会思想和话语表达的重要载体。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更是一种具有明确政治倾向性、强大意识形态导向性和高度符号化的叙事话语,反映了主导性艺术语言的視听进阶,同时代表了中国文化的进阶。这种“视听政治教科书”作为思政课教学所涉及的文化类部分,更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将二者结合起来学习,使它成为一种知识内化的载体。在思政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融合中,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作为文化搭建的纽带,也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独特意义。

五、结语

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的意义是源于艺术而高于艺术的,它的思想内核与意识形态的传输息息相关,对帮助观众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向价值观、建构政治与文化认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主旋律影视作品视听语言的辅助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尚有很大的创作及表达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素娟,董玉梅.视听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南方论刊,2008(4):68-69.

[2] 付长海.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的传播学解读[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Z1):85-87.

[3] 蒋怡.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教育主旋律的红色滋养[J].人民论坛,2019(16):100-101.

[4] 张忠,丁果.发挥好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红旗文稿,2017(14):31-33.

[5]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14-115.

[6] 蔡盈盈.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学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路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20.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7-13(001).

[8] 于然,王译丰.短视频影像创作的视听语言运用与创新[J].新闻与写作,2023(2):106-109.

[9] 马英新.分蘖与凑泊:网络大电影“网感”的语言基底[J].电影文学,2023(3):115-119.

[10] 李鑫磊,林樾.青年审美的时代融合与再造:以主旋律影视作品为分析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23(1):28-34,104.

[11] 胡凯,范佳佳,吴欣宇.媒体融合视域下戏曲影视传播策略研究[J].传媒,2022(21):54-56.

[12] 魏翔.微纪录片《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叙事艺术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11):75-78.

[13] 付新,吴斌.欧阳黔森的创作语境:主流文化的影像塑造与演绎[J].电影评介,2022(7):24-28.

[14] 付金辉.银幕中的思政:主旋律电影助力高校思政课程的困境与突围[J].电影评介,2022(3):97-101.

[15] 范志忠.主旋律影视作品走红的密码[J].人民论坛,2021(31):96-99.

作者简介 王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邓齐勇,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主旋律视听语言影视作品
国内主旋律真实改编商业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究
浅析中国影视戏剧与曲艺艺术的融合
《雨中的树》:一场突破“概念化”的主旋律洗礼
用现代舞表现“主旋律”的成功尝试
视频剪辑技巧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探讨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香港神话电影视听语言中民族性分解
《钢琴师》:一个时代的诉说
寻找失落的家园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