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餐后散步我做主

2023-05-16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建设幼儿园鲍爱丽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3年4期
关键词:餐后散步研讨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建设幼儿园 鲍爱丽

发现问题,抓住教研契机

一个美好的秋日午后,大班幼儿享受完美味的午餐后,像往常一样跟在老师后面开始散步。幼儿一个接着一个,老师走到哪儿,幼儿就跟到哪儿,这画面像极了《母鸡带小鸡》的故事情节,一切都是那么的温馨和美好。那么,这美好而又温馨的画面是否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及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相适宜呢?我及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开启了一场有价值、有意义的幼儿餐后散步研究之旅。首先,我和幼儿共同梳理了“小朋友们喜欢什么样的餐后散步方式”的问题;接着从大班幼儿那儿寻找答案,倾听幼儿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我们已经长大了,能够保护自身安全了。”“我喜欢自由参观幼儿园里的各个角落。”

“我们已经长大了,不需要老师带了。”

……

从幼儿的回答中,我得到了最真实的答案——大多数幼儿都喜欢自由散步,但不喜欢跟在教师身后散步,并且幼儿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组织研讨,碰撞思维火花

那么,传统的“母鸡带小鸡”的散步方式存在哪些问题?有的教师认为,传统的餐后散步方式是老师在高度控制幼儿的生活活动;还有的教师认为,这样的散步方式是教师在前、幼儿在后,长此以往幼儿便失去了生活活动的自主性……

经过大家一致的讨论和交流,我们决定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餐后散步方式。我们以《指南》提出的“珍视幼儿的游戏和生活价值”为引领,以课程游戏化文件支架四“幼儿的生活活动如何游戏化”为抓手,用课程的思路去解决实际问题,尽量减少教师干预,让幼儿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将自由、自主真正交还给幼儿。

我们根据小、中、大班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大班开始实行餐后自由散步活动,变教师“带”为幼儿“自由散步”,幼儿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真正实现“我的餐后散步活动我做主”。

大班幼儿的餐后自由散步从熟悉幼儿园内每一处、每一角环境入手,教师和幼儿一起先观察幼儿园的环境,再说一说自己认识幼儿园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都有什么,最后用笔画出幼儿园的地图——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和熟悉了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为后面的餐后自由散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继续研讨,散步安全有保障

1.自主制定散步安全规则

教师的理念转变了,幼儿熟悉了幼儿园的环境,但在实施餐后自由散步的过程中,幼儿出现了“嬉戏式疯跑”以及“磕破皮”的现象。如何保障幼儿餐后自由散步活动的安全,我和教师们又进行了研讨,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首先,教师组织幼儿先讨论餐后自由散步活动中的安全规则;其次,再请幼儿用绘画的方式把制定的安全规则画出来;最后,形成自觉遵守安全规则的意识,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2.实行“小组长”负责制

接下来,我们采用分组散步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先将日常生活中规则意识较强的幼儿进行分组,紧接着由幼儿选择两个组长,餐后散步的时候一个组长排在队首,一个组长排在队尾,负责管理本组的幼儿。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组长的责任感以及乐于为同伴服务的意识。对于那些规则意识较弱的幼儿,暂时先由教师负责跟随他们,他们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等这部分幼儿安全规则意识提高后教师再放手。这种以强带弱的方式,能让幼儿相互管理、相互约束,共同提高规则意识,共享分组散步带来的乐趣。

3.教师观察、巡视,确保幼儿散步安全

幼儿分组散步时班级教师在哪里?教师会巡视幼儿园的各个角落,观察幼儿散步的真实情况。当发现幼儿出现不遵守散步规则的行为时,教师会及时制止,并与其沟通、交流,为幼儿的安全保驾护航。

通过以上有效的教育策略,幼儿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再也没有出现分组散步时磕伤、疯跑的现象,有效推进了幼儿餐后分组散步课程的发展。

再次研讨,自主选择音乐

幼儿餐后分组散步课程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教师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幼儿不知道回班级的时间,甚至有几组幼儿是听到午睡的音乐响起才回班级,影响了其他幼儿的午睡——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于是,我们又进行了研讨,有的教师提出了用电子表、音乐等方式提醒幼儿。最后,我们选择用音乐来提醒幼儿结束餐后分组散步活动。教师动员班级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搜索适合餐后散步的音乐,然后组织幼儿投票选择最合适的音乐。我们将幼儿最后选择的《你笑起来真好看》的音乐拷贝到幼儿园广播室,有了特定音乐的提醒,再也没有出现幼儿迟回教室午睡的现象了。

拓展内容,分组散步更有趣

1.渗透“签到”,自主选择散步小组

幼儿每天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签到,我们将签到渗透到幼儿餐后分组散步活动中。幼儿自主设计了多种有创意的签到表,每天自由选择散步小组并签到,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将自主权真正交还给幼儿。

2.表征故事,分享交流自主散步快乐

问题总会随着课程的深入而不断出现。幼儿每日餐后分组散步结束后,教师会组织幼儿说一说散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趣事,但幼儿的回答总是零碎的、不完整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又进行了研讨,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教师为每一组幼儿提供书写工具,便于幼儿每天随时记录散步活动中发生的趣事,并在班级进行分享、交流。记录餐后散步故事不仅有效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也从中感受了分组散步带来的乐趣。

2.捡拾“宝贝”,自主选择游戏方式

幼儿园里有很多自然资源材料,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材料对幼儿来说却是不可多得的宝贝。为了有效利用大自然中的教育资源,大班教师增加了餐后分组散步过程中“捡拾宝贝”的环节——幼儿自由选择捡拾工具,自由捡拾幼儿园里的小石子、小树叶等,并将经过消毒处理后的自然材料分类摆放在资源架上,之后可以自由玩起树叶拼图、排序等游戏,这样也有效发挥了自然资源材料的教育功能。

为了激发幼儿挑战有难度的任务,让餐后分组散步活动更有深度,大班教师及时调整了餐后分组散步的内容,鼓励幼儿去数一数桂花树、枇杷树各有多少棵?高的树有多少棵?矮的树有多少棵?幼儿回班级后相互分享、交流,在分享活动中获得了数学、科学等多元领域的发展。

教研力量,收获成长

在一个月的实践研究中,我陪伴教师们围绕“幼儿餐后分组散步”的教研话题,借助教研力量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在研究中,我和教师们一直追随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根据幼儿在餐后散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和调整,由此教师们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都有了很大的转变,有效落实了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同时,幼儿在餐后分组散步活动中学会了交往、合作、谦让与分享,感受到了餐后分组散步带来的自由、自主与愉悦,幼儿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和谐的发展!

未来的日子,我们除了继续探索幼儿餐后分组散步的新策略,还将探索幼儿入园、盥洗、入厕等其他生活环节如何游戏化教育策略,让幼儿在园的每一个生活环节更加自主、愉悦,从而进一步有效落实《指南》以及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让它们在幼儿园生根、发芽、开花!

猜你喜欢

餐后散步研讨
自由散步乐成一派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散步的收获
散步
浅谈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散步畅想
一起去散步吧